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产业联盟以新的“角色”为产业赋予新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食被赋予了更多的创新、社交、文化属性,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舌尖招牌”。
而近年来,成都将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链作为产业建圈强链中的3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谋划推进。在政府、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链发展起势见效。
5月24日,成都市美食产业(绿色食品)联盟正式成立,链接产业上下游、左右岸资源,联动头部企业、领军技术团队、专业研究机构、金融投资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配套协作、资源平台深度赋能、金融投资交互增值等,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成长赋能、为产业发展铺路,共同推动成都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
以“小”餐饮带动大产业不断深挖发展优势
将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纳入重点产业链,基于成都美食产业(绿色食品)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全市美食产业(绿色食品)总规模达到3387.1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餐饮收入1821.6亿元、同比增长26.1%,位居全国城市第二。
成都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资源丰富,2023年蔬菜、水果、肉类、水产产量分别达到650万吨、190万吨、44万吨、15万吨以上,“大地蔬菜”周年无间断供应,时令鲜果四季接续上市,“成华猪”“邛崃黑猪”等产品美誉川内。食品工业作为我市5大先进制造业产业之一,拥有食品生产企业2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0家,2023年规上企业主营收入超过1600亿元。近日,全市21个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链项目达成合作,计划总投资约128亿元。
此外,美食产业已颁布《川菜烹饪工艺》等2项省标;《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等7项地标,《预制川菜等级评价规范》等20余项团标,各类标准的出台为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导。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全市已经建成10余家数字化智慧餐厅,百余家企业尝试了厨房的数字化改造。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美食产业提能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对于美食产业这个曾被认为“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恰恰也是因新质生产力而迎来重大变革的行业。
美食产业(绿色食品)新质生产力的打造,将为传统餐饮行业注入科技基因,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产业联盟将通过加强与高校、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数实融合推动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立广泛合作共赢机制,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动力
美食产业联盟坚持“共创、共建、共享、共赢、共兴”发展理念,构建产业多维命运共同体。
品牌共创:创新打造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品牌和标准,弘扬川菜文化、擦亮美食名片,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同发展,共筑成都美食产业高地,共享产业发展新机遇。
平台共建:发挥各方自身优势,推动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多维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共享产业发展新平台。
资源共享:加强各方之间沟通与合作,畅通产业发展供需渠道,促进行业跨界交流,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促进活动,共享产业发展新资源。
合作共赢:依托自身领域优势,深度融入美食产业相关“政产学研用投”创新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美食产业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开辟互利共赢新空间。
产业共兴: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各领域市场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引聚产业上下游、左右岸平台和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区域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的美食产业创新生态链,推动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构筑成都美食产业特色优势,不断彰显国际美食之都城市魅力,共享产业发展新未来。
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共赢机制,拓展更加多元的沟通交流渠道,总结和分享发展经验,携手共进,承载使命,互利共赢,价值同享,共创伟业,为擦亮“世界美食之都”名片,推进成都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全面振兴,加快“三城三都”建设而不懈努力!
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直接推动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发生变化,绿色成为公认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底色。8月15日,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合作交流研讨活动在徐州举办。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省区域合作城市餐饮行业组织负责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党支部书记苏永忠、特邀副会长朱昌进、胡畏,山东省饭店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新等出席。
会议认为,推进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向“新”向“绿”转型势在必行,将在消费促进、生态餐饮、地标美食、文明用餐、安全生产、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等方面加快实施。研究餐饮新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探索绿色食材、绿色加工、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的一体化。
会议指出,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达成《徐州共识》,将推动一小时消费联动、用户互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链条融合,强化对外交流、经验共享,打造金茉莉品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餐标准化食材采供平台。
会议中,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城市徐州、宿迁、沭阳、淮北、宿州、济宁、枣庄、临沂等餐饮协会负责人分别介绍各地行业发展和地标美食特色。苏南、苏中餐饮一体化联络办负责人介绍区域合作交流发展经验。
会议决定,徐州市餐饮酒店业商会会长秦雷担任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联络办主任。秦主任就夯实区域合作基础,建立友好互动合作机制,探讨活动举办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共通等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区域各城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参加活动人员考察了徐州海天餐饮集团旗下的泰丰盛、全聚德、湖景一号、冯天星、雷老大把子肉、阿森米线、喜年来等企业。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文明餐饮之路是行业的共同责任。于会长认为,餐饮方向上,要从大局中看行业,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的活力;餐饮发展上,要从走势中看趋势,增添地标美食、健康餐饮的魅力;餐饮消费上,要从全球中看区域,增优绿色餐饮、全链融通的能力。于会长希望,淮海经济区餐饮一体化联络办聚焦消费,改变饮食习惯,打造养生品牌,厉行勤俭节约,为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在餐饮业中的应用,增强餐饮产业链融合、产业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依据省地方标准《绿色有机餐饮评价通则》的相关要求,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江苏省绿色食品协会共同开展2022年度江苏绿色有机餐厅创建工作。
创建对象及目标
< class="pgc-img">>绿色有机创建含星级酒店、社会餐饮、休闲主题餐厅、农庄农园餐厅、机关膳食(包括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2022年,全省创建绿色有机餐厅10家。
创建程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01
创建动员
省餐饮协会和省绿协组织宣贯省地方标准《绿色有机餐饮评价通则》,开展创建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动员相关单位和餐饮经营主体参与创建,对照标准申报。
< class="pgc-img">>02
推荐申报
各申报单位对照《通则》中绿色有机餐饮评价细则表自评,向省餐饮行业协会报送《2022年度江苏绿色有机餐厅创建申报表》。
< class="pgc-img">>03
组织审核
1.材料审核:创建单位按要求准备评审资料,报送至省餐饮行业协会。2. 现场审核:省餐饮行业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委派专家组现场审核,提交现场核查报告。
< class="pgc-img">>04
公示公告
由省餐饮行业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对符合标准的绿色有机餐厅创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后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 class="pgc-img">>05
宣传
省餐饮行业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组织媒体对获得“绿色有机餐厅”荣誉的单位进行综合宣传。
< class="pgc-img">>02
其它事项
本次活动不收取申报单位费用。
联系方式
< class="pgc-img">>省餐饮行业协会葛旭东 常务副秘书长 15240231848苏永忠 副秘书长 13776678094胡 畅 副主任 13851400110省绿色食品协会燕东峰 秘书长 13851882165洪秋平 办公室主任 13770332888地 址: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305号江苏饭店商务楼10楼网 址:http://www.jscyxh.cn邮 箱:115989295@qq.com
< class="pgc-img">>附件1:2022年度江苏绿色有机餐厅创建申报表
(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