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在西安开着一家饭店,每天生意爆满,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必点一道菜,这道菜是王师傅跟师傅学的,师傅研究了20年调制出的最好的口味,前段时间去品尝了一下这道菜,味道确实霸道,我花了6千买了他的配方,现在免费送给大家。
原料:
猪蹄800克,菠菜150克。A料(葱10克,蒜末6克,姜10克,花椒1克,辣椒段4克,豆瓣酱8克),B料(盐2克,蚝油15克,香辣酱12克,白糖2克,老抽1克,鸡精6克),料酒40克、老油20克、香葱末40克、面粉250克,菜子油50克,高汤500克,熟色拉油8克,红卤汤2000克。
红卤汤:
清水30斤,猪大骨400克,老母鸡1只,八角12克,干辣椒80克,桂皮8克,草果6克,山柰6克,茴香15克,胡椒粒3克,姜块100克,醪糟汁120克,葱5克,老抽60克,红曲粉40克,冰糖80克,精盐300克。将猪大骨和老母鸡加清水煲约1小时,将所有香料用纱布包好和以上其它料一同下入锅中熬制2小时就可以了。
制作方法:
(1)将猪蹄烫毛清洗干净,锅中加入水烧开,加少许料酒将猪蹄焯水后捞出,入红卤汤中卤至八成熟出锅,斩成5厘米长的小段备用。
(2)将菠菜倒入烧开的水(1千克水加碱面1克)中烫一下捞起来,用搅拌机打成蓉状;面粉分成二份,一份与菠菜蓉和成稠糊状,另一份加水和成糊状。
(3)锅上火,加清水烧开,将和好的面糊用筷子夹入开水中成面疙瘩,煮至八成熟捞出,入凉水中冰凉,拌入熟色拉油后待用。
(1)锅上火,加入菜子油,加A料炒香后加高汤,下B料调味,把渣料打捞起来,下猪蹄段烧制约3分钟,再下煮好的绿、白面疙瘩,大火烧约半分钟,勾芡,淋老油出锅,撒香葱末就可以了。
>< class="pgc-img">>山 | 得月楼(黟县宏村)
新年伊始,年年有余,年前发了一篇酸菜鱼的食记,恰恰适逢雨水“獭祭鱼”,现再接再厉,不过此次重点不是酸而是臭 -- 臭鳜鱼。
这是去年拔草的新菜肴,习得的新品味,在黄山市6天尝了8道。随后臭鳜鱼快速蹿升为我俩大爱的鱼馔,回家后还网购真空装,而这一切都由宏村得月楼开始。
此得月楼非彼得月楼,尽管历史并没有苏州那得月楼显赫,但宏村这得月楼坐拥月沼湖,确确实实地“得月”。
< class="pgc-img">月圆代表团聚团圆,可是“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半月提醒着村民不能自满,需要积极向上
>月塘被建成半月形是因为设计者觉得最美好的时刻是花未开、月未满,那月沼湖最美丽的时段兴许是天未暗、夜未黑的日落,华灯初上,光线迷离,这亦是客栈老板兼司机王师傅最推荐的拍照窗口。
< class="pgc-img">>傍水用膳亦是饱览夜景的方法,深邃湖面璀璨倒影堪比烛光晚餐,然而还有小虫子的滋扰与过路人的骚扰,何况池边步道狭窄,四人恐怕不好安排,故选择中午惠顾。
< class="pgc-img">>得月楼内部也是空间有限,四人桌略显逼仄,但我们兴致未减。在宏村的几天我俩有好友陪伴,出发前碰巧在朋友圈里发现他们两口子在黄山的踪影,时间刚好对得上,游玩叙旧一举两得。
再者,人多好点菜!
< class="pgc-img">小份的红烧臭鳜鱼
>▲至于点了啥菜,肯定有徽菜名肴红烧臭鳜鱼。臭名远扬且不虚传,周遭顿时异味弥漫,似腐化但不烂也不败,似咸鱼但不齁也不腥,并未令人恶心,反倒是勾起好奇心。
哪种好奇?有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认为,人们本能的“喜香厌臭”是进化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褐化产生的焦香意味着煮熟的安全食物,腐坏产生的馊臭则代表有毒的变质食物,而嗜臭的心理驱动可能是战胜恐惧和死亡所带来的愉悦。
我们如履薄冰地下箸品尝,细嚼慢咽仔细回味,生怕藏着什么后劲,但除了浓芡的香辣也就只发现咸里藏着鲜,哪有什么厌恶感,每个味蕾都在享受!
尽管王师傅声称村内餐厅都采用批量做法,大锅里一次烧几条半成品,顾客下单后再加工,但这条打头阵的腌鲜鳜鱼已令我俩心服口服,并且对此后的臭鳜鱼满怀幻想。
< class="pgc-img">我们的锡纸毛豆腐(付),菜单上另有椒盐毛豆腐(付)
>▲闻着怪要数臭鳜鱼,看着怪就要数毛豆腐,正所谓“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不过这锡纸毛豆腐是后厨烧制后飨客,看不到标志性的白色绒毛菌丝。
这层绒毛在高温宽油中化作一层纤薄轻盈的脆皮,里内的豆腐丰厚有弹性,不渣不发泡,香酥与绵密竞相媲美,与臭鳜鱼同样让我们不得不服。
< class="pgc-img">>▲毛豆腐的芡汁有些豆瓣酱或蚕豆酱的影子,杂酱锅巴亦是相似味型但多了香菇丁,不过口感当然就大相径庭。
这锅焦硬气得很,“非暴力,不合作”,不动粗就不服软,轻敲无用只能猛戳,“咔嚓”一声坍塌成若干碎片,发现下面中空,原来是半球状锅巴完整地反扣在盘里,再浇上重油重色的酱汁。
< class="pgc-img">小份的刀板留香
>▲刀板留香即徽肴名物刀板香,并没实际舔抵刀板,无法得知是否留香,亦未尝到樟木清香,不过五花肉的选材上佳,肥瘦不光是泾渭分明,还匀均整齐,且附带软骨。
夹起亮晶晶的一片送入嘴巴,糯、韧、脆三种质感并举,咬合间咸鲜的脂汁迸发,香浓而不死咸,佐酒绝佳。
< class="pgc-img">>▲酒是店家自酿的野生猕猴桃酒,据悉果子是农民从周边山林采摘而来,在45度的酒精含量之下依旧能察觉果实的酸甜(几天后在黄山山顶吃到了),自己喝完一两再与朋友分了一两。
< class="pgc-img">>▲抿口酒,吃口肉,快活,可惜刀板香缺少竹笋的陪伴,庆幸我们点了腊肉笋尖煲,可勉强凑合。
然而最出彩的并非两主材,而是不起眼的黑木耳。直到腊肉与嫩笋被我们挑得所剩无几,方才发现静静地躺在锅底,默默地汲着汤汁的它们,每块都是爽口滑溜又爆浆,荤味比肩腊肉片,却也素雅不肥腻。
< class="pgc-img">>▲皖南的崇山峻岭除了盛产竹笋还有各种他处难寻的野菜,而我们尝鲜之旅“第一站”是蒜蓉灵芝菜。
用油不多但炒得香,这香是介于孜然与白胡椒之间的芳香,但不辛辣不刺激也不会令人打喷嚏。有趣。
一切一切都有趣。
固然宏村被北京中坤集团承包下来,原居民几乎全线迁出,部分商家亦是外省人,不过在徽州初尝徽菜,哪怕不一定正宗,仍然充斥着让人“徽”味无穷的美味记忆。
品鉴了徽菜,是时候欣赏徽文化的其他体现。
< class="pgc-img">宏村原居民大多是汪氏后裔,这处汪氏宗祠自然就建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摄于月沼湖南畔的得月楼
>正对着得月楼,雄踞在月沼湖北边有一座汪氏宗祠,既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也是徽州宗族的体现,亦是宏村水利的灵魂。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总是感觉右侧这楼房很碍眼很唐突
>三重飞檐翘角的门楼突兀多姿,展现出极为细致的砖雕,包括狮子戏球、双龙抢珠等吉祥图案,背后乐叙堂的月梁、雀替等木构件也同样精美。
< class="pgc-img">汪氏宗祠的乐叙堂,破例挂有女性画像,而且她不姓汪
>开敞的乐叙堂内供奉着汪氏老祖宗,分别是天下、徽州与宏村的汪族先祖,但最非同凡响是左边“巾帼丈夫”牌匾下的女性画像(被柱子挡住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个例。
何况她原本还不姓汪呢!这位女士是从西递嫁到宏村的胡重,除了身为汪氏七十六世祖汪辛的妻子,更是宏村人工水系的总设计师。
< class="pgc-img">日落的南湖,位于宏村南部,与月沼湖共同构成村子的两大水体,下一篇食记再谈
>她顶着村内外的压力和舆论,代替长期在山西任职的丈夫承担所有族政,尤其是汪氏先人们引水入村以抑火聚财的梦想,甚至忍着缠脚的痛苦和麻烦,与风水大师一同翻山越岭勘察地形,指挥村民修水圳建池塘,最终通过妙不可言的水利工程造就了美不胜收的“画里乡村”。
我们迫不及待想看看这“画里乡村”多么如诗如画,无奈徽州的初秋下午依然炎热,于是乎决定稍作休息,等待日落再出行。
地址:黄山市黟县宏村月沼湖旁边
人均:RMB 87
PS: 在我主页搜搜你感兴趣的城市,兴许我们去过吃过写过的,也会合你胃口。L和A持续更新ing~
PPS: 假如在宏村只有一顿饭的机会,更建议试试隔壁的画景楼~~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 id="js_content" style="">024/07/17 星期三 澳门美高梅雍华府
Susie知道我来澳门,提前和我约饭。本想去美高梅的一家餐厅-雅吉,Suzie说,这家餐厅做的是是我喜欢的创意菜。可是我的行程只有中午有时间,雅吉又只做晚餐。Suzie说,雅吉留到下一次,这一次咱们去雍华府吃谭家菜。这个建议很合我意,留一点念想给下一次,平淡生活不就多了一点期盼?我住过雍华府,是我住过最豪华的酒店,也在雍华府参加过许凡的二十四味如意宴。没想到现在可以在雍华府吃到谭家菜,开心。
美高梅大堂
谭家菜很有名,很多人说过写过,除了老一辈的那几个人,年轻人多是看书发挥或者演绎听来的故事。
不知道说谭家菜的那些人,有多少人吃过谭家菜。我在北京饭店中七楼吃过,在西直门内的谭府酒楼也吃过,后来还认识了谭府酒楼的老板,听他讲过不少谭家菜的故事,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谭家菜至今传了多少代我不清楚,听说过第二代传人彭长海,见过第三代传人陈玉亮,吃过刘忠做的菜,算是第四代传人吧。那时候,我有了一些餐饮经历,也看了不少有关谭家菜的文章,如果对比唐鲁孙先生记述的谭家菜,我觉得我吃的好像不是谭家菜,至少不是曾经令人无限向往的谭家菜。食材不一样了,制作工艺有了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工作态度和旧时不一样了。也因为这些因素,谭家菜一直不温不火,几乎被人们忘记了。二三十年前,谭家菜、谭府菜曾在北京有几家餐厅,现在大概只有北京饭店里的一家了,不过也是很久没有去过了,不知道生意如何、味道咋样。
刘国柱先生离开京花轩后,担任了美高梅的顾问,雍华府的谭家菜应该是刘国柱先生带过来的,午餐的主厨是北京来的王勇师傅,一口京腔很是亲切。王勇师傅有些内向,没聊几句就回厨房准备菜品了。我和Suzie、常明、于洋喝茶聊天等着上菜。
菜单是繁体字的,还好连蒙带猜的都能认识。从菜单看,谭家菜的老底子在,也有一些和当地特色结合的与时俱进的菜式。说来也是,传统菜延续到今天,也应该有些变化。完整的还原已经无法做到,那么在保留基础骨干的前提下,融进时代特色和当地特色就是传统菜发展的题中之义。这有如人生,无法回到过去,只能向前发展,停不下回不去,只有向前一条路。
菜不错,感觉在澳门吃谭家菜要比在北京吃的好很多。这还是我有了不少饮食经历后的感受。和Suzie聊起澳门的餐饮,赌场酒店里的餐厅绝大多数都是有补贴的,为豪客服务的餐厅更是很少考虑成本问题,最好目标就是客人满意。也是哈,一餐饭钱还不够一个筹码,就是动手往上一放的事,这个时候谁还考虑一餐饭的那几个钱呀。也正是这种原因,雍华府的谭家菜可以不计成本,不像北京的那些谭家菜、谭府菜要计算毛利率,二者没有可比性。对于食客来讲,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感受了。
慢滷法國鵝肝、姜蓉葵花雞、燒椒鮮鮑魚、珊瑚香芒卷。鹅肝、葵花鸡是谭家菜没有的,鲜鲍鱼配烧椒也是新时代的口味。
譚府海虎翅燴三絲。
葱燒遼參伴乾燒花膠。北方花胶一般都是油发,张新民老师认为好花胶油发有些不珍惜食材,潮州菜都是水发。王勇师傅这道菜里的花胶也是水发的。
白蘆筍糟溜東星斑。醩溜很北方,所用之醩也是王师傅自己掉的。味道香浓,是那种工厂生产的醩汁无法比拟的。传统的醩溜菜式,到鳜鱼已经是顶天了,现在用了东星斑,食材升级了,海鲜代替了河鱼。只是里面的白芦笋过于熟了,没有清脆鲜嫩,白芦笋也没有了意义。
清炒時蔬髮菜野菌包
豬肉韭菜餡餅。这个太北方太北京了,在澳门吃到韭菜猪肉馅饼,简直爱死了。
湯圓核桃酪。核桃酪是传统的北京甜品,汤圆就很南方了。想到谭家菜是广东人在北京做的私房(官府)菜,有这样的甜品复合谭家菜的逻辑。
雍华府的这餐谭家菜,味道不错。主厨手艺好,出品味道纯正。只是对某些食材的理解不够,大概也是因为在北方接触不多所致,算是一点瑕疵。如果可以说这餐饭是谭家菜的话,那就是我吃过最好的谭家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