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
佳节必有佳肴配
苏州新春美食节2月4日启动
十全十美十大碗
总有一款打动你
< class="pgc-img">>在苏州,过“酥”年
打响苏州美食城市品牌
2月4日,品苏味过“酥”年
十全十美十大碗
2024苏州新春美食节即将启动
张家港:凤凰豆腐
< class="pgc-img">>凤凰豆腐始于清咸丰年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这道凤凰豆腐汤汁厚重、豆香浓郁,又叫“卤饭豆腐”,顾名思义,这道豆腐既能当菜又能卤饭,浓浓的汤汁咸淡适宜,和米饭拌匀同食,米粒上包裹着醇厚的汤汁,好吃极了。
常熟:常熟蒸菜
< class="pgc-img">>常熟为中国蒸菜之乡,蒸菜集鲜、香、烫特色于一体,味从汁中出、汁自菜中夹,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是最能体现原料本味的烹饪方法。以东乡一品锅为代表,是中国名菜,已列入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仓:德式猪肘香肠
< class="pgc-img">>德国猪肘选用脂肪较厚的猪后小腿,经盐腌制后火烤,并佐以德国酸菜等进食,外皮色泽金黄,焦脆无比,里层香嫩柔软、汁水丰盈。德国香肠大约有1500种,通常用猪肉、小牛肉、培根以及动物内脏制成肉泥,加入胡椒、豆蔻、洋葱、大蒜等各种香料灌入肠衣制成,肉感十足,搭配土豆泥和德式酸菜口感更佳。
昆山:铜盆红烧老鹅
< class="pgc-img">>2014年被江苏省烹饪协会评选为江苏省“当家菜”,选用昆山本地农户饲养1年以上、重约5斤半的老鹅,调料选用祖辈传承的配方,色泽红亮、微辣鲜香、肉质细腻、有嚼劲。
吴江区:莼鲈之思
< class="pgc-img">>莼菜是多年生水草,茎和叶表面有黏液,可以做汤,鲈鱼肉嫩鲜美。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思吴江歌 》中写道:“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莼鲈之思菜肴2022年在中央电视台10套《生鲜史》栏目播出。
吴中区:藏书羊肉
< class="pgc-img">>藏书羊肉历史悠久,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书羊肉以活杀山羊为原料,以白烧羊肉、羊肉汤、羊糕和红烧羊肉为主要品种,运用传统独特的烹饪技艺烧煮而成。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而著称,口感鲜而不腻。
相城区:鸡汤碗
< class="pgc-img">>鸡汤碗以碎肉皮垫底,上面铺满鸡肉、精腿肉、火腿、熏鱼片、蛋衣丝。开春配冬笋片,夏秋之际则配菌菇木耳,码齐了在大碗里摆刀面,撒上干贝、开洋和白果干,再用一大勺鸡汤浇个通透,上蒸笼2小时。鸡汤碗是阳澄湖美食的一张名片,已列入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姑苏区:松鼠桂鱼
< class="pgc-img">>又名松鼠鳜鱼,是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名菜。当炸好的鳜鱼(桂鱼)上桌时,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便吱吱地“叫”起来,因活像一只松鼠而得名。松鼠桂鱼的前身是松鼠鱼,清代《调鼎集》中有记载为:取鲔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这道菜成菜后,形如松鼠、外脆里嫩、色泽橘黄,酸甜适口,并有松红香味。
苏州工业园区:金桂脆皮鸽
< class="pgc-img">>金桂脆皮鸽在传统粤式脆皮乳鸽上作升级和改良,腌制时加入本地金桂和碧螺春,让其口味更加丰富。对乳鸽的生长时间有很严格要求,只用养殖18天、只重300克的新鲜乳鸽,经过特制腌制后整只低温生炸,充分锁住乳鸽鲜嫩汁水,外皮黄金松脆,香味满溢。
苏州高新区:郁香非遗猪爪
< class="pgc-img">>郁香非遗猪爪有百年传承,制作时用新鲜猪爪斩块,清水浸泡去血水,起锅烧油、葱姜煽香后放入猪爪翻炒,加秘制香料小火焖两小时收汁装盘。猪爪富含胶原蛋白,具有补血驱寒热等作用。
来源:苏州发布
实习编辑:张诗洁
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不仅以其秀美的园林和古典的水乡风光闻名,更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无论你是第一次来苏州,还是已经多次造访,这里都有一些不可错过的美食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来苏州必吃的十家店,看看你都来过吗?
1. 松鹤楼
作为苏州最具代表性的餐厅之一,松鹤楼以其正宗的苏帮菜而闻名。这里的招牌菜“松鼠桂鱼”色香味俱佳,外酥里嫩,绝对是来苏州的必尝之选。
< class="pgc-img">>2. 王兴记
如果你想品尝到地道的苏州小吃,王兴记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蟹壳黄”外皮酥脆,内馅鲜美,深受食客喜爱。别忘了尝尝他们的“糖藕”,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蟹壳黄
>3. 绿杨春
这家餐厅以其独特的环境和精致的菜品而受到欢迎。绿杨春的“清蒸白鱼”新鲜美味,肉质鲜嫩,是鱼类爱好者的必点之选。
< class="pgc-img">>4. 朱鸿兴
朱鸿兴是一家老字号,以其正宗的苏州汤包而闻名。这里的“蟹粉小笼包”皮薄馅多,鲜美的蟹肉汁在口中爆开,让人陶醉。
< class="pgc-img">>蟹粉小笼包
>5. 老字号徐家汇
徐家汇以其独特的“苏式月饼”而闻名,尤其是他们的“鲜肉月饼”,外皮酥脆,内馅鲜美,是当地人早餐的热门选择。
< class="pgc-img">鲜肉月饼
>6. 苏州博物馆咖啡厅
这家咖啡厅不仅环境优雅,还是品尝苏州特色小吃的好地方。推荐他们的“清汤面”,清淡爽口,搭配自制的酱料,别有一番风味。
< class="pgc-img">>7. 小南国
小南国是一家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餐厅,提供多种风味的菜品。这里的“黑椒牛柳”口感鲜嫩,搭配香喷喷的米饭,绝对让你大快朵颐。
< class="pgc-img">>黑椒牛柳
>8. 苏州城隍庙小吃街
来到苏州,怎能不去城隍庙小吃街?这里汇聚了各种地道的小吃,如“臭豆腐”、“炸春卷”等,边走边吃,乐趣无穷。
< class="pgc-img">>臭豆腐
>9. 东方饺子王
如果你是饺子爱好者,东方饺子王绝对不能错过。这里的“韭菜鸡蛋饺”鲜美可口,搭配自制的调料,简直是人间美味。
< class="pgc-img">韭菜鸡蛋饺
>10. 茶餐厅
最后,别忘了在苏州的茶餐厅品尝一杯正宗的苏州茶。这里的“龙井茶”清香四溢,配上一些小点心,既能解渴又能享受悠闲的时光。
< class="pgc-img">>无论你是苏州的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这十家店都值得一试。快来体验这座城市的美食魅力吧!你都来过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美食经历!
州从明清起,便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繁荣的经济孵化了一大批传承百年的老字号。直到如今,这些老字号在苏州人心中的地位还是无可取代的,诸多老字号依然活色生香,焕发着生机。
早起吃碗头汤面
著名作家陆文夫曾在小说《美食家》中写道:朱自治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备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1、朱鸿兴
地址:碧凤坊90号
人均:32元
苏州面馆众多,朱鸿兴这样的老字号虽常见却也是苏州的招牌之一。朱鸿兴最早一家门店开在1938年3月,当时是不足30平方米的面馄店,后凭着一碗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招牌焖肉面,深得食客们喜爱,门口的黄包车天天排成一排,成了一条显著的风景线。
< class="pgc-img">>苏州面条讲究汤水,因此朱鸿兴每日吊汤都用鸡肉、猪肉、肉骨头、鳝骨做原料,加水煮透。有了好汤水,还要有细面,这样才能把汤吸进面里,味道就能吃出来。
朱鸿兴用的是28牙细面,加上下面师傅的高超技术,盛面的抓篱朝空中掼两掼将面卷紧,这样既能吸足汤水,又有吃口。说到这里,大家就会领悟陆文夫《美食家》中“头汤面”的含义了。
< class="pgc-img">>2、奥灶馆
地址:亭林路155号
人均:31元
昆山奥灶馆创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前身是半山桥南堍“天香馆”。清朝末年,改名“颜复兴”。解放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的意思和谐音,正式命名为“奥灶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特点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
其次在于浇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
< class="pgc-img">>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
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 class="pgc-img">>3、观振兴面馆
地址:石路街道烽火路65号
人均:17元
谈到苏州的面馆,不能不提到观振兴。观振兴是一家曾经红遍苏州城乡、妇孺皆知的百年老店,也是苏州面馆业的代表和象征。一百多年来,观振兴之所以能在高手云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位置优越,三是经营有特色,四是规模较大。
< class="pgc-img">>观振兴面馆创始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已有156年的历史。初创时店名观正兴,在玄妙观正山门口,但第一代店主是谁,已难详考。从现有资料来看,清末至民国年间苏州城约有100余家面馆,其中名声较大的有10余家,排名前三位的是张锦记、松鹤楼、观振兴。
< class="pgc-img">>观振兴的面在质量上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生面加工,二是汤水,三是浇头。汤水尤为考究,使用焖肉汤、黄鳝骨精心吊制,具有清、香、浓、鲜四大特色。所谓在花色面上还有特色,就是指浇头做得好,焖肉采用五花肉,香气扑鼻,皮酥肉嫩,入口即化;
爆鱼爆鳝色泽橙黄,甜中带咸,外香里嫩鲜;还有蹄髈、冻鸡、卤汁肉、自制面筋和素浇等浇头。除了现成的浇头外,观振兴还开设了热炉,现炒现爆浇头,如虾仁、三虾、鳝糊、细什锦、三鲜、清肉丝、腰花、猪肝、肚片、鱼块、甩水、葱肉、葱油开洋、红烧鸡块鸭块、咖喱鸡块等等,不但口味鲜美,品种之多也是其他面馆无法相比的。
< class="pgc-img">>早茶饮毕挑菜馆
吃完面,老苏州们往往要去蹲茶楼,在茶楼里要讨论中饭去新聚丰、义昌福,还是松鹤楼。
4、新聚丰
地址:太监弄9号
人均:124元
新聚丰菜馆创立于1904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距今已有116个年头。一开始叫聚丰园,从开张之时,一锅母油船鸭就成为店里看家菜,名贯姑苏。1940年聚丰园因为股东分家,便改名为新聚丰,继续以纯正苏帮菜吸引近悦远来的客户。和很多老字号不一样,新聚丰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新聚丰菜馆总是一座难求。
< class="pgc-img">>在新聚丰菜馆的门前,挂着几块牌匾,分别彰显着这家店的“中华老字号”地位,以及几道重量级菜点:糟熘塘鱼片、母油船鸭、祥龙鳜鱼、枣泥拉糕。而在老吃客们的眼中,这道极其考验厨师水平的糟熘塘鱼片,准确的叫法应是“糟熘塘片”,将小小的塘鳢鱼去头去骨去尾,片成两片,经过厨师的一双手,糟香扑鼻,色泽洁白,卤汁紧裹,鱼片鲜嫩。
祥龙鳜鱼则是根据松鼠鳜鱼创新而来。选用二斤二两左右的鲜活鳜鱼宰杀去骨,把鱼肉切成相连的菱形花刀,上浆油炸后,用香橙调汁,浇在金黄的鱼身上,然后装盘,并加上三五朵洁白的蛋泡糊点缀,整道菜品只见鱼头高昂,身躯弯曲,龙爪匍匐,鱼尾扇状,外加淡绿色浇汁,真如祥龙盘云。吃口也是甜酸酥脆,馥郁浓香,可谓新式苏帮菜,创新而不走形,又有现代口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新聚丰吃饭,还有一道“五件子”是绝不可错过的。五件子是几近失传的一道老苏州年菜,来新聚丰要提前一天电话预定。苏州菜谱中记载三件子砂锅的主料为整鸡整鸭和火踵(或鲜蹄),新聚丰加鸽蛋和火腿凑足五件,分别冷水预熟后一起在硕大的砂锅中炖焐,上桌时上面已有薄薄的油衣封住,汤面不动声色,舀汤入碗须吹风散热才不烫嘴。最精贵的是吸饱所有鲜汤之后,炖得水晶透明的那块蹄髈肉皮,像是块鲜汤肉冻,美味异常。
< class="pgc-img">>5、松鹤楼
地址:太监弄72号
人均:148元
松鹤楼是苏州苏帮菜馆中声誉最高的老字号,创办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初为面馆,卤鸭面及壮鸡面素有盛名。清末时经营苏帮菜,请得名厨高手,讲究选料用料、刀工火候,发挥炖、焖、焐、煨特色,使每道菜肴色、香、味、形俱佳。
由于松鹤楼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苏州美食,因此,它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影片《中华三味》和《美食家》都取材自松鹤楼,而著名小说家金庸在其《天龙八部》中就多次提到松鹤楼。2007年,八十四岁的金庸重回松鹤楼,在品尝了苏帮美食后,欣然命笔,写下了“百年老店,历久常新,如松长青,似鹤添寿”的题词。
< class="pgc-img">>去松鹤楼,松鼠鳜鱼是一定要吃的。此菜选用鲜活鳜鱼精心烹制,保留头尾安好,在鱼身上划菱状纹。下锅经过油炸后,鱼肉蓬松如毛,装入盆中昂首翘尾,犹如金黄色的松鼠。挂卤汁时“吱吱”作声,仿佛松鼠吱叫。此菜肴外脆内嫩,甜酸适口,堪称色、香、形、味俱佳。如今,此菜已成为苏帮菜杰出代表,还被列入“江苏十大经典名菜”。
< class="pgc-img">>6、得月楼
地址:太监弄43号
人均:149元
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得月楼用膳,因其菜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得月楼观前店建筑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飞檐正中,“得月楼 ”三字为原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屋宇二侧各塑一条凌空欲飞的飞龙,加上云纹背面花边檐口,玲珑而洒脱,雍穆而俊逸 。
< class="pgc-img">>得月楼菜馆以苏式菜肴船点为主,讲究烹调方式,菜点四季有别、一菜一味。清溜手剥虾仁清淡素雅,滑嫩鲜洁,富有弹性。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整理,响油鳝糊讲究火候、鳝丝软糯、卤汁浓润、咸中微甜。得月童鸡酥烂脱骨不失其形,香气四溢,口味鲜醇。蜜汁火方卤汁透明浓郁,火腿酥烂,入口香甜而回味咸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7、石家饭店
地址:穹灵路1号
人均:116元
虽不及得月楼、松鹤楼的名气,但是在苏州的本土餐饮里,石家饭店也是数一数二的。创制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了。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营,历经数代,形成了以十大名菜为主的独特的菜肴体系,世有石菜之誉,并成为苏州市古镇木渎的饮食文化的代表。
< class="pgc-img">>鲃肺汤是苏州的传统名菜,石家饭店最好吃、最有名的就是鲃肺汤。很多人来石家饭店就是奔着鲃肺汤而来,不少老苏州知道这么一首诗:“老桂花开十里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尤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鲃肺汤"原名"斑肝汤",是用斑鱼的鱼肝、鱼肉和鱼皮入汤精烹而成。斑鱼是太湖特种水产,在桂花开时形成鱼汛,花谢则去无踪影。斑鱼肝入馔,早在清代就在苏州地区极为盛行。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里有这样的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
< class="pgc-img">>鲃肺汤之所以味道鲜美,关键在于选料和火候。鲃鱼要选生长在太湖木渎一带水域的为佳,而鸡汤则要用农家放养的土鸡炖制。烹饪前,先将鲜活的鲃鱼除去鱼皮、内脏和鱼骨,把清理出的鱼肝和鱼肉,放清水中撕去黏膜、洗净血污,再将它们分别切成两片放入碗中,加精盐、绍酒、胡椒粉各少许拌匀稍腌;
然后把炒锅置于旺火上,加入炖好的鸡汤烧沸,将鱼片、鱼肝放入,等再次烧开时,撇去浮沫,放火腿片、笋片、香菇片、豌豆苗以及适量的调料,稍加焖煮便可大快朵颐。斑肝金黄,菜心碧绿,色相极美;斑肝肥嫩,入口即化,汤清味鲜,风味独特,堪称苏邦菜肴一绝。
鲃肺汤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叫“冷肝热汤”,有四个步骤,叫“置、赏、品、味”。“置”就是把鱼肝取出,让它冷却,冷却时会出现小气泡,其实那是鱼肝油在渗出来。观察它鱼肝油渗出来的过程,叫“赏”,是一个欣赏的过程。然后等鱼肝冷却以后,只能抿,不能咬,这是一个品的过程。最后趁着鱼肝的回味,把鱼汤喝下去,这叫“置赏品味”。
< class="pgc-img">>8、老庆泰羊肉馆
地址:穹隆路85号
人均:99元
藏书老庆泰羊肉馆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当时世居藏书的傅云祥,以“老庆泰”为商号,寓意年年吉庆、岁岁安泰,在苏州城内万年桥堍开设了一家羊作店,自此老庆泰羊肉馆一直留传至今。90年代末,老庆泰由传统的“羊作”向羊肉餐馆发展,2011年老庆泰大酒店隆重开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目前总店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藏书,另有两家分店。
< class="pgc-img">>百年来,老庆泰在日常的经营中,始终秉承着藏书羊肉独有的烹制技艺,将各项技术要求落在每一个环节中。烹饪前,通过“看牙口”“摸羊身”等方式,选用一、二龄短毛白山羊,从源头保证羊肉品质符合藏书羊肉烹饪要求。
通过活羊现宰、低温排酸、取位开片等技艺流程,有效控制每一操作步骤的技术要求,保证材质的新鲜、优质。烹饪阶段,虽有现代的烹饪器具,老庆泰依然会用到独特的传统炊具,如在烹制如白汤羊肉时,仍会采用传统的“接镬”,按照焯水、撇浮沫、出头、“割脚”等要求,经大火、小火与时间的有效控制,使一锅藏书羊肉汤,流香百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走街串巷品小吃
吃饱喝足,并不算结束,苏州那花样繁多的小吃早就忍不住要登场了!正如《美食家》中写的:到陆稿荐去买酱肉,到马咏斋去买野味,到采芝斋去买虾子鲞鱼,到某某老头家去买糟鹅,到玄妙观里去买油汆臭豆腐干……
9、陆稿荐
地址:观前街8号
人均:58元
陆稿荐初创于康熙二年(1663年),当时只是一家普通的肉铺,它的店名由来也很有意思。据说有一年“轧神仙”时,肉铺来了一位乞丐,背着条破稿荐(草席)。陆老板见其可怜,就让他借宿一晚。第二天凌晨乞丐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卷破草席,烧肉的伙计见到后便拿来塞进灶堂,谁知煮出来的肉竟异香扑鼻,肉铺之后名声大噪,老板遂将店名改为“陆稿荐”。
< class="pgc-img">>春天时,苏州人少不了一块陆稿荐的时令酱汁肉,酱汁肉色如红枣,皮烂肉酥,入口而化,味甜鲜口,肥而不腻。一到夏天,这里的五香小肉、盐水鹅等熟食销量就格外好,大清早来买熟食的也多是住在西中市、阊门一带的老人。
老陆稿荐同时也经营苏式面,店里点单率最高的,是那一碗非常适合夏天的焖肉扁尖双浇面。爽脆可口的扁尖,入口即化的焖肉,荤素搭配有滋有味。一碗苏式面,足见百年老店的深厚“功力”。
< class="pgc-img">>10、采芝斋
地址:观前街91号
人均:52元
位于苏州古城观前街91号的采芝斋,创始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采芝斋的传统产品分为苏式糖果、苏式糕点、苏式蜜饯、苏式咸味等几大类,三百多个品种。
其中松仁粽子糖、芝麻薄皮、松仁枣蓉麻饼和苏式话梅等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苏州特产。由于其原料以松子仁、核桃仁等果脯料为主,有益健康,历来有“半爿(pán)药材店”之称。
< class="pgc-img">>现采芝斋为五开间三大进的园林风格的店堂,店门口高悬"采芝斋"三个古拙苍遒的大字,两旁是"同治始创","百年老店"。店堂正门由文化老人谢孝思书写的"采万物灵芝,溶百年珍味"黑底金字的楹联,古朴典雅,内有悬挂着名人字画,尽显苏州地方特色。
< class="pgc-img">>11、乾生元
地址:山塘街45号
人均:42元
乾生元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原店名为“费萃泰”,以生产松子枣泥麻饼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清光绪七年(1881年),吴中商人蒋福堂将店名更改为“乾生元”,以乾坤八卦为首称,“乾”乃乾坤,指天下,“元”即第一,意为乾生元生产的麻饼天下第一。
< class="pgc-img">>12、黄天源
地址:太监弄肯德基斜对面
人均:28元
苏州人吃糕团是一种文化,黄天源是苏式糕团店里历史最悠久的。它创设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已经199岁了。
< class="pgc-img">>黄天源最具特色的就是时令特色糕团了:一月闹元宵、二月撑腰糕、三月清明团、四月神仙糕、五月端午粽、六月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食糍团、九月重阳糕、十月南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糖年糕。其它还有玫瑰大方糕、松子黄千糕、枣松猪油夹糕、炒肉团、双馅团等三百余种。怪不得在各种苏州美食攻略中总少不了黄天源,毕竟这么多种类,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
< class="pgc-img">>13、杜三珍
地址:阊胥路807号
人均:53元
杜三珍原名老三珍,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前店后坊,现做现卖。它的糟肉、酱鸭、猪头肉、酱肉等熟食品种闻名苏州,令人馋涎欲滴,是众多苏州市民改善伙食招待亲朋好友的首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