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人制,对餐饮企业的50后,60后,70后老板来讲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为这些老板的思维已经“死去”,会阻碍自己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的话题我们还得从以下说起:
长期以来,雇佣制是中国企业的主流管理操作模式。他明显的特征就是:大股东是老板(资本做东),雇员是打工仔,资本与员工进行二者割裂,几乎是一个人持股。我们从公司治理权来讲,资本拥有绝对话语权,雇员缺乏话语权,而且等级层级明显,官僚作风显而易见,部门之间切身利益明显、部门之间往往形成互相拆台。利益分配方面,传统雇佣制更多倾向资本而非雇员,雇员难以公平享受企业发展成果,这实际上是一种光明正大的剥削,在权力和利益方面,资本与雇员之间失衡。而且,雇员的行为容易形成短期思维,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雇员动力不足,资本往往容易任性,损害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雇佣制的模式企业里,通常会有“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之说(再加上现在很多培训机构过分要求雇员向老板一样思考来做事,这几乎是忽悠企业老板出资学习的错误导向),企业成败系于老板一人,风险往往很大。
合伙制无疑是对传统雇佣制的巨大颠覆。从资本雇佣劳动,更多变为资本与劳动的合作;从单纯的雇员变为兼具股东身份,从打工仔变为合伙人,资本与雇员更多地融合。在公司治理权力方面,由于股权结构优化,股东之间的权力相对更均衡,雇员话语权更大,相应的管理架构扁平化更普遍(比如互联网企业更为明显),分权成为常态。雇员之间更多体现为合伙、相对平等,而非传统的上下级等级关系,官僚主义空间会变得更小,内部的监督更有力,部门之间的利益互相竞争会变小。利益分配方面,合伙制下,资本、雇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更公平,雇员获利空间更大,能更好地满足当下很多人对财富包括财务自由的追求,实现做不了企业的大老板,可以在企业内容进行创业做“二老板”,实现既是经理人又是财富拥有者的合伙人。
同样在当今这个重新界定的年代,谁把自己当老板看,谁死得最快,那么现在在房地产(万科,碧桂园等),互联网(阿里,小米等)等“合伙人”接班后,企业内传统的老板概念已开始“死”去。由于早年合伙制在中国的实践较少(虽然合伙人起源于中国1200年前),近年来则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老板意识、老板文化有渐弱之势,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餐饮企业,更显得合伙人模式推广,因为现在许多新兴起的餐饮业的创始人都是85后,90后他们的餐饮连锁都玩得风生水起,与50后,60后,70后餐企老板的观念来看更显与时代一起同行,再加上餐企行业的从业者目前90%的都是90后雇员,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完全拥有了追求自己拥有一份事业的思维,那么自然他们也想做“老板”,打工意识已经渐渐在自己的脑海里“死去”,同样餐饮的50后,60后和70后老板如果还按照传统那套“雇佣”模式来开餐厅的话,企业将会走向衰亡。
综上所述,对于餐饮企业老板来讲,合伙人制是趋势,是企业持续保持“第二春”的法宝,也正如本标题所述“传统餐企老板“将死”,合伙人制正兴起”那样。
作者:餐饮胡言乱语
>国网财经7月13日讯(记者 贾玉静)日前,中式面食连锁品牌和府捞面因“从出餐口回丢死老鼠”一事引发舆论关注。7月9日,上海一消费者在和府捞面精品广场店用餐时,发现座位下面有一只死老鼠,餐厅员工见状后,便使用一次性手套捡拾老鼠尸体、反装在手套内,并从出餐口丢进后厨。随着视频曝光,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7月10日,和府捞面所属公司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上述事件在官微发文致歉,称已对涉事门店采取闭店整改,评估合格后方可营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一查到底,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和府捞面解释道,根据消杀公司报告,商场周围正在装修,鼠源不排除消防通道、店铺周边等多种可能性。“但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是我们不变的原则。公司将严格规范管理制度,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整个中国食品行业都饱受食品安全考验,由于和府捞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品牌效益跟规模效应,因而品牌受关注度较高。“如果品牌运营模式没有问题、质量内控体系也没有问题,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员工在执行内控体系的标准和实操,这需要责任心来决定。”
事实上,成立于2012年的和府捞面发展至今已被视为面届“黑马”。据窄门餐眼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家人均消费约47.31元的面食品牌已在全国开出341家门店,更有消息称,和府捞面2021年内门店总数量将达450家。
快速扩张的背后离不开资本支持。天眼查显示,2015年至2021年间,和府捞面已完成6轮融资,就在“老鼠事件”事发前一天,公司刚刚正式对外披露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CMC资本领投,新股东众为资本、老股东腾讯投资、Longfor Capital跟投,已创今年以来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
然而资本是把双刃剑,和府捞面快速扩张的同时,多家门店亦频因违法被罚。以上海分公司为例,2014年至2019年,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因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未经许可从事餐饮服务、食品案件等原因五次被市场监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累计罚没金额超18万元;2018年12月,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都市路分公司因“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被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0元;2020年1月,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周家嘴路分公司又因“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未按照要求建立餐厨废弃油脂记录台帐”被上海市虹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罚款3000元;2020年2月,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吴江路分公司再度因“管理责任人未按照要求设置收集容器”被上海市静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罚款1000元。
由此可见,和府捞面虽备受资本青睐,但品控意识仍有待提高。下一步和府捞面将如何兑现食安承诺,中国网财经记者将持续关注。
本文源自中国网财经
<>意做遍不如卖饭。现在,被人看好的餐饮行业也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洗牌。朋友圈有人戏言“如果你想整倒一个人,就让他去开饭店吧。”
经过上一轮“互联网营销”风、装修风、服务风等过后,餐饮行业逐渐回归产品。以品类为基点做品牌的打法开始流行,大街小巷“xx饺子”、“xx焖锅”、“xx大虾”等品牌或类品牌集中出现。很多餐厅开始效仿、学习,精研产品的同时开始做爆款、爆品菜。新一轮的品类争夺战逐渐白热化。
整体来看,很多餐饮人还是在“做好饭”上下功夫,“如何卖好饭”却少有人问津。很多人对于“卖饭”(营销)还处在“吃100送100”的促销层面上。
对此,有资深餐饮人曾提出“源动力”营销概念,即从餐厅选址、产品、装修、服务、管理等开始,餐厅营销也已经潜移默化的开始了。“做好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餐饮人更要考虑的是如何“卖好饭”。
“做好饭”不等于你能“卖好饭”
大众餐饮的激烈竞争可以从人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得到最直观的感受。
东区有天泽街、宝龙广场,南部有郑汴路凯德广场、大学路二七万达和升龙广场,中部有曼哈顿、紫荆山商圈、二七商圈的德化,北部是福彩路、丰产路国贸360、文博东路蓝堡湾......整个大郑州,可以说餐饮街几乎连成片。
与规模数量相比,餐饮市场品类细分加剧,单拎品类做品牌的打法正流行。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餐饮还是要回归产品。”有资深餐饮人这样认为,产品好不一定能活下来,产品不好一定活不下来。“这也是市场竞争逐渐向品类竞争过度的原因,但仅有好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否则,会进入新一轮的迷茫。”
包括百年老店、餐饮老将新兵,很多人迷茫的是:产品很不错,为什么卖不出去?
在这之前,要考虑两个问题:
1.什么是好产品?单单是口味吗?绝对不是。
除了口味外,产品受众的宽窄,是否“接地气儿”都是要考虑的。
2.你是如何卖所谓的“好产品”的,仅仅是“吃100送100”吗?
只能说营销段位太低。
告别“吃100送100”时代
很多餐饮人把营销当做了一场价格的狂欢,“吃100送100”的口号满大街乱飞。由此引发的价格大战挑起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面对这样的乱象,有资深餐饮人提出“传统餐饮将死,缓期5年执行”的观点。
什么才是真正的餐饮业营销?其目的无非是让人下次再来光顾,自愿为品牌传播。在混迹餐饮10几年的杨先生看来,做营销要么做唯一,要么做第一,是挂羊头卖狗肉。
“好吃第一,完美体验,深度连接。这就是踏入餐饮十几年对于营销的理解。很多人把营销仅仅看做是价格促销,这是片面的。真正的营销其实从选址、产品、名字就已经开始,是一种体系性很强的营销。”
1.选址很重要:定位定生死
人们说的餐饮“风水”其实就是选址与产品的匹配度。不考虑产品,人再多也不会成为你的客户。
比如说手擀面这个品类,它的消费群在哪里?消费人群集聚在什么地方?依据产品找人、依据人寻商铺。开在社区里,中午生意好,晚上一般没生意,而商务区因为购物、娱乐业态引领晚上人流量大。因此,这类店面一定是开在商务区与社区的过渡地带。
2.品类选择:接地气儿
做大众餐饮,一定要做接地气儿的品类,一方面有消费者心智基础,另一方面更利于传播及后期外卖的展开。
选好产品后就要做产品组合。比如卖面的,肯定是要与卤水结合。增加面味道的同时丰富就餐体验,卤水还能单拎外卖,增加收入。
3.关于品牌:要直接不能绕弯子
品牌的诉求一定要直接,不能跟顾客绕弯子。餐饮创客茶座上,一个名为“故乡的月光”的品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问才知道人家卖的是水饺。
“我们也准备做饺子,名字就叫‘七个饺子’,因为有次去北京考察,有家店饺子很大七个就一斤,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现场有餐饮创客这样说到。“‘故乡的月光’很难让人跟饺子联想到一块儿,品牌名字上还要在考虑。”
4.关于装修:不能“拿来主义”要结合产品
去年火遍全城的“小板凳”火锅,在引起无数跟风的同时,其“混搭”的装修风格也影响了许多餐厅的装修理念。
“一窝蜂的都用‘小板凳’风格是不可取的,你要做宴会、卖正餐肯定是不行的。装修与产品脱节,这也是很多店死去的原因。”
装修是为了表现产品营造体验,因此还是要从产品本身着眼。比如喜家德水饺,他们会把擀饺子皮儿、和饺子馅儿、包饺子等过程全程展示出来,营造丰富的就餐体验。
5. 关于管理:去服务化
餐饮虽是服务行业,但随着新兴消费群体兴起,餐饮“四高一低”压力加剧,“去服务化”正成为一大主流。
据了解,90后餐饮新军“伏牛堂”米粉从排队、订餐、取号、自取米粉,全程都通过微信来进行。金百万“智能餐厅”更是主打无人服务概念,顾客可以亲身参与菜品烹饪、装盘等环节,体验整体的就餐流程。
而这样一些看似很新的管理模式,其实早在几年前郑州的“乌江鱼”餐厅以及成都的“川坝子”已经展开。
6. 关于未来:做互联网时代的“小而美”
过去人们常说,“一铺养三辈”可现在却成了“三辈养一铺”,可见房租成本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这一点在本来就利润趋薄的餐饮业来说,更是如此。
将来餐饮业发展将走向何处?在一位资深餐饮人士看来,未来行业内“小而美”的餐厅将会是主流,具体来说就是不超过300平米,投资控制在30万左右的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