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被誉为“中国博物馆街”的琉璃厂 你可知它的前世今生?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越(文化学者)琉璃厂位于和平门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有“中国博物馆街”的美誉,是北京一条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数百

越(文化学者)

琉璃厂位于和平门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有“中国博物馆街”的美誉,是北京一条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数百年来,这里集散、保护和流通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聚宝盆。

元明开设琉璃厂

辽代,琉璃厂所在地属京东燕夏乡海王村。这里曾坐落着辽金著名的寺院延寿寺,寺院面积巨大,东起五斗斋,在今延寿寺街东北的大耳胡同;西至方壶斋,在今宣武门东南的方壶斋胡同。传说“东有五斗,西有方壶”,曾总揽整个琉璃厂的地域范围。

当年辽主多次亲临寺院,施斋游玩,还“招宋使观击鞠”。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人俘虏,押解到燕京(今北京),宋徽宗被囚禁在延寿寺内。此后,随着朝代的变迁,延寿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庙基越来越小。

元代建都北京,设窑四座,琉璃厂窑为其中之一。明永乐四年(1406年)前后,营建北京城,其间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建立琉璃厂,为“五大厂”之一。琉璃厂有东门、西门和后门,分别位于现在的延寿街南口、南北柳巷之间及前门西河沿一带。

由于琉璃窑厂的规模很大,又有大批工人从事生产,于是便在窑厂周围建立专供工人吃菜的四处菜园,窑厂东侧有东北园、东南园,在厂东门附近。西侧的西北园、西南园在厂西门附近,都以种植蔬菜为主。清初停止烧窑,这四处菜园逐渐成为民居。清末《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北京外城坊巷时,在琉璃厂旧址周边已经出现了东北园、东南园、西南园和西北园等胡同名。

1927年,开辟和平门,修建新华街,形成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从东琉璃厂向东,可以沿杨梅竹斜街或炭儿胡同通向繁华的前门大街。

李渔、王士祯、程晋芳、朱彝尊、孔尚任、纪晓岚等文化名人先后居住的地方

清康熙年间,朝廷为了皇宫的安全,取消琉璃厂,窑厂迁至门头沟琉璃渠村,“琉璃厂”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由于朝廷鼓励在窑厂附近官地上盖房入住,琉璃厂渐成居民密度较大的街巷胡同。当时窑厂监督汪文柏记曰:“外城是官地,架屋许多人,所以琉璃厂,衡宇如鱼鳞。”

琉璃厂离皇城较近,一些汉族官员为了上朝方便,开始在这一带建房居住。于是,往日烧制琉璃的窑厂,渐渐成为城南文人聚居之地。清内阁学士韩菼住琉璃厂南韩家潭,著名戏曲家李渔在韩家潭营建“芥子园”。康熙朝“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的王士祯,住琉璃厂东街北面的西太平巷5号。王士祯去世后,为《四库全书》副编撰程晋芳(鱼门)寓所。清代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号为竹咤先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罢职,自黄瓦门移居琉璃厂西北的海波寺街顺德会馆居住,其书房名“古藤书屋”,属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桃花扇》作者、清文学家孔尚任,也曾居于此巷之中。明末清初大藏书家孙承泽住琉璃厂西侧的孙公园,今为前孙公园胡同和后孙公园胡同。住在琉璃厂一带的,还有电视剧里戏称“铁齿铜牙”的纪晓岚。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乾隆朝左都御史、《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晓岚故居在虎坊桥东,今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两进四合院建筑格局,清式砖木结构,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此地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岳钟琪的住宅。现北院有纪氏编著《阅微草堂笔记》的书斋,称“阅微草堂”。纪晓岚分别于11岁至39岁、48岁至82岁,前后长达60余年居此。嘉庆十年(1805年)纪晓岚去世,故居数易其主。辛亥革命后,故居的一部分为直隶会馆公产。1930年左右,曾是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至1936年为“北平国剧学会”、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驻地。现建有晋阳饭庄。

王士祯画像

诸多大儒名士逛“文市” 安学问之身立学问之命

琉璃厂的“厂甸”全称“厂甸春节集市”,是北京特有的“春节文化集市”。厂甸一般从旧历的正月初二营业到正月十六,共15日。和一般集市庙会不同的是,厂甸以经营书籍、字画、古玩文物、纸墨笔砚等为主,因而被称为“文市”。清代的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大量外官、举子汇聚在琉璃厂附近,他们对书籍和文化用品的需求,促使这里书业和相关行业兴盛起来。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四库馆,修《四库全书》,天下典籍汇聚京城。浙江一带的五柳居、文萃堂等书商,纷纷汇聚到京城。翰林院的大臣们,每天把所校勘的古籍中应考证的内容,详细列出书目,到琉璃厂的书店里去寻找资料。当时,编修们到琉璃厂书店寻检书籍、字画、文物等,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街景。其后200多年,文人学子来琉璃厂文化街逛书店、购买字画、古董文物等,依然相沿成风,出现了荣宝斋、宝古斋、博古斋、邃雅斋、来熏阁、松筠阁等一批著名的老字号店铺。

逛琉璃厂文化街淘金、攻读钻研的文化人,从清乾隆以来就不乏学界名人,例如,从纪晓岚、林则徐、王懿荣,到康有为、谭嗣同,再及沈钧儒、朱自清、鲁迅、周作人、郑振铎、罗振玉,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张大千、于右任、陈师曾,还有离我们很近的老舍、邓拓等。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在1912年至1926年居京的十余年间,去琉璃厂就有480次之多,并详尽记录下到琉璃厂购买的书籍、文物及碑帖。

琉璃厂还首开北京书店看书风气之先,并影响到北京书业文化的形成与繁衍。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称琉璃厂书摊为“安身立命”之所,正是凭借着琉璃厂的书籍和书商,他们才得安学问之身立学问之命。供图/王越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者:沙林

01战争

《丰泰庵》,小说大书,以崇祯皇帝之女长平公主行迹为主述,尤其描写了李自成冲进大内,崇祯忍痛杀女妻自缢那血火一夜中她的见闻及逃生。其中,晚明物事习俗、宫中繁琐规仪等娓娓叙来,以考古学家的认真垒砌细节。读罢掩卷,不由为大明运气跌宕,崇祯悲情而感叹。

作为大明英雄袁崇焕,王彬以颇为关照的笔调进行了描述。对于这位悲剧性的历史人物,几十年来史学界和文史人等颇为不敬。总的论调是,有错在身,形迹可疑,被杀有因,如此云云,谁幸免了?张骞没有,苏武没有,岳飞没有,所有这些人物都被弄得灰头土脸,失去了历史光彩,袁崇焕当然也逃脱如此的恶意臧否。他们忘记了“春秋大义”吗?

我们其实在各种书籍影视中知道这位英雄多时,但《丰泰庵》中关于他的那大段描写,特别是在关外辽东的韬略应对,排兵布阵,果断杀伐,把极为狡黠、从来对明胜多败少的皇太极都弄得狼狈有加,读来不禁让人大快。

今人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小说不少,但是大多了了敷衍,原因是不熟悉故而回避。《丰泰庵》中描写战争场面甚多,除袁崇焕外,还有孙承宗、卢象升与后金战争的场面都写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熟悉,熟悉当时的历史、当时的战争与当时的军备知识,比如关于卢象升的战车与火炮描写:

“卢象升的战车没有这么复杂,只是在车头与两厢装有坚厚的卤盾,用来保护士兵。他舍弃了佛朗机铳,改用了鹰扬铳—— 一种大鸟铳,将鸟铳的枪管加长加厚,采取后膛装填,每铳有三门子铳,轮流装放,这样不但保持了佛朗机铳的威力,还增加了两倍的射击速度。鹰扬铳采取子母铳结构,虽然射击速度提高了,但是发射时,子、母铳的接合部由于闭锁不严,火药往往熏灼射手的眼睛,为此,卢象升给每个射手配了一副面罩,多少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卢象升的每部战车设有十六名士兵,两架鹰扬铳,两架鸟铳,每支铳有三名士兵负责,两名负责装药,一名负责射击。鸟铳与鹰扬铳制造工艺复杂,铳管必须光滑笔直,火药也必须舂细,以提高燃烧速度。射手之外,其余三名负责驾驭与后勤事务,当然还有一名车正负责指挥。在战车上,卢象升还配置了大棒子、长矛和火箭(由驭手和后勤负责),火箭与铳交替使用。与鸟铳相比,火箭落伍,但是火箭飞翔时可以发出“呼呼”的吼声震吓对方,落到敌阵中还可以燃起大火,而且造价便宜,在箭杆装上火桶,发射时点燃引线(火绳)就可以了。长矛就不用说了,但战车上的长矛较一般的长矛要长,近战时可以和盾牌结合一起,在较长的距离刺伤对方的战马与骑在马上的兵。

卢象升的部队还配置了六门火炮,号称无敌大将军。这种火炮配有双轮车,前后有辕,可前可后,由健骡拉运,移动起来十分方便。无敌大将军配有三发子铳,作战之前预先装好,发射后即可凭一人之力取出,再装另一发子铳,以增进射击速度。火炮前后都装有铁环,利用车上的枕木调整射击角度后,将铁环固定,再将子铳的后端插入铁楔,用铁锤敲紧,使子铳与母铳紧密结合。

无敌大将军配有三十发炮弹、三百六十五枚铁子,火药由火药车载运输送。”

这些描写与明朝典籍中关于军备的记述丝丝相扣,展现了作者丰赡的历史知识储备,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王彬一向主张小说的基础是故事,但是故事的背后是文化,战争当然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没有文化的小说是不可能成为经典的。

02风情

《丰泰庵》是一部历史小说,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因为题材过于沉重,且有一种凄美,一般纪实承接不了。曾经好长一段时间,国内阅读风气在疏远虚构文学,或许王彬这部虚构能够板正一下风气,为虚构文学挽回一点礼遇。

与之比较,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姚雪银的闯王系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系列,徐兴业的《金瓯缺》等南宋抗金系列……的确是中国历史小说画卷中的不可缺少的花叶,开创了一种大视野大气魄历史小说的先河,但与《丰泰庵》比有的略显不足,或附会政治而服膺于某些观念,或过于文学任性而忽视历史实据……而王彬作品,是历史细节和春秋大义在心中自然激发的,不大可能顾及各种非文学非历史的诱因的。

王彬是鲁迅文学院研究叙事学的教授,他知道《红楼梦》事体宏大而细腻入微,也知道《金瓶梅》铺张虚饰却从细部出发,因而他的小说也有这一特点。他对宋以下北方地区,特别是宫城皇邑、风物典册、服饰物具,乃至勾栏瓦肆、三教九流等都非常熟悉,平常跟他对聊,旧京地理、老城事物顺口而出,听来甚为享受。笔者在中青报的时候写北京砖塔胡同,聊到忽必烈曾亲见此塔而至今丝毫未变,他顺口来了一句,这没甚稀奇,完颜宗弼(金兀术)南边战事归来,也曾缓辔而行在广安门大街,回不远处的府邸见妻小,所见也几如今……

这些旧日时光流于书中,加之他对红楼金瓶那种用烟火细节、平常谈笑推进办法推崇,自然风格如斯,如旧岁残酒浸出的一般。

且摘录《丰泰庵》中一段文字,其女红家常,小女娇嗔正好似大观园的日常风行:

“下午,炜彤走过来,她被封为永昌公主后,搬到慈宁宫与太奶奶住在一起了。负责“尚仪”的宫娥一时还没有选上来,因此我身边暂时只有负责管理衣服的“尚衣”绛雪,负责管理膳食的“尚膳”柔荑,负责灯烛等工作的“尚工”思筠。说到盲盒内的礼物,炜彤是一只银色的大雁,绛雪是一双宫鞋,柔荑是一个香囊,里面放着一粒玫瑰红的珊瑚珠子,思筠则是两条金鲤鱼,都比我的好。我摸到的是一方手帕,裹着一支毛笔、一枚如意、一粒小金锭,所谓“必定如意”的意思,俗得很,我随手送给了刘妈。后来听说,昭仁妹妹的盲盒里是一枚古钱、一枚核桃,牛郎挑着担子绕着核桃走,两个筐里分别坐着男孩与女孩。昭仁妹妹并不喜欢,随手就撇了。”

可以看出王彬语言运用活络,并不拘泥某种范式,虽有明清口语倾向,但也常把当代口语随手带入,主要为了表现大义主旨,一切皆可引用,但大体遵循明清口语化、俚俗化的路子,略带当时市民口语味,尽量用个性化语言来刻划人物。

有人赞《金瓶梅》,所谓“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语言含蓄不露、曲折有致之特色”,而王彬不说学之七八,行来三四总是有,前面说了,他不特在意语言,但习得而来,自然夹袍带风,比如下面对比也是很有意思:

《金瓶梅》言:潘金莲“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丰泰庵》语:“这个炜彤总绘画出让人出其不易的妆容,要不然刘妈会死心找她做儿媳!女史长长的凝视了一会儿,不是看她,而是看远处的虚空,轻轻地‘哎’了一声说,思无邪。”

03构架

作者是研究小说结构的,所以《丰泰庵》的构架也讲究。是一种散式的特点,而不像传统西人小说(我们现当代小说也多如此)中心视角,单线演进。作者像《石头记》开头讲顽石来历一样说此书来历:微娖(长平公主)、宫女、妖猫、怪婆……完全是魔幻视角,像《红楼梦》一样进入正文就完全现实化了。最后经历了江山剧变,山河倾摇,以及皇家宫阙和个人命运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后,突然呈现出一种悠远的视感,结尾让人在剧烈激荡后变得舒适松弛:长平公主终于逃离故旧山河,竟然辗转到西班牙和意大利,最后来到秘鲁。一种浪漫的拉丁风情冲淡了明清之交的血色黄昏。

宝玉喜聚不喜散,黛玉喜散不许喜聚,而长平如宝玉一样喜聚不喜散,作者写她最后到欧洲去跟先期已去的少时伙伴、生死朋友去团聚,迎接最后归宿。

《红楼梦》中宝钗深知,“这人呐,终究一个个来,也必是一个个去。”长平公主何尝不知,从最顶端跌落到最悲惨的底层,血中爬出,利刃断臂,乱军丛中求生死,经过了如此的煎熬,却又“淡极始知花更艳”。借用了太虚幻境的意境,悬崖撒手,化灰化烟随风飘散,到达了彼岸。

这又是王彬的灵动处,在整部扎实据实地描写中,到了尾部突然虚笔一下,有如斑驳陆离的古墙上盎然一枝轻盈的闲花。

来源: 中国作家网

位于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内,有一幅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内环形浮雕壁画,名为《中华千秋颂》。从悠悠远古到我们亲历的时代,这幅镌在石头上的长卷,用200多个人物,勾连刻画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壁画上,这些在中国历史星空划出过耀眼光芒的人物中,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利玛窦,另一位就是我们要讲的主角——马可·波罗。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7月26日至11月24日,由135件中意文博机构珍藏的展品构筑起的“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物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静候知音。展品包括抄本、油画、雕塑、珠宝、陶瓷、钱币、玻璃制品、纺织品、插画等类型,均出自13世纪至20世纪——正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向西方开启瞭望东方文明的大门、亚欧大陆跨文化交流就此浩浩汤汤的岁月。

在7月29日的展览开幕式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现场致辞中表示: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镌刻在《马可·波罗游记》不可磨灭的篇章中,让人们了解到当时的欧洲很少有人能够想象的复杂而有序的文化。

马可·波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外国人”之一,他也亲身经历了那场广为人知的“China Travel(中国游)”。700年之后再看这段旅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传奇之旅

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起源于他的父亲尼科洛·波罗和叔叔马泰奥·波罗。

这对威尼斯商人兄弟,为了东方巨大的商业利益,于1259年第一次前往中国。1265年,忽必烈接见了波罗兄弟。这位东方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向两位“第一批来中国的拉丁人”提出,请他们的教皇遴选100名精通教义和天文、地理、算术、音乐等的传教士,派往自己的帝国。

波罗兄弟返回欧洲,忠实地履行着忽必烈的嘱托。然而,由于教会内部的种种原因,当他们再次启程时,没能带上100名传教士同行。但这次重回东方之旅,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印记——他们带上了17岁的马可·波罗。

三人从地中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踏入了中国的版图。他们经过“盛产棉花、亚麻、谷类和酒”的新疆和田,跋涉过“从最窄处穿过也需要一个月时间”的戈壁沙漠,路过“有许多寺院,寺中供奉着各种各样的偶像”的甘肃敦煌,从新疆哈密“向东北偏东方向骑行十日”后到达甘肃酒泉。走出河西走廊,他们又途经“位于沙漠荒原入口处”的内蒙古额济纳旗,继续向汗八里——当时中国的都城前行。

在新疆吐鲁番,他们见到用山中开采来的石棉纤维制成的火浣布,“投入火中不会烧坏,而是像雪一样洁白”;在甘肃武威地区,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令他们称赞不已,“这里还出产最优质、最值钱的麝香”,据称,马可·波罗还曾将产出麝香的瞪羚的头和脚带回威尼斯……

后来,马可·波罗奉命多次出京执行公务,也正因此,他的足迹得以西至川藏、东达苏浙、南抵滇闽,不仅走遍中国东西两线,还奉命访问过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菲律宾等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般“行走中国”的程度,确实让马可·波罗堪当“大旅行家”之名,也让他算得上是学界眼中“较为完整地讲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事的第一人”。

山西大同,“商业十分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陕西合阳,“出产大量的丝、姜和我们的世界几乎不知道的许多药材”;陕西西安,“是一个大商业区,以制造业著称,盛产生丝、金丝织物和其他绸缎,各种食物也都十分丰富”;四川成都和岷江,“河中百舸争流,运载着大批的商品来往于这座城市”;云南丽江,“附近有一个大咸水湖,珍珠产量极其丰富”“邻近有一座山,盛产绿松石”,还出产“盐币”;山东济南,“商业发达”“实在是居住的好地方”;从山东到江苏,“沿途商业市镇与城堡不断”;福建泉州,“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如果说这位“边走边夸”的旅行家有所偏爱,那么最让他醉心的城市,可能就是浙江杭州。“一切街道都是用石头和砖块铺成的……所以旅客行走各处,不会被污泥弄脏双脚”;运河交通发达,“各种大小桥梁的数目达12000座”,还有人工石砌的沟渠排水。“毫无疑问,该城是世界上最优美和最高贵的城市”。

效力多年,3位威尼斯人已深得忽必烈的信任。最终,借由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去波斯伊尔汗国成亲的机会,波罗三人踏上了回家之路。

一走就是25年,归来已是家乡“异客”。1295年的一个黄昏,取道海上丝路的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经过日复一日的海洋漂泊后,终于抵达了威尼斯的石铺码头。他们的双腿还不怎么适应坚硬的陆地,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们的穿着有些另类,说话还带着外地口音;他们记忆中的家乡已经变样,回家也能迷路……终于,他们找到了自家的大门。

狗狂吠起来,来应门的人拒绝三人入内。原来,在那个“从前慢”的时代,25年音信全无,让威尼斯的亲朋以为波罗家的三位男丁已不在人世。经过长时间的辩论,马可·波罗三人终于证明了“我是谁”。这座宅子真正的主人,回来了。

三位归人召集亲友,在家中设宴。他们在席间更衣,而将先前穿的花缎长袍、天鹅绒袍裁成块,分送给亲朋好友。他们解释,这是蒙古人的风俗。

他们的衣缝衣褶里,还藏着大量的红宝石、金刚石、珍珠、翡翠等奇珍异宝。波罗一家的财富和奇妙旅程成了当地人热议的话题,他们的宅邸被称为“百万宅”,马可·波罗被呼为“百万君”,他的游记也有了外号——百万之书。

而《马可·波罗游记》,并不是马可·波罗本人“写”的。回到家乡后,马可·波罗因卷入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而被俘,在狱中,他向狱友——比萨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自己在东方的传奇见闻。鲁斯蒂谦发挥小说家的才能,采用当时流行的法国骑士传记文学的浪漫写法,将马可·波罗口述的见闻写成了一个奇幻宏阔、引人入胜的世界。游记问世后,在数月之内风靡意大利,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快速、广泛地传播,甚至被冠以“世界第一奇书”之名。

开眼看东方

在“传奇之旅”展览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展品,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寰宇记》(《马可·波罗游记》又名),羊皮纸,手抄本,197幅精美插图均为手绘。另有一件展品,相传是马可·波罗随身携带的《圣经》,据称需使用30张羊皮才能制成。在那个年代,中国先进的造纸术还没有在欧洲大规模地流传开来。

这个注脚,折射出《马可·波罗游记》的潜台词——开眼看东方,向东方学习。

马可·波罗用一种“仰视”的笔触,详细描绘了“大汗雄伟壮阔、前所未闻”的宫殿。宽阔的广场,坚固的宫墙,储藏军用物资的角楼,饰以鎏金盘龙及各色彩绘的建筑,窗户上玲珑剔透的玻璃,“到处都是美丽的动植物”的皇家园林,出入水口都安装有金属制格栅、“以防鱼类流失”的人工湖,“像一块棋盘那样”严整又精巧的城市布局……这些描述让我们不难想象,当时那个东方帝国的都城气象,给马可·波罗带来了怎样巨大的震撼。

汗八里(今北京)人口和商业的繁荣,也令马可·波罗不吝溢美之辞。“城内和近郊居民的人数之多,以及房屋的鳞次栉比,是世人想象不到的。”“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会集中在这个城里,尤其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马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

城外的永定河和卢沟桥,也令马可·波罗倾心描述。在他口中,永定河货运繁忙,通向海洋;卢沟桥匠心独运,可见大理石雕成的赑屃且“每根望柱顶上都雕有狮子”,精美绝伦,举世无双。

马可·波罗不是“只会欣赏风景”的普通旅行者,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社会学家,记录着各地的自然风貌、物产、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宗教、家庭观念等,让他的游记超脱于个人体验,具有知识价值。这种价值,让当时的人们得以眺望世界多姿多彩的另一边,也让后世的人们得以看见历史弥足珍贵的另一端。

譬如,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驿站制度,包括驿站的选址、陈设、马匹如何畜养、信差如何交接、官吏如何管理等,以体现驿站传递信息物品、提高行政效率的功能;

他还叙述了朝廷的赈灾制度,丰年从百姓手中收购谷物存放于储备粮库中,细加保管;遇到荒年,这些储备粮就派上了用场,再加上减免税收,“努力使人民能够自食其力、增加财产”;

还有中国的税收制度、驻防军制度,杭州的打更报时制度,福建德化瓷的制作工艺,河北沧州地区如何“生产出大量的盐”等,马可·波罗都一一详加描述。他的记述像“东洋镜”,也像“说明书”,将当时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向西方世界推广。

“对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巨量的东方知识,起到了空前的启蒙作用。”马可·波罗研究专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姬庆红说,“它大大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富庶的东方图景也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79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图》和1459年的《弗拉·毛罗地图》中便有不少《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地名,且绘制出了东亚海岸线,打破了“世界极东是不能到达的封闭沼泽地”的传统观点。

15世纪,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正是怀揣着《马可·波罗游记》,带领着几艘小船横渡大西洋的。他在手中的那本游记中,做了264处标注。“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客观上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使得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姬庆红说。

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这是对《马可·波罗游记》公认的、广为人知的评价。

一旅千年

在“传奇之旅”展览现场,讲解员朱宏被观众围在中间。他俯身问一个跟着妈妈来看展的小女孩:“你知道马可·波罗吗?”

小女孩今年7岁,腼腆地笑着说:“我听说过这个名字。”

朱宏很感慨。“在中国,马可·波罗的名字家喻户晓,但除了‘旅行家’的头衔,大部分人对他知之不多。”

在朱宏眼中,马可·波罗是一个聪慧的人,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鞑靼人的礼仪举止,会说4种语言,博闻强识;他也是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深得皇帝信任和喜爱,处事得体;他还有着开放的心态,对多元文化和信仰保持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

如果让马可·波罗自我评价,他很可能不会将自己定位为“旅行家”,而是一位商人。通过他的游记不难发现,他对各地市场、商品非常感兴趣,几乎在介绍每座城市时都会涉及当地物产和商业贸易,在来东方的沿途中,他和父亲、叔叔也一路从事贸易,在中国也从未停止经商。

“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中珍藏的5份档案证明,马可·波罗在回国后仍继续从事源自中国的麝香贸易。他的遗产中还有白色蚕茧等中国特色的物品,说明他也可能从事盈利颇丰的丝绸生意。”姬庆红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宫廷内作官商代办,能从中周转谋利,再加上他获赠的大汗或贵族的赏赐,传说中在中国积累的巨额财富,很可能是真实的。

缭绕着这本游记的,还有一团自它在西方流行开来就生成了的“迷雾”——这本书里说的究竟是实话,还是神话?马可·波罗真的经历过一段东方传奇之旅吗?

彼时的中国,拥有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全国建成27个天文观测站,郭守敬修订的《授时历》领先公历300年。市集商贸繁荣,乡村人丁兴旺,绘画、雕刻、铸铜、陶瓷和建筑术已得到相当的发展,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成熟使得各类书籍流行于世,纸币也流通甚广。而西方社会,尚未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苏醒过来——两个“世界”的对比,怎能不让马可·波罗的故乡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呢?

1324年,马可·波罗临终之际,在面对生平最后一次质疑时回答:我所说之事,未及我亲身见闻的一半。

马可·波罗口中“可以打碎当柴烧的黑石头”,其实就是煤炭;“和人头一样大”的印度坚果,是椰子;和真金白银一样效用的“轻飘飘的纸币”,在中国各地保存完好。借由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日益频繁而全方位的交流,如今我们早已明白,那些曾经绝难想象的“神话”,正是宝贵的文明多样性,是互学互鉴的源头活水。

“‘传奇之旅’展览的意大利语名称,可以直译为‘认识之旅’。”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菲德利克说,“马可·波罗的旅程以及丝路上的交流,加深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认识。”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会用“25天的路程”形容西凉王国(今甘肃武威地区)的面积,用“向东北方走3天就到达了上都”描述城市方位。这些表述,也都有着浓浓的“用脚步丈量”的味道。

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也存在一些谬误。譬如,马可·波罗正确表达了中国人“用12年一周期来计算时间”,但十二生肖的前四位显然不是他所说的“狮牛龙狗”;书中称忽必烈听取了波罗兄弟的建议,制造投石机,从而攻取了襄阳城,而事实上襄阳被蒙古占领时,波罗一家正在来中国的路上。

这些谬误,可能由于马可·波罗记忆的错误,也可能出于鲁斯蒂谦小说的笔法。“目前,学界认为,马可·波罗虽有夸大失实或自我吹嘘之词,但他所言基本符合事实,多得到中国史籍的印证,甚至有些还补充了中国史书记载的不足。《马可·波罗游记》在中西交流史上的资料价值之高,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姬庆红说。

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蒋海梅而言,策展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马可·波罗的过程。“不能只把他看作历史人物,他是旅行家,是商人,他开放、自信、包容、利他、向善,他对中国文化很喜爱。”顿了一顿,她接着说,“我是这么理解的,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马可·波罗吧。”(记者王若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