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半岛记者 付晓晓
悄然间,水果店遍布了岛城大街小巷,一条街上同时开着好几家店的情况已很常见。与此同时,水果店的红火还蔓延到线上,打开手机下单,新鲜水果很快便送到家门。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水果零售市场呈现出巨大活力,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现象
连锁品牌“攻城略地”
在宁夏路某路段,不到100米距离就有百果园、宜优果业两家水果店,均开业于去年。两家都是水果零售连锁品牌,前者是全国的行业龙头,后者则是青岛本地优势品牌。
近几年,水果连锁店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现出“攻城略地”之势。百果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至今,仅一年多时间,百果园在青岛开设的门店已超过30家。而在全国范围内,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开水果零售连锁先河的品牌,百果园历时7年,已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了3600多家门店。
紧随其后,水果市场上涌现出更多全国性连锁品牌,本地水果连锁品牌也层出不穷。在岛城,宜优、一果、小熊等品牌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其中,宜优果业经过几年培育和发展,已陆续开设了10家门店。
水果连锁店的井喷式增长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关。张欢丽从事水果零售业超过10年,去年成为宜优果业一家门店的店长。在她看来,“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了,对水果的消费也提高了,而且比起价格,更看重品质。我们店里有17.9元一盒和19.9元一盒的猕猴桃,19.9元的卖得更好。顾客不会计较那两块钱,还是想买品质更好、口感更好的。连锁店一般定位在中高端,卖精品水果,最看重的就是品质。”
作为一种不需加工、直接食用的生鲜产品,买水果就像一场冒险,好吃与否,吃到嘴里才知道。若不好吃,没有后天方法可以拯救。怎样保证货源品质和稳定,是每家水果店经营者面临的首要难题。比起传统经营方式,水果连锁品牌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百果园工作人员吴女士认为,掌控了供应链,等于掌控了水果的品质和成本。“我们的水果都是原产地直接发货,也有自己的果园。并且对水果品质有统一的标准,不达标的不上市。有自己的供应链,成本更好控制,定价上也更有自主性。”
“规模较小的水果店在供应链条上很难有话语权。首先,进货量不大,可能就没有议价权。其次,能拿到的种类也没有那么全。”张欢丽经营过传统水果店,转向连锁经营后,她明显感到了便利,“我们的水果一般都是原产地发货,由公司调配,不需要考虑货源和配送问题,既保证了品质,也控制了成本,这样我们就有能力向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水果。”
据张欢丽介绍,为吸引顾客,门店入口处的促销商品往往定价很低,甚至是赔本销售。“这是一种销售策略,我们本身能对成本有所控制,定价上相对灵活,而且看重的是整体利润。”
问题
传统小店夹缝中生存
与水果连锁品牌的蒸蒸日上相比,传统水果小店的日子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徐州路某路段,一家经营多年的水果摊于两年前搬进了一家店面,经营面积扩大了,水果种类也增多了,但是利润却不如从前稳定。店主表示:“位置基本没变,客流还是原来那些,但是店面、进货方面的成本都增加了不少。又不敢过分提价,否则和精品店、连锁店比,我们就失去价格优势了。”
相邻不远的另一家小店则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据店主介绍,小店的客流来源主要是周边的几个小区,相对比较稳定,这几年并未感受到明显变化。这和他对小店的定位不无关系,“这片儿不能算是年轻社群,居民中年龄偏大的或家庭住户比较多,他们的消费比较日常,所以我们主要卖一些普通的当季水果,比较贵的进口水果就很少卖。”
张腾分别在市南和市北开了两家水果店,虽然不足以称为连锁,但他一直在学习连锁店的经营方式。在他看来,“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经营方式确实有点儿落后了,想生存得好恐怕很难,已经扎根的老店还行,新店更难。”权衡之下,张腾把自己的店定位在中端精品水果店。
水果因保鲜问题造成的损耗是最令经营者头疼的事。经营者通常会根据店面规模或市场定位确定进货种类。普通水果店会售卖苹果、橙子、柚子等保鲜期较长的水果,以及各种时令水果,而精品水果店除普通水果外,还会卖一些进口高价水果,所以一般会配备冰柜,规模较大的店甚至会配备冰库。
“保鲜设备是一方面,更好的方法是把水果尽快卖出去。”张腾说,对于不具备稳定货源的小店来说,进谁的货、进多少货,需要仰仗采购者的经验。“我们肯定会参考客流量来决定进货量,至于进货种类,还是尽量齐全一些,因为顾客很多时候喜欢搭配着买。但是比较贵的水果,像之前卖到88元一斤的车厘子,还有现在这种68元一斤的大樱桃,每次只进一件,一件也就十斤八斤吧。”
与进货经验同等重要的还有如何学会往店内引流,以及提高顾客购买量和客单价,导购的作用正是在这个环节凸显。传统水果小店往往是夫妻店,人手少,挑选水果基本由顾客自行完成,而如今的连锁水果店通常会配备三到四名店员,为顾客提供引荐、试吃、挑选等服务。
“根据我的观察,顾客走进店里,有些是冲着特定水果来的,有些并没想好要买什么,这时候导购就派上用场了。”张腾认为,目前他的水果店经营状况不太理想,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手不够。“现在全靠店长自己忙活,如果能再招到三个店员,我觉得营业额至少翻一番。”
调查
线上生意真好做吗?
门店的水果买卖如火如荼,线上的水果生意也不甘落后。打开各类网购、外卖APP,均可以发现大量水果店的身影。有的连锁品牌不仅进驻第三方平台,还开发了自己的APP。各品牌都非常注重稳定顾客群,通过会员制等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为顾客提供更畅通的购买渠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百果园集团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20亿元。在百果园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号等线上渠道,顾客均可下单,59分钟内商品即可送达。百果园工作人员吴女士告诉记者,“线上销售额与线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一直在持续增长,尤其受到年轻顾客、白领一族欢迎”。
宜优果业同样开启了线上销售,进驻了多个第三方平台。据工作人员张欢丽透露,线上渠道自启用到现在,销售额持续攀升,与线下渠道形成互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些商品在门店里卖得不多,但是在网络平台上可能有顾客想买,所以我们还是得在店里备着,商品种类尽可能多一些。比如水果黄瓜,店里没太有人买,但是网上有。线上对线下来说其实是一种扩展。”
由线下到线上,对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连锁品牌来说,是大势所趋和顺势而为,对传统小店来说,则意味着冒险。张腾也想过进驻网络平台,但考虑到较高的成本和不可控的风险,便放弃了。“现在平台的抽成是比较高的,线上渠道利润不高,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一种存在,像我们这种规模不大的店不太敢轻易尝试。再就是顾客在网上毕竟看不到实物,如果觉得实物和图片有差距,可能会影响到对我们这家店的整体评价。”
张腾认为,无论何时,水果零售的最终战场还是在门店。“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水果店越开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不管是传统店还是连锁店,竞争都很激烈。水果店已经慢慢从拼产品走到拼服务的阶段,而服务是在线下才能体验到的。”
据张腾透露,如今水果市场过了暴利时期,利润普遍不高,“赚钱的与不赚钱的大概各占一半吧,赚钱的、中等规模的店,年净利润30万元就不错了,能达到四五十万元属于非常好的。”
张欢丽也强调服务对经营水果店的重要性,除了为顾客推荐、挑选水果,店里还提供水果清洗、切割等服务,买回去的水果不好吃,还支持24小时内退换。“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这个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想要站稳脚跟,就要留住顾客。怎样让顾客成为回头客?除了水果的品质好,就得靠服务,要让顾客获得好的消费体验。”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陪同下,在潍坊、济南考察。
考察途中,李克强临时停车走进一家水果店,询问水果涨价情况和原因,他叮嘱随行的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说,现在市场供求总体平衡,要关注部分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产品价格变动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供应充裕、价格合理。
5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潍坊、济南考察。这是5月25日,李克强在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一家水果店,询问水果涨价情况和原因。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水果价格同比涨七成
5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的月度经济观察报道,“北京:苹果领涨,水果价格同比涨七成以上。”
不单是央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其他媒体也关注到水果涨价。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果整体价格比去年高,像苹果和梨价格都翻了一倍。”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显示,水果涨价中,富士苹果涨幅最大,自3月中旬起环同比一直呈增长趋势,近两周同比涨幅甚至超过40%。此外,春节过后,香蕉价格也一直高于去年同期价格,西瓜价格近两个月来同比一直上涨。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也表示,4月份,猪肉、鲜菜、鲜果,这三类的当月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
顾客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一家超市选购水果。新华社发(徐仲庭 摄)
今年水果为什么纷纷涨价?
●主要原因:受气候因素影响,又逢小年,部分水果品类减产,供需不平衡而引起涨价
今年春季一些水果产区,比如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及两广等主要水果产区,出现倒春寒天气,一些果树被冻死,重新补种需要一定时间,这部分的产量缺口一时无法补齐。去年天气不好,导致水果库存不够。在新年新果没有上市前,自然价格较高。一句话,货少,所以贵。
●近年来水果价格下滑影响果农积极性,导致减产
近年来,受水果价格下滑影响,种植果树的农民收入持续减少,很多地方只能将水果亏本低价出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水果滞销扔路边沟的情况,无疑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导致一些果农减少种植面积,水果总产量出现下滑。
●产量减少,需求却增加了
进入4月份以来,天气迅速变热,包括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地方的气温上下波动厉害,动不动就蹿到30度以上,导致水果的需求量陡增,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人力成本、分拣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
水果的物流、设备成本提高也导致了价格上涨。比如,为了能让全球各地的生鲜保质送到家门口,有些产品从产地到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全程冷链。
消费升级,带动“精品水果”价格上扬
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的趋势,国内消费者的水果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少水果已经从基础的生活需求产品,转变成提升生活品质的精致化消费品。“精品水果”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这种需求的转变首先造成进口水果的热销。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少的精品水果,和进口水果一起,出现了论个卖的趋势。
现在,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新西兰奇异果等品类在各个零售渠道已经很常见,带有各国特色的水果已然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备受追求高品质生活人群的追捧,进口额连年增长。《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
进口水果价格往往比国内水果价位要高。“车厘子论个卖,10元买一个猕猴桃”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高价水果无疑也助推了国内水果价格的“水涨船高”。
进口水果的热销,也倒逼我国水果农产品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用升级设备筛选、包装、冷链、运输产生的标准化的水果价格,肯定要比过去粗放种出来的、没有经过分级筛选的水果价格高,当然水果的甜度、酸度、口感等也都有了标准化提高。
相关链接:
“水果自由”成网友热议话题,难道真吃不起水果了吗?
来源: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财经、中国乡村之声、期货日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网络
编辑:李沅津
月3日上午,
由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和广东西土生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
在始兴县培育的“深爱”系列,
美味番茄新品上市推介会,
在司前镇河口村
“菜篮子”工程基地举行。
司前镇“菜篮子”工程基地项目,
是始兴县2022年引进的重点项目,
总投资6000万元,
主要用于番茄新品种种植及深加工。
目前,
该公司运用无土栽培技术育种的
“深爱”系列美味番茄,
已培育至深爱15号,
成果非常喜人,
此次发布的“深爱”系列美味番茄新品种,
是将科研结果通过高精尖的育种技术
和辛勤的田间地头作业培育出的成果。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 陈建涛
始兴县的风味番茄新品种推广示范项目,是我们在科技层面积累了11年的研究成果,在始兴县比较成功的一个展示。
广东西土生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飞
这个科研成果最早是2019年发表在全球最顶级的科学期刊上面。我们是2021年开始洽谈,到现在真正能够转化,实际上是这个科研项目本身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个转化基地,也是转化最成功的。
目前,
该基地番茄种植面积66亩,
种植的主要是深爱1号、3号、
7号、12号、15号等品种,
今年产量预计80-100万斤,
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份,
采摘下来的番茄主要供应到连锁水果店。
广东西土生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飞
我们预计是8日-10日左右就开始大批量发货了,预计春节前第一茬和第二茬的果就全部能够成熟,后续整个生长季节可能长到10茬的果,最高峰应该在春节后2月底3月初的时候,一直持续到5月。下一个季节,我们是种甜瓜,把设施充分用好。
来源:始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