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眼下,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走路赚钱……不少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其中不乏老年人群体。一些参与者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而标榜的高收益则迟迟难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据6月7日《工人日报》)
世上真有“点点手指轻松来钱”的活儿?目前,打着“能赚钱”噱头的App在手机应用市场上愈趋常见,这些App广告语宣称“只要利用零散时间”“简单操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无不是切中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让用户数量一增再增。
然而,现实中利用App赚钱远没那么简单。要赚取任务奖励,用户得在App上浏览数百分钟广告,获得的回报与付出时间不成正比;想要提现,更需满足各类严苛条件。更有甚者,有些用户忙活半天,不仅没拿着钱,还把入会费和个人信息搭进去了。
这类赚钱App中,从注册使用到现金提现,用户被当做流量,在把自己的大量时间换成小额奖励的同时,不知不觉为广告公司打了工。而且,这类App包含一个个隐匿的陷阱,一不留神,不仅白费工夫,还可能被“坑”——部分App鼓励发展“下线”,使用户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传销与庞氏骗局的漩涡;一些App还存在虚假广告宣传、信息泄露等问题,已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隐私权。
值得注意的是,赚钱App割不动年轻人的“韭菜”后,将目标转向老年人群体,很多老年人正成为这类App的用户。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老年群体与数字经济时代脱钩,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容易出现认知盲区和误区,加之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匮乏,对于险恶套路无法摸清,老年人遭遇数字陷阱的案例层出不穷。
让老年人群体摆脱“老而无助”的困境,不再沦为他人的鱼肉,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基层部门,必须负起责任来,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降低被骗的风险,面对侵权时学会留存证据,勇于维权,同时也应加强对把老人当“韭菜”割的App的治理。此外,社区也可以深入老年人群体,讲解反套路知识,让老人们“聪明”起来,自己形成一道认知防线,类似的赚钱App便不会轻易得逞。
破解赚钱App各种套路,避免被割“韭菜”,用户留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从立法上破局。就目前而言,赚钱类App产业尚处于法律真空之下,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倘不及时立法规范,可能引发更多违法犯罪行为。公安、市场监管及网信等有关部门应有所作为,既从准入审查、用户信息管理和资金监管多个层面发力,拿出狠招、实招、硬招,对涉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套路,依照《广告法》予以惩处,更需要从立法建制上破局,建立规范和专业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机制,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无论是虚假宣传、信息泄露,还是传销推广等套路,用户都要擦亮双眼,多个心眼,切莫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作者:孔德淇
来源: 中国质量报
,你知道吗?有一款超级简单的平板点餐APP,它让点菜变得超级简单。这个APP可以在iPad和安卓平板设备上使用,它采用了超酷的平板菜单,展示菜品的图片、视频,每个细节都完美呈现,让用户的体验变得超级棒。App适用于高端酒店、酒楼、网红餐厅、私人会所、包厢等地方。
< class="pgc-img">>这个平板点餐APP有很多特点哦:
个性十足:你可以自己设计界面,DIY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菜单。
< class="pgc-img">>高级感:它可以自由组合多媒体元素,比如图片、视频和文字,替代纸质菜单,让菜单看起来更加好看、高级感。
需看脸、只听声音、多种玩法……语音交友软件倡导的“陌生人社交”,正逐渐占据90后、00后的空闲时间。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平台纷纷标榜为电台听歌、声音交友、游戏开黑,实际却“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语音交友的幌子,行色情交易之实,有的平台甚至对语言性暗示进行明码标价。软色情、网络“黑产”交易,让声音交友正逐渐变成一门色情生意……
“不看脸、只听声音”
手机里安装了4个语音交友软件的林可说,在“看脸”的网络空间里,美和帅的标准已经固化,受欢迎的总是那些“长得美、长得帅”的“网红”,大多数年轻人只能徘徊在围观的边缘。但声音的世界则不同,每个人都有成为主角的可能。
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关注,让一批批年轻人进入了“只听声音”的交友世界。
近年来,主打“陌生人社交”“声音社交”的产品异军突起。《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底开始,主打提供陌生人认识、匹配、交流的语音社交APP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截至今年3月,此类APP在各大应用商店的总量已超过百余个。与此同时,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语音社交用户2020年预计突破2亿,用户多为90后群体。
“作为女生,您只需要陪别人聊天,就能一分不花地兑换自己想要的礼物”“作为男生,您只需花费一点金币,就能和女神一起玩游戏、私聊互动”……语音社交软件“点点约玩”这样推广语音社交业务。随之而来的,是语音软色情堂而皇之地在互联网上传播。
在“点点约玩”平台上,林可以30元/小时的收费标准,陪手机另外一端的网友赵宇玩手游。在一个小时的游戏陪玩过程中,小林不断以发嗲、娇喘、呻吟的声音与玩家互动。林可说,还可以在平台上选“连麦”“叫醒”“哄睡”等付费服务。
在“绯闻语音”“鱼丸空间”“KK交友”“小耳朵语聊”等几款声音社交APP内,均有用户在公开的聊天室内通过性暗示、打色情擦边球的方法,怂恿他人用虚拟币刷礼物,甚至还提出“线下邀请”。
层出不穷的软色情、性暗示,也为线上平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流量。在多个平台注册账号的张琦看来,打打游戏、聊聊天、说说话,也能“赚”不少钱,各类聊天服务的收费在15元到30元/小时之间,而平台还会根据主播的才艺、用户好评等指标进行评级。
不对未成年人设限
人人都有展示机会、兴趣相投便能聊到一起,语音社交APP在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同时,也正朝着低俗化、色情化、隐蔽化的趋势发展。
在华为应用市场里搜索“语音”,出现有超过50款相关软件,标签多为“聊天”“交友”“婚恋”。
一些热门APP的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且对用户的年龄限制很宽松。在华为应用市场中,“绯闻语音”“小耳朵语聊”“KK交友”的年龄限制均为“12 ”,“小枕头”软件并无任何年龄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但凡是个智能手机都能随意下载”。
不仅如此,下载后可以通过手机号、微信号、QQ号登陆,并无任何限制未成年人登陆的措施。其中,“hi语音”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提到,“未成年人使用本服务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未成年人本人及其监护人承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平台不仅未对其自身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企图通过上述协议撇清自身责任。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打广告宣传的价值,语音社交类APP也正在成为网络黑灰产的聚集地。一些营销号在语音社交APP上到处发布小广告,声称“加好友做任务能快速赚钱”,搜索相关广告上的QQ号发现,内容多为招募电商刷单以及给流量明星刷评论的兼职。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黑产经营者会想尽一切办法绕开APP的注册限制和内容监管,如利用虚拟手机批量注册账号、绕开APP的关键词限制、发布跨平台的联系方式。“他们到处发布信息,但真正的交易又会转移到其他平台,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清理。”
将乱象遏制在萌芽期
低门槛、低成本、有流量等因素,为语音社交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道”,但如果不及时拉紧闸门、设置门槛,任由批量化技术输出、资本化运作,网络黑色产业链和涉黄低俗内容交易或将在此滋生壮大。对此专家建议:
首先,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标准,让各语音社交类APP建立起统一的内容信息底线。如视频直播平台类APP在2016年前乱象丛生,色情直播平台屡禁不止、低俗内容充斥其中,随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经纪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起草《网络表演(直播)内容百不宜》等行业指导标准,各家平台内容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其次,平台应加大语音内容审核力度,建议引导国内顶尖语音人工智能企业,对涉黄语音、软色情声音标本进行识别,并引导技术企业将识别技术输出给各大语音社交软件,减少各初创平台人工审核压力和尺度把握不统一的问题。
再次,减少相关软件的宣传和广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语音交友、语音直播行业的运营有低俗色情成分在,类似一种新的服务业,它不应当适用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红线。
最后,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内容生产应遵循正确导向,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朱巍表示,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相关平台创作、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产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吸引人。 (文中用户人名均为化名)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