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20 多天,就要和 2020 年"分手"了!
回望这一年,每段记忆都勾连着动人心弦的故事。
央视新闻推出特别策划《2020,幸好有你》。
带你回顾这段乘风破浪的时光,愿一切过往都成为重新出发的力量。
回顾 2020 年,令人措手不及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
疫情与汛情裹挟,电影撤档、商场关门、学校停课,有人遭遇待业降薪,有人在考试季、毕业季、就业季之中举步维艰 ……
有人说,"一定是特别光明的结果,才配得上这么出其不意的开局"。
我们相信纵使生活不易,但希望永在。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迎来的是更加从容、坚定、勇敢、自信的自己 ……
【过年?过关!】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1 月 23 日,武汉全市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1 月 24 日除夕夜,看着春晚史上首次无彩排的节目,即便是在团圆时刻,人们的担心大过开心。
为了避免传染,所有人度过了史上最宅的春节。
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是如此渺小,殊不知,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这个年要过,这个关更要闯,而且绝不能输。
于是,42000 多名医护人员陆续抵鄂,自愿奔赴"战场"。他们离开年幼的孩子、新婚的伴侣、病榻上的至亲。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他们的脸上布满勒痕,手上长满红疹。
于是,数千名工人,不计报酬,不分昼夜,赶赴武汉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千万"云监工" 24 小时在线,时刻在为这座"生病"的城市加油打气。
于是,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奔波在路上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做防疫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主动捐献血浆的康复患者,自觉宅家的我们都加入到这场战"疫"之中 ……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一个国家千难万险的跋涉,也是亿万人拼尽全力的坚守。
武汉解封、重症出院、英雄凯旋 …… 每一个好消息的传来,都离不来你的助力。
【乘风破浪?乘风破浪!】
疫情尚未结束,今年夏天,洪涝灾害先后造成超 20 省区市五千多万人受灾。
广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 强降雨来袭,多地告急。
滚滚洪流之中,"三百亩田,淹得一棵庄稼没有,一棵都没有",江西鄱阳县的村民面对镜头难掩伤心;"将近 3000 吨茶叶,全部都泡掉了",安徽歙县一位茶企的负责人失声痛哭 ……
但,别怕,有他们在!
成千上万名解放军、武警、消防员、警察、基层工作人员转移安置人口,抢排内涝积水。
▼ 连续点击
广场舞阿姨、刚结束高考的学生、附近居住的村民抄起了铁锹,扛起了沙袋。
爱心人士默默放下一箱箱奶茶、绿豆汤、方便面,而后匆匆离开。
当洪水退去,受灾群众在安置点逐渐恢复平静的生活。
老李夫妇看着从洪水中"抢"出来的合影相视一笑,"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余阿姨找来音箱,跳起了广场舞,"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心情要放好一点 …… "
纵使"一无所有",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风浪面前,每个为美好生活而坚持前行的人,都是英雄。
【全力以"复"?全力以赴!】
2020,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太难了!
一场风暴,打乱了前进的节奏;很多意外,让我们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然而,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有人心生抱怨,有人自暴自弃,而更多的人选择咬着牙,忍住痛,"扛"过去。
复课待定,父母忙于卤菜店的生意无法照顾自己,今年 7 岁的柯恩雅就在案板下写作业、上网课。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成为疫情之下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
高考延期,压力、恐慌、焦虑没有成为这一届考生放弃的借口。
家中没有网就去屋顶"蹭网"上课,无法到校复习就自学备考,突遇暴雨就坐船、坐铲车,甚至游泳去考场 …… 这场因疫情推迟的高考,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平凡的注脚。
工厂停产,在东莞打工 17 年的吴桂春无奈之下决定返乡。
临行前,他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册上写下"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因为,他相信纵使生活再难,在书中定能找到快乐、看到希望。
店面倒闭,没赚到钱,还亏了 40 万元的火锅店老板没有就此低迷。
他带上吉他,到路边卖起了鸡脚,"失败后不要就地躺着去怀念,收拾好心情我们继续向前"。
又到岁末年终,回望 2020,那些"至暗时刻"已被你的奋斗、坚强与不服输照亮,它们将铸成人生的路牌,经得起一生回眸。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
人说:“女人最好的保养品,不是外在的面膜护肤霜,而是内心的修养。”
有人会疑惑,什么是内心的修养呢?是去读书,还是去学习琴棋书画?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人之生活的一部分罢了。人最好的修养,还是要懂得活好自己,懂得过日子。
要知道,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来过,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去闯,自己的容颜只能自己去保养。其他人,爱莫能助。
在社交圈子中,当你为了一点小事和别人争吵时,你会发现,所谓的日子,只会被自己过得一团糟,就连好心情也受到了影响。如此,真的能保养好自己吗?
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一些朋友炫富,而自己却啥也拿不出手,便满是抱怨,心理充满的嫉妒。不仅抱怨生活,更抱怨家人。如此,真的能过好后半生的日子吗?
一个女人,只有沉下心来的时候,她所表现的姿态才是最美的。一个女人,只有懂得默默地保养自己,且不与人言,才能少受他人的觊觎和侵害,才能让自己愈发展现“生机活力”。
很喜欢一句话,你真正的本事,叫“不再联系”。其实这番话到哪里都适用,女人最好的保养品,也正是“不再联系”。这里的“联系”,并非是不说话,以及和别人断绝关系,而是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
女人到了中年,多“保养”自己
有个作家说:“人到中年,以四十为界。”
四十岁是一道坎,能跨过去的,自然是重焕生机,迎来新的好日子。可如果跨不过去,则会陷落到无尽的纠结和痛苦之中,难以活出真正的姿态。
女人到了中年,更是如此。想要好好过生活,就必须懂得“保养”。什么是保养呢?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并非只有“腹有诗书”,才能保养好自己。
人最好的生活是什么?便是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去做。有些人喜欢健身,那便去让身材纤细有质起来;有些人喜欢练瑜伽,那就让自己的身体柔韧性变得更好......
这些,都是对于生活的热爱。而生活,又不仅仅是如此。要知道,热爱的背后,便是让自己积极向上的活力,不再喜欢依靠,不再喜欢守株待兔,而是自己去把握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有些时候,懂得保养的人,她们不需要穿金戴银,就能展现自己的风度和气质。她们不需要绫罗绸缎,便是让自己的韵味绽放出来。真正的保养,是内在的强大,再加上外在的辅助。
老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倘若这个“人”没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光泽,这匹马没了它日行千里的能力。无论你穿得再好,只不过是“花瓶”罢了。
女人到了中年,多给自己找点热爱的事儿去做。多独立,多自律,少依靠。这样,才能活出自己的姿态。
最好的保养品,叫“不再联系”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群来群往”的生活,认为人活着就必须过“群体”的日子。可当人成了家,有了孩子之后,你会发现,你那些所谓的圈子和朋友,其实早已没了联系,没了瓜葛了。
有些人会觉得,生活不再和人联系,与喝“淡茶”有什么区别呢?可还是要说,你所喝的“淡茶”,比你群来群往所喝的“奶茶”,要健康得更多。
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她们多数时候关注自己的生活。不仅减少了与外人的联系,更把不属于自己的人扫出生命的天地中。就这样,她们的天地里,将多了清静,少了喧闹。
人到中年为何活得纠结不自在,就是因为你把过多的人和事儿请到自己的生活中,而又不懂得去“挑选”。生活只能是被“垃圾”所围困,人想保养自己,又从哪里入手呢?
曾有一个朋友,她现在四十多岁了,却是青春焕发,充满了活力。她的闺蜜问她,你是怎么保养的,是用了什么化妆品,还是吃了什么减肥药。
她说:“懂得过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也可以做回十年前的自己。”
她的生活,其实很少和朋友去联系,而是默默地过好每一天。带孩子上学后,有时间,她便去舞房练习跳舞。没时间,她就到小区里面,一个人去跑步。每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一个人读读书。然后到了点就睡了。
就这种生活习惯,造就了她的容颜和身材。她经常说:“如果总是等别人和你一起去做事,那么这件事早就做不成了。”
深以为然。在这个人际关系泛滥的社会,很多人做事都喜欢约上别人。可他们却忘了一点,难道别人不和你去一同做事,你就做不成了吗?
人到中年的女人,她的魅力,不在于能涂多少化妆品,而在于能活出自己,不受人的干预。
不再联系的生活,让人“自我独立”
人为何要“不再联系”?就是因为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没必要的人与事上,只会让自己一无所得,甚至会受到别人牵连,形成了依赖的习惯。
明明今天是个逛街的好天气,你约朋友去逛街,但别人说没时间,难道你就不去吗?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欢乐,可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清欢。
道理是一样的。就像你赚钱,难道还要问别人去不去赚钱,自己才做决定吗?
女人到了中年最大的本事,就是“独立”和懂得“权衡利弊”。有些事儿,能自己去做,就自己去做。有些人,既然已经不同路了,那就少点往来。
你的生活,便反映了你的“命”。命好的人,永远都在“独立”生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并非靠丈夫的帮助,靠朋友的帮扶。
什么是“不再联系”?说得俗一点,那就是找到自己热爱之事,全心全意投入到其中,不必理会别人怎么看,不必理会别人怎么说?难道说别人喜欢宅在家里,而你喜欢去锻炼,就一定要学别人这样吗?
中年的女人,少点看别人的嘴脸去做人,多凭自己的心意去做事。如此生活,如此人生,不就是最好的保养品吗?所谓“人心美,万物皆美。”你的生活,便反映了你的心意,而你的心意,便反映了你外在的身材和容貌。
余生,做个有韵味的女人,这是你的底气。
文/舒山有鹿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