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微信公众号“中国铁路”消息,近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动车组餐饮公司率先推出了高铁奶茶。每一杯高铁奶茶的包装上,印的都是高铁餐饮乘务员形象,取名“那个女孩”。
据介绍,目前“那个女孩”已经推出4款茶饮在列车上销售,分别为:晴雪茉莉水果茶、金色澜卡(港式)原味奶茶、珍珠奶茶、红豆奶茶。该款奶茶降低了茶的浓度和糖分。清新绵柔的口感,既是一份独特的高铁茶味,也是一份细致的温情关怀。奶茶于今年10月中旬上线,目前在广州局集团公司担当的湘粤两省所有高铁列车上制作出售,日均售出3000杯,还常常卖断货,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号介绍,高铁奶茶的灵感源于去年在车厢现制的港式奶茶。2020年10月1日,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节目,播出了央视记者在高铁上品鉴奶茶的画面。
铁路部门随后积极投入研发,为了保证奶茶口感与配料健康,研发人员一天就要品尝上百次。
奶茶上线前,广州动车组餐饮公司还专门开展培训课程,乘务员们反复练习制作流程,直到做出一杯合格奶茶。
销售过程中,乘务员们积极倾听和收集旅客品鉴意见,不断进行改良,力争做出让大众更满意的饮品。
根据微博网友评论,已经有不少乘客购买过高铁奶茶。
对于高铁上开始买奶茶,也有网友称,任何新鲜事物都躲不过吐槽,但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因为我是个奶茶迷,感觉坐车能喝到奶茶就很赞。
对于奶茶的价格,有网友称,包装一般、名字一般、口味一般、价格却不一般。有网友称,为了帮高铁乘务员小姐姐完成指标,点了一杯奶茶。26块,说实话不便宜(对我来说),味道差到无语,还不如香飘飘一块一包的茶包。 高铁有奶茶了很好,希望味道好一点吧。还有网友称,26元一杯确实贵,要知道,那几个口味在平时奶茶店都是撑死18元的,大部分都卖不出15元。
对于奶茶的名字,有网友表示,说实话,这名字起的有一点点,让男孩拿的尴尬,让女孩喝的别扭。有的网友称,这个包装、这个名字真的没有购买欲啊……有点像学校门口三无小店卖的那种。有网友提议:奶茶的名字应该叫家的味道或者家乡,因为每次高铁都想家。
对于奶茶的包装,有网友称,“这个包装好丑啊。(不是指上面的小姐姐丑,就是觉得被子这样搭配不好看)”“这外包装图案你还不如整点风景名胜或者动物图像上去呢。”也有网友提议,包装上直接印“中国铁路”“每一杯都在为铁路建设做贡献”销量也许会更好。
新媒体编辑:崔晓萌
家好,我是魔王君。一个持续优质内容的创作者,专注底层逻辑看懂赚钱的本质真相。点击右上方“关注”,定期为大家分享有价值的干货、商业思维逻辑以及赚钱的那些事。码字不易,打赏随意。
「一杯1000元的橄榄汁」
< class="pgc-img">>记得前些时候,深圳的一家饮品店以一杯奶茶1000元上了热搜,后面店家的解释,该售价1000元的饮品不是奶茶,是橄榄汁,因原材料橄榄需800元一斤,所以售价比较贵,而且由于制作时间较长,顾客一般还需要提前2个小时预约。
市民一反馈:饮品界的爱马仕,奶茶不是你想喝就能喝。
市民二反馈:味道还可以,但是感觉不值这个价。
市民三反馈:如果明码标价,觉得贵不买就是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市民四反馈:成功得又一次被无情的资本家鄙视了。
而据店员的所述,这一杯橄榄汁,他们店的月销售量不超过3杯。
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为此买单的。
「1000元一杯的橄榄汁背后的价格定位」
诚然,如商家的解释,橄榄的进价是比较贵的,也就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这显然不是一杯正常的奶茶店该有的选择。
更何况如店员所说的,一个月卖不到3杯,市场反响显然也并不热烈。
那商家是脑门进水了吗?非要如此标新立异?这不符合商人精明的人设啊!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来看一下饮品界另一个标杆星巴克,如果去那边柜台会发现摆放了一些价格昂贵的「矿泉水」,一瓶的售价为20多人民币,而星巴克的咖啡价格都是在20-40元上下。
< class="pgc-img">>所以作为饮品界的行业巨头,星巴克也是脑门抽风了吗?因为即使前来帮衬生意的白领都不会消费这样的「矿泉水」,这是喝了能升仙还是怎么着?
精明的消费者实质上也分析出了其中的猫腻,因为这些「矿泉水」根本不是拿来卖的,而是给你看的。
「矿泉水」与咖啡形成了价格对比,让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心理印象,一瓶水都卖20多了,20-40元的咖啡还算贵吗?。所以,矿泉水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只是个陪衬,商家并不指望靠它来赚钱,而是用它来带动咖啡的销量。
因此,商家的本意就昭然若出了,他的本意也不在一个月能卖出多少杯橄榄汁,而在于带动其线下产品的售价。
「饮品界的价格分类」
市场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特别受广大群众所爱的奶茶,基本一条街走下来都不会少于七八家,这里的市场竞争残酷程度不言而喻了。
如今的饮品界市场,单品价格在3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消费者都认奈雪、喜茶这样的茶饮店;中端市场则是由10-20元的一点点、益禾堂占据着主导位置;如今的低端市场就是由甜蜜蜜的蜜雪冰城靓丽抢占。
< class="pgc-img">>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消费人群分类比较模糊,那么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带有点地域特色的饮品店也都是不温不火,存在局限性,消费者尝鲜后兴致会锐减。一阵风刮过以后,店家要维持生存也很难,价格过高,人家有更好的选择。
因此,商家都是在绞尽脑汁让自己在消费者眼中有存在感,被消费者标签化。
要说竞争最激烈的,还属于饮品的中端市场,因为低端市场利润太薄,选品这一块就会大大受限制。高端市场如果没玩出花样也容易翻车,毕竟这些年来,消费者的价格界限还是比较清晰。
比如说你一杯柠檬茶,中低端市场都有商家在做,喝得人多,大家的价格界限很清晰,如果你价格跟大家都差不多,基本也不会有太多的存在感,价格高内心一对比就会选择忽略。
但是,你来一个「手打柠檬茶」,那效果又是不一样了,这样的推陈出新却能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没有了对比,所以定价权就把握在商家这里。
< class="pgc-img">>场就是诺贝尔得主「卡尼曼」所揭示的: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锚定效应」
既然知道了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来自于对比,商家因此在做产品价格定位的时候,就理解透了并运用了「锚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比如说,为什么蜜雪冰城会被标签化认定为价格低廉呢?诚然,蜜雪冰城也卖力于也在标榜自己价格低廉。
事实真得如此吗?
我仔细研究过蜜雪冰城的饮品单,实际上,除了两三款价格其实属于行业低之外,其它的饮品价格也不算太低。
< class="pgc-img">>也就是它的策略就是用第一印象来换取消费者价格低廉的好感印象,给自己带动其它饮品的销量。
这时候你就会理解星巴克摆矿泉水的做法了,也能理解为什么那家饮品店会去推出1000元一杯的橄榄汁。
也就是我们的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因此喝一杯三十多的咖啡不足为过,1000元一杯橄榄汁的店里消费个20多元的奶茶也是满足了。
「锚定效应」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旦标签被帖上,就很难撕下来,比如蜜雪冰城说我不干了,产品要全线涨价。那这个与以为标签相反,必定会受到消费者的反感。也即是成也标签,败也标签。
除非说其它茶饮店的同行都关门了,只要话语权在市场这边,那么标签与价格都是相互制约的。
再细看一下奈雪,它这种软欧包+茶饮的模式即是锚定了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潜意识里面是想传达一种格调高雅的小资情怀,大家都知道讲生活方式讲小资情怀都要人民币来铺垫的。
< class="pgc-img">>这意味着只要你接受了这种心理暗示,也就认同了其产品价格。
星巴克也是如此,颇有商务风格,很多白领在里面点杯咖啡,约着客户谈业务,甚至于有些人都把自己的电脑搬到店里来办公。
< class="pgc-img">>你再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就很少看到这样的场面,这两家则是合家欢的模式。
庆新爆款来了!
SEVENBUS推出了巨型珍珠奶茶,在饮品中加入比平时大5倍的珍珠。QQduangduang的口感,戳中了不少奶茶女孩,10天左右卖出了10万杯。
国庆期间,SEVENBUS也凭借超大珍珠燕麦奶茶系列,品牌微信指数也上升了3558.85%。
巨型珍珠到底有什么魅力?
国庆爆款“巨型珍珠奶茶”
10天卖出10万杯
这个国庆,茶饮圈又出现不少新爆款。
SEVENBUS推出巨型珍珠奶茶,包括超大珍珠燕麦奶茶冰淇士和超大珍珠燕麦奶茶两款。
两款饮品以燕麦奶打底,搭配比普通珍珠大5倍的超大珍珠,看起来十分诱人;超大珍珠燕麦奶茶冰淇士,还在顶部放置光明冰砖+奥利奥碎+黑糖酱,入口淡淡的咖啡风味,25元一杯,妥妥是一杯能喝能嚼的“甜品”。
SEVENBUS研发邵盛楠介绍,“巨型珍珠”其实是用黑糖和咖啡制作出来的冻冻小料,整体呈现出焦糖冷萃咖啡味。
奇特的造型加上“每天限量1000颗”的营销,在国庆期间收获了非常高的热度,网友的评论也很有趣,“这珍珠是来报恩的”,“不下架我能一直炫”。据SEVENBUS透露,两款巨型珍珠饮品,10天左右销售量破10万杯。
很快,抖音#SEVENBUS超大珍珠奶茶相关话题播放量累计达到了160.5万,国庆期间,SEVENBUS品牌微信指数直接飙升了3558.85%。
其实前段时间,用仙草粉、咖啡等原料自制“大珍珠”就在小红书上风靡,消费者对“大号珍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伏小桃最近推出的蜂蜜罐系列:“偷喝米酒蜂蜜罐”“喜欢草莓蜂蜜罐”,也让不少消费者沦陷。两款饮品都在米酒冰顶部加入了大块蜂巢蜜,并用小熊维尼同款蜂蜜罐进行包装,很多网友都对大块蜂巢蜜十分好奇。
观察下来我发现,今年国庆期间高热度饮品有一个共同点:在饮品中加入超大、醒目的元素,能提升饮品的感官刺激度。
这是不是饮品创新的好思路?
大5倍的巨型珍珠
为什么格外有诱惑力?
最近的饮品,让我想起社交网络上十分流行“克苏鲁食物”,巨大珍珠和大块蜂巢蜜透露出了其“精髓”。
先来看什么是“克苏鲁食物”:
比如,茶饮界流行的“火炬杯”到了食品界,下层装入满杯方便面,上层装上包子;再比如,一个700mL的杯子,塞进臭豆腐、大肠、螺蛳肉、米粉、炸蛋、油豆皮等多种配料;今年夏天爆火的8斤重桶装绿豆沙,也被网友划分到克苏鲁食物中。
SEVENBUS曾推出的火锅杯
>总结下来就是,组合多、分量大、口味重,不少网友踊跃留言,问哪里有卖。
为什么这种食物能让这么多人“上头”?我采访了身边的小伙伴,大家一致认为,视觉的刺激,容易让人产生食欲。
融合了辣、臭、咸、酸、甜等口味的“克苏鲁食物”,通过视觉联想,让人们的大脑释放生物信号,刺激饮食欲望的产生(虽然人在吃饱时看到这些食物会生理不适)。
巨型珍珠奶茶、大块蜂巢蜜,也是一样的道理,用视觉刺激消费者产生食欲,进而转化成购买行为。
但不同的是,饮品品牌对视觉刺激程度进行了把控与管理,仅放大1~2款元素,避免感官刺激过度,产生反效果。
这样做,让饮品在造型上更加“奇特”,更容易获得自发性传播。邵盛楠告诉我,这两年,年轻人都爱在社交平台上种草、拔草,一款颜值奇特的饮品,能更容易获得关注。
更讨巧的是,这种做法,门店可操作性也很强。
饮品行业发展到当下,用新原料出圈,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SEVENBUS推出的“巨型珍珠”,则是经典原料的再创新。
邵盛楠告诉我,在研发的时候,他们也很看重传统奶茶的“包装再塑”,从产品的口感、外观多方面出发,反复推敲、创新。
将珍珠放大5倍的做法,四两拨千斤,赋予了饮品传播点,准确击中消费者对“食欲”的追求。
饮品经典元素再创新
还有这3个思路
还有什么饮品出圈操作,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观察了最近高热度的产品,总结了3个值得尝试的思路。
1、贵价水果,整颗放置在顶部
身边的小伙伴们总跟我说,每次看到社交平台有人分享带整颗水果的饮品,都忍不住点进去看一眼,发现是自带水果摆拍后,又失望地退出来。
由此看来,“整颗水果”的对消费者具有相当的诱惑力,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用整颗水果,提升一杯饮品的价值感。
比如,伏小桃年初推出的车厘子饮品绵绵雪顶珠宝杯,在雪顶上放满完整的车厘子,既展示了饮品的吸引力,轻巧的车厘子便于置于顶部,也解决了操作问题。
左:绵绵雪顶珠宝杯;右:芋见好柿燕麦杯
>无独有偶,国庆期间鲜芋仙也推出了芋见好柿燕麦杯,把整颗柿子放在沙冰上,俘获了不少消费者。
2、40cm高千层雪顶,抓马造型成流量密码
美食之都重庆,不少奶茶、火锅店都推出了40cm高“千层雪顶”奶茶,像做冰淇淋一样,在奶茶上一圈圈叠加雪顶,点缀上花朵、眼睛形状的小饼干;还有饮品店,在千层顶上放上整颗山竹等水果。
抓马的造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借势食物克苏鲁风,却又特立独行,准确切中年轻人拍照、打卡需求。
火锅店推出的冰品
>3、物料“故事化”,更容易获得传播
最近,茶饮物料的创新越来越“故事化”了。
比如伏小桃推出的蜂蜜罐系列,一改常用的饮品杯,用维尼小熊同款蜂蜜罐作为容器,给新品提供了很好的卖点,不少消费者感叹“爷青回”。
中秋节时,古茗利用嫦娥谐音推出了“长鹅”吸管,白鹅造型吸管,“鹅脖子”可以伸缩,可爱的造型,加上中秋场景加持,收获了一大波好感。
有趣的包装,能更好地激发消费欲望。茶饮颜值已经“卷无可卷”,给包装增添新的价值点,或许能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从一整颗石榴,再到巨型珍珠,今年秋季上新,能明显感觉到,新原料更新速度越来越慢,品牌们都在专注做经典元素的再创新,带给人“熟悉中的惊喜”。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好的创新玩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