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涉黑组织被打掉!头目之一曾是学校校长!警方征集线索
? 又是金辉!近半数电梯泡水停运,业主爬33层楼崩溃!
? 雷电黄色预警!雷雨+大风!福州人下班路上请注意……
最近的“联名届”着实有点热闹
前有瑞幸+茅台火出圈
这两天
奈雪的茶推出的两款
“范特西音乐宇宙”联名奶茶
又一次在朋友圈刷屏!
你购买奈雪范特西
联名奶茶了吗?
“范特西”奶茶刷屏朋友圈
福州大部分门店售罄
9月14日上午
奈雪的茶微博宣布推出两款
“范特西音乐宇宙”联名奶茶
分别为金色山脉蛋糕珍珠奶茶
金色山脉蛋糕奶茶
还有联名奶茶杯、手提袋
杯垫、月饼礼盒等多个主题周边
同步上线
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不少“杰迷”
第一时间就去支持
小新在奈雪的茶官方小程序
及外卖平台查询发现
目前大部分门店的
“范特西”奶茶
联名吸管杯、唱片造型杯垫
都被抢购一空
根据奈雪的茶官方微博消息
范特西音乐宇宙联名款奶茶
首日销量突破146万杯
售罄周边后续还将补货
继续售卖
并非和周杰伦联名!
奈雪:按销售情况
向周杰伦支付IP费
小新发现
这次与奈雪联名的并不是周杰伦
而是一家名为薄盒的科技公司
发售的是周杰伦专辑
《范特西》IP的数字藏品版本
薄盒将其称为“范特西音乐宇宙”
这也引发了许多网友
对于联名版权问题的质疑:
有没有向周杰伦本人支付IP费?
对此
记者向奈雪的茶内部人士了解到
此次奈雪的茶
联名周杰伦IP推出茶饮新品
会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
支付给周杰伦IP费用
部分网友吐槽奈雪:
卖周边还是卖奶茶?
在联名营销方面,奈雪的茶动作频频。2023年上半年奈雪的茶跨界合作及联名活动较多,与东阿阿胶、OATLY、逐本等品牌联名合作,其中较出圈的为东阿阿胶;与IP合作高达15个,其中出圈的有中国奇谭、武林外传、铃芽之旅、海绵宝宝、魔卡少女樱等系列IP。
你会为了联名周边买奶茶吗?
对这次的联名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综合自奈雪的茶官方微博、证券时报
编辑:陈诗芸
责编:黄丽津
精彩视频推荐
nceid="217620839439005714" data-type="video" data-mediatype="undefined" data-authiconurl="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heckresupdate/icons_filled_channels_authentication_enterprise_a2658032368245639e666fb11533a600.png" data-from="new" data-width="1080" data-height="1920" data-id="export/UzFfAgtgekIEAQAAAAAAvDESScd6GAAAAAstQy6ubaLX4KHWvLEZgBPEnIN4OntCP8CGzNPgMIs9kYUuayA0JdtHYTCoLihi" data-isdisabled="0" data-errortips="">
发送以下“关键词” 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1.发送“报料”,即可进入报料平台留下线索。
2.发送“国家平台”,即可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学习中小学各学科。
这波“回忆杀”你喜欢吗?
飘飘(603711.sh)的主要产品为固体杯装奶茶,据财报相关数据显示,公司的营收存在因产品单一所导致的季节性波动特征。为此,香飘飘于2017年开始相继推出新品,从而产生大量的营销费用。有业内人士称,未来香飘飘或处于被巨额广告费支配的被动地位。
季节性风险
据公开资料显示,香飘飘自2005年成立始一直专注于固体杯装奶茶领域,目前拥有湖州、成都、天津三个工厂,采取“以销定产”、“以销定购”模式,销售过程为“工厂—经销商—终端—消费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奶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香飘飘”品牌固体杯装奶茶、液体奶茶和液体茶饮料。
记者通过走访广州部分商超发现,固体杯装奶茶类货架区只见香飘飘及优乐美两种品牌的产品,价格大致相同,售价在3.5元左右。据导购人员介绍,香飘飘奶茶的销量略高于优乐美。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郑先生称,与优乐美相比,香飘飘奶茶的口感较为香甜和顺滑。但郑先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香飘飘已推出何种新品,但在印象中“香飘飘只做奶茶”。
香飘飘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问询函中披露,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46亿元,同比增长112.65%,产销率为105.77%;第二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13亿元,同比下降13.87%,产销率为98.14%,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公司称,由于季节性特点及春节等因素,销售额呈季节性的趋势较为明显,公司的销售旺季集中在一、四季度。
以2017年及2018年第一、二季度的营业收入为指标,在与承德露露、养元饮品、维维股份、康师傅的比较中,承德露露、养元饮品及香飘飘均存在因产品单一所导致的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维维股份与康师傅因产品结构多样、种类较多,各季度营业收入并未呈现较大的季节性变动。
公司现阶段的主要产品为杯装奶茶,即冲即饮的特性决定其热饮的属性。香飘飘称,公司新推出的液体奶茶目前仍处于市场投入期,公司产品单一的状况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如果杯装奶茶的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公司的经营情况将受到较大影响。
在渠道方面,香飘飘基本上执行“以销定产”的业务模式,公司称各期的产销率基本在95%以上,产销率维持在正常的比例范围内。在电商模式上,公司称通过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仍然较小。香飘飘天猫旗舰店于2013年11月上线,记者通过搜索旗舰店发现,截至12月13日,店铺粉丝数为98.8万,月销量最高(月销数为19966,实付款人数为8538)的一款产品为“香飘飘美味系列固体杯装奶茶礼盒(20杯装)”。
新品之困
2017年4月,香飘飘推出液体奶茶系列“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2018年7月,公司新推出果汁茶即饮产品系列(“金桔柠檬”、“桃桃红柚”及“泰式青柠”三个口味),并在湖州新建液体奶茶生产基地,在广东江门及天津开建即饮类产品生产基地。接受记者采访的香飘飘称,这是为了缓解公司在运营中所面临的季节性风险和压力,通过液体奶茶和固体奶茶实现淡旺季互补,果汁茶则会进一步弥补及平滑公司在经营中所受的季节性波动影响。
记者随机走访广州部分商超和便利店发现,牛乳茶和果汁茶的铺货率较为均匀。其中,MECO牛乳茶(300ML)的定价约为其他品牌同类奶茶饮料(400ML)的2倍。公司方对此回复称,高质量的产品(指牛乳茶)应享受更高的产品溢价,再者,因公司对产品目前的市场份额较为满意,故无须打价格战。而对于果汁茶,有消费者称,400ML的果汁茶无法一下子喝完,且不便于携带,一般购买包装性食品主要考虑的是携带的方便性。
据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香飘飘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8.70亿元,同比增长55.38%,净利润亏损5458.60万元,同比下降78.92%。香飘飘在半年报中称,亏损增加的原因在于公司在二季度淡季时持续加大对液体奶茶的品牌广告费用、渠道推广费用、销售人力费用等资源投放。
香飘飘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指出,2017年初,公司围绕“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的定位,推出为期数月的“春困大战”专项营销专案,3月25日推出“全民奶茶节”活动,并邀请钟汉良作为明星代言人,使得2017年第二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公司2018年第二季度未针对固体奶茶开展较大的推广活动,将销售重心转移至液体奶茶产品,但液体奶茶产品的收入占比却不高,2018年第二季度较上年同期减少0.33亿元。
公司在2018年半年报中披露,香飘飘在2018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约为6.01亿元,同比增长61.43%,其中,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分别为3.17亿元和0.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68%和18.58%,主要由广告费用、市场推广费和运费、职工薪酬等费用增长所致。2017年,香飘飘的广告费用约为2.3亿元,同比下降35.9%,但仍占总营收的8.72%。
在这其中,有业内人士称,香飘飘的固体奶茶给消费者所传达的“小饿小困,就喝香飘飘”的消费理念是无视市场和消费者对奶茶固有认知的表现,所以即使是投入巨大的营销费用,到最后也只会事倍功半。其次,有相关人士认为,香飘飘于2017年开始才涉足液体奶茶行业,2018年开展果汁业务,已错过市场的最佳时期。公司对此回应称,公司所推出的液体奶茶的定位是目前市场上液体奶茶的“升级款”,边际贡献率已有所提高,只是在市占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果汁茶目前的销售成绩已超过公司预期。
面对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记者向香飘飘提出这是否会对含糖类产品的销量造成影响的问题,公司对此回复称,香飘飘亦希望通过创新,研发出更多口味独特、口感顺滑、绿色健康的奶茶产品,并举出了牛乳茶和“兰芳园”丝袜奶茶的例子。但也有消费者称,牛乳茶对于香飘飘来说有点“超前”,个人更希望香飘飘能保持初心和耐心,将拳头产品(固体奶茶)做更深入的研发和改良,“熬”过去就能成为未来的爆款。
近几年茶饮类门店的热度不减,喜茶、一点点等网红茶饮店不断扩张,就连王老吉也开设了自己的门店。而香飘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如有合适机会,可能会择机进入线下奶茶店领域,但目前暂无具体安排和经营计划。
有业内人士称,为新品所付出的巨额广告费用将在极大程度上稀释公司的净利,但投入一旦减少则又会影响品牌的热度与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销量下滑,未来香飘飘恐处于两难的窘境之中。(思维财经出品)■
机扫码关注,获得兑换码后一个小样礼盒便会从护肤品小样派发机的取物口掉落,里面包含不同类型的护肤品体验装。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近期越来越多的护肤品小样派发机出现在各大商场内,几乎每个机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面对更加注重新鲜感和体验感的Z世代消费者,这样更具参与感和探索性的方式,让获得试用装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上世纪50年代,雅诗兰黛的同名创始人首创了试用装,免费派发给顾客使用,成功开拓了品牌的市场。如今,随着电商蓬勃发展,小样成了化妆品品牌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之一,原本只有几毫升的小样“进化”成几十毫升的中样、大样。那些贴着“非卖品”标签的小样不再单纯承载试用的功能,而是作为替换装出现,这无疑推动了“小样经济”的发展,线下集合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消费者:两杯奶茶钱就能体验“贵妇的快乐”
与传统化妆品门店不同,线下小样产品集合店大多以“仓储模式”面向消费者,极简的工业风格让人在美妆仓库中“沉浸式”购物,大到货架陈列,小到产品标签,都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没有导购推销、可以随意试用的模式也打破了人们的“社恐”心理,即使进店不消费也不会显得尴尬,甚至可以在店铺内的网红墙随意“打卡”拍照,而这些仅仅只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情绪价值”,真正吸引消费者的还是店铺内的主角——小样。
< class="pgc-img">消费者走进北京三里屯HARMAY话梅美妆集合店。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摄
>2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三里屯的HARMAY话梅美妆集合店,店铺内黑灰色的装饰强调着年轻人偏爱的“高级感”。即使是工作日的上午,门店内也有不少消费者,在主要陈列口红、香水以及护肤品小样的回转货架前,消费者提着购物篮排队挑选。
< class="pgc-img">>北京三里屯HARMAY话梅美妆集合店内,消费者挑选小样。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摄
70元的雅诗兰黛、99元的海蓝之谜精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里各种大牌小样售价只要百元左右。从事金融行业的年轻女白领乐乐(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她的皮肤敏感,以前在专柜购买护肤品遇到过回家就“踩雷”的情况,但碍于价格高,不舍得闲置,便不得不用完。“我遇到不合适的护肤品就会长痘,必须得先试用一下,后来就干脆直接买小样,就连莱伯妮这样的高端品牌也可以买来试,两杯奶茶钱就能体验‘贵妇的快乐’。”
< class="pgc-img">百元左右的大牌小样。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摄
>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是抱着“性价比高”的心态购买小样。曾在HARMAY话梅购物过的消费者吴桐(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我就是冲着小样去的,大牌的正装太贵,几个小样加起来相当于正装的容量,价格还便宜一些,我觉得这样更划算。”小样的价格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与动辄几百元、几千元的正装相比更“亲民”,试错成本更低。对于想尝试新品的消费者来说,仅在专柜试用无法判断产品功效,有可能买回家发现并不适合,这时候小样便成了“尝鲜”首选。
除了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小样经济同样引发了资本市场关注。今年1月,HARMAY话梅宣布完成近2亿美元的C轮及D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HARMAY话梅自2019年12月完成五岳资本、高瓴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后,至今共完成4轮融资,这次HARMAY话梅又获新一轮融资后,单店估值已超过1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HARMAY话梅的崛起让资本看到了线下美妆零售的新出路。
一手的化妆品小样,在二手市场同样“热闹”
小样市场里,充斥着越来越多追求“精致”的年轻人,但“穷”限制了很多人的选择。虽然“精致穷女孩”是网友的自嘲,但消费者“买多”“买小”的需求令小样颇受欢迎。除了性价比高、尝鲜心理等因素外,“小样经济”的火热与近些年直播间掀起的“买一赠N”风潮密不可分。
< class="pgc-img">图/李佳琦直播截图
>2月23日,电商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售卖原价750元的娇兰金钻粉底液,助播在镜头前慷慨激昂地表示:“买30ml正装送30ml小样,相当于半价。”这样的做法刺激了很多消费者的神经,该款粉底液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
直播间外,那些“手速快”的消费者则在二手平台化身“倒爷”,以拼单的形式售卖“新鲜出炉”的粉底液小样。
< class="pgc-img">>搜索“娇兰 拼单”关键词后,出现了直播间的同款商品。图/闲鱼截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闲鱼搜索栏中输入“娇兰 拼单”关键词后,很快看到李佳琦直播间售卖的同款粉底液。有网友将赠送的6个小样以260元的价格打包出售,平台显示有11位闲鱼用户“想要”。
事实上,去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闲鱼同样热闹。数据显示,在双十一次日,闲鱼上的“美妆小样”发布量较前日上涨201%。很多人早早蹲守“捡漏”,而在预售商品还未发货时,平台上就出现了很多转手、拼单双十一预售商品的信息。从搜索到的信息来看,大多数都是在出售小样,同时贴出了下单信息,价格略低于正装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二手平台出售小样,有人可以分摊费用,有人可以赚取差价,小样经济与二手平台的联动,一时间在年轻人里风生水起。
明码标价的赠品,货品源头存疑
小样走俏的同时,也被部分品牌关注。例如,卡姿兰在京东旗舰店上线了轻甜唇爱随心盒,将不同颜色的小容量口红组合到一起。欧莱雅集团开设了独立的天猫小美盒旗舰店,将旗下产品根据功效及消费者需求进行组合,形成了多种小样套盒。
不过,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小样都有说得清楚的货源。虽然小样已经被明码标价,但产品依旧面临着真伪问题。
< class="pgc-img">>纪梵希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该产品无6g中样,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商品。图/GIVENCHY纪梵希美妆微博截图
2019年,在“小样经济”初露苗头时,“纪梵希散粉6g中样”事件将小样造假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起因是某美妆博主销售纪梵希散粉6g中样被指造假,深陷舆论风波。该事件迫使“正主”在微博上发布官方声明,称从未生产过6g中样。此后,关于化妆品小样来源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小样大多来自专柜或者免税店,一些职业代购按照正常渠道购买正装后,出售赠送的小样。还有部分小样是售货员私下售卖,将没有赠出的小样卖给商家。
那些小有名气的线下美妆集合店也很难将小样的来源讲清楚。去年1月,杭州嘉里中心的美妆集合店only Write曾被消费者举报涉嫌“走私”。当地市监管局联系海关部门协助调查,近3000件涉嫌走私化妆品被扣押,其中大部分为大牌化妆品小样。
“小样经济”的火热是年轻人重新定义消费理念的一种折射,人们在追逐大牌小样的同时获得了短暂的满足感,曾经不起眼的小样,如今影响着整个化妆品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以次充好的小样在市场上流通,真假难辨。“小样市场”想要持续繁荣还需进一步规范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当质量有了保证,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