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医生朋友蒋大夫。
夏季雨水多,环境湿气重,这样的天气对于很多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积食化湿的孩子、还有脾胃功能差,水湿内停,无法排湿除湿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好过。孩子体内湿气盛,湿入五脏,会带来各种不良症状和疾病,严重地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家长们留意孩子是否有湿气,除了看舌苔是否滑腻外,还可以观察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果有的话就证明五脏有湿,需要及时祛湿了。
湿在心:会有痰多总想咳,入睡困难、睡不好的情况,很多孩子晚上不睡早上叫不起,还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
湿在肝:会出现头发容易油腻,口臭口苦,脾气大爱哭闹,睡不好,多梦易惊醒,容易恶心呕吐,容易抽筋的情况。
湿在脾:这类孩子会有大便不成型,容易腹胀腹痛,经常没有精神,四肢无力,皮肤出湿疹,有大大的眼袋,经常打嗝等症状。
湿在肺:会有咳嗽多、容易出汗、皮肤出油明显,经常胸闷气短,舌苔厚腻面色发黄等表现。
湿在肾:这类孩子经常手脚冰凉,怕冷,晚上睡觉出汗多,夜尿多等。
前面我也提到了,中医说的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因天气和环境导致,我们不好改变。但内湿却是人体内部异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湿邪的特性是沉重、秽浊、黏滞,致病特点是容易影响人体气机运行、损伤阳气、影响脾脏等。
当然湿气的危害远不止我上面说的那么简单,这只是一些可以判断孩子是否有湿气的症状表现,长期湿气重,影响的就是孩子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了。
给孩子除湿的关键,还是在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不仅可运化食物同时也运化水液,可以说是人体的“水液转化器”,通过内服外用相配合的中医疗法,可以很好达到健脾助运,升清降浊的功效。
我之前接诊过一个男孩,7岁身高才1米16,偏矮很多,在班里总是在第一排。这个孩子不吃饭、舌质红、舌苔厚、舌体胖大,小小年纪有大大的眼袋,小脸也发黄暗沉。妈妈说小朋友经常积食,平时还不爱动,一动就出汗,衣服瞬间就能湿透,容易腹痛、大便溏稀,经常生病。
这个孩子的主要问题就是脾虚、湿盛,我给孩子用的方,是在四神汤的基础上加味,健脾祛湿,制成膏方,每天2次。同时搭配健脾贴调理脾胃,改善体质。坚持2周,舌苔明显好转,胃口越来越好了,大便也成型了,坚持1个月,孩子没有生病,妈妈笑称简直奇迹,身高也长了1.2公分,效果立竿见影。
四神汤是经典的健脾祛湿方,也是我常用的方子。莲子能补脾止泻、益肾养心。芡实入脾经和肾经,能够补脾、固肾,常和莲子一起搭配使用,祛湿能力会强于莲子。茯苓能健脾和胃,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怀山药,能健脾补肺,达到补而不滞,补而不腻的作用,帮助孩子开胃、润肺、补肾。
在此方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症状、年龄、生活环境等加减后,更对症,效果更好。另外我反复叮嘱家长,给孩子祛湿,平时多运动,也是一个好方法,不要总在家待着。
同时一定记得要忌口,禁食寒凉刺激、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多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给家长推荐了1糕1汤,让孩子平时作为食疗来吃,帮助他健脾祛湿。
茯苓糕
材料:大米粉, 糯米粉, 茯苓粉 ,牛奶
做法:大米粉,糯米粉,茯苓粉,牛奶一起搅拌均匀 ,混合成抓起呈松散坨,双手搓散颗粒,放在筛网上过筛。将过筛的粉盖上湿毛巾醒30分钟,在模具里放上湿纱布,把粉放入模具,如果加豆沙等馅料的话按照一层粉糕,一层馅料,一层粉糕的顺序,用勺子轻轻铺平粉糕(不要按压)。冷水烧开后蒸30分钟,蒸熟后,室温晾10分钟,切块即可。
茯苓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气,既能祛湿邪,又能扶正气。茯苓糕不能过量食用,尤其是已经脾虚的孩子不宜多食,以免给脾胃造成更大负担。
白扁豆莲子排骨汤
材料:白扁豆、莲子(去心)、红枣、排骨一根、姜葱适量。
做法:排骨切块洗净,扁豆、莲子、红枣、姜、葱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至1200ml开始煮,熟透后加盐调味即可。
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白扁豆的化湿,是专门针对中焦脾胃的湿,不会损伤中阳之气,很适合孩子日常保健用。
在此我还想提醒一句,与其等到孩子身体出现问题了再处理,不如未病先防,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护和预防的工作,防止湿气加重。控制好饮食,多运动,适当食疗,可以用于平时预防,但如果已经达到疾病标准了,靠食疗就不行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了,一定要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