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连锁咖啡品牌Tims天好中国(THCH.NASDAQ)宣布,其获得来自创始股东笛卡尔资本和国际餐饮集团RBI总计6500万美元的融资和额外资金。在宣布融资的同时,天好中国还将接手不到18个月的炸鸡品牌Popeyes转让给了RBI的子公司,在此之前,天好中国曾放言将在5年内开出500家Popeyes门店。
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指出,“此次交易将推动我们的业务增长,同时还将助力我们聚焦和深化Tims天好咖啡的核心业务。”
Tims天好中国获得6500万美元融资
今年一季度净增加咖啡门店仅4家
Tims Hortons咖啡品牌于1964年由加拿大冰球运动员Tims Hortons在多伦多汉密尔顿小镇创立。2018年,Tims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合资成立Tims天好中国,2019年2月,Tims天好中国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咖啡馆,2022年9月29日,Tims天好中国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据悉,Tims天好中国的这次融资包括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其中4000万美元已在交割时支付,其余部分将在未来7个月内支付,每笔支付需满足特定条件。这些三年期债券可转换为Tims天好中国新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根据交易完成前5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成交价的110%可转换为普通股。
投资方、创始股东RBI旗下品牌还有快餐品牌汉堡王、炸鸡品牌Popeyes。而在上市之前,2020年及2021年,Tims中国曾先后获得腾讯、红杉资本和钟鼎资本的投资。
针对此次融资,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指出,“今年对我们来说将是关键的一年,优化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是确保我们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获得长期成功的重要一步。此次交易将推动我们的业务增长,同时还将助力我们聚焦和深化Tims天好咖啡的核心业务。”
Tims天好中国的咖啡业务仍未能实现盈利,而且比起咖啡头部品牌,其开店速度较慢,今年前三个月净增加咖啡门店仅有4家。根据Tims天好中国发布的最新财报,今年第一季度,Tims天好中国收入同比增长3.1%至3.47亿元,净亏损同比减少18.13%至1.4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9780万元。截至今年3月底,Tims天好中国门店总数为917家,其中自营咖啡门店减少15家,特许经营咖啡门店增加19家,另外净增加1家Popeyes自营门店。
尽管相比去年同期,Tims天好中国自营门店总数增加了64家,不过其第一季度同店销售额为-11.7%,因此自营门店收入整体增长仅有0.2%。拉动其营收增长的是其特许经营门店,今年一季度其特许经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了37.5%,但是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不高,为10.32%。眼下,Tims天好中国有意通过加盟提高开店速度,就在5月底,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单店加盟,在此之前,其仅在北京、上海等地以小店模式试点开放加盟。
接手Popeyes不到18个月,
Tims天好中国宣布不做炸鸡业务了
在宣布获得融资的同时,Tims天好中国还宣布,将旗下炸鸡品牌Popeyes中国的业务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RBI旗下的子公司,该子公司也是Popeyes品牌亚太地区的特许经营商。这意味着,Popeyes在中国的经营方第三次易主。
图片来源:小红书@Popeyes
Popeyes是一个起源于美国的炸鸡品牌,于1972年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成立,主打产品包括炸鸡、鸡肉三明治、炸虾等,1984年,Popeyes将门店开至加拿大,开启了全球化扩张之路。
但是,Popeyes在中国的经营比较坎坷,早在1999年,Popeyes就以“派派思”的品牌名在北京和大连开出三家门店,并在两年后定下了三年开店390家的目标,不过到了2003年,Popeyes就已经悄然退出中国市场。
2017年,Popeyes全球业务被RBI收购,2020年5月,在RBI特许经营授权下,土耳其餐饮集团TFI在中国市场重新开设Popeyes门店。彼时,Popeyes曾透露要在5年之内在中国内地开店1500家。然而,最终,Popeyes仅在上海、杭州、南京开店9家,到了2022年8月,Popeyes多家门店关闭,在2023年2月Tims天好中国宣布接手之前,其仅在上海有2家门店。
Tims天好中国接手后对品牌Popeyes进行调整,截至今年第一季度,Popeyes在国内拥有门店14家。今年第一季度,Popeyes实现营收1466.2万元,经调整后的门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即EBITDA)为-617.9万元,经调整后的门店EBITDA利润率为-42.1%,经调整净亏损为759.7万元。
今年1月初,Tims天好中国曾公开透露,预计未来5年内,Popeyes将开设500家门店,未来10年内将开设1700家门店。如今接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Tims天好中国又决定将其转卖出去。针对出售原因,7月2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向Tims天好中国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Tims天好中国卖掉Popeyes炸鸡业务的方向是对的,这样一来,Tims天好中国的管理和资源可以更加聚焦,不过,Popeyes在国内发展不温不火,对Popeyes而言,再次被转卖肯定不是好的信号。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从韩剧走出的炸鸡
多家停业关门!
“下初雪的时候,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呢”,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女主千颂伊的一句台词,让“啤酒炸鸡”这对cp火爆网络。
随后,剧中千颂伊吃的炸鸡,即Pelicana百利家在2014年被引入中国,并成为炸鸡市场里的人气王。
店铺装修风格带点韩风,配上韩剧里常有的暖黄色灯光,吃起炸鸡来温馨又惬意。
当时,百利家的出现让半个深圳炸开锅,每天排队保底2小时,吃一口炸鸡足以炫耀一条微博。
然而最近,内参君却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多家百利家深圳门店停业的消息。
在某外卖平台上搜索深圳的百利家,仅剩一家门店还在营业,其余的六家均已停业关门。
百利家是1982年在韩国大田成立的炸鸡品牌,主推产品是甜辣味的“调味炸鸡”,以及“混搭(一半原味炸鸡、一半调味炸鸡)”的新式炸鸡。
《星你》播出后,百利家迅速出圈,不仅火爆了整个亚洲市场,还先后于美国、澳洲、马来西亚、蒙古等全球各地成立海外事业部及连锁门店,巅峰时期全球范围内拥有过三千多家门店。
百利家进入中国市场后,开店最多那年在2021年,开店数量巅峰在27家,门店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省。但如今,据网上公开数据,门店已仅剩16家左右。
韩式炸鸡
靠“网红刺客”翻身?
众所周知的是,随着韩流退潮以及新中式炸鸡的崛起,韩式炸鸡的声量大不如前。
据企查查数据,近三年数据对比来看,“韩式炸鸡”“韩国炸鸡”相关企业注册量一路下滑。其中,“韩式炸鸡”在2021年到2024年的新增注册量,整体降幅约33%。
韩式炸鸡品牌除了百利家,在韩国有着“炸鸡大学”之称、另一部韩剧《鬼怪》同款的比比客炸鸡,据比比客炸鸡官方公众号显示,2020年初,其在国内10多个城市拥有门店。
如今,据大众点评显示,杭州、苏州、郑州等城市的比比客均已关门。
然而就此认为韩式炸鸡没落,就大意了。
比如去年随旅游地一起爆火的延吉炸鸡,与韩式炸鸡一脉相承,出现了“每天早上9点半在小程序放号,100多个号1分钟左右就抢完了”等让人咋舌的现象。
而代表品牌正谈炸鸡,创立于2018年,创始人曾在韩国学艺七年,号称“尝遍了韩国各种品牌的炸鸡”,在去年之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
一份炸鸡卖98元,顾客排队两个半小时,愣是整出一副抢出奢侈品限定款的架势。
据悉,目前正谈炸鸡全国门店已经将近百家,小红书上,关于正谈炸鸡的发帖已经有了2万+篇,对于一个小体量的品牌来说,这已是不小的热度。
正谈炸鸡的走红背后是韩式炸鸡高端化的一次尝试,相比开在街头巷尾的夫妻炸鸡店,韩式炸鸡店通常注重装潢,正谈炸鸡正在把这一点差异性发挥到极致。
不管是强调“到店点单”“纯手工制作”等,还是在选址上陆续进入万象城、万达等商场,都在有意把炸鸡这种小吃做成“正餐”。
但这样的路子能走多远,还得时间的验证。
当下正谈炸鸡也面临着加盟开放后的品控问题,消费者对炸鸡的心理价位不高,卖得贵很难卖得好,此外,高端定位门店模型也使得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增加。
倒闭率高达50%
留给韩式炸鸡的时间不多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以“炸鸡”为关键词、国标行业为餐饮业的现存企业有16.2万家,其中状态为“注销、吊销”的为8万家,倒闭率达到了50%。
而最近,Tims天好中国宣布出售Popeyes,此前对这个炸鸡品牌做出的“5年500家店、10年超过1700家店”的Flag,转眼成为空谈,同时也意味着,Popeyes在中国的经营方第三次易主。
咖啡和炸鸡哪个更香?有资本已经用脚投了票,这并不算什么好的信号。但是Popeyes的几进几出、反复尝试,也显示出了中国市场的值得。
近年来,炸鸡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韩式炸鸡的品类红利逐渐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需要积极寻找新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维稳并拉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不管是加强口味创新、迎合当下的健康需求、尝试多元化产品线提升提高顾客的回头率等等,都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保持活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街角炸鸡,如何逆袭成下沉市场餐饮之王?
文丨华商韬略 陈梦迪
中国炸鸡之王是谁?
不是麦当劳,也不是肯德基,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五环外小吃”——正新鸡排。
20多年,正新从浙南小镇的一家街边小吃变成全国2.5万家连锁店、年销10亿片鸡排的“鸡排之王”,门店数量比肯德基、麦当劳二者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多,成为当之无愧的“下沉市场连锁餐饮No.1”。
一块鸡排,衍生出如此庞大的业务网络,它的创始人陈传武做对了什么?
回过头来看,陈传武的成功有误打误撞的因素。
陈传武是温州人,自小在经商氛围熏陶下长大。
九十年代,陈传武毫不犹豫放下铁饭碗,尝试各种小生意。
摸爬滚打几年后,陈传武在温州速冻界快速崛起,不仅自己生产速冻食品,还一度拿到和路雪冰激淋的代理权,创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
殊不知表面风光下,常年上游积压库存、下游拖欠货款,公司濒临倒闭。陈传武琢磨,“拓展维护销售终端太难了,何不自己也做终端,挣现金流?”
为了消化库存、回笼资金,2000年,陈传武开了第一家正新小吃店,也就是正新鸡排的前身。
当时台湾小吃随着台湾偶像剧传入内地,炸鸡、奶茶、烤肠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陈传武瞄准年轻客群,什么流行卖什么。不仅东西要好吃,为了回头客多,原本内向的陈传武学会和年轻人聊天说笑。
刚创业时,陈传武处于行业鄙视链底端。正新都是小档口,产品仅限鸡排、烤串、软饮。
< class="pgc-img">>陈传武觉得,小吃毛利不宜过高。别人奶茶卖十几元一杯,他卖几元一杯,在20年前就走蜜雪冰城的极致性价比路线。
陈传武表示:“到今天正新也只赚一个鸡排的差价。”
凭借低价美味,正新迅速包围温州,在步行街、学校、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能看到正新亮眼的招牌。
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陈传武干脆关掉速冻食品厂专心做正新小吃。
2004年,他颇具前瞻性地选择了进军上海,以此为跳板,逐步扩张至华东、乃至全国。
但随着公司发展,正新小吃品类猛增到上百个,从采购、物流到加工储存等各环节流程都越来越复杂,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陈传武带着核心团队去香港、广州、河南、河北等地考察一圈后,最终确定公司必须再次转型,聚焦“鸡排+烧烤”的战略。他悟出:“轻”才是正新小吃店能走出温州、走向全国的关键。
2012年,陈传武果断砍掉90%的品类,菜单仅剩爆款鸡排和几种热销肉串,并将品牌更名为正新鸡排,无异于一场豪赌,但销量却开始飞跃式提升。
公司进入第一轮扩张期。截至2013年禽流感来袭前,正新小吃在全国有近1000家直营店。
在创业初,陈传武就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供应链,利用规模优势不断向供应商压价,筛选优质供应商,目的是比对手更好更便宜更快拿到鸡肉和配料。
2013年禽流感来袭,炸鸡业首当其冲,同行因鸡肉供应链断裂,死伤无数。正新的供应链在陈传武数十年锻造下,不仅扛住波动,也没有给经销商和顾客涨价。
但正新的业绩却降至史上最低点,员工工作积极性也大受打击。陈传武一方面对内进行股改,把自己股份分给员工,邀请员工做店长,另一方面对外放开加盟,把自己十几年的开店经验和供应链能力分享出来,且加盟费仅11万元,比同行低近一半。
陈传武说:“老板股份变少,但企业发展了,赚得不见得比以前少。加盟不是为了赚快钱,正新稳扎稳打13年,鸡排加烧烤战略确定,有了核心产品、物流基地和生产基地,加盟时机已成熟。”
这两招让正新第二次起死回生,员工干劲高涨,加盟商蜂拥而至,正新开始急速扩张,进入第二轮扩张期。
从2017年开始,正新踏入万店俱乐部。据正新披露,截至2021年3月,正新鸡排店已突破2.5万家,是肯德基的3倍、麦当劳的6倍,且三分之一仍是直营,此时距离其放开加盟还不到十年。
< class="pgc-img">>即使新冠疫情后,餐饮业哀鸿遍野,正新鸡排在2020年3月份就复工,4月逆势开店600家。
同年,陈传武斥资十亿在老家温州鹿城开建正新供应链基地。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米,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
在消费者心中,正新鸡排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去年正新上市9.9元的鸡排,令网友感慨:“物价回到十年前。”
陈传武牢牢锁定吃不起肯德基的低消费人群,别人卖十几元一片的鸡排,在正新花10元就能吃一片鸡排喝一杯饮料。
下沉市场也对正新投桃报李。据官方披露,正新2018年售出鸡排计超过7.2亿片。按照单价10元算,正新仅卖鸡排一年收入就超过72亿元。2019年,正新鸡排店面超过2万家,仅鸡排单品年销售额破百亿元。
但低价必须加上品牌才是王炸。
为了与竞品进一步区隔,陈传武斥巨资做广告投放和请明星代言。金马影帝黄渤是草根逆袭的明星代表,能够与正新鸡排的消费群体产生共情。
< class="pgc-img">>2015年,黄渤代言了正新鸡排,在综艺里对着镜头啃鸡排上了热搜。此外,陈传武在多个城市投放千万元地铁广告,进一步拉近与下沉市场的情感距离。
这样做除了能吸引消费者和加盟商,当一个经济拮据的年轻人吃正新鸡排,看到黄渤的笑容,他会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鼓励感,而不是吃廉价小吃的沦落感。
炸鸡品牌数不清,对于竞品,正新真正的杀伤力来自其底层强大的供应链。
陈传武说,正新之所以能成为拓店之王,因为工厂、物流、装修等各个环节均已打通。前端做大带动后端发展,后端发展支持前端。
正新不是一个鸡排店,而是一个以鸡排为连接的产业平台。除了兴建中的温州正新基地,诸城和宿州的正新自有加工基地已运转超过6年。
正新不仅卖鸡排,还卖门店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了让加盟商好上手,陈传武让鸡排生产高度标准化。从选址装修到原料供应,细化到鸡胸重量、油温、油炸时间、自制灶具等。
此外,正新供应链除了服务自己,还能服务其他餐饮企业,如意馄饨、小蹄大作、刘一手火锅等都是正新客户,仅供应链业务年销售额上百亿。
陈传武说,正新的下一个目标是“十万家店,千亿产值”。坚定扩张的背后,是陈传武对趋势的判断和优化供应链的刚需。
据美团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万店以上规模的餐饮连锁门店数占比从2018年的0.7%增长至2020年的1.4%。
陈传武说:“未来餐饮连锁化比例会越来越高。真正的连锁不是开一两家店,而是需要撬动供应链资源。正新要用规模来解决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供应链问题。”
以正新的2.5万家店看,如果每家店每天消耗100只鸡,整个供应链就每天消耗250万只鸡,这是一条左右中国鸡肉价格的供应链。正新一天能供应250万只鸡以及配料的供应链能力,才是它立足的根基,所以陈传武必须不断夯实。以规模效应叠加品牌效应,支撑正新这头庞然大物继续生长。
但这样是不是盲目扩张?
知名投资人卫哲分析:门店高速扩张是对组织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就是为了一次性把组织问题全部压出来,哪里掉链子,卡在哪里怎么解决。在巨大压力下你只会全神贯注盯着生死攸关的东西,而组织能力一旦提升就不会再退回去了。
当然万店模式也有副作用。如今在疯狂的加盟广告攻势下,正新在国内已经发展到25000家店,极度饱和,新店选址非常困难。
业内人士称:“好地段通常正新就做直营,不会给加盟商。”
依靠加盟模式快速扩张背后,加盟商过于分散且良莠不齐,且受限于加盟的种种“霸王条款”。
此外,正新屡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售卖垃圾食品的负面印象也长期存在。黑猫投诉中,不少用户都吃出了“异物”和“毛发”。
由于做炸鸡门槛低,盈利模式单一且毛利低,非常容易被模仿,是绝对的红海。在网红新消费餐饮冲击下,正新鸡排也面临品牌老化的问题。当肯德基和麦当劳花样翻新的联名IP明星广告的攻势下,正新鸡排明显跟不上节奏。
虽然正新鸡排门店数量超过肯德基和麦当劳总和,但单店收入低业务单一,与两大巨头相比,收入体量差距明显。
如今疫情尚未彻底平复,陈传武重仓实体店的压力可想而知。
陈传武曾表示,“每场大灾难对于正新都是一个大机会,来一次就扩张一次。”但这一次不一样了,鸡排市场已经逼近天花板,而十万家店的“小目标”似乎遥不可及。
为此,陈传武开始突破边界,于4年前推出了“森林计划”,“如果正新鸡排能在螺蛳粉、烘焙或者是其它品类再开出来一万家,我们的故事就成功了。”
未来,还有多少加盟商,会继续为陈传武的梦想全力以赴呢?
【参考资料】
[1]《上世纪90年代 为何掀起“下海潮”》河南商报 程国昌 李肖肖
[2]《打败肯德基,靠一块鸡排卖70亿》馒头商学院 MS
[3]《一块鸡排开出2万家店,它比肯德基更懂下沉市场》36氪 杨亚飞
[4]《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万店餐饮连锁门店占比3年翻番背后》川观新闻 孙琪 钟莉
[5]《正新集团陈传武:近期不考虑上市,未来计划开10万家门店?》新京报 王萍 秦胜南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