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上海11月4日电题:一课难求!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新华社记者王默玲、孙丽萍、程思琪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
看似“无用之用”的课程,为何如此受到身处职场的年轻人追捧?记者就此走进上海市民夜校,了解其火热背后的原因。
几十万人开抢,夜校“一课难求”
一盏台灯、一块陶片、一把刻刀,沿着纹样的走势徐徐下刀,吹开杂屑,一片叶子便呈现在陶片上了……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周三晚上都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篆刻陶刻。本定于晚上7点钟开始,但6点半不到,记者就看到陆续有不少年轻人提前到校练习了。他们调侃道:“读书时常常‘踩点’到教室,现在工作了上夜校恨不得多学一点是一点。”
“我的工作单位就在附近,下班、上学能实现无缝衔接。”28岁的白领程琪此前参加过市民夜校中的街舞课,“今年一看到新课程的报名信息,我也推荐给了身边的同事朋友。”
口口相传、社媒传播的助推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吸引了几十万年轻人报名抢课,可谓“一课难求”。上海今年推出了春、秋两季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当下正在进行中的秋季班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设立25个分校和117个教学点,开设382门课程,共招收学员9117人。
29岁的篆刻陶刻学员杨旭,今年是第一次参与艺术夜校:“平时下班回家经常刷刷手机时间就溜走了,空虚和浮躁的情绪随之而来。但在夜校学篆刻的一个半小时,我能全身心专注在一件事情里,反而觉得充实又平静。”
这节篆刻陶刻课程的授课老师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吴宝平,为了降低学习传统技艺的门槛、提升学员们的兴趣,吴老师精心安排课程节奏、改进雕刻工具:“这些雕刻的纹样都是我找专业的画家朋友设计的,我特别希望传统文化能以一种轻巧、亲切的方式让年轻人得以亲近。”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于2016年,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通过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方式,在晚间时段服务18岁至55岁人群,以努力满足各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
“夜校不只是年轻学员们单方面从公共文化服务中获益,其实这是一场‘活起来’的文化与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培训部主任刘嘉说,“不少非遗技艺、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在相对小众的圈子里沉淀,部分公共文化场馆也缺乏年轻受众群体的靠近,而夜校无疑是盘活了这些资源,既让年轻人找到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也让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有了更大的意义与价值。”
“夜校热”背后是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据了解,除了上海,目前广东、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以及针对年轻群体的文化活动。“夜校热”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渴望成为艺术审美与精神世界的“富有者”。“夜校”并非新鲜产物,20世纪80年代,不少年轻人通过夜校求知识、学本领,以弥补自身文化知识的短板。“如今艺术夜校的火爆回归,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于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说,艺术的实质就是生命力量的展现,青年人生命力量如此旺盛,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更胜往昔,这一需求正好和艺术夜校的内容价值相对接,“夜校热”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的。
——“一杯奶茶钱”让高质量美育资源触手可及。记者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报名界面看到,课程几乎都是500元12节课,每节课90分钟。“平均下来一小时课也就是一杯奶茶钱,但授课的老师有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艺术院团专业教师等,极具性价比。”程琪说,此前年轻人即使对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感兴趣,要么找不到门路学只能“远观”,要么就几百上千一节课实在“肉疼”,“但政府主导释放的美育资源就在‘楼门口’‘家门口’,触手可及又质好价优,很难不火”。
——焦虑与压力需要一个“治愈时刻”。“说实在的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都不小,难免会产生焦虑,很需要一些能让心灵沉淀下来的事情,在夜校学艺或许就是一个有效方式。”杨旭说。
刘嘉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其实更遵循内心的需求,他们也真的很懂得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在社会竞争之下,与紧绷的职场环境相比,艺术夜校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美好的氛围,很多年轻人走进夜校相比学艺,更多的是为了舒展心灵、释放情感。”
“夜校热”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希望课程的供给未来能够更加丰富”“不仅是春、秋两季,我希望夜校能四季常开”“还想学习更多的本地传统技艺”……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学员们的很多期待,“夜校热”未来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这也将考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与水平。
“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和供不应求,其实是对政府如何提供更充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忠明说,“可以预测到的是,今后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能转化为可为市民群众所用的美育资源。”
刘嘉认为,资源的扩大与放开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在充分结合本地的艺术特色、整合好各类资源、管理好场地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保证现有课程水准与质量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供给,“越是高质量且充分地满足市民群众的艺术需求,对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文明水平、艺术修养,越大有裨益”。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未来将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大力推动全城美育、全民美育、全过程美育、全年龄段美育,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创新文化民心工程,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充分发挥丰富的专业场馆机构优势,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
来源: 新华网
源:钱江晚报
“医生,我快不行了,每天都要到半夜两三点才能睡着,早上7点又得起床去上班,已经持续有3个来月了,吃中药还有救吗?”刘洁(化名)说话声音有气无力,眼睛里透着一股焦虑,而摘下口罩,面色青黄不接、皮肤毛孔粗大、眼睛下方挂着两个深深的黑眼圈。
陪同来就诊的是她的男朋友王博(化名),小伙子全程对她呵护有加,不光挂号、取药这些跑腿的活他全包了,当医生问起女友的病史时也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贴心“准老公”简直羡煞旁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省中医院接诊的黄立权医生却一眼看出了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经过后续的详细问诊,他可以确定:刘洁的睡不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这位细心的男朋友,他给她精心准备的减肥塑身餐吃坏了她的脾胃。
25岁姑娘工作一年增重15斤
细心男友的减肥塑身餐却让她睡不着
刘洁,25岁,是家里的独女,从小被宠着长大。大学里又找到了王博这个男朋友,对她全方位关怀备至,同学们都羡慕她是个掉进蜜罐里的幸福女人。曾经,她也这样认为,家里人考察后也便放心同意她留在杭州跟他一起发展。
一年多前,这对恩爱的小情侣大学毕业,相继都顺利找到工作,刘洁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前辈们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熟悉业务,所以作为职场菜鸟的她并没有承受很多的工作压力。只是,上班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时差的关系,晚上跟客户谈判而加班是常有的事,虽然她不是骨干,但留下来陪着和学习也是应该的。
在大学的时候,刘洁是一位运动健将,每周她都会抽三四个晚上去泡健身房,所以身材一直保持得挺好。可上了班以后,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她能泡健身房的时间也就逐渐缩水,开始周末还能去动动,后来连一周一次都没办法保证。运动量的锐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体重的增加。“毕业一年,我长了15斤,肚子上‘游泳圈’都出来了。”看着自己身材逐渐走样,姑娘焦虑万分。
于是,为了控制体重,刘洁开始畏惧吃。而心细的王博对女友的变化和担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很想为她做点事情,上网查阅了好多有关减肥的资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减肥7分靠管住嘴,3分靠迈开腿,咱们没时间运动,那就只能少吃点了。”这是他学习以后给刘洁的建议,并且他还用心总结出了
一分减肥塑身餐单:早餐一片面包+一杯清咖或一份水果沙拉,中饭两个水煮蛋+一份蔬菜沙拉或一份水果沙拉,晚饭稍微吃点蔬菜或是不吃。
开始,刘洁被王博的关心深深感动,也不折不扣执行了两个星期,可每天记录体重并没明显下来,再加之每天忌口又限量的饮食她实在已经腻了,而且还感觉四肢无力、没有精神,她想做回那个想吃就吃的自己。然而,王博却十分坚持,劝她一定得继续下去,天天早晚监督她称体重并做记录,还主动承担起了为她准备一日三餐的工作,她不忍拒绝只好勉强接受,只偷偷在单位时会点杯奶茶解馋填肚子。
好心的王博本是想帮女友减肥塑身,殊不知,自己的关心竟把她的身体“折腾”得越来越糟。3个月前,刘洁又新增了失眠的问题,不管多早上床,非得睁眼到半夜两三点才能睡着,而早上7点务必得起来,不然上班迟到会被批评扣钱,她每天只能强撑着沉重的眼皮,起码有半天的时间工作毫无效率可言。而因为长时间睡眠不足,她的身体变得更弱,心情也变得低落,胃口也变得更差,然后就更睡不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你的睡不好固然有一定焦虑情绪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减肥塑身餐吃坏了脾胃。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想要解决你睡不好的问题,调整情绪的同时,还得调理脾胃让你吃得好。”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黄立权说出了他的判断。说着他还看了眼王博,小伙子内疚、后悔、自责,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过了好一会才冒出一句:“医生,你说怎么做能好,我们就怎么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半脾胃不好的人都有失眠困扰
三类睡不好的人可以这样吃来改善睡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备受失眠的困扰,从还在上学的孩子到正在奋斗的中青年,再到已经退休的老人,几乎覆盖了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
睡不好固然会受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吃不好或是吃不对损伤了脾胃,也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原因。黄立权说,每周三上午是他的消化不良专科门诊,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主诉有失眠的问题,主要有三类:焦虑的年轻人、更年期女性及退休老人。入秋以后,年轻患者有增多迹象,因为秋属金,天干易伤阴,而阳入阴则为寐,此时人阴气不足就容易失眠。
不过,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通过针对性的脾胃调理和饮食调整,都有助于改善睡眠,只是原因有差异,吃法也各不相同。黄立权根据他的临床经验一一进行了梳理,正与失眠抗争的人不妨试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焦虑的年轻人:主要表现为入睡难。他们在吃上面的最大问题是三餐不定、过饥过饱、油炸火烤咖啡奶茶偏重,以致脾胃功能失调。建议吃饭得定时定量八分饱;饮食结构上6分荤菜4分蔬菜,每周吃20种以上的蔬菜,主食一定要吃。
更年期女性:主要表现为
数不着+多梦(不少是噩梦)。因为身体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出现中年发福,而为了保持好身材,她们会有意少吃或是不吃,且容易去尝试各种道听途说的养生保健方法,因而损伤脾胃,再加之该阶段的女性多阴虚火旺,失眠就会越加严重。建议要好好规划一日三餐之外,可以多吃木耳、地衣、桃胶、山药、梨等滋阴类食物,白木耳加枸杞、莲子炖甜品,黑木耳炒菜等都是不错的搭配。
退休老人:主要表现为睡眠浅、易早醒、醒后睡不着。据相关科学调查,如今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并不低,不是他们吃不起也不是舍不得吃,而是食物的结构不科学,比如有的老人为了养生偏重粗粮,殊不知,衰老的脾胃已难以消化吸收,再加之本身肝肾亏虚,于是诱发了另一种失眠。建议适量可以减到年轻人的2/3,结构上4分荤菜6分蔬菜,尽量选择一些米面等精细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想用点石斛、灵芝孢子粉等滋阴进补也无可厚非,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鲍航行
癌体质可以“养”出来
中医出招“四时”养生
在科学防癌方面,中医养生能发挥哪些作用呢?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卫月提出,“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良好的身体体质是基础,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关键。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其中,“四时”养生就有助于改善易患癌体质。
春日生发,疏肝养阳
春天万物生发,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时节,积累了一个冬天的寒湿、阴浊之邪等急需代谢。阳春三月,正是人体顺应天时,肝气生发的时节。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因此,需要注意疏肝,才能让肝气正常运行不至于堵塞瘀滞。
中医调养法:
“春日开背,全年不累”。可通过手法开背宣畅气机,阳气闭郁明显的人群还可配合中药膏摩治疗,膀胱经及背俞穴刮灸可疏肝健脾,以达到疏肝解郁、通阳散结的疗效。
夏养三伏,扶阳正当时
“阳化气、阴成形”“阳虚则寒凝”,阳虚日久,体内阴寒之邪凝聚,易化生肿瘤。
中医调养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段,可利用中药膏摩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有效联合,发挥协同作用以振奋阳气。
夏秋之交,健脾祛湿
“长夏者,六月也”。阴历六月,正是夏秋之交,天气闷热,雨水较多,湿热熏蒸,这样的气候容易引发疾病,尤其是脾胃功能虚弱者,容易出现脾虚腹胀、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日久,阴浊之邪在体内郁积易化生肿瘤。
中医调养法:
长夏主湿,在此时节适宜养脾除湿,“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为后天之本,利用艾灸及手法经穴按摩,可强健脾胃。
冬补三九,养正散结
入冬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都开始进入阳气衰、阴气盛的状态,这一状态是多种慢性疾病发作的诱因。肿瘤患者阳虚体质多见,冬天尤其难过。
中医调养法: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利用艾灸补肾助阳气、刮灸通阳祛邪气,达到改善阳虚体质,提高祛邪能力的目的。
(来源:人民网)
不信谣
0蔗糖≠0糖!
饮料品牌宣传打“擦边球”引质疑
“0蔗糖”并不等于“0糖”。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营养师阮光锋告诉记者,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每100克固体食物或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中的糖含量≤0.5克,即可标注为“无糖”或“0糖”食品。这里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以及蔗糖、乳糖等双糖。
阮光锋分析说,某品牌饮料的乳茶中,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是添加了结晶果糖。另外,它的配料里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奶粉中天然含有乳糖,因此产品不可能达到“0糖”标准。
即将进入饮品销售旺季,记者走访发现,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市面上不少饮品主要以“0糖0卡0脂”“无蔗糖”“无糖”作为产品包装的宣传卖点。记者查看市面上几款知名度较高的无糖饮料成分表发现,大部分都出现了代糖成分:一款无糖茉莉乌龙茶中含有赤藓糖醇、三氯蔗糖,一款标注“0糖0能量0脂肪”的气泡水饮料中含有赤藓糖醇、蔗糖素。
阮光锋解释说,代糖其实就是甜味剂,也是无糖饮料的甜味来源。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20种,不同甜味剂的差别主要在于成本和口感。
那么,使用代糖的无糖饮料就能“放心喝、不长胖”吗?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与饮水相比,甜味剂在大脑中能产生兴奋作用,会引导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为了健康,消费者每天要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0糖”饮料也别多喝。
(来源:工人日报)
量子产品系虚假宣传
电商平台还在卖
所有“量子+生活用品”都是虚假宣传
据央视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桁表示,量子是一种特性,并不是一种成分,实际上是微观物质或者微观粒子一种状态,平常生活中具体属于量子呈现的特性非常困难。试验设备类似于一个大冰箱,这个大冰箱作用就是让器件芯片降到接近零下273.15摄氏度,才能观测到量子效应,一般生活中是很难见到量子效应的。
专家表示,这些所谓的“量子”产品不过是在蹭量子热度而已。量子民用肯定是假的,跟保健、美容都离得很远。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密钥、量子通讯、量子激光武器,包含金融、国防、通讯等领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也正在加紧构建。由于量子态所需的极端苛刻环境与高昂的经济成本,截至目前量子科技没有走进日常生活,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进行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全部为虚假宣传。
这并非专家学者的首次辟谣,在此之前对于相关骗局的处理打击并不在少数。尽管“量子”产品一再“翻车”,但在电商网站上依旧可以搜索到各种各样的“量子商品”,相关知识的伪科普更是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热度,导致以“量子”为噱头的营销难以遏止。
事实上,这些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育儿
孩子一放假就爱玩手机,
视力出现问题怎么应对?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通常,人的身高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同一种族、家族,其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具有相似性。母亲孕期的营养、情绪、子宫及胎盘情况、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先天身高。
除了遗传之外,还有疾病因素,教育因素,生活中的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孩子身高也会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孩子未来不一定高,需要做好身高监测。
孩子长个子,家庭如何助力?
睡眠
生长激素是促进身高的重要激素,一般在夜间睡眠时迎来分泌高峰。家长要让孩子在晚上10点前就寝,学龄前儿童则要晚9点前上床休息。此外,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导致夜间打鼾等,也会影响孩子睡眠质量,遇到此类情况要及时就医。
饮食
同时,要尽量为孩子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高盐和暴饮暴食,规律进餐,减缓进食速度。
运动
跳舞、跳绳、游泳、球类运动等弹跳和伸展运动,以及每天充足的户外运动,都有助于孩子长高。
(来源:人民网)
体育锻炼有助于让孩子拥有明亮健康的眼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近期发布了一组关于小学生近视防控研究的数据,证明体育锻炼等正确的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遏制学生们的近视趋势。
这家医院采集的数据来自两组学生,一组为干预组450人,一组为对照组500人。研究发现,经过一年的干预之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发生率分别为7.39%和24.82%,眼轴长度分别增加了0.07毫米和0.31毫米(眼轴增长越快,近视加速越快)。另外,干预组的裸眼视力维持1.0不变,而对照组裸眼视力从1.0下降至0.85.
研究证明,大量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地防控近视。沙河源小学也用实践证明了这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在专门为新华社记者提供的研究分析报告中说:“户外活动被公认有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活动的时间越长,近视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其机制为光照可以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而多巴胺能阻止眼球伸长。眼球伸长是近视发展的结构基础。”
(来源:新华社)
聚焦
天气转暖,谨防皮肤病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随着谷雨节气的临近,气温回升增快,人体代谢旺盛,容易引发皮肤疾病。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正气容易受损,人体容易出现机体免疫失调,多是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发病期。因此,早晚应添加衣服,适当保暖,但也要注意不要穿得过多。如果衣服穿多了有烦热之感,就表示已有火热内生。尤其是平素阳气较盛的人要适当减少衣物,以防引起皮肤疮疖和毛囊炎症。老年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需要及时加减衣物,保持身体的舒适温度。
桃花、杏花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防止皮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各种昆虫的繁殖和活动频繁,注意不要停留在潮湿阴冷的处所,以免被昆虫叮咬,引起局部虫咬皮炎甚至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应尽量穿长衣长裤防护过敏原和昆虫。贴身衣服的材质以纯棉为好,既能够保证柔软透气,又可减少皮肤刺激。
气温上升,湿度增大,头皮皮脂分泌增加,头发容易变油,更容易吸附灰尘、过敏原等污物。因此,洗发的频率应该比冬天要勤一些,一般需要隔一天一洗,保持头发的清爽。洗发的水温不宜太高或太低,一般以30℃左右为宜,洗后使用吹风机时不能吹得太干,以免影响发质。对于头皮敏感的人群,最好选择含植物元素的温和洗发水,少用全化学成分的洗发水,以免刺激头皮,加剧脱发。头油不多的时候,可以只用清水洗头。
(来源:人民日报)
您有一份补钙秘笈待查收
补钙,就像修炼武功秘笈,不仅有口诀,还得找对努力方向。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身体生产不了它,只能靠外援,你要问小美补钙秘笈是啥?不复杂,就是一句话:吃吃喝喝晒太阳。
食物能不能补钙,3点很重要,食物含钙量、食物摄入量、还有人体吸收利用率。这个吸收率不仅和食物有关,和年龄也有关,年纪大,钙的吸收率就越差。
身体健康,离不开钙。想补钙,比起钙补充剂,通过食物和晒太阳最好。
牛奶和奶制品钙含量、人体吸收率双高,喝它准没错。奶酪钙含量更高,吸收率和牛奶、酸奶一样,但它缺点明显,含有不少坏脂肪。成年人更推荐牛奶和酸奶,对于儿童,除了喝一杯300ml左右的牛奶,还可以在早餐时吃2~3片奶酪。
想吃豆制品补钙,选择北豆腐和南豆腐,内酯豆腐因为加工工艺原因,没啥补钙效果。甘蓝和小白菜,别看它们素得很,补钙效果可相当好!
蛋白质可以促进钙吸收,补钙时,鱼虾、鸡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记得吃。乳糖能增强钙吸收,如果你没有乳糖不耐受问题,含乳糖的牛奶是更好的选择。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奶茶,以及酒精都会降低钙吸收。
补钙秘笈的最后一招,打开人体钙吸收通道!维生素D这把钥匙少不了,想一招打通任督二脉?只需要晒晒太阳!另外记得多多运动,对补钙也有效果哦。
划重点:
1. 钙对人体健康很重要,但是身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通过吃吃喝喝晒太阳来不断补充。
2. 牛奶、奶酪、酸奶、豆制品、甘蓝、小白菜补钙效果都很好,另外记得每天晒够30分钟太阳。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警惕!厨房里这几样东西可能藏有致癌物!
减肥也可以吃坚果!
“三控”吃法才不会胖!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我国自古就有春日食春芽的习俗,有助于疏肝养气。其中,香椿是春季特有的“野菜”,口感鲜嫩、香味浓郁,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素,这个季节的餐桌上不能少了它。
给大家推荐两个适合春季的食谱。
椿菜拌豆腐(出自《调鼎集》)
将100g香椿芽洗净,用沸水焯过、切碎,200g豆腐切丁,再加入食盐、酱油、香油等调味品拌匀。
韭饼(出自《遵生八笺》)
将50g猪肉切成小丁,入油锅炒至半熟,100g韭菜洗净,切段。二者混合后加入植物油、酱油、食盐拌匀。面粉加清水和好,分成若干小块,擀薄饼,夹馅,入烤箱或锅中烤熟即可。(食品药品网)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饮食的迷思》
作者: [英] 蒂姆·斯佩克特
译者: 李超群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遗传方面的专家,发表专业论文逾800篇、引用率排名全球前1%,并掌握全球最大的宝贵实验数据库之一:对13000对同卵双胞胎超过20年跟踪对比的数据。作者利用这些独特的数据,并梳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旨在:
全面细致地剖析了脂肪、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几乎每种营养元素乃至咖啡因、酒精等饮食成分,辨析关于各种成分的“迷思”,也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口味差别巨大,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为什么单靠运动对减肥帮助不大,益生元的好处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可能更健康……书中很多介绍可能让你惊讶:计算卡路里这事没什么用,主要靠运动也很难长久减肥,无糖饮料并不比含糖饮料更健康,贸然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更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判断人体科学各种研究手段和成果的可靠性——比如横断面研究可信度弱于对照组研究,等等,力求做到“授人以渔”;并让读者意识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法及健康生活方式,不被海量的信息轰炸、营销推广牵着鼻子走。
作者尤其强调了肠道菌群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而非伤害它们,带领读者进入新兴的“微生物组学”世界。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4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苏墨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