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痛点,昌平区北七家镇近日将“老年餐桌”搬进了社会餐饮企业,位于定泗路的李记包子手擀面餐厅、北京味道餐厅均加入了“老年餐桌”。老年人凭养老助残卡就餐可享受折扣优惠,菜品也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做了相应改良,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用丰富多样又可口的美食。
在李记包子手擀面餐厅,自选区内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茄子、素炒豆角丝、熘肉片等菜品,荤素搭配合理,令人垂涎欲滴。正值午饭饭点,排队点餐的人群中有不少持养老助残卡的老年人。“给我来一碗炸酱面,再来一份烧茄子。”67岁的王大妈对炸酱面钟爱有加,“这家店会根据我们老人的口味将面条多煮一会儿,软烂可口,炸酱的咸淡味儿也正合适。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大夏天在厨房做一顿饭,又累又热,还吃不了多少。赶上家门口有了‘老年餐桌’这个福利,又实惠又好吃,省得自己在家做饭了。”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舒心,我们会针对老年人的口味和喜好对菜品进行一定的改良,比如汤品里少加点盐,面煮得软一点。我们也会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调整菜品,方便老人就餐。”该餐厅负责人说。
刘大爷儿女常年在外,独自在家又好喝两口。自从家门口的餐厅加入了“老年餐桌”,他就成了这儿的常客。“我每天都来买几样下酒菜,这家门口离得近,想吃多少就买多少,不浪费。现在还能用养老助残卡刷卡打折,真方便。”刘大爷说。
据了解,目前北七家镇有十家“老年餐桌”,这些“老年餐桌”均设置于养老驿站内,仅能满足周边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对于居住在驿站服务半径之外的老年人来说,社会餐饮企业的加入,为他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就餐选择。
“我们前期经过了摸底走访、调查研究、会议协商、社区推荐、商户自愿报名等环节,最终还要通过检验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资质等手续,才能邀请这些社会餐饮企业加入‘老年餐桌’。”北七家镇民生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老年人持卡就餐享受“折扣”,但质量与服务却不能“打折”。加入“老年餐桌”的餐厅不仅要悬挂统一制式的形象标识,还需增添餐具、桌椅,具备消毒碗柜、保鲜冰柜、供暖降温设备等。“按照要求,我们为加入‘老年餐桌’的餐厅办理了专用的POS机,老年人使用养老助残卡进行支付即可享受一定的折扣。”镇民生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针对这些餐厅,镇相关部门会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行动,加大对餐厅的食品安全检查,确保老年人用餐安全。目前,北七家镇正积极对接更多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加入“老年餐桌”。
京报讯(记者 王萍)12月6日,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元。报告关注到大正餐和老人餐市场的情况,对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未来均表示看好。
报告中称,中国餐饮市场一直健康成长,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由于疫情的影响,餐饮市场规模2020年下滑15.4%至4.0万亿元,但是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元,之后行业将重新健康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元。
从品类看,中国餐饮业菜系丰富,消费者可选项极多。在众多菜系中,火锅是所有中式餐厅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川菜在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二。从消费者最爱口味数据来看,辣、清淡和鲜是消费者最喜欢的3个口味,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1.8%、23.7%、20.3%。可以明显看到,辣是一个被更多消费者共同接受的口味。
报告中还关注到大正餐和老人餐两个细分市场。2012年后,传统的、不规范的、过于铺张浪费的大正餐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目前,大正餐市场处于蓬勃发展中,有部分大正餐餐饮品牌有了较好发展。实地调研显示,该类餐饮品牌的共同特征包括装修精美、服务周到、但不像传统大正餐酒楼一样收取明显高昂的菜品价格,同时,在这些餐厅用餐,服务人员的培训标准中也会说明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避免出现铺张浪费。报告认为,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正规的大正餐市场也是有合理增长空间的一个餐饮赛道。
此外,老人餐市场也被看好。报告指出,截至目前,针对老人餐这一市场,实地调研中仅看到一些“社区老人食堂”等半公益性质的门店存在,少有专门为解决老年人餐饮需求经营的餐饮品牌,目前这一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竞争尚不激烈。若有优秀的餐饮创业团队针对老年人餐饮开发出优质的服务体验,预计可以成长为细分领域规模较大的龙头公司,其社会价值也会高于一般餐饮企业。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人说男人的一生,18岁,30岁,35岁,45岁,60岁,80岁是这难过的6大坎,特别是到了45岁,混得差,又不想上班,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不敢轻易辞职,不敢跟老板发脾气。
只能默默地辛苦着,人到中年45岁,能够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往往很多人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经认命了,但是面对45岁的生活,年对家庭的负担,面对职场的不安全性,特别是很多人在45岁的时候身上存款并不多。
< class="pgc-img">>混得差,又不想上班打工这是很多人的正常心态,想要自己做老板又不知道去干啥?但其实只要我们放开思路,开阔思维就能够发现,周围有很多45岁以上的人都混得很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似乎45岁才是他们的花样年华。
有3种小生意,适合人到45岁的人开干,“钱”景很不错,做得好干一年比上班5年还强,能赚钱,能养家,时间比较自由,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
< class="pgc-img">>第一、奶茶店
如今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都是餐饮店,其他服装店、饰品店等都消失不见了,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开始更喜欢在电商购物,实体店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除了餐饮业。
< class="pgc-img">>衣食住行,一直都是最赚钱,也是最刚需的品类,而如今住不好做,行也不适合普通人,衣更是如此,街边上的衣服店都倒闭关门了,只剩下“食”也就是做吃的,做餐饮业。
而奶茶店受到了很多年轻人,很多学生们的欢迎,在老家三四线城市或者小县城里开一家奶茶店,无疑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
一杯8块钱的奶茶,成本价不到2块钱,都是用粉末勾兑的,成本低,利润高,年轻人很喜欢,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投资也不高,最低5万就可以。
< class="pgc-img">>第二、包子、粉面店
包子店、粉面店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如今的人们都不喜欢早起,都喜欢上班的路上买几个包子或者吃点粉面直接去公司,相对花10块钱吃早餐,人们更不愿意早起,特别是如今是年轻人的消费天下。
而包子和粉面店的利润一直都很不错,成本不到5毛钱的包子,卖2元一个,成本不到3块钱的汤粉卖8元一碗.
走在大街小巷里,你就会发现包子店,粉面店倒闭的门店最少,而其他的快餐店,大型炒菜店反而倒闭的更多。
粉面店是刚需,可以垫饱肚子,一日三餐都可以吃,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0点都可以营业。
< class="pgc-img">>第三、特色小吃店
如果你会本地的特色小吃,如果家里有老人懂得如何制作以前的特色小吃,那么这就是你们家最大的财富密码,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随着餐饮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差异化的小吃,有特色的本地小吃正在受到大家的欢迎。
有个堂哥,48岁学到了他奶奶制作的一款小吃,在县城开了一个40平米不到的小店,如今每日店门口都排队,一个月下来利润不下3万块钱,“钱”景很不错。
以上这3种特色小本生意很适合中年人干,一边开店,一边照顾小孩和父母,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