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又在朋友圈刷屏啦!
你也喝过了吗?
不过
一直有网友表示
喝完奶茶后反而出现了失眠的现象
有人甚至失眠到凌晨
前段时间
某款奶茶很多人都说
喝了之后睡不着
甚至还有
“喝XX奶茶,享失眠人生”的江湖传闻
一杯奶茶而已
怎么就让人睡不着了呢?
其实
这是茶里的咖啡因在作祟!
奶茶是“奶+茶”做成的
茶里天然就含有咖啡因
每克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一般在20毫克左右
高的能达到40毫克
有机构曾检测了
一大批常见品牌的杯装奶茶
500毫升的奶茶中
咖啡因几乎全部轻松超过100毫克
相当于一杯咖啡
都说当代打工人的命
是靠喝咖啡喝奶茶续的
那么
一天摄入多少咖啡因是安全剂量呢?
▽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在不摄入其他含咖啡因食品的前提下,成人每天最多可以喝1524克奶茶。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一杯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此前有媒体曾多次报道,部分消费者在不了解茶饮产品咖啡因成分及含量的情况下,摄入过量咖啡因,导致咖啡因不耐受,甚至产生失眠、心悸等问题。
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全天咖啡因消耗量、消耗时间以及个体敏感性,科学合理摄入咖啡因来避免咖啡因对睡眠质量的破坏。
所以
如果喝奶茶时
能准确知道里面的咖啡因含量
根据含量多少来决定什么时候喝
是不是就不容易失眠啦?
近年来,消费者对咖啡因这一成分关注度逐年上升,近九成消费者希望了解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另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认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量也需要被控制。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呼吁茶饮行业在监管层面完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公开饮品的咖啡因含量。
据了解,实际上目前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对咖啡因消费安全水平建议以及咖啡因食品标签的相关规定和指引。
有网友注意到
部分奶茶已开始标注咖啡因含量
其中作为使用原叶茶冲泡的新茶饮品牌
喜茶不仅公开了在售产品的咖啡因含量
还首次进行了分级
8月15日
喜茶上线“咖啡因红绿灯”标识
▽
将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划分为无咖啡因、绿灯、黄灯和红灯四个级别。其中绿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mg/杯,黄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100mg/杯,红灯代表咖啡因含量>100mg/杯。
依据咖啡因含量及其对睡眠的影响
喜茶提供了不同饮品的饮用时间指引
▽
用户在喜茶小程序点单页及线下标识卡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红灯”的产品,推荐下午前饮用;咖啡因含量标识为“黄灯”的产品,推荐傍晚前饮用;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绿灯”的产品,随时随地轻松享用;而两款“0咖啡因”产品,即使夜晚也可饮用。
喜茶当前所有门店在售现制饮品中,无咖啡因及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绿灯”的产品占比约53%,其中包括多肉葡萄(首创)、多肉桃李(首创)、多肉芒芒等绝大多数热门果茶类产品,以及烤黑糖波波牛乳和黑糖波波真牛乳两款0咖啡因饮品;咖啡因含量标识为“黄灯”的产品占比约22%,包含芝芝绿妍茶后、纯绿妍茶后等茗茶产品和青提轻柠茶等少量果茶产品;而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红灯”的产品,仅有包括美式、拿铁等咖啡饮品以及部分轻乳茶产品在内的9款产品。
8月15至17日
凡购买喜茶全线任意产品的消费者
都可领取随单附赠的
咖啡因红绿灯标识卡片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现制饮品咖啡因强制标注的规定,企业愿意主动标注是值得肯定的,不仅能提高消费者知情权,也有助于他们合理安排饮食、理性消费。”
以后大家喝奶茶
可以多关注一下咖啡因含量了
也希望更多奶茶品牌
能公开饮品的咖啡因含量
来源: 新民晚报
< class="pgc-img">>?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这个暑期,冰杯火了。
??“刚进回来的货半天就卖完了,通常到中午就得开始补货。”北京某便利店店员告诉记者。“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外卖平台上,冰杯销量也持续走高。据饿了么联合尼尔森IQ共同发布的《2024夏季即时零售冰品酒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去年增长350%。
< class="pgc-img">>??8月14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便利店内,存放冰杯的冰柜一角。 新华网 康薇 摄
??仅是冰块+塑料杯的组合,为何能如此火爆?
??谁在买冰杯?
??“一杯4元,比饮料还贵。”自冰杯走红后,有关冰杯是不是便利店新晋“刺客”的讨论一直颇受网友关注。看似制作简单的冰块卖出这个价钱,是哪些消费者在购买呢?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冰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净水冰杯,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则是带口味的冰杯,有咖啡口味冰杯、水果口味冰杯等。
??便利店中售卖的纯净水冰杯,售价大多在4元左右,带口味的冰杯价格高些,但通常不超过10元。
??有人进行过对比,农夫山泉的冰杯160g,售价4元。而一杯550ml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只要2元。
??乍一对比,似乎并不划算。但事实上,在万物皆可“冰杯+”的概念下,冰杯对标的已经不再是普通软饮,而是咖啡店、奶茶店甚至小酒馆里的商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以小红书平台为例,输入关键词#冰杯#出现了1万+篇笔记。这些笔记大多是教授如何DIY心仪的饮料。有资深“玩家”整理出了相关公式:
??冰杯+咖啡+椰汁=生椰拿铁
??冰杯+橙汁+咖啡=橙C美式
??冰杯+水溶C+养乐多=柠檬点点
??……
??“各种搭配算下来大概也就十几元,轻松实现‘冰饮自由’。”冰杯爱好者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冰杯非但不是“刺客”,反倒成了夏日冰饮“平替”。
??强社交属性受追捧
??与此同时,冰杯带来的强社交属性,也在吸引着大量年轻人。
??“冰杯足够‘百搭’,够好玩。一千个人可以调配出一千种配方。我不是在‘种草’别人,就在被别人‘种草’的路上。”李先生说,为了尝试新配搭,除冰杯外,还会再买些不同饮品进行调配。“帖子收到好评,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冰杯激活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逐与分享欲。”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由于冰杯足够“百搭”,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于新奇、个性化、仪式感的追求。有着强社交属性、高话题度等特性,走红也在情理之中。
< class="pgc-img">>??8月14日,冰杯爱好者李先生根据不同配方,调制出不同口味的冰杯成品。 新华网 康薇 摄
??在“冰杯+”理念带动下,与冰杯高度关联商品(指可与冰杯搭售的产品)的销量也被拉动。
??据饿了么6月数据显示,“酒+冰块+饮料”搭配的外卖量同比增长211%,显著高于酒本身订单增幅。“饮料+冰块”的外卖搭配订单量同比增长142%。
??但也有人说,在家冻冰块不“香”吗,为什么非要买冰杯?虽然都是冰块,但实际上满足的并非是同种需求。
??“冰杯更类似共享充电宝,解决的是当下即刻的需求。就好比下班路上,想喝一杯冰饮,临时冻冰块肯定来不及了,但冰杯却能解救我。”今年刚毕业的陈女士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是自制冰块无法替代的消费场景。”
??“连锁便利店里的冰杯,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朱丹蓬称,冰杯的消费人群,往往对价格并不特别敏感。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当下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价格并非首要考虑因素。
??“相较于家庭制冰,便利店往往采用大量采购和集中配送的模式,冰品的新鲜度及品质也相对有保障。”朱丹蓬表示。
??走红并非偶然
??事实上,冰杯并非今年才有。据朱丹蓬介绍,2019年左右,冰杯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那么,为何偏偏在今年爆火?冰杯为何能在执着“喝热水”的中国市场走红?
??从客观因素来说,今年夏天多地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开启“烧烤模式”“桑拿模式”。何以解热?冰饮是不少人的选择。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主观层面来看,消费者对于冰饮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冰品冰饮的消费受到时代、市场原因的驱动,比如生活压加大的情况下,伴随经济复苏,消费欲望快速提升,消费者对于‘冰’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谢楠介绍。
??据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共同发布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冰淇淋、冰品冰饮等消费金额与消费频次,较疫情前均有11%-15%的增长。
??此外,“买冰”变得更容易了。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冰杯主要来自冰力达、冰极限、冰趣味等几家可食用冰公司,所涉产品除冰杯外,还有冰球、冰袋等。此前,这类制冰公司多面向企业端。
< class="pgc-img">>??不同品牌的冰杯产品。新华网 康薇 摄
??但如今,面向大众的消费品冰杯出货量一路走高。据媒体报道,2022年以前,食用冰品牌冰力达的冰杯年销量稳定在100万~200万杯,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5000万杯。
??除了可食用冰公司外,自去年开始,农夫山泉也着手布局冰杯市场;今年,蜜雪冰城推出了“1元冰杯”;此外大桥道、奥雪等冰淇淋品牌也纷纷入局,推出冰杯产品。
??投射到消费端的结果是,冰杯已成了便利店标配,商超、仓店着手布局卖冰,买冰已变得唾手可得。
??是一门好生意吗?
??此前,有关“冰杯实际成本不足1元”的话题上了热搜,一时间有关商家暴利“割韭菜”的话题,受到关注。
??冰杯真的如此挣钱吗?
??“冰本身不贵,贵的是运费、人工费、渠道费等开销。”朱丹蓬解释,一个冰杯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涉及各个层级经销、分销等,反映到终端售卖时,价格自然不会太低。但如果构建自营渠道,利润相对较高。
??尽管冰杯本身利润有限,但其背后国内冰杯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很大。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趋势白皮书
??据预测,我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630亿元。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日本便利店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高达25.7亿杯,超过瓶装水销量。在韩国,冰杯同样是便利店销冠产品。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该领域天花板较低,未来可持续性存疑。由于年轻人喜好瞬息万变,建立在新鲜感之上的商业模式,用户忠诚度低,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农夫山泉此类大企业的入局,冰杯领域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朱丹蓬认为,后续冰杯的价格或下降,“我们预估后续平均价格在2.8元至3元之间(160g左右冰杯)。”
??朱丹蓬同时提示,由于食用冰的生产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可能会影响冰杯产品质量,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据了解,当前市面上冰杯采用的标准不一。纯净水冰杯多数执行的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而带风味的冰杯执行的则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
??“冰杯产业想要走得更远,相关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朱丹蓬表示,当冰杯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也将倒逼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
策划:万方
主笔:游苏杭
午10点,盛夏中太阳最毒的时候,汗水浸透了蓝色的工作服,盐花一层层地洇出来,这是外卖骑手孟炫志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
“您有一张外卖派单,请尽快送达”“您有一个订单还有5分钟超时”……“叮咚叮咚”的提示音在手机上此起彼伏地响起。在城市的复杂脉络里,他迎着热浪,迅速穿越,灵活拐弯,始终保持着一路向前的奔跑姿态。
你或许曾和他在街头擦肩而过,或许曾从他的手中接过外卖,但并不知道,这位外卖骑手刚刚捧回了一个全国大奖——7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全国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浙江嘉兴举行,7家平台共94名选手同台竞技,在这场比赛中,来自嘉兴的孟炫志斩获金奖。
“全国最强网约配送员”是怎么炼成的?骑士服里包裹着怎样的酸甜苦辣?盛夏里,我们跟着他一起送外卖、话家常,和他聊一聊生计与梦想。
输了,不过是从头再来
江苏邳州邹庄镇是有名的“炒货之乡”,北上广90%的炒货店是这个小镇上的人去开的,孟炫志就出生在这里。
今年32岁的他,做过的工作一只手数不清。初中辍学后,舅舅带着他在河北做起了炒货生意,靠着妈妈借来的8000元钱,他在廊坊开了个炒货摊,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又辗转至河北石家庄、山东曲阜做炒货生意。
最辉煌的时候,他在石家庄开了3家炒货店、2家手机店。生意有起有落,炒货生意不好做,他和老婆一合计,2017年来到嘉兴,卖过一个夏天的脆皮烤肉,后来两人打算在市区文昌路开一家美容院。
令夫妻俩没想到的是,美容院刚开起来就碰到了疫情,就像巨浪扑打,这个小家庭被顷刻吞噬。苦苦支撑了2年时间,原本手头的积蓄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四五十万元都赔了进去。
“输了,不过是从头再来!”孟炫志别无选择,庞大债务背后的人情压力,再加上一大家子的开销,让他不敢停下来。外卖这行门槛低、时间灵活、多劳多得,2020年,他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小哥”。
不管是8元还是9元,第一天上岗的孟炫志见到单子就抢,最后细细一看,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别的骑手跑的都是一个方向,他的送餐路线却成了一个五角星,四面八方都有,往往送到就超时了。
156元,这是他第一天送外卖的收入,“今天不干就会没饭吃,跑起来就不会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了。”他像陀螺一样,睁开眼就是跑单子,深夜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
他成了和时间赛跑的人。最拼的时候,从早上7点跑到第二天凌晨;最苦的那一天,晚上11点多才靠两块烤红薯填了肚子;最崩溃的那一刻,是一个雨天有8个单子要送,却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了,汽车迅速逃逸,害怕超时的他第一时间爬起来一瘸一拐送完手头的订单……
身体很累,心里却踏实多了。
1元、2元、100元、200元……跑一单就有一份钱,最多的那个月,他跑了2800多单,8000多公里,赚了2万多元。一个月210元的电瓶租赁费,每天只吃一餐,13元钱的餐费,除此以外,所有的钱一分不留用于归还欠款。
一笔一笔欠账被划掉,内心的焦灼感似乎也在慢慢释放。
是“单王”,也是“好评王”
“区域里有个跑起来很拼命的小子”,孟炫志在榜单上的排名不断攀升,饿了么城市服务商嘉兴区域经理李岗也注意到了他。
“跑单量多少、时间长短,代表着对待工作的用心程度。”李岗告诉记者,但对一名优秀的骑手来说,这还不够,“质量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简单来说就是无差评,无交通事故,积极参加培训考试,努力提升自己。”
靠着学习和沟通能力,孟炫志在骑手大军中脱颖而出。
刚开始跑单对道路不熟悉,他晚上送完单子就跟着导航转,把路线深深刻在脑子里,2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个区域的街角巷尾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午高峰,大量订单迅速涌入,不一会儿时间,孟炫志手头就有6个订单,他迅速看了一眼手机,怎样的送餐路线最顺、路上有多少红绿灯、等电梯要花多久时间,最优配送路线图在他脑中快速形成。
路上一个颠簸,一份即将送达的外卖倾洒了一部分。“您好,我是饿了么骑手,不好意思,您的外卖有些洒出来了,给您添麻烦了。”孟炫志的一番主动致歉,安抚了顾客情绪,“要不我把钱退给您,或者去商家更换一份?”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供选择,他顺利取得了顾客的谅解。
习惯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他,总能和商家、顾客维持良好的沟通。
采访当天是立秋,因为网络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热梗,不少奶茶店出现爆单情况,记者和孟炫志约在经开龙鼎万达广场碰面,中午送完餐后,他还在店里帮助店员梳理订单,提升送餐速度。忙完后,他在一家店铺的户外餐区坐了下来,记者注意到,他会先仔细地把餐区周围的包装袋清理好扔到垃圾区。
从上不了榜,到榜单前100、前30,再到稳定在前10……一年左右的时间,他迅速成为区域内的“单王”。更不容易的是,一年20000多个订单,几乎无差评,他成了区域内的“好评王”。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2023年3月20日,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他还掉了最后一笔欠款,从来不喝酒的他,那天喝得不省人事,“瞬间感觉人特别轻松!”
决胜赛场,找到新的奋斗坐标
走过寒冬,总能与春天温暖相拥。
身兼“单王”和“好评王”的孟炫志,常常代表区域出战各类比赛。
作为网约配送员代表,他在省、市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都获得了好名次,并荣获“嘉兴市技术操作能手”称号,获得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二级证书。
跨过泥潭,孟炫志也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机遇。在第二届全国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他代表浙江出战,表现抢眼,S弯、8字线、独木桥各种场景,骑行技能“丝滑流畅”。
在异常情况处理方面,他的表现更为亮眼。考试时,一取餐他就发现原本单子上的冷咖啡变成了热咖啡,数量也从2杯变成了1杯。“您好,麻烦您换成冷咖啡,订单的数量也不对。”当场和商家沟通后,他及时化解了这一异常情况。
决胜在赛场,功夫靠平常。日常配送中,孟炫志就是一个细心的人,在细节处,他会仔细琢磨,这也成为他制胜的关键。考试中,在帮送场景取物时,通过仔细进行物品验视,严格按照日常规范操作,他成功检出违规物品并进行处理,同时注意到奢侈品没有保价的情况,因而获得高分。
比赛结束后,孟炫志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他在学习如何从一名骑手成为一名团队负责人。除了依然奔跑在大街小巷,他也希望能转型成为一名管理者,如今“孟炫志战队”已经拥有57名骑手。
“坚持学习,是通往成功最近的道路。”遍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三十而立的他更明白学习和成长的可贵。
“知足”是他当下最深的感受。今年,他们一家六口在嘉兴团聚,买了房,安定了下来。尽管现在有了新的欠款——每个月6000元的房贷,但对他来说,这是“甜蜜的负担”,也是奔跑的动力。
晚高峰送餐结束,街上已经不像白天那么炎热,骑着电动车,孟炫志黝黑的脸庞被晚风吹拂着,能够感受到一丝清凉,好似这座城市在轻轻地拥抱他。
在这座城市,他有了家的方向,有了奋斗的坐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作者:谭罗敏、闫拥洲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