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1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齐齐哈尔:“烤肉之都”是怎样炼成的》的报道。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意为“天然牧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优质的地域环境孕育出品质极佳的肉牛。
齐齐哈尔烤肉借鉴了多民族的烤肉、烤串技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不仅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带来了“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美誉。
烤肉的香味与炭火的噼啪声是很多齐齐哈尔人铭刻于心间的味觉记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这盘衍生于市井,在改革开放和百姓生活变迁中不断丰富的齐齐哈尔烤肉,擦亮了齐齐哈尔“国际烤肉之都”的名片,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地方名片到香飘全国
“师傅,去烤肉一条街。”
“朋友,齐齐哈尔的烤肉,不止一条街。”
穿梭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的街道上,就会明白出租车司机所言非虚。
在齐齐哈尔市内很多商业街,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家烤肉店,网红风烤肉、街边烤肉、家庭拌肉等不同特色的店铺分布其间,不同口音的游客在店铺门口排着长队。这也成为齐齐哈尔街区独特的风景。
“周五晚上从哈尔滨坐高铁到齐齐哈尔,下车直奔马佳烤肉。周六早上去早市吃火烧,中午去梅里斯烤肉小镇吃陈家大片肉,下午去扎龙湿地观鹤,晚上再坐高铁回哈尔滨。”像哈尔滨市民刘佳佳一样,有很多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周末乘坐“烤肉专列”。
牛肉经过烤制变得外焦里嫩,香气浓郁,鲜嫩多汁,肉上附着木炭所产生的炭香味。餐桌上菜品摆盘考究,丰富的烤品、菜色的搭配,一天的疲惫,在这方寸烤盘前烟消云散。
“高品质牛肉配上特制的调料,味道绝了!”刘佳佳说。
2022年6月18日,在“2022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启动仪式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齐齐哈尔“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称号。如今,烤肉对于齐齐哈尔来说,就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哈尔滨锅包肉一样,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烤肉,齐齐哈尔人的待客之道”——烟火气齐齐烤肉店的招牌上,这句广告语让食客倍感温馨,争相拍照打卡。
走进烤肉店,满屋食客大快朵颐,还有美食博主在进行直播。大片肉在烤前蘸上秘制酱料,铺在烤盘上瞬间嗞啦作响,烤至焦香后剪成小块,搭配紫苏叶等配菜一起入口,吃起来唇齿留香。
除了担任齐齐哈尔烤肉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郭旭还是厨仕质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公司旗下的烟火气、投脾气、接地气烤肉店已经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看准齐齐哈尔烤肉持续输出的火爆和乡愁经济,很多走出去的齐齐哈尔人通过域外开店、域内建厂等模式让齐齐哈尔烤肉飘香中外。
“成都小伙伴可以吃到正宗的齐齐哈尔烤肉了!”2022年3月,炙当家·齐齐哈尔BBQ第一家店在成都开业。烤肉的各类供应——牛肉、烤盘、蘸料等全部来自齐齐哈尔。
宋世博是成都炙当家·齐齐哈尔BBQ的副总裁,他在成都上大学时就心心念念家乡烤肉,时不时会让家人寄几斤解馋。这个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有一个关于烤肉的“大梦想”——两年内门店开到1000家。
齐齐哈尔市商务局副局长周韬介绍,截至目前,全国齐齐哈尔烤肉门店超过2.1万家。上海的杨记齐齐哈尔烤肉,北京的齐齐哈尔小炉匠炭火烤肉,苏州的碳夫·东北炭火烤肉……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齐齐哈尔烤肉”成为平台搜索一大热词。
面对域外门店数量急速攀升,2023年6月18日,齐齐哈尔市发布了“齐齐哈尔烤肉”集体商标。被授权认定“齐齐哈尔烤肉”的门店,等于官方“背书”。“齐齐哈尔烤肉”将像柳州螺蛳粉和沙县小吃一样,通过集体商标展现烤肉领域的江湖地位。
“从政府层面全域授权,精选出一批真正代表齐齐哈尔烤肉品牌的门店,为齐齐哈尔烤肉向中国美食全方位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撑。”齐齐哈尔市商务局局长周建宇说。
烤肉是齐齐哈尔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齐齐哈尔市将重点打造一批区域性、全国性连锁门店品牌,倾力打造中式烤肉标杆。
从民族美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百年前,中国塞外广袤的土地上,北方的冬季寒冷且漫长,一种将石头加热来炙烤的吃肉方法被达斡尔族人所喜爱,滋养着游猎民族矫健的体魄。
随着达斡尔族人从黑龙江迁至嫩江畔,这种烤肉美食也飘香而至,来到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将柳蒿芽焯水,放入切好的鲜牛肉中,再加少许盐和食用油抓拌均匀,一盘达斡尔族特色烤肉就拌好了。柳蒿芽拌肉下锅时嗞啦作响,野菜和着牛肉散发出独特的香味,顾客品尝后连连称赞。
“柳蒿芽拌肉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吃法,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也是齐齐哈尔烤肉的特色之一。”43岁的康艳是达斡尔族人,家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
“烤肉+露营”“烤肉+咖啡”等新业态让这个以农耕为主的少数民族村,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康艳和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齐齐哈尔烤肉历史悠久,在公元900年的辽金时期,生活在齐齐哈尔的契丹人将生肉片放在烧热的石头上,形成了烤肉制作工艺雏形。后来,烤肉逐渐进入家庭,富裕人家用平底铁锅,穷人家则用铁锅的残片。到了清朝,回族人带来牛肉的屠宰加工分割技艺。”走进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烤肉博物馆,讲解员向游客娓娓道来齐齐哈尔烤肉的历史。
“齐齐哈尔烤肉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周韬对齐齐哈尔烤肉的历史脉络如数家珍。经几十名专家查阅大量资料、考察认定,齐齐哈尔烤肉极具北方地域特色,传承脉络清晰,传承人群众多,已超过百年历史。2021年,齐齐哈尔烤肉成功入选齐齐哈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开始的时候,家里来了贵客,才能烤上一回,那时候都是在家自己弄。到2000年以后,烤肉店才大规模出现在街头巷尾,一方面是老百姓有钱了,吃得起了,另一方面市场有了需求,买卖做得起来。”郭旭说。
齐齐哈尔烤肉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几代变迁。从最开始的家庭烤肉,到一口锅“烤遍天下”,再到现在根据肉质不同进行精细化,“齐齐哈尔烤肉在发展中对肉品要求越来越高,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变化”。
一盘烤肉,承载的是游子的乡愁、亲人的相聚、好友的酣畅淋漓,见证着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也记录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改变。
从一盘烤肉到一条产业链
“齐齐哈尔烤肉名声在外,得益于多年打造的烤肉产业链。”齐齐哈尔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军说。
为深入挖掘烤肉产业,将品牌做强做大,多年来,齐齐哈尔市从繁育养殖、分割加工、冷链物流、超市门店、电商销售等环节,持续推动烤肉全产业链行动计划。
走进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哈拉海乡的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的牛舍,一首首钢琴曲美妙动听,用来给牛按摩的圆柱体滚刷均匀分布在牛舍中。
“这些牛是听着音乐长大的,在吃饱喝足后,按按摩、散散步,肉质更加鲜美。”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承达介绍,公司目前纯种和牛已繁殖到8500头,累计改良和牛15万头,从养殖到餐桌逐渐形成了“龙江和牛”产业链。
在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共和大牲畜交易市场里,一车车肉牛被运进运出,交易火爆。客商拿着小木棍精心挑选着心仪的肉牛,全程持卡登记交易。在夏季牛市交易旺季时,每周一次的日交易量在七八千头,每年可为齐齐哈尔市提供7万余头的优质肉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全新的数字化平台,更系统、更智能。”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副镇长赵立冬介绍,数字化平台上可查到肉牛的养殖地、销往地、产肉量等信息,还有牛脸识别系统,该项目预计今年年末建成。
截至今年上半年,齐齐哈尔市肉牛存栏129.5万头,出栏31.2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140.3亿元,同比增幅5.7%。
切肉、拌肉、上秤、包装……在黑龙江省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1300平方米的厂房里,几十位工人在流水线上有序操作。在流水线传送带的尽头,一个个打包好的纸箱上贴着标有北京、浙江等全国各地地址的标签,旁边一辆货车早已整装待发——每5秒钟,这里就有一箱烤肉打包运出。
“一头牛能出550至650斤肉,而最适合烤肉的大概有100斤。不同部位的肉切多厚、烤多久口感最佳,都有讲究。”黑龙江省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宁拿起一袋传统拌肉介绍,这款“网红”产品在某社交平台已销售50多万件。今年前8个月,公司网店销售额破亿元。
不断健全的物流网络实现了齐齐哈尔烤肉香飘全国。目前,顺丰速运在齐齐哈尔投放了冷链车、速冻设备,黑龙江云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计划下半年在国内16个城市启动27个前置仓,带动齐齐哈尔烤肉、肉制品、蘑菇、木耳、特色蔬菜等产品走向全国。如今,齐齐哈尔线上烤肉电商企业增至50多家,上半年电商网络零售额达8.3亿元。
目前,齐齐哈尔市共推进烤肉全产业链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70.4亿元。2022年,齐齐哈尔烤肉全产业链规模达到200亿元,2023年有望冲击300亿元。齐齐哈尔正持续擦亮“国际(烤肉)美食之都”这张城市名片。
是一年植树节,每年临近这个时候,重庆市忠县任家镇铁山村的邱天仕总会对着远山喃喃自语。81岁的老人说话已有些不太利落,但仔细听依稀能辨认出,他念叨着:“多植树,多植树啊……”植树,是邱天仕老人心头一件顶顶重要的大事。
图为3月3日,铁山村书记谭仕良(左)牵着邱天仕(中)来到当年发生火灾的林地看看树木的生长情况
2006年,他和好友周心龙的无心之过,导致一片山林被烧毁。法院判决两位老人植树补过,代替牢狱惩罚。两位老人不仅种了树,还自愿当了多年护林员和森林防火宣传员。
图为曾经因两位老人引发火灾的森林,经过多年的补种和养护后,如今又是一片郁郁葱葱
15个年头过去,这片山林已恢复了当初的郁郁葱葱。在铁山村,在任家镇,一片山林从烧毁到重现的故事还在继续流传,警醒着当地人守护好身边的绿色。
图为2013年10月初,被罚植树的周心龙正在林地养护树木
1、照路的火把烧毁一片林
2006年8月,正值收割稻谷的农忙时节。
29日晚,帮邻村村民割完稻谷后,忠县任家镇铁山村的周心龙和邱天仕打着自制的火把,走夜路回家。路过周武山林区时,邱天仕手里的火把快烧尽了,周心龙急忙用另一把麻秆点燃他手里的火种,邱天仕顺手将快燃尽的麻秆尾端扔在林内的路上。路边的松叶、枯草很多,他们根本没在意余火会引燃干燥的枯草、松叶,就急匆匆地继续前行。
图为重庆晨报于2013年10月20日对两位老人的自我救赎进行了报道
两人刚离开,火苗很快蔓延,将整个山头都烧了起来。“当时晚上八点多,生产队长打电话说山里着火了,我着急得衣服都没穿好就跑出门!”铁山村村支书谭仕良对那一场火灾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消防车上去不了,全靠人工灭火。全村都出动了,周围村的人也赶来,和消防官兵们一起,用树枝铲火,用毯子扑火,凌晨3、4点大火才扑灭。
图为2013年10月初,被罚植树的邱天仕正在林地植树。
为清理火灾现场,谭仕良和其他村民五天五夜没有回家,吃饭都是把干粮送到山上。火灾过后,成片山林被烧得精光,整个山头变得光秃秃的。经林业部门清点,142.3亩山林、9424株马尾松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这把火,还烧掉了忠县保持33年的“全国无森林火灾县”的荣誉。后经立案侦查,发现是这两位老人引发的山火。法院考虑到两位老人当时都已年过六十,积极参与了扑火,归案后认罪态度好,在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后,二审以失火罪判决两人缓刑,并“史无前例”地责令他们原地补种树苗,将功补过。
图为铁山村村民房屋几乎每家每户都写有各种防火宣传标语。
2、全村帮忙参与植树
“我们做错了事,政府宽大处置我们,给我们机会改过。我们保证,一定要把树种好!”两位老人诚恳地做出承诺。从2007年春天开始,周心龙和邱天仕便在这块曾经被自己烧毁的山头上种树。谭仕良说,两位老人平时老实忠厚,引发山火实属不该,但也是无心之过。“这片山林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不能只让两位老人来种树!”在判决生效后的第二年植树节,除了周心龙和邱天仕,铁山村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来了,上百人的植树队伍在山里忙碌开。
图为村里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水泥公路,这不仅便于防火巡山,也作为山里的防火隔离带
邱天仕、周心龙两位老人干得格外卖力:挖树坑、施底肥、栽树苗、垒泥土,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浸透了衣衫,从山下栽到山上,植树节当天就挖坑栽树近200株。他俩除了栽树,还现身说法,给在场的干部群众讲述自己的惨痛教训,毁林后的不安和自责。山形陡峭,最初水只能靠人担上去,或灌进喷雾器。由于土质薄弱,石块多,树苗种下去,成活率只有4、50%。但大家认准了一条理:“林子不恢复,我们植树就不停下来!”
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杉树、松树、青冈树,两年后就已经漫山遍野。“其实,在两三年后,两位老人的种树任务就已经完成。山林恢复了,植树依然没有停止。”谭仕良说。看到山上还有一些裸露的土地没有完全恢复,树还没有长大,周心龙、邱天仕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我们一定要把林子恢复到以前的模样!”随后多年里,两位老人义务当起了这片森林的护林员,每天巡山、补栽。
图为铁山村打火应急队队员每天加强在森林里巡逻,杜绝人和火患发生
邱天仕的家距离山林有一个多小时路程,他每天早上4、5点就起床,在日出前到达山林。每到植树节,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四处宣传造林护林、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如今,15年前栽下的小树苗已长大,最高的有5、6米,经过两位老人的精心照料,这片山坡又重新披上了绿色。
图为3月3日,任家镇铁山村打火应急队队员在山里清理易燃枯枝
3、植树护林的延续
守护这片山林的,不只是两位老人。忠县任家镇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杨勇说,周心龙和邱天仕毁林、植树的故事,几乎全镇都知道。虽然森林已重现绿色,但被烧掉的伤痕无法愈合。因此,镇上特别重视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每次开林业大会都会反复讲,学校里娃娃们的开学第一课,往往也都是这个主题。”
每到火灾易发的春季、清明节、夏季等节气,镇上、村里的宣传队会家家户户进行广而告之,在进出山林的重要入口设置了检查站,对来往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做好登记,带了打火机的要暂时保管,离开时再返还。
为防止火种带上山,切实杜绝森林火患,铁山村在入山口设置了交通安全劝导站,及时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森林防火
镇、村都成立了“打火应急队”,志愿者们经过培训后,加入了护林、巡山的队伍,现有100多人。
应急队配备了灭火器、铁扫把、砍刀等防火、灭火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扑救。黎洪是一家餐饮企业老板,龚华权是幼儿园园长,都是应急队成员,还有医生、公务员等来自各个行业的成员,他们每季度会抽出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这片山林:“这片林是国家的,也是我们大家的,不爱护好怎么能行!”
图为铁山村书记谭仕良(左二)向当地村民宣传防火知识
2019年,村里又自筹资金,建起了一条长2.5公里的公路,这不仅是一条巡山的路,还可以作为山里的防火隔离带。去年,周心龙老人过世。今年的植树节,就只剩邱天仕继续陪伴这片绿色,继续给身边人讲述植树、护林的重要。
图为随着气温慢慢升高,为杜绝火患,铁山村应急队连日开展灭火演练,提高防火技能
图为81岁的邱天仕来到当年因他引发森林火灾的林地,感慨万千
3月初的一天,老支书谭仕良去敬老院看望了年过八旬的五保老人邱天仕。邱天仕已经忘记了很多事情,但每到莺飞草长的季节,他都会朝着远处的山林眺望,那是他生命中重要的印记。他惦记的那片山林现已纳入长江生态保护林。年迈的老人现在已无法植树,但这片绿色,还将延续。
如今,他亲手补种的树木已经成为茂盛的大树。
本文转自上游新闻
来源: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齐哈尔新闻网4月9日讯(记者 廉玉晖)为表达对鹤城抗疫人的崇敬之意,我市不少餐饮业以不同方式献出爱心。
考虑到不少援鄂医护人员为了抗疫放弃了春节的团圆宴,毅然奔赴疫情重灾区,有的甚至在临行之前未来得及与家人告别。厨仕制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3月26日启动了8人以下免费团圆餐的网络报名,凡是支援湖北或在齐医疗战线的抗疫医疗人员都可以凭证件,携家人到厨仕制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任何一家店面享受免费的团圆餐,标准自定。4月10日起,厨仕制造旗下火锅、烤肉、拿手菜等所有店面的免费团圆餐将正式开桌。
新洪记餐饮有限公司携手厂家同样对参与抗疫的鹤城人奉上一份总价值43万余元的酒水厚礼。6日起新洪记餐饮将陆续发放1000张“洪记亲情卡”,医护人员、警务人员、党员、新闻工作者之中参加抗疫的工作者,都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点击申领,到店认证,4月28日至6月30日间享受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