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后黑龙江人,餐饮界最有个性的老板之一。
李伟,创业十几年,成功将自己的餐饮版图从哈尔滨的一家小面馆,拓展成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店、多品牌开花的大型餐饮连锁集团。
他的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听过的人都不免感慨一句,这样的人竟然真的存在。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又经历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 :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创业到现在做过多少个品牌,李伟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有十来个吧,现在在做的有五六个”。
他沉迷于创造。很多人在失败后会学会安分,可他不一样,失败对他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他永远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屡败屡战,使劲折腾、探索新东西。
隐厨、李家小馆、老佛爷铜炉蛙锅、烧鹅佬、豹先森五元大碗面,他手下的几个品牌,品类、模式各不相同。
很多人看不懂这样的李家餐饮,更看不懂李伟,但他觉得没关系,“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近日,李(礼)家餐饮董事长、隐厨创始人李伟做客《洪波高端访谈》,聊起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做餐饮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
李伟谈隐厨的经营之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1 “经常掉坑里,但每次总能爬上来”
李伟觉得,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起起伏伏, 是因为骨子里藏了不安分的基因。
“我妈对我的评价是,我儿子这个人太能折腾了。”
家里人对他又爱又恨,却无法让他停下来。“这是因为,虽然我经常掉坑里,但每次都总能自己爬上来。”
1 为了还债变卖房产,一碗面救了他
李伟创业做的第一个品牌叫“老北方四元水饺大卖场”,别人的饺子都论斤卖,他却论盘卖,所有的饺子和菜都4块钱一盘,一开业就火了,还特别火。
但好景不长,年轻气盛的李伟尝到甜头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边开始开饺子馆的分店,一边又做了个“老北方4元火锅”,情况慢慢失控了。他是厨子出身,不懂管理,快节奏的扩张很快便尝到了苦果:饺子馆和火锅店都亏得一败涂地。
这是李伟创业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为了还钱,他把刚买了两年的房子卖了,店也关了,拿着全部家当——五万块钱和一台面包车,重新找项目东山再起。
李伟最出名的品牌之一——“老道外”面馆就是在这时出现的。凭借首创的“卤子不要钱,有点咸”这种吃打卤面的新模式,老道外100平米的店,一天流水能做10000元。
这碗面让李伟起死回生,并挣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随后,他又相继创立了“李家小馆”和“假日小火锅”两个品牌,模式都很新颖,又正好赶上了餐饮发展的好时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伟也因此在业内“一战成名”,收获了不少粉丝。
< class="pgc-img">>△李家小馆
2 一年亏了2000万,末日之际再创隐厨
李家小馆稍有成绩的时候,李伟骄傲了。他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一匹野马,只顾着喊目标、往前赶,为了目标而开店,“非常糙” ,先后做的“锅司令”和“李家小饭堂”不到一年就都夭折了,那是至今为止对李伟伤害最大的一次失败。
“小饭堂”想把海派的东西搬到哈尔滨来,但是顾客不买账;“锅司令”做军事主题火锅,太重形式和营销,没把产品放在第一位。“两个项目大概亏了1000万。”
同年,李家小馆也因为李伟的分心,业绩严重下滑。
< class="pgc-img">>△曾经失败的“李家小饭堂”
主品牌业绩下滑,新品牌全部失败,2014年仿佛是李伟的末日。 短短一年时间,他就亏了两千多万。这段最黑暗的时期,除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外,精神上的压力更大。
“当时哈尔滨很多人都认识我,好多小孩以我为创业榜样,我挺得意的,觉得自己挺牛逼。两家店瞬间关门的消息在圈里传开后,我觉得没脸见人了,跟团队也没法交代。”
低迷了一段时间后,他想想还是不甘心,决定破釜沉舟,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 把投资了600万、才开了两个月的小饭堂砸得只剩水泥墙和地面,又投了900万,创办了“隐厨”,再一次绝境逢生。
“宁亏大不亏小,一定要把该做的都做到 ,我做事的理念就是这样。亏100万,该做的都做到了,失败了我不会后悔;为了省50万,该做的没做到,这样的失败我不能忍。就像你一直在小道上走,路永远走不宽,相反,把自己逼上绝路了,绝路背后可能就是一条大路。 当时,我就把自己逼上绝路了。”
2 “我真正的身份其实还是厨师”
隐厨在李伟心中是特别的。“如果未来只能专注做一个品牌,我会选隐厨。”
2015年,第一家隐厨开业,前3个月亏了195万,后来才开始慢慢盈利,日营业额最高峰达10万。
截至目前,隐厨共有3家直营店,哈尔滨2家,北京1家,店很少,却是李伟最有成就感的品牌。
< class="pgc-img">>△隐厨内景
1 隐厨之“隐”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当老板、经营者,其实我真正的身份还是一个厨师,之前可能做了很多别的事,但最终还是会做回本行来。 大隐隐于市,隐厨,就是一个厨师做的店。”
很多人不知道,李伟其实是厨师出身,创业之前他从厨近6年,做过学徒、打荷、砧板、炒锅,21岁就当上了哈尔滨鹿城花园大酒楼的厨师长,管理60多人。
从厨时,他没有拜师父,无门无派,全靠看书,从书上学做菜。当时,中央大街有个书店,每个月餐饮刊物出新刊,李伟就去看,把上面的菜改良,变成自己的。
很多人说做厨师苦,但李伟做菜有天赋,他觉得当厨师炒好吃的菜,成就感比当老板更强。
< class="pgc-img">>“假设有一天我退休了,我会找一个地方呆着,炒几个菜,这个地方就是隐厨。”
隐厨于他,远远不止是生意,更是人生的诗意所在。 因此,他对隐厨一直没有太多的商业计划,也没有规模要求,条件成熟就往前走一家,没有条件就慢慢走。
2 用五星级酒店标准打磨中国菜
很多人跟李伟说,隐厨定位的中国菜馆太模糊了,有问题。李伟不以为然,在他心里,隐厨的定位只有三个字:品质高,是什么菜馆并不重要 。
“现在做餐饮跑偏的人特别多,都在搞升级、搞场景什么的,其实,把品质做好了,把正守住了,你就是最大的奇。”
他坚信,品质才是餐饮企业持续不败的根本,而他理解的品质又包括很多维度,比如出品、环境、服务等。
< class="pgc-img">>△隐厨内景
为了打造隐厨的品质感,李伟专门去考察了各地优质的五星级酒店。在他看来,从音乐、气味、色调到餐具、杯具、寝具,五星级酒店为顾客营造的品质是最细腻的,并且每个酒店给人的体验都不一样。
“五星级酒店怎么做,隐厨就怎么做。” 于是,2015年人人都喊“轻”的时候,李伟为隐厨制定了“五重”原则,重食材、重出品、重人才、重环境、重口味,什么都往重了做:人海战术,服务更好;装修厚重,更耐看、耐用;主打湘菜,食材就都从湖南运过来……
至于隐厨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李伟认为原因有3个:
第一,在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打造环境从不吝啬;第二,员工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程度比很多店高;第三,菜品还原了最本质的样子和味道,砍去了很多花哨的东西,比如摆盘。
< class="pgc-img">>3 “闭眼那天,我可能还在研究餐饮”
李伟今年41岁,岁数越来越大之后,他时常会回看自己之前干的事。
从一无所有到略有所成,从动荡冲击到稳扎稳打,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现在看都觉得挺蠢的”。蠢归蠢,但他从不后悔。
很多人无法理解李伟的个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比如爱折腾、热衷于创品牌搞创新,以及天塌下来也要安排时间踢足球。对此,李伟很豁达:“看不懂没关系,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1 聚焦折煞乐趣,创造才有快乐
“大家都在讲聚焦专注,干好一个品牌,像我这样乱糟糟干一堆品牌,很多人当面或者背后都在笑话,我从来不管他们怎么说,我喜欢这样。”
和大部分餐饮人相比,李伟确实算比较“花心”的,创业十几年,做了十几个品牌,每个品牌涉及的品类都不一样,起落也有之。
但他觉得这样挺好的。很多人做餐饮,挣到钱就会有成就感;他不同,他热爱创造,对他来说,创造一个东西,让别人认可,才会有快感, “这种快感就像怀孕一样,不生就闹心。”
< class="pgc-img">>聚焦会折煞他的乐趣,挣多少钱他都不乐意;创造虽然累,但快乐。
每次打磨一个品牌时,李伟都会全身心投入,比如做豹先森五元大碗面,4个月时间内他尝了1000多碗面,才把品牌的商业模型打磨出来。打磨出商业模型后,管理、运营的事就交给团队,自己负责把控大方向,再继续投身于下一个创造。
2 这一辈子都不会改行
至于人们口中的不安分,李伟觉得,再过20年,他估计还是这幅德性,因为自己是打心底里热爱这个行业。
“它好像已经是我生命的全部了,我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脑子里过的都是这些事,聊别的话题我听不进去,唠餐饮我就愿意听;出去看到一个咸菜我都要拍一下,看到餐厅就想进去看看。就像足球一样,我不是专业球员,球踢得也不好,可我就是喜欢。”
他不止一次想过,即便退休了,到老了闭眼那一天,自己可能还会在研究餐饮这些事;就算有一天破产了,支个摊卖盒饭一样会干餐饮;成亿万富翁了,可以干点轻松的了,也还是会选择餐饮。
“不管是最高峰还是最低谷,我都没想过改行,我猜想我可能会这样死去。”
记者手记
整个采访下来,记者感触颇深。李伟真的如传闻一样,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魅力的人。
他不似一般餐饮人那样循规蹈矩,讨厌走别人走过的路,绝不抄袭模仿,极具冒险和创新精神。在他看来,成功就要不断地试错。
他喜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一边创造,一边享受。对他来说,赚多少钱不重要,爱好绝对不能丢,比如餐饮、足球和跑步。
为了自己的爱好,他可以永远在折腾的路上:不断研究、创造新品牌;每周花几千块钱从哈尔滨飞到深圳,踢两个半小时足球,从没落下一场……
这样有个性和想法的人,餐饮界多几个才好。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说的是东北,“麻辣烫双雄”杨国福和张亮诞生于东北,火锅和各种风味小吃在东北也广受欢迎,那么,真实的东北餐饮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呢?
红餐网前不久曾分析过东北餐饮人的“猛”(点此阅读)。本文将概要梳理近30年来东北餐饮业的发展脉络,以及现阶段的主要格局。
7月16日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团在哈尔滨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马云表示,“阿里巴巴投资必过山海关”,希望从思想观念、市场推进、技术方面,真正激活东三省的机制。
东三省,既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的四大粮仓之一。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的餐饮业发展得越来越如火如荼。
1 三十年来,东北餐饮经历了三个阶段
近三十年来,东北餐饮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上世纪90年代,高端餐饮兴起
上世纪90年代到2012年,东北高端餐饮由盛而衰。90年代初,东北高端餐饮开始出现。到1995年,哈尔滨出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哈尔滨新加坡大酒店,之后改名“哈尔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那时候,高端餐饮主要以海鲜酒楼为主,时兴粤菜。
< class="pgc-img">>△哈尔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原哈尔滨新加坡大酒店 |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也是在1995年,东北三省GDP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跌破10%,并持续经年。其间,尽管2004年8月,国家层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东北经济也的确有了小幅振兴,不过其整体向下的态势依然未能得到彻底扭转。
经济下行对高端餐饮的发展显然不是什么利好。加之2012年“国八条”发布,不到半年时间,东北的高端餐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高端酒楼或倒闭或转型。
2 2012年起,大众餐饮崛起
2012年开始,高端餐饮的没落,给大众餐饮带了机会。其中,以李家餐饮为代表的大众餐饮迅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 李家餐饮成立于2005年,旗下有“李家小馆”“隐厨”以及“锅司令”等品牌。2014年,李家小馆迅速扩张,一年时间新开店17家,创始人李伟曾透露门店平均利润在20%。
< class="pgc-img">>△李家小馆
成立于2010年的九转小磨,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九转小磨于2010年7月到2013年11月三年半开了7家店,其中,2013年9月至11月,3个月期间连开了3家店。
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告诉红餐网(ID:hongcan18)记者,当时东北的大众餐饮客单价普遍位于50~100元,超过100元的客单价相对较少;而此时高端餐饮的客单价也以200~300元为主,客单价更高的餐饮相对较少。
3 2014年开始,小吃发展迅速
大约在2014年,大众餐饮中的小吃快餐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餐饮投资的热点,迅速发展。对此,宋勇认为小吃的快速发展主要受经济、互联网兴起、消费群体改变的影响。
由于东北经济持续低迷,小吃快餐迎合了大众消费水平,而小吃快餐的投资门槛低、风险较小,也深受投资者青睐。其次,餐饮的主力消费群体开始向90后、00后转变,这类群体对麻辣烫、米线、串串等小吃快餐的消费力更大。再者,互联网兴起,推动餐饮实体与线上的联合发展,为小吃快餐打开“线上门店”。
深耕多年的小吃头部品牌得到投资后,快速扩张,例如“麻辣烫双雄”之一的张亮麻辣烫,自2014年开始,其以每年新增1000家门店的速度飞速扩张,迄今全球门店突破4500家。
2 六大业态,东北人吃什么最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东北餐饮呈现出以烧烤、火锅、麻辣烫、铁锅炖、俄式西餐、风味小吃为主要业态的格局。
1 烧烤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这句朗朗上口的俗语体现的正是烧烤在东北的受欢迎程度。
大众点评研究院曾对全国31个省份的烧烤渗透率(烧烤商户数量占当地美食商户总数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三省,烧烤商户渗透率最高,接近10%,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也就是说,在东北,每10家餐馆里,就有1家烧烤店。
如今的东北烧烤,正是从齐齐哈尔的锅铁,不断发展演变到现在。宋勇向红餐网(ID:hongcan18)记者表示,东北烧烤经历了从路边摊到室内、从室内小店再到大店的过程,面积越来越大。
以金刚山烧烤为例,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而道外大全烧烤,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现在哈尔滨的烧烤店,2000多平米及以上的比较少,大多数是在200到500平方米之间。”宋勇如是说。
< class="pgc-img">>△金刚山烧烤 |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此外,烧烤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了,从单一的烤牛羊肉,到如今烤肉类、海鲜、蔬菜等产品。而其用餐场景,也从夜宵向正餐的模式转变,越来越多人将烧烤当成正餐。
目前,从东北走出来的烧烤品牌,不乏阿里巴巴烧烤、冰城串吧、炭之家烤肉等。其中,冰城串吧在前不久入榜“2019年中国烧烤(烤肉)十大品牌榜”。据宋勇介绍,由于东北当地经济原因,许多的烧烤品牌都没有做大。餐瘾连锁商学院院长鲁正进也表示,烧烤的连锁比其他品类要难实现。
2 火锅
据东北餐饮业内人士表示,火锅在东北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烧烤。这与东北地区的饮食习惯、天气因素是分不开的。
业内人士告诉红餐网(ID:hongcan18)记者,火锅在东北的竞争十分激烈, 而东北的火锅也从最初的北派清水涮羊肉,到港式火锅,再到川渝火锅,发展到如今的火锅大融合。从东北走出来的火锅品牌,不乏刘一锅筋头巴脑(6000多家)、辣莊(300多家)、煮动力、建晟星期天、老牌坊、名都晓荷塘、您做煮等品牌。
< class="pgc-img">>△辣莊
尽管如此,东北人对火锅的喜爱却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近几年,不乏在其他省市做得好的品牌,进入东北却没有扎根下来,例如谭鱼头火锅。宋勇分析道:“一开始大家会去试吃,但是在东北人的认知里,鱼是拿来炖的。对于这样的餐饮,东北人不会接受。”
3 麻辣烫
“不是某一家企业带动全国快餐连锁的兴起,而是全国的经济催生了快餐与小微企业的诞生。经济形势更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就会趋向于投资一些高端的餐饮。”在宋勇看来,这几年小吃发展得快,是因为经济不景气。
< class="pgc-img">>△张亮麻辣烫
而说到诞生于东北的麻辣烫品牌,就不得不提杨国福和张亮,前者成立于2007年,目前5000多家店;后者成立于2008年,目前4500多家店。
4 铁锅炖
铁锅炖是火锅的另一个展现形式。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冬天围在大锅旁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用餐体验在东北十分受欢迎。 在宋勇看来,像铁锅炖这样的正餐,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相对于快餐,其变化比较小。
< class="pgc-img">>△百一大地锅的“铁锅炖” |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铁锅炖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而目前主打东北菜的品牌,主要有莲花渔村、九转小磨、百一大地锅、关东大院等。
5 俄式西餐
十九世纪末大批俄国人进入东北,也带来了俄式大面包、红肠、酸黄瓜、草莓酱和菜汤。
在哈尔滨,如今仍能见到许多正宗的西餐厅, 如始建于1925年的华梅西餐厅,是哈尔滨俄式西餐的老字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宋勇告诉红餐网记者,俄式西餐在东北保持的仍是传统的味道,带有旅游餐饮的属性。
< class="pgc-img">>△华梅西餐厅 |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此外,许多东北菜肴也受到影响,例如老厨家的锅包肉,正是中国菜融合了俄式的“酸甜口味”做成的,在老厨家的门店菜单中,可以看见不少俄式大菜。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表示,中西合璧是哈尔滨菜的一大特色。
6 风味小吃
东北餐饮的连锁大规模是有目共睹的,动辄上千家,例如五谷渔粉已突破6000家,刘一锅也破6000家,无名缘肉沫米粉超3000家等,连锁规模十分可观。
除了这些易标准化的连锁小吃,还有一些难标准化的小吃在东北也拥有一席之地。这些风味小吃店经营的主要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例如包子、熏酱等,难于复制与标准化,这些小吃店以传承为主,一般由父辈将手艺传给下一代人,代代相传。 据宋勇介绍,像这样超过三十年的地方小吃店,单单在哈尔滨就有上百家。
小结
纵观东北餐饮三十年,即便经济起起伏伏,餐饮却一如既往地焕发生机,其中可见东北餐饮强大的造血能力。
你如何看目前东北的餐饮发展?
本文特别感谢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黑龙江省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杨茂盛、炭之家烤肉联合创始人石家军、餐瘾连锁商学院创始人鲁正进等东北餐饮人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 class="pgc-img">>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虚构的,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的。那个农村小伙他的名字叫李伟,是“李家餐饮”的创始人。
李家餐饮起步于2005 年,经过十几年,从最初的一家小面馆发展成现如今一家大型的餐饮连锁管理集团。目前旗下经营着“李家小馆”、“假日小火锅”、“隐厨”以及“锅司令”等多家品牌的连锁机构。在餐饮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的今天,旗下的几家餐厅依旧门庭若市。
独特的“孝道”企业文化,让李家餐饮成为了业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何为孝,何谓孝
“我个人信奉儒家文化。孝道它其实是一个洗心的过程,而我们却做得远远不够。这是一种传承!这条路上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也是一直处在摸索的状态。因为我想,这个传承会让我们的员工更有孝心。毕竟孝道是中国的根。”
社会在飞速发展的状态之下,时尚以及各种各样缤纷的色彩迷住了很多人的视线,使人忘记了本质,忘记了根。李伟为这种现象感到担忧。“我对孝道有七种解读。一是对国家孝,二是对社会孝,三是对企业孝,四是对顾客孝,五是对身边人孝,六是对父母孝,七是对自己孝。”
在李家餐饮,每周一都会升国旗,对于李伟而言这里不能更改,也不可更改的死规定。“一定要有爱国之心!本身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为自己的祖国来做些什么。所以,我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发过誓:无论是发生了什么,无论到了哪一步,我都不会移民。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因为中国而自豪。”
快乐,是一切的源动力
李家餐饮每天早上都会给每一位员工发一袋牛奶。而这个“发奶文化”一持续便是十年之久。“我就是想对我的员工们好一点。我所追求的是让员工快乐赚钱,打造一种快乐的氛围,自然员工们也就和企业统一了思想。”在“90 后”为社会主力军的时代,有些人抱怨这一代的员工太过于“自我”,太过于“难管”。
而李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90 后’并不是不好带,其实只要你用心待他们,他们是会感受到的。‘汝以真心予之,必以真心报之’,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家的团队建设都是非常团结。
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李伟一直把自己的员工当作孩子一样对待。对他而言,他自身便是从一个小小的后厨学徒开始做起,这个经历使他很容易将自身转换为员工的角度去为员工设身处地着想。“很多人都看不懂李家餐饮,但是没关系。我们做好自己便可以了。”
“+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这个互联网时代迷惑了很多人,而我们多数人步入了‘+ 互联网’这个误区。
其实,如果我们做好了,互联网会主动地将我们加进去。而不是匆匆忙忙的,什么都没有做好,却着急的去加入互联网。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只会让你的缺点被更多的人知道。”
这几年一直被称为“餐饮洗牌年”。“这两年很多人都加入了餐饮的圈子,大家都集中在做营销这一块,但却忘记了在做营销的同时也要做品质。虽然做了营销,一百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会是你的顾客,但是你要是没有品质,能留下来这个顾客吗?不能。”在经历了市场的整合之后,内涵与品质显得格外重要。
“未来被淘汰的不是这个行业,而一定是没有品质的(餐饮商家),以后会是这样的一个时代。”
对餐饮的敬畏
“在餐饮业的洗牌过程中,最难忘的就是一个人从低谷走到高峰,再由高峰走下这个过程。”回顾着曾经打拼的岁月,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一个人最悲哀的就是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
李伟经历过很多的起伏,从一无所有到略有所成,从受到行业动荡冲击,再到现在的稳扎稳打。“在你从顶峰上下来的那一刻,你就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你怎么样去面对明天?怎么样去面对他人?”
在李伟身上有着很明显的东北人品质,勤劳、朴实、好学、能干,也正是因为这种品质,他才会将最初一个小小的“李家小馆”发展成今天如此壮大的“李家餐饮”。
“我们为什么会成功,是因为我们善于学习。而为什么会失败呢,是因为抄袭。我们可能做不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这个行业,对于我们而言,这个行业是神圣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地抄来抄去。在产品做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去做营销。这是一种亵渎。”
回顾过往经历,不由得心生很多感慨。“最开始我们为了生存而选择这个行业。解决了生存之后,我们要对得起顾客、对得起自己,要怀揣着敬畏之心,热爱这个行业,不要扰乱这个行业。就像三鹿‘出事’后,毁掉的不是三鹿这一个集团,而是中国的整个奶粉行业。而产生这样事情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导致的。这很悲哀。”
李伟对“李家餐饮”更愿意称为“礼家餐饮”。他一直信奉着有礼、有德、有孝、有敬才能做好一件事。做餐饮,更多的是在做良心。在赚钱解决了生存的问题的同时不能忘了底线。固守底线、固守初心,才能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