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果子是一家颜值非常高的奶茶连锁品牌,也是这几年消费者口中的彩虹奶茶的真身,其品牌特别擅于用各种颜色的水果搭配珍珠奶茶制作出五彩斑斓,兼具实力与外貌的优质奶茶奶茶品牌。
所以淡七果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奶茶了,其品牌创立初期虽然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为宣传,但淡七果子能够达到今天的产品知名度,还是因为淡七果子在消费者中的星城的口碑极好,有很多地方的美食公众号,新媒体都争先恐后的大肆报道淡七果子的彩虹茶产品,每一家淡七果子新加盟店在筹备阶段就能成为当前城市的美食热点,所以对于加盟商来说,想要在短期内获得大额利润,感受半年内回本的经营回报,加盟一家这样风头正劲的品牌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的。
< class="pgc-img">淡七果子芝士系 - 清香芒芒芝
>淡七果子隶属于南京淡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其品牌创始人是汪强,他本身也是一位对着时尚饮品有着深刻研究的创始人,深谙现在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从来不会孤芳自赏,一意孤行,而是时时刻刻都会从各个方面来加强淡七果子的品牌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淡七果子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跃升同期品牌的领头羊地位,这与创始人的营销大局观还有其深厚的营业经验都是息息相关的。
< class="pgc-img">淡七果子芝士系 - 牛油芒果芝
>南京淡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旗下除了有淡七果子奶茶店之外,还有个同名轻食快餐店在营业,也是开通了全国招商加盟渠道的品牌,目前在全国的各个省市地区已经有了总数超过300家的加盟店,所以淡七果子的企业发展宏图是非常广大的,在今后也会向着更多的领域发展,成就一个可以完成汪强梦想中的淡七果子餐饮美食商业帝国。
< class="pgc-img">>淡七果子芝士系 - 萌萌西瓜芝
目前加盟一家淡七果子的加盟费用大约在7万元左右,对比起单品售价最低15元的标准来说,这样的加盟费定价明显是偏低的,且以其目前每天日均超过200单的好生意,基本上高于90%的加盟商都是可以在开业的前半年就回本的,特别开的早,开在南京本地的淡七果子加盟店,早就完成了年均净收入60万以上的好成绩,这个加盟费用在未来的一两年必然还会上调,所以目前已经对淡七果子这个品牌感兴趣的加盟商要尽早将加盟计划提上日程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唐伯虎
靠疯狂扩张的蜜雪冰城,一度成为茶饮界的“神话”。
2020年6月,蜜雪冰城共有近1万家门店。到了2021年10月,蜜雪冰城的门店翻番,突破2万家。几乎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之前二十年的开店总量。
实际上,2021年除了大力扩张,蜜雪冰城在供应链搭建、品牌布局等方面的动作,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频繁。
这个坐拥超2万门店的“茶饮巨头”,似乎在找一种新的增长路径。
扩大经营盘子
蜜雪冰城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2020年,蜜雪冰城升级并重新推出了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美式5元,拿铁6元,果咖5-7元的定价,再度延续了蜜雪冰城在奶茶界的打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了冰淇淋咖啡、鲜煮咖啡、路易波士茶等品类。
到了2022年,幸运咖门店数量突破500家,整体门店盈利良好,其中不乏很多年营业额破百万的高盈利店。
2021年,蜜雪冰城又在郑州推出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不仅卖奶茶等饮品,还卖鸡肉串、年糕串和面筋等炸串,在店里的其它分区内,还有DIY冰淇淋和各种周边产品售卖。
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体验店是内部正在尝试的新店型,店内增加了许多新品类”,“目前该店属于试水阶段,还没有更深一步的计划或者打算”。
雪王城堡体验店像是一个样板间,似乎是在探测蜜雪冰城的上限可以有多高。业界也认为,蜜雪冰城的试水意在为未来布局,向一二线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发起冲击。
除了布局新品牌,蜜雪冰城还在深入相关供应链体系。
2021年8月31日,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吴飞翔。雪王农业是蜜雪冰城100%控股的企业。从企查查看到,雪王农业的经营范围包含饮料生产、食品生产、初级农产品收购、新鲜水果批发等。
蜜雪冰城的目光投向了南方,而海南是重点。纵观其2021年的五次新公司布局,分布在海南地区的就有三家,其中包括鲜易达供应链有限公司、雪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大咖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为此,也引发相关猜测:蜜雪冰城是否打算借此为契机,将南方、甚至东南亚的更多冷门水果加入其平价饮品单以提升竞争力?并逐步为进军海外做铺垫?
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去年夏天,包括黄皮、油柑、佛手、香水柠檬在内的多种南方水果被几家新茶饮品牌制作成了爆款茶饮。
蜜雪冰城的种种动作,都在向外界揭示一个信息:“霸屏”下沉市场之后,要进军一二线高地和海外市场了。
走向全球化
蜜雪冰城为什么这么急着走进一二线城市,迈向海外?一组数据或许可以直观地看出蜜雪冰城当下的“窘境”。
一直以来,蜜雪冰城的扩店策略都是先立足中原大省,再以辐射状向外扩张。从窄门餐眼数据库公布的蜜雪冰城全国门店分布图来看,其门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为大本营河南和临近的山东,分别为1495家和936家。河北、陕西、安徽等省份的门店数量为500家左右,剩余距离较远的省份门店数量最少,平均在200家以内。
在大本营河南,蜜雪冰城的扩张早已到了瓶颈期。此前,一位北京加盟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河南的蜜雪冰城门店分布过于密集,合适的开店地址非常难找。
虽然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扩张已经逼近饱和,但与此同时,群狼仍在涌入。作为蜜雪冰城基本盘的下沉市场,实际上并不“稳”。
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中部奶茶品牌,仍在以三四线城市和大学城为据点疯狂扩张,试图承接蜜雪冰城的流量。
头部品牌也在下沉,比如喜茶就面向二三线城市推出了产品售价6-16元不等的子品牌“喜小茶”。奈雪的茶则在去年10月推出了瓶装饮品,并加码商超等线下渠道,目的都是抢滩下沉市场。
业内人士提到,尽管蜜雪冰城2020年的利润高达8亿,但基本全是靠规模在积累,换句话说就是,蜜雪冰城赚的都是辛苦钱。
在这种情况下,进军一二线市场,向海外扩张,成为了蜜雪冰城寻找增量必然的选择。
业界曾分析,蜜雪冰城长期战略可能是全球化。这在其品牌使命上也有体现:“让品牌更强大,让伙伴更富有,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
从 2018 年在越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以来,蜜雪冰城已进入越南、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七个国家。
2021年下半年,创始人张红超曾在内部提了一个简单清晰又充满野心的目标:“两美元,让全球人民吃好喝好。”
“增长”难题
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个试图从中质低价向高质平价发展的路径。张红甫曾提到,“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更适合做高质平价的产品。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属于中质低价,从中质低价到高质平价需要一个过程。”
问题是,往一二线以及海外去寻增长,并非坦途。
低价已经成为蜜雪冰城难以撕掉的标签。张红甫在与业内人士交流时,曾被一句话“刺痛”:蜜雪冰城再怎么化妆也成不了喜茶、奈雪。
而去往一二线市场,也就意味着,蜜雪冰城要拿着自己的低价标签和中高价位的茶饮品牌硬碰硬。
虽然蜜雪冰城也已重新开拓高端品牌的路线,但目前仍未走通。2018年,蜜雪冰城推出高端茶饮品牌M+,主打鲜泡茶与特调牛乳等饮品,价格最高上探到20元。但由于产品缺乏亮点,加上主品牌与M+的目标用户并不重合,几乎无人问津,最终,M+惨淡收场。
艾媒分析师认为,现阶段蜜雪冰城的低价标签太重,要提价不仅仅是更改产品售价的数字那么简单,从用户观念、茶饮调配、店面升级等方面都要改变,蜜雪冰城想要实现向上突破还需一段时间的规划和准备。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早已硝烟四起,蜜雪冰城看中的南方市场也已“人才济济”。留给蜜雪冰城的机会并不多。
根据《2020年Q3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数据,国内奶茶店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其中又以广州、深圳、东莞为首。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新茶饮市场在持续扩大,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28亿元,但市场增速将下滑至20%左右。虽然蜜雪冰城的势头还算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茶饮市场已陷入内卷。
海外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增长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3-5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历史性时间窗口。进入2022年,中国大规模品牌出海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接下来,奶茶品牌出海已是朝气蓬勃的必然趋势。
当然,蜜雪冰城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4年,吾饮良品就率先在菲律宾开出第一家门店,开业首日就创下了首单销售100杯的纪录;12月,“奈雪的茶”在新加坡开店。2019年5月,来自中国台湾的“鹿角巷”在樟宜机场开设概念店。
再比如,在越南,早在蜜雪冰城到来之前,当地已经有台湾品牌薡茶、贡茶,以及本土品牌Hot & Cold三足鼎立。蜜雪冰城杀进越南后,益禾堂、鹿角巷、皇茶、CoCo都可等品牌也迅速进入这一市场。
短期来看,蜜雪冰城出海,仍是一个烧钱换扩张的过程。据悉,蜜雪冰城在海外走的仍然是平价路线,但其海外门店多数都开在当地租金昂贵的繁华地带。比如,印尼的几家门店就落地在了雅加达市和泗水市市中心的步行街,而澳大利亚的门店则落地在了黄金海岸的旅游区。
为了走向全球而扩展的产业链,也被认为是“不够聪明的做法”。不可否认,只有尽力控货、控物流,才能将产量做大,成本做低,进而用极致的低价吸引消费者,建立起其他品牌难以轻易模仿的护城河。
但因此带来的压力也十分明显。大力扩展产业链,需要庞大的资金与精力,与此同时回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很长时间里蜜雪冰城需要“负重前行”。在扛着成本压力的同时,可能还要面临着各种质疑,例如,“是否会影响主品牌的发展”。
种种压力下,蜜雪冰城的全球梦能否支棱得起来,暂不得而知,但食品安全问题已先行一步。
今年315期间,登上热搜的不止“老坛酸菜”,蜜雪冰城也抢足了关注。据极光新闻爆料,从今年1月份开始,其热线平台陆续接到黑龙江省内各地市“蜜雪冰城”品牌,多家门店涉嫌“使用过期奶茶粉”“出售过期乳制品”“做错或无法出售的饮品,被撕掉标签后重新出售”的消费者相关投诉123条。
对于餐饮企业,最敏感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一点不分海内外,也不管品牌此前“讨不讨喜”。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恰恰也暴露了蜜雪冰城在供应链和加盟管理上仍存在着“缺陷”。
由此看来,蜜雪冰城想从国内下沉市场走向全球化,挑战依旧重重,能否成为“茶饮第二股”也要打个问号。
参考来源:
1、锋见:蜜雪冰城卖炸串,是“谋生”也是“求生”
2、有牛财经:蜜雪冰城,南下寻找护城河
3、经济观察报:1年1万家店 蜜雪冰城停不下的扩张
4、鹿财经:将要上市的蜜雪冰城,比以往更缺故事
5、晚点LatePost:蜜雪冰城将达 2 万家门店,创始人说,新目标是 “两美元让全球人民吃饱喝好”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了一条生态产业链。人畜粪便、农业秸秆、园林树枝、有害植物……这些都是蚯蚓们的“口粮”,它们每天要吃掉近百吨“垃圾”,生产出蚯蚓粪用于生态种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手捧蚯蚓的罗景杨
家里种植枇杷亏损
她产生了养殖蚯的念头
12月13日,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的蚯蚓粪生产基地内,不时传来一阵阵臭味,大棚内的养殖床一垄一垄的,形式大小统一,罗景杨扒开阴暗潮湿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红色蚯蚓不断蠕动。
罗景杨的蚯蚓养殖基地
整日与泥土、粪便、秸秆打交道的罗景杨尽管一身工人装,也掩盖不了她身上“新农人”的身份,“你别看蚯蚓小,但它们浑身是宝,生态经济效益好,还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谈起自己的事业,罗景杨颇为兴奋。20多岁的罗景杨是凉山州德昌县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美容行业的工作,月薪过万,生活稳定。2018年,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辞掉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凉山,选择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养殖蚯蚓创业。
养殖基地的蚯蚓养殖床
罗景杨介绍,回乡养蚯蚓创业,主要是受家人影响。2014年,罗景杨一家人在德昌县种了300多亩枇杷,预计四年能丰产盈利。但到了2018年,枇杷树上结的果子不仅产量少,而且口感差。追根溯源,是土壤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的问题。
“丰产盈利”的梦想破灭了,一家人辛苦四年却亏损了300万元。看到父母为此一筹莫展,罗景杨很着急。为了帮助家里走出困境,她每天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除了蚯蚓粪粒别无沃土”。所以,她产生了养蚯蚓生产蚯蚓粪改良土壤的念头。
创业路上曾遭遇挫折
20多万元的蚯蚓苗一夜死光
罗景杨继续查看了很多关于蚯蚓粪的信息,并走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的行业专家,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家里的种植难题。在走访过程中,罗景杨对蚯蚓粪的了解更多了。
“蚯蚓粪不仅可以给植物提供很好的养分,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化肥的用量,蚯蚓粪中的蚯蚓蛋白酶,还可以抗病虫害。” 罗景杨了解到,利用蚯蚓的食腐性能,可以把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混合发酵后,用蚯蚓吞食,变成蚯蚓粪。
罗景杨查看蚯蚓长势
在家人的支持下,罗景杨很快找到了合作人,一同成立了西昌千丘润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西昌市委、政府及高草乡领导的支持下,在西昌高草乡租用了104.5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创业路是平坦的,罗景杨也是如此。她和表姐跑了几个省,购买回第一批价值20多万元的蚯蚓苗,兴冲冲地投入养殖,却没想到一夜之间全部死光。“我们把粪便、秸秆混合泥土后,就把蚯蚓放进去了,后来才知道第一步就错了。因为这些东西混合后会产生高温,蚯蚓是很脆弱的,受不了高温就死了。”
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罗景杨经常请教专家,经过不断试验和改良,因地制宜得出了一套适合西昌的蚯蚓养殖技术,去年迎来了第一批蚯蚓粪。为了证实蚯蚓粪的效用,罗景杨并没有急着投入销售,而是在自家的枇杷果园里做起了试验,“枇杷树的生长情况明显好转,果子产量明显提高,口感也很好”。
工人用机器在养殖床上松土
在养殖基地内,放着一堆堆秸杆和树枝、枯草,工人操作下的机器发出轰鸣声。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这些秸杆和树枝被加工后,混合一些人蓄粪便、生活污泥、泥土等发酵,堆成养殖床用于蚯蚓养殖。
变废为宝
每天吃掉上百吨“垃圾”产出蚯蚓粪
罗景杨表示,“蚯蚓工厂”主要原料来自农村禁止焚烧的秸秆、城区的园林修剪的树枝、发粪池的人蓄粪便、自来水公司污泥等,“邛海泸山景区的枯枝杂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有害植物,景区不好处理,都拉到我们这里,我们加工后变废为宝”。目前,公司用蚯蚓已经处理各种粪便3万吨,园林绿化树枝秸秆2万吨,年创收数百万元,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利用其粪便拓展种植养殖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融合。
养殖基地内的秸秆
“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能吃掉它们体重一二十倍的东西,养殖床要保持疏松透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机器松土,不然蚯蚓可能出现死亡。”站在蚯蚓养殖床旁,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养殖床开始有80厘米高,蚯蚓要吃掉一半的高度,“它们几个月走完一生,这里大约有上亿条蚯蚓,每天要吃掉上百吨‘垃圾’”。目前,蚯蚓生产出的蚯蚓粪已用于石榴、蓝莓、葡萄、辣椒等农作物种植。段春英谌堡村种了1.7亩辣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采收,她告诉红星新闻:“蚯蚓粪比普通的肥料更好,亩产增加约四分之一,且种出来的辣椒外形、口感更好,批发价要高一些,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七八万元。”
村民段春英用蚯蚓粪种植的辣椒
如今,罗景杨不仅把蚯蚓粪卖到了西昌多个乡村的种植户手中,还吸引了凉山以外的农户和企业前来购买。西昌市高草回族乡党委书记陈琪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一家环保企业,蚯蚓粪对于改良土壤土质效果比较明显,减少了土壤板结现象,种出的农产品口感好,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利用蚯蚓进行秸杆处理,有利于环保。”在当地,很多人都称罗景杨“蚯蚓妈妈”或“蚯蚓女孩”。“很多女孩子见到蚯蚓就会起鸡皮疙瘩,你天天与粪便、蚯蚓这些东西打交道,不怕脏不怕累啊?”也有人问过她这样的问题。不过,罗景杨表示:“虽然创业很辛苦,但要踏踏实实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经历的脏累苦都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觉得奋斗的青春最美。”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