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了,我真想辞职开个小卖部!”
在大厂工作了几年,晨晨每天都想着辞职去开一家小卖部,理由是开店“自由而且不受气”,但在社交平台咨询网友意见,他得到的回应基本都是劝退:“开店资金攒好了吗?”、“你有三十万吗?”、“家里有钱吗?”、“做过考察规划吗?”......
看到回复之后,晨晨沉默了,这些他都没有考虑过,而且工作四年,他的积蓄还不到五万块钱。
和晨晨一样,想要离开高楼大厦,拥有自己小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实在不行了,我就辞职回家开个小店。”话题#辞职开店是年轻人的退路吗?#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小店梦,特别是在就业环境残酷、996成为明规则的当下,把理想寄托在小店上和“躺平”一样,成为年轻人对抗现实压力的出口。而且,和躺平相比,开小店看上去更具可操作性,不论是去丽江开民宿,还是留在都市里开咖啡馆、奶茶店、花店,以及经营近来风靡一时的剧本杀等,时尚小资,而且看似简单易行。
然而,在那条热搜下,不少网友现身说法,以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开小店不是一条后路,而是一条足以把家底败光了的路。
25岁的赵涛一年间加盟了三家餐饮门店,三家店相继关门。为了筹集资金,赵涛不仅向家里借钱,甚至走上了网贷之路。实际上,第三次开店他已经脱离了初衷,只是为了还上前两次开店所欠的款项,“厂子里上班什么时候能还清?还是开店比较好还债!”但事与愿违,最后他不但关门还欠款十多万,现在做外卖员还钱。
北漂八年的小美在工作中遇到瓶颈,她选择回到老家开一间书店,然而情怀并不能当饭吃,书店每天都在亏钱,一年多后,小美终于清醒过来:生意就是生意。
田方工作四年攒下了五万块钱,最后都亏在了自己十几平米的美甲店上。“没有客人,每天闲到发慌,甚至有种不务正业、虚度光阴的焦灼感,这已经不是我想要的自由了。”
年轻人辞职开店要考虑的实在太多了。与赵涛们相比,陈棉无疑是幸运的。陈棉在28岁的时候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服装公司,2019年6月开了第一间服装店。陈棉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于开店,她有自己的规划和对于行业的积累,并且眼光独到,在疫情期间低价租房,两年开了三家门店。
“年轻人辞职创业开店当作退路这件事,是年轻人的一厢情愿吧,我觉得创业很难。”开出三家门店的陈棉,也有过最难的时候,陈棉一度想过“把店铺关了,回公司搬砖去。”
以下为五位年轻人开店经历的口述实录。
A
一年关三家店负债十多万,现在送外卖
赵涛,25岁,餐饮店
我是大专毕业的,毕业之后工作也是浑浑噩噩的,当时看别人开店都很赚钱,所以也就一头扎进了这条路,想着自己也能大赚一笔,比工作拿死工资好多了。
2018年8月,我开了第一家芝士焗饭店。刚开业的时候,当地人图个新鲜,所以收入是比较好的。当时的话17-18元一份饭,加料加量的可以卖到23-25元左右,我主打外卖,单品净利润在8-12元之间,算是同品类价格里低廉的了。
前期投入了四万,两个月就回本了。其实,店是我和我父母一起经营的,他们是不会要工资的。新鲜劲儿过去,再加上给父母算了工资,生意就不好了,而我隔壁店的粥铺生意却一直都好。我就说自己再去开个粥店,这个焗饭店交给我父母照看,后来因为忙不过来就关掉了。
本以为粥店可以飞黄腾达赚到钱的,但是选址实在不行。我当时装修的时候,设备购入人员培训的时候,附近陆续的开了很多粥店。而我刚去找房子的时候,只有那么一家。当我正式开业以后,突然就出现了不同品牌的很多家粥店。
市场就那么大,跟人家价格战也打不过。除了开业那个月活动补贴优惠力度大,生意很好,后面就不行了。同样一份二十元的套餐,别家可以卖到一块钱。前期平均三天的流水是两万左右,利润在40%,但是后期一天几百块都卖不上了,原本想加堂食,因为钱和人都不到位只能放弃。
三个月,折进去七八万,这家店也关了。
两家店我折进去快十万块钱,有自己的钱,父母给了一部分,还通过网贷借了一部分。前两次失败不甘心,于是我铤而走险第三次开店,结果这次彻底玩完了。
第三间店是和合伙人的问题,店铺赚钱了,第一个月下来我和合伙人每个人拿了两万块,但是合伙人不知足,想要一个人全拿,所以剧情很狗血,他想把我踢出去,也怪我当时没经验,以为是老乡,所以就没有签合同,只有口头协议。
最后,第三间门店也关了。我目前负债10多万元。
我当时要是听我母亲的就好了,守着一个店,多看、多学习,再去开其他店,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以失败告终了。人在有些时候会上头,谁劝都拦不住,年轻人,急功近利呗。
B
小县城撑不起美甲店
田方,27岁,美甲店
我的美甲店开了一年多,亏了快七万进去,然后就关门了。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我妈不太想要我一个人在外面闯荡,特别希望我回去。2019年,我27岁的时候,我妈又给我打电话,催我回家相亲,我反驳说我回家能干什么,我们那个小破县城能干什么?我妈就说让我开个店铺。
刚开始我很烦这些唠叨,直到有一次在上海做美甲花300多元,然后就想到每次回家做美甲的时候样式都不够新颖,于是就想,不然就回家开个美甲店吧,这是个商机。
我辞了工作——工作四年,换了三份工作,攒下来不到五万块钱——跟家里说,我要开美甲店,家里也同意了。于是我就在上海一个美甲店学了三个月的技术,回去了,我想把上海的潮流带回去。
没有想到的是,县城就是县城。我只想着把上海的潮流给带回去,但是我忽略了:在这个房价4000的城市,很少有人愿意花99元做美甲。
我开了半年,做100元以上美甲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做单价30元和40元的,有几个从异地回家的姑娘可能会花钱做个一百多的。
就我一个人,一天撑死了也就能做八个人,美甲一次时长在50分钟左右。最高的时候一天流水能在500,这还是过年的那段时间,但也只有那几天,利润比较高。更多的时候都是一天两三百的流水,偶尔周末会高一些。
小城休息时间早,原来工作的时候,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是非常痛恨的一件事情,现在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营业,最怕的就是没有客人。
没有客人,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意味着一天只有支出。来了几个姑娘,我很热情地给他们介绍,最后介绍了十几分钟,两个姑娘还是走了。像这样走进来再出去不做美甲的人不在少数。突然想到自己的脸皮薄,走进一家门店发现价格超过自己的预期的时候,也会硬撑着花钱。
我所在的市场里有两家美甲店。虽然一次美甲利润很高,但很难赚大钱。原先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再怎么说工资也能在快一万块,每个月挥霍一下,多的时候也能够存个两三千,现在,一个月的流水还不如打工。
实在是闲的发霉,太煎熬了。每天都是胆战心惊的,最怕的就是第二天和第一天一样,只有三四个人,还是选择最便宜的样式。我压力大到都想把店铺转让了,甚至有种不务正业、虚度光阴的焦灼感。
去年疫情在家,撑过了疫情之后,我以为就会简单一些,但是还是不见起色,就是不死不活的折磨着我。最后,我还是把店铺给关了。
C
开书店一年25万没有了
小美,32岁,书店
我是在北漂八年之后,30岁的时候回到了老家,带着工作多年攒下的20多万,想在自己的老家,一个内陆五线城市,开一家书店。
工作八年,没有了激情,升职也遇到了瓶颈期,我就想找点其他事情来做,想着二十万元砸进去大概可以了,但是没想到,困难远远不止资金,还有更多琐碎的事情。
前期,我在考察学校附近的时候,发现很多学校门口都有了一到三家书店,不仅经营书籍,还有文具或者是吧台,可以说,这个市场已经很饱和了,更别提一些热门商圈,书店虽然少,规模都挺大。
光是前期市场调查,我都已经很疲惫了,一度想算了,但最后还是租了距离自己高中稍远的一家老店铺。附近有一大片住宅区,书店只有24平米,每个月的租金3000元,想着主打情怀,自己严格把控,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幻想着一切与书籍的浪漫故事。
然后就是设计店铺、选品、进货、宣传这些事情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多月,等书店开下来,我都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没法停止,因为我已经投资了10万进去。
好不容易把前期工作准备好,开业了,却发现开店就是不停地把自己的钱砸进去,别说利润了,每个月只要不亏损就是好的。
书这个东西太不显量了。一张80厘米宽的书架,能放200左右本书,这样的书架书店有8个,买了快2000本书,图书投资就花了快8万块。加上装修费、装饰品、房租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前期投资了有14万。
书店刚开业的第一个月,我满怀期待,宣传力度很大,来得人还是很多的,但买书的并不多,初高中同学会意思一下买几本书,根本不足以支撑书店的开支。
图书的利润太低了,我选品和进货的渠道都是网络,没法议价,只有一些图书商城搞活动时,我才能勉强淘出一些不怎么精彩的书籍。
我没有再招任何店员,选书、设计海报荐书、进货、录入系统、售后等等大部分是我一个人做,每天睁开眼都在想今天会不会有很多人来买书。原来很羡慕书店老板坐在桌子前边玩电脑、聊天,可是现在自己成了老板,根本就没有心情玩电脑。
压货很厉害,旧书卖不出去,新来的书没地方放,可是旧书一旦被搁置,就更是没有人注意到了,所以总是会把之前搁置的书低价处理一些。搞促销、卖文具我都试过了,但是都无济于事。
我曾经跟一些高中生聊天,想要了解他们对于买书的想法,结果她们说:没有钱买这些书。我追问一下才知道,他们都是在手机上看电子书的。而我设想的为书买单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并不适用。
我坚持了一年零一个月,在一个冬天,我关掉了书店,这一年多我都没有工资,还借了家里好几万块钱。
D
为分摊成本,借钱开了三家店
陈棉,30岁,服装店老板
我原先在一家服装公司上班,2019年4月,我终于下定决心和领导提出了辞职。起初,领导还会劝说我,并且现身说法,以他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劝说想让我明白“创业不易”,但当时我已经铁了心。
我在2019年4月离职,由于前期已经考察和踩点,所以6月份就开了我们第一家服装店,主打与市场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服装店,里面会有一些小心思,还有我男朋友的画作,是一家很与众不同的店铺。
就像很多人预料的,开店确实很难,仅仅选址就一波三折。我们预备把店铺地址选在宁波大学附近的某个创业小镇上,谈合作那天晚上,我下班之后就跑到那里,以为就要签合同了,结果却被拒绝了。负责人都没有认真看方案,只因为不是知名品牌,就不把好位置给我们。
后来,我们还是在大学城附近找了店面。但不巧的是,第一家店开了刚半年,就遇到了疫情。疫情影响真的太大了,3个多月都没什么营业额,半年都在亏损。
即使这样,我还是扩张了店面。因为对于服装店来说,店多了,一件衣服的成本就摊薄了,选货数量多,衣服成本就会降低。去年4月份的时候,当时很多店面转让,都是房东直租,没有转让费,而且疫情人心惶惶,店租普遍下降,我当时觉得疫情会过去,这也是一个机遇。所以就在去年4月开了第二家店铺。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去跟银行借贷了。
虽然现在网上购物很方便,服装店的压力会很大,特别是618、双十一,但是我们店铺有特色,店主本身也有讲故事的能力,店里还有我们手工自制的帆布包,店里装修都是以手绘。通过网络宣传,会有人来探店,大部分客人只要来买过,就会成为回头客,还会分享给他们的朋友。
在整个经营中,最困难的就是资金,没有钱,什么想法也实现不了,心酸和难过,也大多和钱有关。创业的启动资金也就只有3万元。因为之前都是月光,没有存钱,所以找家里人包括姐姐、小姨等亲戚借了钱。
当时辞职的时候没有想过后路,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只想着大不了再回去搬砖。但一定要去做,不做肯定会后悔。
我和我男朋友都不是宁波本地人,要在这里买房,压力很大。偶尔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压力大,后悔的时候甚至都想过“不做了,我要回去搬砖”这种想法,想要回到舒适区,创业太艰难了,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但是还好我们是两个人,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想对策。
所以后面遇到很难的事情,我都会安慰自己,“疫情我都撑下来了,还怕什么呢?”今年6月初,我们迎来了第三家店铺。
E
创业两个月,亲手杀死了友情
李西,27岁,美甲店合伙人
我23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却找不到任何满意的工作,最后去了北京郊区一家宠物店做了前台。
前台工作很微妙,我经常被老板带去参加各种饭局,我的老板拍着我的肩膀,看着众人说:这是小李,央美毕业的高材生,来我们公司做前台。众人听后会捧腹大笑。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只能陪笑。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再被老板带出去“炫耀”,就辞职最后去了一家不入流的教育培训公司做设计,但是经常因为审美不同发生争执,后来我还是辞职了,这可能就是文艺青年和普通人的冲突吧。
当时我高中好友从日本留学回来,她也是学艺术的,我们俩一拍即合,决定在三里屯开一家小美甲店。三里屯俊男靓女也多,美甲需求肯定也不错,而且美甲行业门槛低,资金投入也不用很多。开店之前,我意气风发,以为终于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审美大展宏图。
然而,生意惨淡,两个月就黄了。
我们两个分工是,我负责运营管理,她负责美甲,为此她学了一个月的技术。此外,我们还招了一个经验成熟的美甲师,底薪八千,提成另算。
可是,每个月店铺支出都高达好几万,客流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不挣钱还倒贴钱,无底洞一样。
我发现,美甲店也不是靠美甲赚钱的,别的美甲店总是会带着美容项目,我朋友复杂的美睫、纹眉都不会,如果要投资还要再花好几万购入设备,更别说什么稍微复杂的美容项目,而我一个男生,也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两个也没有什么开店经验,两个学艺术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经营管理,也没办法靠价格取胜,前期进货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经验,挑选的都是昂贵且优质的产品,再加上高额的租金和工资,撑不住两个月就黄了。
最后我们两个人爆发了一次争吵,我们互相埋怨,心态已经乱了,根本不敢再继续下去了,她这算是第一次工作,就遭遇了滑铁卢。
吵架过后,我什么也不管了,后来她把东西都挂在闲鱼上卖掉了。就像《中国合伙人》里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和你的朋友合伙做生意。我们十多年的友情就这么掰掉了。
(晨晨、赵涛、田方、小美、陈棉、李西皆为化名)
日必胜客在广州开出的新店型“Pizza Hut WOW”引起网友讨论。在大众点评上,有网友晒出菜单,该店人均消费约37元,面、饭售价15元起,饮料6元起。较必胜客传统店型的人均消费几乎“打对折”。必胜客方面表示,Pizza Hut WOW店是必胜客正在探索的新模式店,产品上主推“高品质性价比”。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很多知名餐饮品牌都有“降价”动作:5月中旬,呷哺呷哺宣布价格调整,套餐均下调10%;南城香、嘉和一品在早餐时段推出低价战略,打出“3元自助”“粥品2.8元”。
业内认为,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餐饮消费的性价比和质价比,消费观逐渐回归理性,餐饮会走向更加明确的消费分级。除了降价,新的门店模型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必胜客测试新店型,未来或将铺开
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Pizza Hut WOW于今年5月15日正式开业,餐厅主打披萨、意面、炒饭、甜品等。在网友晒出的菜单中,多款产品价格在10元-20元之间,例如韩式炸鸡等单品价格低至9元,奶香芝士披萨轻享装售价为19元,饮料在6元-12元。
网友晒出的必胜客新店型“Pizza Hut WOW”的菜单。大众点评App截图
对此,必胜客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Pizza Hut WOW店是必胜客正在探索的新模式店,产品上主推“高品质性价比”。菜单设计上,餐厅在保留经典特色产品的同时,对部分产品进行了份量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推出了很多全新产品,包括12元的瓦伦西亚风味烤蛤蜊、19元的安格斯牛肉酱意面等。“近期,餐厅还会陆续推出更多高价值感的产品,例如49元的芝士焗小青龙等,满足消费者对更丰富的用餐体验的向往。”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模式仍处于测试阶段,未来视反馈不排除会在更多市场铺开。此外,该模式店未来可能还会探索会员模式。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必胜客已经在中国680个城市开设了3000家门店,2022年净新增门店313家。在2023年投资者日活动上,百胜中国表示,面对中国市场的下沉化趋势,未来与特殊渠道、偏远地区以及五六线小城市的加盟商合作,特别关注卫星和紧凑型门店等较小型格式,都是必胜客战略的一部分。在销售策略上,必胜客将扩大价格范围,开拓更低价格带,增强促销活动。
根据红餐大数据,在比萨品牌中,尊宝比萨人均价格为34.52元,达美乐为为59.47元,乐凯撒为64.95元。必胜客则相对较高,人均消费为73.82元。业内人士认为,比萨并非是餐饮中的“必需品”,必胜客想要保持高速扩张的速度就需要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生活。下沉市场、降低客单价、开出新店型,才能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实现与更广泛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多个餐饮品牌下调价格
近两年消费环境出现变化,消费者对价格愈发敏感,性价比和质价比成为大众首要看重的因素。很多知名餐饮品牌也开始从价格入手进行调整。此前,必胜客就在公众号宣布“进入39元新时代”;麦当劳则推出“10元吃堡”活动,涉及产品包括板烧鸡腿堡、不素之霸双层牛堡等。
在火锅方面,客单价下降也十分明显。《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均消费从去年同期的105元下降至102.9元,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九毛九集团旗下多品牌客单价均下调,太二酸菜鱼从78元调到75元,怂重庆火锅厂从130元调至121元。
5月15日,呷哺呷哺对外上线的新菜单显示,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其他餐品也有不同程度优惠。对比此前,呷哺呷哺新菜单套餐均价降幅超10%。
早餐市场除了南城香的“3元自助早餐”,嘉和一品的“2.8元粥品”,最近,吉野家也开始推出平价早餐,包括锅贴、千层卷饼、手握卷饼以及豆浆、粥品等,主食价格在5.9元至8.9元,饮品与粥品均可优惠换购,并免费续杯。
有调查显示,中国人消费一顿中式快餐,43.7%的人预算金额都在20元以下,85.2%的人可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兼CEO陈志强曾说“选品如选命,定价定生死”,他认为,低价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餐饮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调价的本质在于提高价值感,而不单单只是调整价格。当下消费者对于性价比和质价比同样看重,单纯的降价并不足以打动他们。因此,优化单店模型、保持产品的创新进化、调整菜单结构,同时通过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增加产品整体的“附加值”,才能适应餐饮性价比的“新常态”。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情期间,“云生活”成为酒店领域尤其是高端酒店的热点,万豪、洲际、希尔顿、香格里拉等国际酒店集团及旗下酒店,纷纷利用餐饮娱乐的优势,推出丰富多彩的“云活动”,包括大厨在线教烹饪、云健身、云派对、在线调制鸡尾酒等,颇受消费者青睐。此外,还有酒店集团推出面向业内的投资分享直播,或者面向消费者的“云旅行”、“云度假”等直播带货活动。业内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酒店行业损失巨大,但是疫情也为酒店行业未来日常运营和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五星大厨直播烹饪,在线“偷艺”含金量高
前不久,朋友推送给孙楠一段小视频,是北京新国贸饭店的行政副总厨高宁教大家如何做老北京炸酱面和煎饼果子。“高大厨的煎饼果子可是三五堂的招牌,上班时我隔三差五就要去吃。”孙楠非常兴奋,“没想到,这段时间居然还能偷师学艺。”据孙楠介绍,她所在的微信群里,常有人分享酒店大厨烹饪直播的信息,她自己还加入了新国贸饭店“寻味老北京”高姐互动群。“在我们普通消费者眼里,五星级酒店大厨都是高大上的代表,能获得他们亲自传授的烹饪秘籍,含金量太高了。”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多家酒店都在抖音、淘宝或者微信公众号上线大厨的烹饪视频,其中不乏明星大厨,比如曾参加《中餐厅》综艺节目的洲际酒店集团大厨林述巍,万豪国际大中华区中餐厨艺总监曹锦明、北京国贸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董锦波等,涉及鲁菜、粤菜、淮扬菜以及地方美食等。其中,地方特色菜、养生菜和简单易操作的家常菜最受追捧,比如林大厨在抖音等平台分享的武汉热干面、口水鸡、米汤番茄煮白菜等菜品的人气极高。据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中区营运副总裁李忠信介绍,杭州康莱德酒店将酒店中餐厅“太太的客厅”搬入直播间,主播探店、吃播加上大厨教学龙虾麻婆豆腐的直播,获得8万多实时点赞;而济南鲁能希尔顿酒店每周定期的“大厨直播”和“吃播”,单期视频点击量达几万次。
但对一些“高段位”的主妇来说,看五星级酒店大厨的在线烹饪课,更重要的是学习一些平时只能在高端饭店吃到的宴会菜。比如,一位消费者就表示,她很喜欢看万豪旅享家在淘宝上推出的直播“豪味”私房课,由曹锦明担任主理人,每期与不同星厨在线教大家制作地道的粤式菜肴,比如春笋荞菜炒烧肉、羔蟹蒸手剁肉饼、海南胡椒香茅焗桂鱼等。“难得能学到地道的粤菜,将来在家宴上露一手,五星级酒店级别太有面儿了。” 有的酒店更是脑洞大开,教完烹饪,索性把食材和半成品直接准备好,比如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就推出酒店大厨准备的半成品食材,并在线出售,包括各种优质进口牛排、波士顿龙虾、奶酪等。
“云端”生活花样多,“直播带货”成酒店新宠
不仅如此,很多酒店还利用健身房、酒吧等自身资源和场景,推出各种各样的“云生活”直播,包括云健身、云派对、云调酒等。比如,以艺术、音乐和夜生活为亮点的W酒店品牌,3月中旬在上海外滩W酒店推出“云端派对”,晚上10点在淘宝直播,有100万派对爱好者们上线参与——他们呆在家里,戴上耳机,沉浸在充满金属感的音乐现场,和明星 DJ一起“云蹦迪”,同时还在线上互动 。
当然,直播带货和线上预售更是目前酒店关注的焦点。很多酒店推出2020年全年的餐饮预售活动,“平时300多元的自助餐预售价不到200元,还赠送点心,非常划算。”一位酒店餐饮部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200多张券很快就销售一空。”近期,万豪旗下酒店推出热门目的地“云旅游”直播,包括三亚、厦门、重庆、峨眉山等,同时在线预售目的地酒店的套餐礼包,包括套房、餐饮、spa等。而前不久,亚朵酒店集团也推出了直播售房服务,全国15大城区235家门店参与,其中不乏网红酒店,比如上海虹桥古北亚朵LAB酒店、杭州亚朵S网易严选酒店等。据亚朵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担任主播的各家门店负责人,不仅现场推荐自家酒店的特色服务和枕头、床垫、亚朵村的茶等网红产品,还兼顾介绍旅游攻略,景点和美食,直接拉动销售,“周末两天,每次一个小时的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近10万,销售量超过预期。”
除了生活场景和在线预售,部分酒店还针对业主、加盟商推出在线课堂或分享会。比如洲际酒店集团的最新一季智选假日酒店投资分享会,将于4月首次以线上直播形式推出。据介绍,直播内容将紧扣“后疫情时代”的中端酒店投资展望和投资经营案例分享,并融入现场连线和观众互动等元素。“线上直播是一次崭新尝试,希望借此技术手段突破空间限制,与更多的酒店业主和投资人分享我们对于‘后疫情时代’中端酒店发展的思考和展望。”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智选假日酒店董事总经理邱尤表示,“对于较为传统的酒店行业来说,这也是科技赋能的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增加客户黏度,疫情之后酒店“云活动”可以继续有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在“云端”跟着酒店大厨、健身教练上课的消费者,表示疫情过后会去“师傅”所在餐厅、健身房实地体验。孙楠认为,酒店这种“云生活”分享应该持续下去,而且可以增加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品鉴葡萄集、插花、摆盘艺术、食材选购等。
李忠信也表示,酒店未来会积极拓展和丰富直播内容及形式,结合消费者兴趣,不断推出新主题活动。他认为,“直播带货”最近成为刺激酒店业务的新办法,希尔顿集团也针对客人的多样化需求,利用各种线上渠道与客人直接互动,拓展餐饮业务。“切实提高了酒店的外卖订单量,不仅在直播期间直接带货,还对后续的日常外卖销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位资深酒店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酒店最火的“云活动”分别是在线美食课堂和“直播带货”预售卖房。在他看来,酒店一开始推出云美食、云健身等活动,更多是从品牌宣传的角度出发,为疫情期间人们的居家生活带来一些乐趣。后来发现,这些直播或者“云活动”越来越受欢迎,而且能直接带动销售,减轻酒店疫情期间的压力。“高端酒店一直是比较传统的领域,给人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印象,这段时间通过试水各种云活动、直播带货等新形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我认为,酒店也可以考虑在疫情结束后,持续这些云活动,提高互动性,从而增加客户黏度。”
不过他也坦言,与客房相比,“直播带货”对酒店餐饮销售的带动作用更强,“虽然最近一些大咖直播售房活动比较火爆,但酒店住宿毕竟是低频率消费,且有不确定性,跟李佳琦卖口红是没法比的。”他认为,在平时,直播等在线渠道对酒店客房的整体销售而言,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新京报记者 曲亭亦
编辑 李铮 校对 李世辉
图片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