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导语:由于疫情,一些餐饮行业支撑不下去,只剩下了那些再也亮不起来,甚至落灰的“醒目招牌”。那么,商场档口的老板能否利用私域这条路子实现自救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有多难?最近一有时间,就跑去调研。
出了公司,沿着马路往前走,园区对面的廉价小超市、烘焙店味多美、川菜馆小三峡的门上,耷拉着重重的锁,就像8月份闷热的北京一样,让人难以喘气。
左拐往前走不到500米,有一家去年6月份左右新开的美食城,和其中一个老板聊,2021年刚开业的时候,翻台率能有3 次/天,现在不足1次/天。
注意!这可是拥有将近14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京城著名商圈。
和老板交谈下来,总结起来下滑的原因无外乎以下3条:
- 因为顾客主要是附近几个写字楼的白领,北京4、5月份反反复复的疫情,大家不得不居家办公,从而导致外卖、堂食生意冷淡。
- 疫情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连带务工人员返乡。访谈了解到,老板他家外卖之前有3成,配送地址是送往瀚海国际大厦,现在大厦订单量急剧下滑, 因为有很多公司都倒闭了。
- 外卖越来越贵,自己做饭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经过2个多月的折腾,美食城的很多档口实在支撑不下去,现在只剩下了那些再也亮不起来、甚至落灰的“醒目招牌”。
好在6、7月份,北京疫情得以控制,虽然去哪里都得扫码,但是好在慢慢恢复了堂食,档口老板们逐渐燃起了新的希望。
交困之下,今天我们讨论下,商场档口的小老板们,是否可以利用私域这条路子实现自救?
01 订单量,商家的命根子
首先,对于商家来说,最核心、最关注的数据一定一定是订单量!
而其中,大部分商家,外卖订单量占据大头,纯外卖的100%,有堂食的能占到7成多,所以说,如果说私域能够帮助商家提升订单量,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商家渡过难关。
另外,据了解,外卖订单的价格一般会比堂食贵10元左右,其中商家的利润占4成,美团/饿了么占3成,骑手占3成左右。
我们知道,对于商家来说,顾客就像一个喜新厌旧的“大渣男”,因为顾客可选择性非常多,新鲜感一旦消逝,顾客就会流失,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再喜欢吃,也有吃腻的一天。
所以商家只能陷入一个「订单困境」,只有源源不断地在美团上买量,才能能够保持订单的稳定。在这种持续竞争的状态下,商家的利润会被侵蚀得越来越薄,直到有一天难以为继。
所以,在顾客还没流失的时候,商家一定要有利用微信,把顾客沉淀到自己的「圈子」的意识,如果可以,一定要利用好朋友圈、社群,不断刺激顾客的下单欲望。
与此同时,利用私域,让顾客影响他社交圈子,比如他的同事,基本也在这个商圈,能够把同事吸引下单,对于订单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做成这件事的核心在于:先把现有的存量顾客经营好,能够让在顾客在想“中午点什么的时候?”选择你而非其他!
具体怎么做?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结果,希望能给困境中的餐饮老板们一点解题思路。
02 想让顾客想起你,得先让顾客看到你
从今天起,要把外卖堂食的顾客都吸引到你的个人微信上!可以按照这几个方法试试:
1)外卖包裹卡引流
常规玩法是好评+老板微信,返现3元,升级版可以弄成刮刮乐,刮刮乐能够激发起顾客的「玩心」,另外在刮刮乐的玩法设计上,不要只设计一个「谢谢惠顾」或者「3元红包」,可以设置「三次刮奖」。
按照「谢谢参与」「1元红包」「2元红包」设计,试想,刮玩第一次,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还有两次机会,1元、2元,同样是惊喜,但是这样的设计,让顾客能够关注到包裹卡,而不是看见就想扔!
记住,顾客想要的是「惊喜感」而非冷冰冰的福利!
2)其他引流触点
除了包裹卡,外卖盒、外卖封签也一定要利用起来,尤其是封签是很多人忘记的一个触点,像肯德基这种大的连锁餐饮品牌已经在玩了!
3)线下堂食玩法
在顾客付款时,可以引导顾客加微信,可以免费送酸梅汤、送小菜,完成引流,话术参考如下:
- 话术一:扫码加我的微信,下次下单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的朋友圈,抽个红包更优惠!
- 话术二:加我的微信,可以立减1元,或者免费领可乐/酸梅汤/小菜。
经过以上3步,基本能够把顾客引流到微信,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商家在做包裹卡引流,但是基本加完顾客微信后,没什么动作。
对于顾客来说很懵,没过多久就会把你遗忘,或者过段时间删除好友,所以!如果引流到微信后,不做后续的承接、运营动作,对订单量依然不会有明显的帮助,所以到了下一个关键环节:想让顾客认识你,先跟顾客聊起来。
03 想让顾客认识你,先跟顾客聊起来
老板们要有意识地把顾客添加自己之后的话术、朋友圈的人设、朋友圈的内容、朋友圈的活动做起来!
那应该怎么做?请做好这6步。
1)微信头像怎么设计?
尽量呢,用自己的真实头像,男老板们要拍一张帅气一点的照片,不好意思的,也可以戴着口罩,反而可以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2)个性签名怎么设计?
参考:服务好每一位顾客!统一发红包。
上半句体现服务宗旨,下半句展示福利。
3)朋友圈内容怎么设计?
记住「4321法则」
- 抽奖预告,可以占日常内容的40%
- 备菜日常,可以占日常内容的30%
- 好评截图,可以占日常内容的20%
- 生活日常,可以占日常内容的10%
4)背景图怎么设计?
可以设置成门头、菜品。
5)微信昵称怎么设计?
如果是卖米粉,就叫「卖米粉的小哥哥」,如果是大叔,就叫「米粉叔叔」。
品类+人格化称呼,会一下让别人记住你,还能迅速拉近和顾客的心理距离。
6)承接话术怎么设计?
以焖面商家为例,在顾客添加好友后,三句话迅速拉近顾客距离!
第一句:树立人设,拉近距离
“你好~我是内蒙焖面小哥,和兄弟一起创业3年,除了想要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也希望我们的焖面能够让每一个朋友喜欢~”
第二句:福利引导,增强信任
“感谢你的支持,我希望和你做个朋友,平时上班工作肯定也很辛苦,要注意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
一个小小的见面礼送给你,白天因为要好好服务食客,晚上我再给你发小红包哦~”
第三句:进群邀请,促成转化
“对了,很多喜欢焖面的朋友,建议我建一个群,我听了这个建议非常棒!所以想要邀请你的加入,群里,我会在每天【上午11:30】和下午【18:30】的时候,发10个抽奖红包,欢迎你的加入~(记得!+福利群二维码)”
PS:为什么是这两个时间点,因为这两个时间点,都是大家准备开始点外卖的时间,以午饭为例,11点太早,12点太晚,所以11:30是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
整体的运营操作流程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在顾客顺利进群之后的动作是关键!想让顾客下单买买买,社群活动要有节奏。
04 想让顾客下单买买买,社群活动要有节奏
在微信群的设计玩法上,主要分为群名称设计、群公告设计、群日常活动设计三个板块,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这张图??,各位老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节奏、菜品情况做调整。
经过调研走访,这家档口平均日订单量为200,月订单量为6000,按照每人每月下单2次,有将近3000名顾客,但是都在美团平台而非私域。
对于老板们来说,与其在美团上与其他商家烧钱竞争,为什么不换一条不拥挤的赛道,努力把每一个顾客的月下单次数由2次拉升到4次,甚至6次呢?
背后最直接的价值就是整体订单量翻2倍,翻3倍!当然作为老板,除了要考虑产出,还要考虑投入的成本。
关于成本,大致估算了下,每个商家每月投入的运营预算能够控制在200元左右,包含红包、免费菜品投入等,可以说微乎其微了,另外跟拉升的订单量产生的利润相比,这绝对是一件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事!
更大的挑战在于,老板们不得忽视的「时间成本」。
平时进货、备菜、做菜、收银、洗餐具已经消耗掉了大量的精力,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忙个不停,007可以说是他们的常态。
但是在这个存量时代,如何更好的与顾客建联?如何更好地影响顾客下单?是许多老板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私域,也许是当下一条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05 最后说几句
未来,我相信会有很多的小档口老板升级为门店老板,门店老板成长为连锁餐饮创始人,而这一套顾客运营机制所带来的价值,会随着店面、营收的扩张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以上,就是近期关于餐饮行业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由 @黄河懂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续昨天的案例。
有个新思路,我觉得老板可以尝试。就是:
尝试抱团取暖,而不是单打独斗。
昨天说的上新品啊,搞活动,搞宣传,提高进店率和转化率啊。。。都是属于单打独斗的措施,如果街边店也正常。但是老板是在大学食堂,面临的最大竞争也许不是本食堂的其他商家,而是学校内的其他食堂。
高校里的食堂都是承包给餐饮公司的,而且不同的食堂是不同的餐饮公司,所以食堂和食堂的竞争,堪比外面商场和商场的竞争。如果一个商场整体没有竞争力,里面的个别商家即使非常优秀,即使再努力宣传,也可能是无济于事。
那么,一个食堂竞争力强不强,看什么呢?
看里面的商家质量,如果整体质量高,学生来的就多,反之,口碑就不好,学生就跑其他食堂去了。
结合老板的反馈,他们的食堂竞争力很一般,他提到了:
下学期新来的商户大多已经倒闭了,只有6家还在,其中2家营业额1000左右,另外几家每天营业额只有二三百。餐厅总共就29家卖饭的档口,数了一下,上面倒闭和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的有17家。
很多商家是干一段时间就走了,比如麻辣香锅,第一家干了一个月,第二家就干了一个星期就走了,盖浇饭,干一个月走人,小火锅,也干了一个月走人,还有最离谱的一个大米套餐,就干了4天就跑了。
大多数人是毫无准备就上了战场,然后迅速倒闭,好像快速开店就是为了快速闭店一样。
可见餐饮公司的招商并无规划,运营水平一般,也可见这里面的商家质量大部分很一般。案例中的老板,营业额每天做2000,就可以在29个档口中排到前5,也说明了这点。
那么,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这里,食堂越来越没流量就可能是大概率了。
所以,应该抱团自救,想办法把整个食堂的流量做起来。
- 短期看,可以联合所有商家搞一次活动,比如给学生期末考试加加油之类的,在校园内搞一次宣传,给学生送券温暖暖。这个难度不大,起效快,可以让大家看到效果。
- 中期看,可以在食堂里面搞一些吸引学生的文案,找设计师设计一下,和学生共情,让学生感觉这个食堂挺时尚和新潮的,是懂自己的。所有商家都给学生送些小礼物之类的增加感情。这个也不难,但是大家估计要出点钱。
- 长期看,和餐饮公司合作一起搞,制定高标准的商家行为规范,产品要如何,服务要如何,卫生情况要做到什么程度。。。招进来的新商家有什么要求,如何统一对外宣传,如何和学生搞好关系。。。。这个难度稍大,要餐饮公司做出相应的改变,肯定要到餐饮公司的老板级别做决定。
我认为,里面的商家没人会拒绝自救,餐饮公司也会乐于合作,并且乐见其成,因为大家是一艘船上的,成功了大家受益,失败了,也不会损失啥。
会不会遇到困难呢?肯定的,可能其他商家积极性不高,生意好的无所谓,生意差的没意识或者没钱,或者不相信会有效果。餐饮公司也不配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我觉得老板可以一试。不试试哪知道行不行呢。
为什么我一个小档口老板要操心这事?
因为高校里的餐饮公司大多也是小公司,经理可能就是一个觉得人生无望的大叔,能力见识都有限,除了监督下卫生情况,每天想的可能是如何偷懒,如何压榨商家,下班去哪里打麻将。。。没能力也没有意愿去管提高食堂整体竞争力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一个经理,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平时路过紫光园就想买杯奶皮子酸奶,8元钱一杯,物美价廉。”刚毕业来到北京工作不久的陈女士日常爱好奶制品,口感细腻的紫光园奶皮子酸奶成为她家中冰箱常备,“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就直接在美团外卖上买,半个小时就能送到。”
除去紫光园奶皮子酸奶,宫门口馒头、义利老面包等北京老品牌饱受年轻人喜爱。美团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紫光园酸奶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10倍,宫门口馒头铺搜索量同比增长3倍,义利老面包搜索量同比翻倍。
老字号出圈,网红单品供不应求
紫光园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营北京家常菜,档口菜单基本涵盖北京各式各样的小吃,被不少本地人视为“不开火的后厨”。
而这回,紫光园凭借8元一杯的奶皮子酸奶成功“拿下”了年轻人。春节前,不少年轻人回家前都专门去紫光园买酸奶,6瓶起步,跟宫门口馒头一起作为给家里人带的“新北京特产”;游客来到北京后,紫光园酸奶则成为了新一轮必买手信,社交媒体上涌现不少打卡帖。
紫光园翻红后,不少门店调整了酸奶柜的位置,甚至直接搬到街边档口处。北三环附近一家门店服务员表示,“奶皮子酸奶一直是我们家经典产品,最近更火了。依照经验,下班后过来大概率买不到,下午4点之前来比较稳妥。
2元的烤馒头和豆包,3元的糖花卷,5元的贝勒红豆卷……凭借极致性价比,宫门口馒头铺成功俘获年轻一代北漂的心,跟紫光园酸奶组合搭配成为年轻人的简易餐。在社交媒体上,更是有不少年轻人放话称,“北京特产清单里,宫门口馒头必须占一席之位”。
为了顺应年轻消费市场,不少餐饮老品牌都上架了美团外卖和团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渐渐焕发出新活力。美团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宫门口馒头铺”线上商品销量同比增长约三成。
95后成消费主力军,带动餐饮老品牌新增长
4月1日,美团发布《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发现,餐饮老品牌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35%,比2022年高出9个百分点。不同时间段的消费金额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夜间消费(18时至次日5时)金额最高,占整体交易额的四成以上,符合年轻人夜间加班、娱乐等消费习惯。
全国餐饮老品牌消费规模不断增长。(图源:《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
报告显示,约一半的餐饮老店主要售卖小吃快餐,适配年轻人逛吃或点外卖场景。北上广深的打工人,用更实惠的价格尝试大牌品质服务、探索老餐馆经久不衰的秘密,也带动一批老品牌的平价产品走红,如紫光园、宫门口、百年义利最火的基础款产品,单价不超过10元。
“餐饮老品牌产品创新不断加速,满足年轻消费市场追逐健康、实用的性价比需求。各类单品在线上火热,吸引年轻消费者进店,进而带动门店整体的销量,延续线下长红,也符合当下质价比消费的趋势。”美团相关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称,餐饮老品牌借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线上线下经营,既顺应了年轻人理性消费的心理,也有助于品牌挖掘本地新供给和创新经营方式,“这是当前餐饮老店年轻化的一个路径,随着越来越多老品牌参与其中,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或将成为餐饮老品牌增长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