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tt_format_co
ntent js_underline_co
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
进入上海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后,没有了歧视和校园霸凌,麦克斯李经历了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今年29岁的麦克斯李(本名:李世承)为先天智力障碍人士,从小没少受欺负和侮辱,直到进入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做过很多份工作,认清了社会现实,也仍然热爱生活。作为上海土著,麦克斯李经历过拆迁,家里有价值千万的房产。他还是选择自食其力,靠送外卖谋生,“一个月赚5000元左右,4000元也拿过”。现在他是一名up主,粉丝过万,主要拍摄一些短视频,让大家了解心智障碍人群,他觉得智障不是一个缺陷,而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智障人士也可以干很多的事情。“最高梦想就是在上海残联或者北京残联,有我小李的半身青铜雕像或者石膏雕像。” 麦克斯李笑言。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时候被诊断出轻度智障的?可以讲讲那段经历吗?麦克斯李:我出生时脐带绕颈导致颈脑部严重缺氧,就落下了智力残疾。我小学时候就被查出来是轻度智障了,因为我学东西总比人家慢,一直不会做加减乘除,后来测智商,小时候测只有75,现在80(正常人的智商是90-110分)。小学我就办了随班就读,就是让轻度智力障碍的一些孩子进入普通班,进行融合教育,我小学读了六年,留了一级,那时就被人歧视了,同学嘲笑我骂我,会说“这个人是智障啊”“他好欺负啊”“他不行啊”。上了中学还是会被欺负,我吃过屎,是被同学逼迫的,一想到我就会想吐。我们是智障学生嘛,包括孤独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的学生被欺负都是说不清的,因为正常人的孩子都互相包庇,大家就看不起我们,他们是一群人,我们是另外的一群边缘人物。义务教育结束之后我读的是特殊学校,这也是我人生的转机,学校的全名叫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很快乐,人家不骂我,也没人欺负我们。我也是在特殊学校学的烧菜,考出了西式点心师证书。麦克斯李:相对于你们健全人来说,比较简单,一般半年就学会了,我们要学三到五年。工作一开始确实是和餐饮相关的,也是特殊学校教师带着我们去的,是在面包房后厨当糕点师,就是做面包,班里的同学后来都陆续不干了,我干了五个月,算是坚持到最后了,也比较有面子。我还去过一个事业单位处理过厨余垃圾、在餐厅端盘子,奶茶店也干过。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去读了大专,这也是特殊学校的老师推荐我去的,最后拿到了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文凭。我还送过外卖,被人邀请去讲过脱口秀。澎湃新闻:你一共做过几份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什么?不喜欢哪份工作?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麦克斯李:做过很多工作,具体几份我也记不清了,持续时间最长的应该是奶茶店,我在里面做鸡蛋仔、鱼蛋之类的港式食品,干了半年左右。最讨厌的是去大型工厂打工,我干的工种很累,一天往往复复十几次,感觉被压榨到了极限,干了三个月我就逃走了。还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工作经历,是我在冷饮店里打工,因为连英文单词都背不出,干了一个礼拜就被开除了。但可笑的是,我在读特殊学校的时候,这家企业的公关部门会发礼品给我们,和我们说这是一家很有爱心的企业,也让我对社会有信心。但真正工作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我是智障,因为我学东西慢,很快就被开除了,我就很伤心。不能说我讨厌这份冷饮店的工作,是这份工作让我认识到社会的现实,但我仍然热爱生活。工作上的难题就是帮领导处理事情比较麻烦。我在奶茶店打工的时候,领导带着他的女朋友来店里免费吃喝。按照店里和公司的规定,公司的东西要付钱才能吃,他们点的东西还不少,我就有点为难。后来我还是没收钱,我还说,领导,我请你吃不要紧,记在我的账上你就不违规了,然后他拍拍我说我真懂事。后来这事情谁也没说,领导不说,我也不说,最后也没记在我的账上。麦克斯李:我拍视频,也送外卖。我最近在拍摄一些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人士的视频,让大家更加了解心智障碍群体,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智力障碍人士、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人群和脑瘫人士。澎湃新闻:公开报道说你在上海有好几套房子,价值约两千万元,如果这些房子一时不会变现,你的日常开销从何而来?除了送外卖,还会有别的收入吗?麦克斯李:我在上海有两套房子,价值没有两千万元,在1400万元左右,房租是我父母收,我现在还是靠送外卖赚钱,我拍视频都是不赚钱的。就是有人邀请我去外地做公益,会报销差旅费和伙食费,但拍视频不赚钱。要说另外的收入,就是我偶尔会接广告,接的广告不多,钱也不多,一个广告就赚200-300元,有人说我广告费开低了,但我不是网红,我想要为中国残疾人发展史做贡献。找我拍广告,给我钱就行了,让对方开价。澎湃新闻:送外卖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会有谋生方面的压力吗?麦克斯李:我送外卖,一个月赚5000元左右,4000元也拿过,而且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万一送不动了怎么办。其实我拍广告让对方开价也是想和他们交朋友,拍广告跟一些企业家、老板合作,也是想多积累一些人脉,哪天不送外卖了,或许也可以帮他们打工,当个店长。有一些老板、企业家很有钱,但是自己的孩子是脑瘫,是唐氏综合征,他们看到我就非常感动,觉得好像能在我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未来,表示支持我。澎湃新闻:你说的支持具体是指哪方面?是资金上的支持吗?麦克斯李:没有,是人脉上的帮助。比如说有企业家愿意给孤独症组织或者残联的项目捐钱的,有企业愿意找一些心智障碍人群做公益活动的,一方面提升企业形象,也可以发挥我们这群人的价值。这中间我没有经济利益。麦克斯李:就是没什么人看嘛,和媒体合作后会给我带来一些流量。麦克斯李:我谈过4个女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子我为她花了好多钱,买珠宝、吃牛排,她是银行工作的,为了完成她的业绩我贷款了,不过最后还是分手了。经过这几段恋情,我会察言观色了,懂一点女孩子的心思了。我们特殊学校出来的孩子特别害怕孤独终老,我渴望找到爱我的人,最好她能有粉红色的头发。麦克斯李:拍短视频主要就是想消除大众对于智障的刻板印象,这个群体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我虽然是智障,但我也可以干很多事情,这不是一个缺陷,我把它当成我人生历程的一部分,心智障碍者也是有能人的,还有考出电脑证书成为女白领的,智障人士可以干很多事情。我本身的定位是想要为中国残疾人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人,像天才指挥家周周那样,我的最高梦想就是在上海残联或者北京的残联,有我小李的半身青铜雕像或者石膏雕像。
>>
小新闻客户端7月2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7月19日,烟台大学2024年暑期中文及胶东文化研修营走进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11名来自俄罗斯、加纳、韩国的外国友人欢聚一堂,在学校中餐学院米国红大师的带领下,动手制作胶东大饽饽、炸酱面、葱花饼,感受地道“中国味”,领略中餐文化的博大精深。
19日上午8点多钟,当记者来到位于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诚悦楼的中西式面点教研室时,学校中餐学院副院长、“中国烹饪大师”米国红正在忙着发面、备食材、摆果盘,为迎接外国友人而精心准备。
9点钟,随着外国友人的到来,研学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内容的第一项便是制作大枣饽饽。米国红拿出发一早发酵好的面团,详细向外国友人讲解发面、揉面、擀面的技巧。“在我们这里,发面馒头的做法和你们常吃的面包做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番话,打消了外国友人的陌生感,大家纷纷加入进来,从不熟悉到慢慢上手,一个个形态饱满的馒头呈现眼前。
“在胶东民间,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儿娶女嫁,大饽饽都是必备的美食礼品。其中大枣饽饽是用来敬天的,我们在饽饽上面插入五颗枣,其中顶上的枣代表天,下面四颗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米国红一边传授制作要领,一边向大家介绍美食背后的民俗文化。接下来,他还向外国友人展示了胶东手擀面、葱花饼的制作技艺。
口感劲道、麦香十足的大枣饽饽,中西合璧、外酥里嫩的葱花饼,鲜香四溢、口感爽滑的炸酱面……随着一道道美食出锅亮相,大家也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美食之旅”。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轻松融洽,大家在技艺切磋中交流感情,在味蕾碰撞中品味文化。“今天我不仅学习了如何制作胶东面食,还品尝了大饽饽、炸酱面、葱花饼,尤其是炸酱面,太美味了,回去以后我要做给家人和朋友吃,分享我在烟台的见闻。”研修营学员麦克斯兴奋地说。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元素。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作为“鲁菜之都”,烟台鲁菜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选择了几种比较经典且容易上手的胶东面食来进行教学,目的就是带大家一起动手制作,以美食为媒介,让外国友人更加深入地了解烟台,喜欢并传播我们的鲁菜文化,促进中西之间餐饮文化的交流传播。”米国红说。
据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荆康宁介绍,烟台大学一直非常重视留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致力于培养知华、懂华、爱华的国际人才,今年陆续开展了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华文化月活动,带领留学生了解篆刻文化、中医文化、八段锦、鲁菜文化等。为了让更多外国友人走进烟台、了解烟台,学校还组织了2024年暑期中文及胶东文化研修营活动,通过带领外国友人全方位感受胶东文化,让更多外国友人爱上烟台,为提升烟台的城市形象尽学校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信召红
小新闻客户端7月2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7月19日,烟台大学2024年暑期中文及胶东文化研修营走进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11名来自俄罗斯、加纳、韩国的外国友人欢聚一堂,在学校中餐学院米国红大师的带领下,动手制作胶东大饽饽、炸酱面、葱花饼,感受地道“中国味”,领略中餐文化的博大精深。
19日上午8点多钟,当记者来到位于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诚悦楼的中式面点教研室时,学校中餐学院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米国红正在忙着发面、备食材、摆果盘,为迎接外国友人而精心准备。
9点钟,随着外国友人的到来,研学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内容的第一项便是制作大枣饽饽。米国红拿出一早发酵好的面团,详细向外国友人讲解发面、揉面、擀面的技巧。“在我们这里,发面馒头的做法和你们常吃的面包做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番话,打消了外国友人的陌生感,大家纷纷加入进来,从不熟悉到慢慢上手,一个个形态饱满的馒头呈现眼前。
“在胶东民间,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儿娶女嫁,大饽饽都是必备的美食礼品。其中大枣饽饽是用来敬天的,我们在饽饽上面插入五颗枣,其中顶上的枣代表天,下面四颗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米国红一边传授制作要领,一边向大家介绍美食背后的民俗文化。接下来,他还向外国友人展示了胶东手擀面、葱花饼的制作技艺。
口感劲道、麦香十足的大枣饽饽,中西合璧、外酥里嫩的葱花饼,鲜香四溢、口感爽滑的炸酱面……随着一道道美食出锅亮相,大家也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美食之旅”。
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轻松融洽,大家在技艺切磋中交流感情,在味蕾碰撞中品味文化。“今天我不仅学习了如何制作胶东面食,还品尝了大饽饽、炸酱面、葱花饼,尤其是炸酱面,太美味了,回去以后我要做给家人和朋友吃,分享我在烟台的见闻。”研修营学员麦克斯兴奋地说。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元素。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作为“鲁菜之都”,烟台鲁菜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选择了几种比较经典且容易上手的胶东面食来进行教学,目的就是带大家一起动手制作,以美食为媒介,让外国友人更加深入地了解烟台,喜欢并传播我们的鲁菜文化,促进中西之间餐饮文化的交流传播。”米国红说。
据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荆康宁介绍,烟台大学一直非常重视留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致力于培养知华、懂华、爱华的国际人才,今年陆续开展了外国留学生感知中华文化月活动,带领留学生了解篆刻文化、中医文化、八段锦、鲁菜文化等。为了让更多外国友人走进烟台、了解烟台,学校还组织了2024年暑期中文及胶东文化研修营活动,通过带领外国友人全方位感受胶东文化,让更多外国友人爱上烟台,为提升烟台的城市形象尽学校的一份力量。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