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叫做
“奶茶杯”或者是“可乐罐”的商品,
别看它造型小巧可爱,充满玩具感,
但其实里面是电子烟,
是不能给未成年人使用的。
“奶茶杯”、“星球杯”、“可乐罐”,听听这个名字,您是不是觉得是玩具?再看看这些造型,不仅吸引孩子们,连一些成年消费者都以为是什么好玩好吃的新产品,并且萌生试试看的想法。但其实这些五颜六色、名字可爱的东西,并非真的玩具,而是一次性电子烟的变装。
最近,深圳市场监管局提醒:这些一次性电子烟不仅外观亮眼,还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对校园里的未成年学生很有吸引力。虽然是一次性,但里面却有15毫升的大容量烟油。并且在这些电子烟外包装都未注明生产厂商名称、地址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实为“三无”产品,所以背后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人吸完就反映“吸了一口就想吐”。
那么在昆明市场上有没有这种三无电子烟出售呢?记者走访了市中心一些售卖烟酒和百货的商店,货架上还没有出现此类产品。
记者:“这段时间是不是有一种网红电子烟,像奶茶杯一样?”
商贩:“我们没有那种,只有这种的。”
记者:“这种是多少钱?”
商贩:“这种烟袋是99元三颗,电子烟是198元。”
在市中心的实体店没有,但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以“奶茶杯”三个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发现了奶茶杯电子版的选项,点进去之后就出现了疑似“奶茶杯”电子烟的产品。在商品评论区还有买家晒出了产品实物图片,但很快有网友跟帖提醒这种奶茶杯不能饮用,是电子烟产品。
记者搜索资料发现:电子烟主要成分跟传统香烟一样,都含有尼古丁,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也会成瘾,而且青少年还在发育,电子烟对健康的损害更大。国家法律法规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包括电子烟在内的烟草制品。
条形码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定警惕此类变装电子烟产品,
让未成年人远离健康风险。
都市条形码记者报道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 class="pgc-img">>式、台式、低糖、奶盖……各式奶茶作为秋冬季的“标配”,让很多人舍不得拒绝。
同时,奶茶的缺点也很明显:高糖、高热、添加植脂末等,让人揪心其带来的健康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成分之一就是植脂末。
< class="pgc-img">>《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植脂末是什么,并教你挑选一杯健康奶茶。
受访专家
中国注册营养师 李园园
植脂末为什么会用在奶茶里?
植脂末也被称为奶精,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加工配料。它主要由糖或糖浆(如白砂糖、葡萄糖浆)、食用油脂制成,另外还可能含有部分乳制品以及乳化剂等原料。
- 用在咖啡中,能够改善咖啡色泽,柔和咖啡口感,提高其润滑度;用在奶茶中,可大大增加奶香味;
- 用在蛋糕中,能使口感更细腻,并提高其香气;
- 用在饼干中,可使其起酥。相对来说,添加植脂末的糕点其保质期也能延长一些。
由于性价比高且不用冷藏,便于保存和使用,植脂末已经成为制作咖啡、茶、饮料和其他食品过程中重要的食品配料。
< class="pgc-img">>植脂末存在两大风险
植脂末在“加工性能”上的好处不少,但其不受待见的一点在于,植脂末中用的油脂以氢化植物油居多,而氢化植物油本身属于饱和油脂,其中可能还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氢化植物油
将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目的在于防止油脂变质,增加口感及美味。
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尽管目前对植物油进行氢化的技术越来越高,不过也难以100%保证不产生反式脂肪酸,还是会有一些“漏网之鱼”。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不易代谢,是公认的健康天敌,植脂末所受的质疑很大程度来源于此,再加上植脂末所用油脂本身饱和程度高,摄入太多都对健康不利。
除了植脂末,配料表中出现的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植物氢化油、人造脂肪、麦淇淋、起酥油、植物奶精、代可可脂、复合脂质配料等,都是穿了“马甲”的反式脂肪酸,若摄入过量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风险。
研究显示,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每增加2%,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23%。
< class="pgc-img">>如何放心选购一杯奶茶?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适量摄入植脂末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明显损害。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人们每天食用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过2克,以免对心血管造成伤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也建议,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大概也是2克。
如果你是奶茶的狂热爱好者,每天不来一杯就浑身难受,那一定要选择原料更天然的奶茶,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选奶茶时,注意以下几点:
- 选标识“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的奶茶;
- 观察店员制作奶茶过程,加入牛奶打发,还是加入粉末进行搅拌。如果使用的不是盒装鲜奶,而是粉末状产品,很有可能是植脂末;
- 喝奶茶时最好少添加或者不添加配料,虽然含有奶盖的奶茶口感很好,但热量却很高,对于想控制体重、追求健康的人来说,应适量饮用。
推荐一个奶茶自制方法:
1.选择较好的红茶,沸水煮3分钟,滤出茶叶,把茶水盛入杯子;
2.将纯牛奶加热煮沸后,兑入之前的茶水,比例可视个人口味而定;
3.待奶茶稍微凉些后,可加适量蜂蜜调味,也可加入各种水果丁、柠檬片,或榛子、核桃等坚果碎,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高嘉悦 本文编辑:张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天一杯奶茶,会怎么样?
长沙的小楚(化名),每天的标配是至少一杯奶茶,本身不爱运动,常久坐熬夜,体重稍胖。
从去年起,小楚常常感觉到口渴口干,体重开始下降,小楚以为是自己减肥成功,因为不到3个月,体重减轻了20多斤。
但没想到随着而来的是,全身乏力,精神恍惚,口干口渴的情况也更严重,而且喝了水就要去厕所,起夜至少2-3次。
一天小楚熬夜加班时,突发恶心、呕吐,紧急送去医院。结果小楚的血糖达到了83mmol/l,而一般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4.4-6.1mmol/l,约超出了14倍。
同时,查出了尿糖4+,酮体4+,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5%,处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
最终经过紧急抢救,小楚的命才保住了。
< class="pgc-img">>奶茶里面,有多少反式脂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舌尖上的安全(第3册)》曾推测,如果是植脂末做的奶茶,一杯300ml这样的奶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0.5g~2.7g之间,而推荐上限是2.2g。
央视曾报道,有些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严重超标,一杯可达到6.2g。这样长期下去,健康隐患重重。
一、被世卫组织“封杀”,反式脂肪是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何方神圣”呢?简单的来说是脂肪酸+甘油三酯构成脂肪,而反式脂肪酸就是脂肪酸的一种,最简单的描述是“固化油”。
不少拥有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有一个“魔法”,就是让人吃得停不下来,口感又香又脆又滑,这是为什么呢?
反式脂肪酸具有起酥的作用,能够让食物口感酥松、酥脆,加之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酸耐高温、不易变质,并且保存的时间可以很长,所以常常被食品加工厂广泛的使用,也是让不少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但要清醒啊!它不是一个好东西。
< class="pgc-img">>二、每年约50万人因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患病风险,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数据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五十多万!
有一种假设是,反式脂肪会干扰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导致体内“坏”胆固醇水平升高而“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其中“坏”胆固醇,被认定为是堵塞动脉血管以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
< class="pgc-img">>针对这个情况,WHO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总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以下。
而世卫组织早在2020年的9月9号,发布《REPLACE》中强调执行在2023年前消除全球食品供应中的工业反式脂肪酸的计划。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有些食品的成分配料表中标明【反式脂肪酸0g】,是不是真的0脂肪酸呢?
就目前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来看: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低于0.3g/100g,那么仍可以在配料表中注明【0反式脂肪酸】。
所以即使有标注【反式脂肪酸0g】,我们仍然要注意看清楚食品的配料成分,因为像成分表中的可可脂、起酥油等仍然含有反式脂肪酸。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三、除此之外,它还有四宗“罪”
反式脂肪的危害还包括以下4种。
1.影响生育
反式脂肪酸会影响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并影响男性体内精子的生成过程,最终影响生育。
另外,对于青少年来说,反式脂肪酸可能影响青少年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还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2.诱发糖尿病
摄入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引发肥胖问题,而这种肥胖大多集中在腹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腹部肥胖会增加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class="pgc-img">>3.损害记忆力
美国心脏协会对1000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进行调查,他们中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测试上,成绩最差。这种关联在排除年龄、学历和个人疾病等因素之后,仍然存在。
4.发胖
我们知道摄入太多油脂会引发肥胖问题,而同种情况下,摄入太多反式脂肪酸引发的肥胖问题更甚,有研究发现,其促进肥胖的力度是一般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七倍。可以说“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七口油”这话真不假。
< class="pgc-img">>四、反式脂肪就藏在4处
我们怎么发现反式脂肪呢?具体谈谈,主要可以从这四处来源来控制摄入。
1.牛、羊及奶制品
这主要是天然的反式脂肪酸来源,资料显示每100g的新鲜牛羊肉中反式脂肪酸约有0.4g,而液态奶中则0.08g左右。但这部分不是我国国人摄入反式脂肪的主要部分,适量吃问题不大。
2.人工的植物油氢化产品
为了延长食用油脂保质期,防止其酸败,同时减少食用油在加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气味和味道,油脂氢化工艺被发明出来,做出了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再通过这些脂肪制作加工食品,如薯片、糕点、饼干、冰淇淋等。但在植物油出现不完全氧化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食品包装上,写着氢化XX油、XX起酥油、人造XX油、麦淇淋、植物黄油、酥皮油等,都属于反式脂肪的“马甲”。
< class="pgc-img">>3.反复油炸食品
烹饪食物时油温达到220℃以上,或者反复地使用煎炸油则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比如炸鸡、油条等油炸食物,随着加热时间变长,所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也会不断变多。
4.植物油
植物油脂在高温长时间加热的过程中精炼脱臭,在这个阶段会有少量反式脂肪酸生成,比如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
< class="pgc-img">>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富含反式脂肪的食物,由《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发布。
- 巧克力糖果类、夹心饼干、威化饼干和曲奇饼干中反式脂肪含量高。
- 泡芙、奶油面包在糕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 含油量高,或者麻花、馅饼等油炸食品所含有的饱和脂肪含量高。
- 以植脂末制成的奶茶、奶精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在固体饮料中高。
反式脂肪酸无法做到完全不吃,只能是控制摄入量。所以平时吃东西要注意节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忘了最重要的健康问题。
参考资料:
[1]《被“封杀”的这类食物,不经意间可能天天都在吃……附常见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览表》.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03-13
[2]《世卫组织:关于“反式脂肪”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世界卫生组织.2021-08-17
[3]《今天,让我们一起拉黑反式脂肪!》.生物谷.2020-09-27
[4]《每年致死50万人!世卫组织呼吁停用,常吃的食物中就有……》.中国医学论坛报.2021-10-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