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还是挺有意思的,随着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网上的段子也就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我们的同胞是多么的善于处理生活中的意外。
其中有个段子就说,奥密克戎挺通人情味的,一家之中,它总会留一个人不祸害,以便这个人在其他人生病的时候,买买菜做饭,确保其他人能“安心”生病。
这当然是个段子,可家庭就是这样的,不管处在多么风高浪急的时候,总得有一个人在撑着这个家,不然,一家人都倒下了,家也就彻底地完了。通过段子,我好像也慢慢地明白了“一家之主”的意思。
“一家之主”以前一直以为是当家理事的,是家里说了算的,是家里的财政大臣,或者是家里的户主。“一家之主”的地位和身份由方方面面的原因决定的,有户籍原因,有性别原因,有经济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一家之主”好像是家里那个说了算的,做决策的人。
记得以前有个领导,她说在单位里不会轻易地批评别人,尤其是单位里的男员工,因为,每个男人在家里都是丈夫和父亲,都是一家之主,他能撑起一个家庭,还有什么事比撑起一个家庭更有意义呢?既然人家都能撑起一个家庭,单位的领导还有什么资格骂一个撑起家庭的男人。我觉得领导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非常尊重这个领导的观点。
说心里话,我不是喜欢做主的人,在我们家里,三个人历来都是想说就说,从来没谁感觉被别人管着。
小时候,我母亲说我,将来一定是个怕老婆的男人。我没有跟母亲争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胆小的人,真的把我惹急了,谁我都敢得罪,事实上,在单位顶撞了不少飞扬跋扈的领导,在学校顶了不少自以为是的师长。我在乎我爱的人,我爱他们,所以我不会跟她们要求过多的权威,我不希望她们怕我,因为我尊重她们。
自从组建家庭以后,我就是家里的运输部长、物资部长、后勤部长、餐饮部长,身上兼任的职务实在是太大了,可我好像就是这样去处理生活的,我觉得自己擅长这些,没事的时候,闲着也就是闲着。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有些事,我是根本不会做的,即便我擅长。
有句话叫,承担的越多,责任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权力越大。“一家之主”就是那个特别能做的人。
因为疫情原因,我度过了非常艰难的“7*24”小时。这段时间,我把一天当着一个月来过,每天都显得特别的漫长,在等待中,我恨不得一天的过不去。我当然不仅仅是害怕自己中招,更害怕的是,她们假如中招了,她们会怎么办?这个时候,靠外卖一定解决不了生活问题,何况还不一定叫得到外卖呢。
为了确保安全,她们两个在家时开始相互隔离,即便在一个屋檐下,她们也保持不见面,只有这样才能抵御超过50%的中招率。身边每天几乎都有人倒下,我也一次次地出现幻觉,感觉自己中招了,以至于我晚上睡觉都不敢睡得太熟。
每天早晚,我们都只能通过微信,简短地报一下各自安好,然后就是各自珍重。我在外一周,她们俩在家隔离一周。直到我回家时按下了门铃,她们才从各自的房间汇总到客厅,那是漫长隔离后的第一次聚会。
作为召集人,我第一次把三个人召集到了一起。三人成众,我回来了,就暂时解除隔离了,只要我在,谁也不担心中招了,因为,我有那个咬牙的能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家之主”的真实意义。
刚放下行李,立即转身奔赴市场,赶紧买条我们都爱吃的鱼,一者犒劳一下一周的亏欠,再者也是要“有点余”庆,庆祝我们平安地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光。
当晚餐端上桌的时候,端坐在主席上的我,自然就给自己整上一盅,以示地位的尊卑。据说酒精杀毒,不仅饮者自享,且可以荫及家人。也许就这个时候,端起酒杯时,心里那么踏实,那么从容,那么自豪!
当一家之主的感觉真好!
< class="pgc-img">>2019年12月26日 | 第【581】篇原创
作者 | 张大宽
来源 | 餐谋张大宽(ID:dkxy029)
转载授权请联系(ID:BG9FBG)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信心
--张大宽
餐饮人的本事,都不小
我今天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能把一家餐饮店玩的风生水起,能力绝不亚于中大型企业的中层。
大企业有成熟的组织,只需要在某一方面强就足以应付工作。而对于中小餐饮店,尤其是在体量小,人力财力不够强的时候,玩转一家店,是经营者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更需要经营者的能力够强。对人的要求,真不低。
群友空空说,看了这段话,立刻对自己信心倍增。
头条上,也有位读者(ID:浓浓的深情)看了,是这么说的
可以再拉高一些,做一家餐饮店和做一家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面对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创新步伐,成本控制,资金需求等难度不亚于大企业。 大企业的中层能力还远达不到能掌控一家餐饮店(个别除外) 这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区别
很多人都说餐饮门槛低,总觉得不就是做菜买饭嘛,多简单的事情。开家饭店还不太简单了。
其实呢?若让他们真正体验一次,就会觉得压根和想象的不一样。
门槛低归门槛低,但对人的要求,可一点都不低。但凡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餐饮老板,他们的本事,都不小。
闭环
在管理上,有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叫做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是米国管理学家戴明同志提出来的,这四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class="pgc-img">>四个步骤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循环。
我开头说,能把一家店开好的老板,能力堪比中大型企业的中层。而读者说,中层甚至都达不到一个能把店开好的餐饮老板的能力。
按说,大企业的中层,在很多人印象中应该是很厉害的,为啥能力上可能还不如一个餐饮老板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大企业里面,有着成熟完整的组织构架。
例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中间那些部门的部长,就属于这家企业的中层。
这些中层身处企业中,只需要负责好自己手里的那部分业务,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他们只是处于大系统的一环。所以有一技之长,就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他环节,由其他人负责完成。
而对于中小餐饮的经营者呢?
他们要跑通所有的环节才行。比如说,开店前要选品选址,租门店装修,进设备试运行,试营业到正式营业,再到日常运营,营销推广,前厅后厨管理等等等等,都是要自己亲自跑通,在一个个环节上不断测试调整,最终才能将一家店开好。
诚然,我们很多餐饮经营者,相比于那些大企业的中高层,学历并没有那么耀眼,资历也并没有那么深厚,但真正动起手来,那些中高层们未必就能比餐饮老板做的好。
他们只是在大系统的一个环节做事,而餐饮老板们,则是跑通完整的闭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场人,尤其是高管辞职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信心
之前沟通过不少餐饮老板,他们都说,总觉得自己很差,看别人做的多好,总担心自己被淘汰。尤其60、70后的老板们,危机感更强。
再加之这两年的餐饮越来越难做,竞争越来越大,更让他们很焦虑。甚至失去信心,情绪低落。
其实要我说,完全没必要这样。
首先,能走出这一步,自己创业开店,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
其次,跑通了整个闭环,而且还能在现在这个市场上存活下来,就已经很厉害了。
你都如此厉害,如此优秀,干嘛没信心呢?
我并不是说要你通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寻求心理安慰。且不说人在世上本就是如此,比你我更牛的人数不胜数,如果我们整天都盯着他们去看,不断的打击自己,哪里还能有信心呢。
做火锅的,盯着海底捞看,还不得天天以泪洗面,做酸菜鱼的,盯着太二看,还不得天天自卑哭泣?但这有意义吗?
说白了,你只是觉得现在还不够好,希望的,无非是越来越好。
之所以现在没信心,之所以觉得自己太差,最大的原因,是好的参照物找错了。
越来越好的这个好,应该是和自己去对比,是用自己的今天,去比自己的昨天。
我之前有篇文章说过“希望每年的你,都觉得去年的自己是傻X”。那么把这个时间段放短一点,用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一天比一天好,不就成了吗?
如果你能调整到这个状态,让自己每一天都比昨天好一点,信心不就来了吗?
注意,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信心的来源本该如此。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没信心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无限的知识,必定无比痛苦的挂掉。
同样,总用那些顶尖的参照物来打击自己,同样也是会过早挂掉的。
真正需要做的,是把视线往回拉,看自己。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这是你可以掌控的,也是肯定能做到的。这个信心,相信你一定有。
有了信心,做起事来才会有好的状态,有了好的状态,才更有机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没信心,尤其是在困难的时候。
深度学习 | 充分支持 | 深度链接
加入2020年付费读者群 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我是大宽,餐饮咨询顾问。每天一篇原创文章,帮助更多的餐饮人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张大宽。
钢园近期新开的一家餐厅人气渐旺,吸引顾客纷至沓来。曾经的焦化厂食堂改造为以西餐为核心、搭配部分中餐的时尚工业风餐厅,取名“首钢大食堂”。首钢园内餐饮服务日益完善,首钢原创的餐品正逐步面市。
在首钢园南侧,今年9月投用的服贸会区域成为园区新景,老旧厂房改造成为工业风满满的新建筑,是园区承接会议活动的新场所。在2号馆北侧,有一间厂房看上去颇具历史感,门口挂着崭新的“首钢大食堂”牌子。中午12时,部分园区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来此用餐,也有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来此打卡。
刚走进餐厅,一些顾客就举起手机拍照,这里的工业风环境独具特色:古铜色的管道贯通天花板,仔细一看,管道呈现“1919”即首钢成立年份的形状;墙面涂鸦画展示了钢铁高炉,让人仿佛置身火热的炼钢现场,也绘有首钢滑雪大跳台、新首钢大桥的图案,展现了新首钢地区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厂房结构予以保留,又搭配新搭建的镂空水泥装饰板,粗犷工业风和时尚建筑风在此交融。
“这里曾经是首钢盛产时期最具标志性的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和夜班餐,是几代首钢工人的记忆。”首钢园区服务公司餐饮部部长陈红波介绍,这座建筑始建于1974年,是首钢焦化厂的职工食堂。2010年随着首钢搬迁调整后,食堂从喧闹归于寂静,根据首钢园区整体规划,这里改造为园区餐饮服务保障的代表项目。由于位于京西的品质西餐厅较少,工业风格和西餐搭配更为协调,首钢大食堂主打西餐,同时考虑到入驻企业及园区服务保障人员的餐饮需求,餐厅增设了中餐服务。
< class="pgc-img">>在这座餐厅,顾客还能一次性打卡首钢最新出品的各类餐品。餐厅供应近期“重出江湖”的玻璃瓶橙味首钢汽水,让首钢人找回了记忆中的味道。近期上市的石景山矿泉水和“味道首钢”气泡水同样成为爆款,服贸会期间一经推出就走红的“三高炉”造型雪糕也很畅销。
“我们将推出更多有首钢元素的餐品,把园区打造为京西网红餐饮打卡地。”陈红波说,首钢自营的“茶钢儿”餐厅还计划推出“茶钢儿饭”系列套餐,器皿上选有首钢烙印的老饭盒,更多带有首钢特色的新餐品将在园区自营的“茶钢儿”餐厅、首钢大食堂、1919餐车及1919大酒楼亮相。首钢还将和园区入驻餐饮品牌合作,让更多顾客品尝首钢特色餐品。
< class="pgc-img">>据了解,应疫情防控要求,首钢园启动限流预约,用户可登录“AI尚首钢园”小程序提前预约,入园时出示预约码。小程序还推出了限时抢购首钢大食堂午市68折、晚市78折优惠券等活动,由于服贸会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市民游客进入餐厅所在区域需和安保人员报备或出示小程序购票二维码,进行“北京健康宝”信息登记和测量体温后方可进入。
< class="pgc-img">>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邓伟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