最近,《话说天津卫》节目听友关联回忆起劝业场地区和小白楼地区的几家著名理发店,这些理发店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历经百年历史长河,在天津人色彩缤纷的生活世界里,曾留下或美好或难忘或怀念的种种记忆。让我们跟随听友们的回忆,打开历史的那些难忘瞬间……
劝业场地区的高级理发店
01
基泰大楼里的仙宫理发店
先来说说基泰大楼
基泰大楼原为中国近代一家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总部的办公楼,建于1928年。
坐落于天津法租界的福煦将军路(今和平区滨江道109号至1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黑龙江省驻天津办事处使用,现为滨江湾快捷酒店。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基泰大楼的设计师为关颂声和杨廷宝,大楼由天津惠通成木厂承接建造。大楼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为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20平方米。基泰大楼主体为钢筋砼条形基础,砖混结构四层大楼,中间局部为五层,主面左右对称,大楼外立面为大面积的清水墙并装饰有圆形和方格相交的花饰和砖砌壁柱,檐口装饰有狮头。
图|基泰大楼的主入口局部,仍能看到百年前租界建筑的身影
和基泰大楼同时落成开业的仙宫理发店
听友唐文权查询资料得知,1928年12月24日,“仙宫”理发店和基泰大楼同时落成开业,它的最大的东家就是基泰大楼公司的著名设计师关颂声。《北洋画报》上曾有“仙宫”门店的照片,透露着那个时代的都市时尚。它坐落于基泰大楼东头,店堂挑高非常高,虽是一层楼高,但相当于平常的两层半高。
设施设备与师傅技术在津门“首屈一指”
“仙宫”从理发设施设备,到师傅们的理发技术都在津门独领风骚。其中,它的桌椅板凳,理发刀具、电烫机等器具都是从西洋采购的,是在天津最早使用电推子、电吹风、电烫机及为器具消毒的理发店,这些设施器具与做法都是当时天津首屈一指的。
“仙宫”有两位女理发师,其中一位叫徐醒三的师傅,能说英、俄、德、意四国话,她的顾客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顾客”。
末代皇后婉容等名人明星曾光顾仙宫
在“仙宫”美发,价格不菲。当时要好几块钱,够买好几袋洋白面的价格。但抵挡不住爱美爱摩登的有钱人来此消费。据介绍,1929年,末代皇后婉容来过仙宫;1930年,黎锦晖夫妇率领上海明月社旗下的王人美、黎莉莉等明星,在天津演出之余,也到仙宫来做头发。
(点击音频,收听唐文权完整介绍)
02
世界理发店
“仙宫”变身世界理发店
据88岁的听友王桂林回忆:在仙宫的老位置,解放前就换成了世界理发馆,也就在工人剧场对过,为落地大玻璃,房间很高,店面进身很长,几乎有20把理发椅。做男活的师傅们手艺最好,那时也是男活业务量最大。
理发设施器具都是进口的。洗发,会为顾客坐着按摩头皮等之后才去冲水(是不是很类似今天的干洗头发方式?)。店里有许多位高级理发师,他们完全用剪子给顾客绞头,那时刚刚有电推子,但只是用来扫边儿。此外,那时曾经还流行过一阵理发师与顾客要平等,需要坐着理发。
世界理发店的消费价格不菲,因此,消费者大多是银行经理、高级职员等高消费者,每每消费之后,消费者还会给些小费以示酬谢。由于王桂林先生年轻时曾考入了公私合营银行(即过去所谓的“南八行”),行内有福利,会发给世界理发店的理发券。所以,王先生就跟世界理发店熟悉起来,据他介绍,听当时世界理发店里人说世界理发店要挪到塘沽去,给海员们理发。后来,他曾听一位没有跟去塘沽的世界理发店的师傅说起此事,这位师傅就留在华安为顾客服务了。
(点击收听音频)
03
万寿山美发厅
世界理发店变身万寿山美发厅
丛玉青:对万寿山龚德润师傅的回忆
听友丛玉青女士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我和家人总去南京理发店,等我到上小学的时候(大约1958年),我就经常和家人去滨江道与陕西路转角处的沪光理发店。那时,店里新分配来两位师傅,一位姓龚,一位姓李,他们刚学徒。龚德润师傅女活做得特别好,50年代末,龚师傅他们调入万寿山理发店,也就是在工人剧场对过。万寿山理发店三层楼,一楼男部,二、三楼都是女部。一楼有个小柜台,专门卖牌儿,负责柜台的是位刘师傅。80年代,龚师傅去深圳了,从深圳回来后,与女儿在口腔医院给大夫护士们理发,再后来,他们父女在天和医院对面的碧云里开了一家理发店,我继续跟随龚师傅在那里理发。可以说,龚师傅给我理发是看着我一点一点长大的。
(点击收听音频)
除了以上这三家大家集中回忆的理发店外,在上世纪3、40年代,在劝业场地区,还有许多听友记忆中的知名理发店,包括听友王家文回忆的国际理发店(在华都食府对过,靠近长春道,在新华路上、小剧场对过);紫罗兰理发馆、老红云、明星、中原、哈尔滨道上的“一乐也”;以及1934年创立的南京理发馆(是当时“仙宫”最大的竞争者,以广东、宁波等南方的理发师为主。南京理发店至今仍在经营,店内还保留着老店面的许多“老味道”)。
小白楼地区的高级理发店
01
颇具特色的文鸿理发店
根据听友傅景义先生回忆:在小白楼地区有3家著名的理发店,分别是徐州道南侧联排别墅中的文鸿理发店;徐州道与解放南路交口的重庆理发店和大沽路上开封道与曲阜道之间、小营市场对面的上海理发店。
其中,傅先生对文鸿理发店印象十分深刻,店主叫胡文鸿,胡师傅秃顶、比较瘦,专做头发稀疏人员的头型。在公私合营后并入了重庆理发店,成为重庆理发店一位有名的理发师。
(点击收听音频)
图|徐州道与解放南路交口的重庆理发店旧照,透露着时代气息
02
记忆中的重庆理发店
关于重庆理发店的点滴
听友张玉成先生介绍说,重庆理发店位于徐州道与解放南路西南交口,店面匾额是汉白玉石材。这里在解放前是德国木器行。在公私合营时,从南方的扬州、苏州等地来的师傅们就合并到重庆理发店。
男部在徐州道上,女部在解放南路上挨着老起士林店。整个店面200多平米。其中,郝师傅、高师傅、王师傅、严师傅等多位师傅的手艺、技术水平都很高,也都是令顾客记忆犹新的老师傅们。此外,店里不安排年轻小伙子做女活儿。同时,对所有顾客照顾得特别好,干事相当谨慎。
图|上世纪8、90年代,男士流行的“大探海”头型
理发店里的“春典”隐喻
在理发行业,有许多行规、行话,顾客几乎听不懂。比如,顾客叫“交”,顾客来了就会说“交”来了。刮脸刀,叫“青子”。师傅吃饭去了,不被顾客发现,就会说“我老掸了”。想洗澡,会说去“打光”。去卫生间,是说“老蹲了”。提醒银台收费,会问“掐把儿吗?”。
名人光顾重庆理发店
重庆理发店,是许多天津人理发美发的首选地,因此,每到年节,人气很旺,都需要提前拿号才可以理上发。
此外,店面还接待过许多名人,比如胡启立来过重庆理发店。
2005年,重庆理发店所在位置进行房屋拆迁,店面就此消失,在这里发生的美好回忆只能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点击收听音频)
结束语
当说起劝业场和小白楼地区的老店面时,许多听友无意中就提起了这些著名的理发店,看来,天津这座城市留给人们美好回忆的是那些生活中经常接触,与店面里的师傅们已经成为朋友的那些平凡却不普通的各个商家店面。因为有了与人的交往、回忆,才让这些回忆持久而温暖。《话说天津卫》就是这样一档“留存”我们城市记忆旧时光的节目,欢迎大家来说故事给我们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