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好生活#
2020年从广州回到桂林去餐厅打工月工资2500元,休息日去农贸市场摆摊卖头绳发夹第一天就卖了近200元。
< class="pgc-img">带上遮阳帽出门摆摊
>2020年9月我从广州回到桂林,去饭店找到一个在厨房配菜的工作月工资2500元。
休息日的时候我就去农贸市场摆摊卖头绳,第1天居然三个小时卖了近200块钱。
我打工的地方是桂林一个商场的餐厅,打电话应聘的时候经理说我的年龄偏大了,结果我去面试的时候经理马上同意我留下来。
< class="pgc-img">餐厅的生意很好
>餐厅主要经营火锅,菜品都是从加工厂运过来洗好切好的半成品,厨房没有油烟锅灶不用炒菜,我只需要把顾客下单的菜配好。
在餐厅的工作相对我以前在厨房的忙碌算是很轻松的,用餐高峰期单很多就是动作要快双手麻利,要反应灵敏配菜不能出错。
我就是觉得工作时间太长不自由工资相对也较低,我的情况特殊因为自己负债累累的,靠打工这点钱也仅仅是吃饱肚子,没办法攒钱还债。
< class="pgc-img">摆摊卖的头绳
>于是我辞职开始专门摆摊做自媒体,寻找商机和出路。餐厅的老板和经理想尽一切办法很想留下我,辞职几个月以后老板还经常叫我回去。
虽然我自己也做了二十几年的餐饮店老板,但是打工的时候我都是尽职敬业,工作业务能力也很强,所以好几个老板都想加我工资留住我。
去餐厅上班的第1天我就把厨房的砧板、厨房秤、鱼池、冰柜、厨具和工作台全部清洗干净,厨房员工和餐厅经理都很喜欢我。
我觉得不管是职工、白领还是打工都要有职业道德,哪怕是你不满意这份工作,在职一天就要敬业一天。
< class="pgc-img">带着老花镜摆摊
>摆摊的时候认识一位大姐,她让我觉得摆摊也有很大的学问,我们成了好朋友。
在农贸市场摆摊的时候认识一位卖糕点的大姐,她说她摆摊10几年了现在有很多老顾客,我的摊位很小就摆在她的摊位旁边。
这位大姐是个爱生活的人,她经常请人去她家里吃饭,她儿子在广州工作,她老伴在桂林开货车,她老家是县城的在桂林租房住10几年了。
大姐跟我说了她有很多摆摊的经验,让我觉得摆摊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在大姐家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她买了很多贵重的餐具、厨具和饮水机,她说还买了很多的补品一起大概花了七八万块钱。
< class="pgc-img">在大姐家吃饭
>我说大姐你摆摊赚钱很辛苦,没必要买这么贵重的餐具、厨具和饮水机。你现在身体很好才50几岁,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补品吃吗?
中老年人注重身体的保养当然没错,就是花钱要花得值,吃补品最好是去正规的商场买,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去吃。
大姐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做事勤勤恳恳,对待朋友也是非常的热情好客。
< class="pgc-img">大姐做的蛋饺
>赚钱不容易真的希望大姐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买一个炒锅几千块钱,一个饮水机近万块真的没必要。
我去大姐家的时候她这些东西都已经买好了,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提醒她以后要买什么东西,最好跟你儿子和老公商量一下。
< class="pgc-img">大姐家做饭吃
>大姐有个幸福的家庭,两口子和儿子都有不错的收入,希望她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我一个人单打独斗也在为生活奔波。
生活中的商机无处不在,哪怕是去摆摊只要用心去做,用勤奋和努力加智慧也会创造美好的未来,从零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我现在正在筹备摆摊卖的拌面拌粉,也找好了可以摆摊的地方,加油干吧,60后大妈。
< class="pgc-img">本文作者/老宁家
>摆摊生活也很美好。
朋友们,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大姐家是租住的旧房子家里四处透风很普通,那她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炒锅和饮水机呢?她身体健康为什么要花几万块钱买补品吃呢?你们知道吗?
朋友们,我辞去餐厅月工资2500元的工作,摆摊卖头绳3个小时卖100多块钱值吗?
服务员、服务员……”
如果你在外吃饭时,连叫数声也没人帮你添茶倒水或是点菜加饭,请先不要动怒。因为这家餐厅的老板或许和你一样无奈——服务员不够用了。
近日,记者通过对沪上餐饮业的调查发现,尽管生意有所好转,但“招工难”的常态却使得很多老板“笑不出来”。当前,申城一线服务员的“均价”已上涨到了“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水平,但社会招聘仍然应者寥寥。为此,不少大型餐饮连锁集团采取了校企合作、兼职救急以及内部奖励等方式,意图尽可能守住正常经营的人员规模“底线”。
只是,这些举措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答案怕是否定的。
雇年轻女孩成一种“奢望”
年轻、卖相好、手脚麻利、说话周到、性格温柔……这些,是一个餐厅通常对于服务员提出的要求。
不过,如果你想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在市场上招人,空手而归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此前多次公布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前五名均来自服务业,餐厅服务员名列其中。
在上海,春节后的餐饮业依然缺人,大量餐馆门前都张贴着招聘广告,在这些招聘的职位中,最短缺的就是服务员、传菜生、收银员、小时工等岗位。
“缺工是常年缺,而春节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一现象。”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并不避讳地指出,“对如今的新生代年轻人来说,去餐饮行业打工的吸引力并不大。”
金培华表示,在春节期间,不少餐饮企业的生意比较好,因此对人员的需求渴望更大,“元宵节后,高峰期有所缓解,人员规模也不再捉襟见肘。倒是一些刚开业的餐厅以及小型餐饮业的招聘需求,要比中大规模的餐饮企业着急。”
“雇年轻女孩是个奢望,我现在是个人愿意来干就行。”在四平路上,一家酸菜鱼餐厅的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要求是“男女不限、年龄不限、经验不限”,“我自己家亲戚全都上岗了,实在忙不过来。”
在这条街上,二三十家餐饮店贴出的告示,普遍的起薪在5000元左右还包吃住,但记者问询下来,即便条件看起来不算太差,但依然鲜有人问津。
现实矛盾导致怪圈难破
在金培华看来,餐饮业一线缺工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诸多现实矛盾导致难以打破。
“涨薪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打击依然存在,企业成本也必须要予以考虑。”金培华如此说道。
家府潮汕菜在沪上有十多家门店,其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待遇而言,企业已经给出了自己尽可能的诚意,“我们甚至比同类餐厅的薪资还要高出近1成。”
但即便如此,家府潮汕菜仍然人员存在缺口。因为费劲招来了人,但“能留多久”是个问题,流失率较高让企业头疼。
“不少年轻人觉得工作不体面。”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抱怨工作累、年轻服务员的不满大多集中于工作体验以及社会尊严感,“现在这些00后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做得开心、舒服是首选,很少会考虑去餐厅端盘子做服务员受气。”
而这种变化,在上海各大餐饮企业的一线服务员身份证号码上就彰显无遗。
“310打头的上海户籍服务员,别说我们店没有,就是整个集团,你也找不出几个。”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连长三角地区的身份证号码,如今也是越来越少,极其稀缺。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沪上餐饮行业服务员是越招越远、越招越偏,除了河南、山东、海南等,更是以甘肃、云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为主,且多集中于当地的不发达地区。
多举并措“治标不治本”
既然开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
所以,就算面临着缺人,沪上餐饮业也是各出其招,各想办法,力图缓和人员紧缺的矛盾。
其中,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集团将视线投向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无论是顺风、丰收日还是沪华,他们都向记者表示,通过和人社部门或劳务中介合作,中西部职校人员输出到店为其填补了较大的空白。
“这些职校生刚来到大城市,相对比较单纯,容易留得住。”丰收日集团运营总监邱艳如此说道。
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也表示,每次40-100人的学生团队来沪,给企业带来了急需的人员,“尽管肯定也会流失,但至少在短时期内开工不会受到影响。”
而兼职等灵活用工形式,也在被餐饮业所使用。
“我们周一到周五三班倒,因为生意不太忙,还能安排的过来。”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表示,但是到了双休日,有时就必须依靠钟点工来救急。
按照当前的规定,上海小时工最低工资是23元。不过,记者得知,餐饮业的行情价至少是24元起,26元者居多,价高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元。
除此之外,“人头费”、“奖励金”等也是餐饮行业鼓励员工“带人”的措施。通常来说,只要你能介绍来一位新人,上岗满一月,就可以获得每月300元左右的奖金,且上不封顶。
但是,就连这些餐饮企业也承认,所有这些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对缓解整体行业用工困境的作用并不是太大。
在他们看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差距的消失、新生态年轻人就业观念、用人机制的传统化等都是行业需要面临的共性问题,招人难、留人难将会长期存在,甚至在未来的5-10年,说不定变得更加严峻。
来源:劳动观察
为要工资,员工和饭店的老板发生了冲突。心有不满的员工待在饭店里就是不走,而且还和饭店老板不停进行争吵。为了赶紧解决此事不影响饭店的正常经营秩序,饭店老板报了警,希望民警来现场为这起纠纷画上休止符。
< class="pgc-img">>在太原市王村北街,民警见到了报警人。她表示,现在和自己发生冲突的那个人就在饭店里。之所以发生冲突,是因为在薪资的发放上产生了分歧。
< class="pgc-img">>饭店老板告诉民警,这位大娘昨天下午来应聘,在试用了半天之后,认为对方不适合这份工作,便让其第二天不用来这里上班了。可没想到这位大娘第二天又来到饭店,竟然开口索要5000元的工资,这样的要求报警人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双方的矛盾才由此愈演愈烈。那位大娘表示,自己昨天过来干了一晚上的工作,对方应该给自己结算工资。
< class="pgc-img">>大娘表示,自己昨天下午过来以后就一直听从饭店老板的安排做了很多工作,所以饭店就应该支付自己工资,但是饭店老板却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 class="pgc-img">>据当初招聘这位大娘来上班的饭店厨师讲,对方来上班上了一段时间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自己就走了,上午也不见踪影,现在才过来说要继续工作,如此不服从管理,饭店自然是不会聘用她了。而对方之所以一开口就要5000元的工资,完全是因为当初在饭店窗户上贴出的招聘广告,招聘广告上写着每月薪资标准是3000到5000元。这名大娘以此为依据,直接向饭店索要5000元的工资,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民警做起了调解工作。
< class="pgc-img">>最终,在民警的协调下,饭店老板按计时工资给这位大娘结算了工资。对方在拿到工资后表示,其实她自己也知道直接要5000元的薪资并不现实,只是刚才气不过才故意提出这样的要求。现在既然自己应得的工资也拿到手了,也不愿意再和饭店老板有过多的纠缠,随后离开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