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十余载,信步向未来
2012年,海名餐博会从成都出发
2024年,海名餐博会在各地开花
一纪之长,在于心,在于行,在于新
今天,海名餐博会站在新的起点与大家见面Say Hi~
大家好,我是海哥!
< class="pgc-img">>“海哥”是一个脚踏辣椒在餐饮潮流中冲浪的众多餐饮人的缩影。他身姿矫健,头戴厨师帽,站立在餐饮海洋的潮头,乐观向前,也是广大餐饮人积极乐观面对一切困难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展现。
流畅的线条囊括四海,随着展会的每年成功举办和增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也推动行业发展迭代,生生不息。
海名餐博会从成都出发,走向重庆、西安、沈阳、济南等全国餐饮优势区域市场。海哥将伴随餐饮人一同开拓创新,链接全国资源,服务餐饮产业链上下游,一同在餐饮海洋中畅快遨游,以积极、勇敢、创新的态度始终为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新生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海名餐博会是海名会展集团旗下的重要品牌展,创办12年来,持续深耕行业,与众多餐饮人一起成长同行,从调味品、食材……到供应链,我们伴随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潮流变化而迭代升级,深入行业,服务行业、成为餐饮产业链中的一环。截止2024年4月,海名餐博会已累计成功举办45届,餐饮供应链参展企业近2万家,专业观众超150万人次,举办行业活动292场,旗下成都餐饮供应链及烘焙博览会也是西南地区首个餐饮酒店业领域通过UFI认证的品牌展会,获得“成都市十佳品牌展会”称号。
一直以来,海名餐博会通过“行业论坛-看热点趋势、产业大会-找方向赛道、行业赛事-同台竞技、选品采购节-展前引流、新品发布-品鉴交流、产业链考察-精准圈层对接、餐饮供应链优选-行业垂直链接产业资源、资源对接-供需匹配、社群服务365天在线……”等系列活动服务产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商贸对接,为餐饮业生态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海名餐博会创新价值模式,打造中国餐饮供应链系列品牌大展,搭建餐饮供应链“会展+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线下展览+行业论坛+产业大会+行业赛事+选品采购节+新品品鉴会+产业链考察+资源对接+新媒体矩阵”。成熟、专业、融合的价值服务体系赋能餐饮供应链企业增速提质发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是海哥!海名餐博会——成都站,6月27-29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我在海名·2024第12届成都餐饮供应链博览会现场和朋友们见面!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餐饮行业的新趋势、新机遇。
2元的中药面包、38元的中药冰淇淋销售火爆,有消费者质疑——
中药餐饮,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阅读提示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茶饮、面包、冰淇淋等食品饮品销售火爆。不过,这些食品饮品中,有部分售价远超同品类商品。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功效,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值得关注。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伴随中药餐饮逐渐“火出圈”,也有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中医忌寒,罔顾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药冰淇淋真的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吗?
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普遍远超同品类商品。那么,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效果,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
中药餐饮“火出圈”
太阳通明茶、太阴相思茶、枸杞百香柠……8月2日,记者在北京一家中药茶饮店看到,标有“药食同源”的展板清晰可见。店内背景墙上,透明玻璃相框里展示着葛根、人参、天麻、肉桂等中药材。在点餐区一侧,五六个大容量煮茶壶排成一列,不同种类的药材在壶内熬煮,药香四溢。多位年轻人坐在用餐区的椅子上,享用着手中的饮品。
该茶饮店饮品单显示,店内饮品主要分为奶茶、果茶、现煮茶三大类。据店员介绍,店内共有26款饮品,每款都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
在另一家饮品店,记者看到,店内除了有“晚安水”“元气水”等中药茶饮,还推出了“枸杞拿铁”“紫苏山楂美式”等含中药成分的草本咖啡,单价在20元~40元之间。“现在喝咖啡的消费者很多,热衷养生的年轻人也很多,因此我们将中药和咖啡进行了结合。”店员介绍道。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中药奶茶算是中药和奶茶的跨界结合体。”在北京上班的李子曦周末逛街时,被一家中药奶茶店吸引。她告诉记者,这种新颖的组合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平日喜欢喝奶茶的她立刻下单,点了一杯店内销量最高、据称含有灵芝成分的饮品。“味道可以接受,有淡淡的草香气。”李子曦说。
不仅是茶饮和咖啡,近两年,面包、火锅、冰淇淋等多种食品饮品中都出现了中药的身影。将中药和雪糕相结合打造的中医雪糕,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各种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餐饮,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高价中药餐饮只能“浅尝辄止”
年轻人对养生的重视,是推动中药餐饮兴起的重要因素。《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不过,对于中药餐饮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又是否物有所值,不同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体会。
当被问及对中药奶茶养生效果的看法时,李子曦告诉记者:“我希望吃食材健康的东西,饮品名字里有灵芝两个字,听起来就很健康。至于是否真的有效我并不清楚,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和李子曦不同,王欣苒对中药餐饮的功效抱有期待。刚工作不久的王欣苒是一位“面包控”。前段时间,她所在公司的附近新开了一家中药面包店,因为工作压力大,王欣苒每次都会买加入人参等食材的吐司,希望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自己的气血能足一点。
然而,吃了几次之后,王欣苒觉得身体上没有任何变化。至于以后是否会继续回购这款面包,她说,52元一个的价格让自己“浅尝辄止”。王欣苒表示:“甜度不高,价格却很高。偶尔吃几次还行,经常吃花销太大。”
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北京石景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任芳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作息不规律,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很有优势。但对于中药餐饮,任芳表示:“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任芳认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
“目前来看,这些新兴的中药餐饮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一位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提醒,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消费者要保持理性。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认为,商家要诚信经营,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他同时提醒,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养生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任芳表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关键。“如果一边暴饮暴食、昼伏夜出,一边又想通过吃几顿中药餐饮来养生,是不现实的。”(本报记者 肖婕妤 高惟彤)
来源: 工人日报
场监管在行动
暑期来厦游客增多,带动了餐饮业客流增长,特别是一些老牌、网红的餐饮店,生意更是红火。为了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市场监管部门对一些热门的餐饮店展开了检查。
民族路上的乌糖沙茶面,是厦门比较老牌的一家小吃店。执法人员来到这里检查时,店里已经有不少客人。执法人员首先检查了证照公示制度的落实情况,小吃店的营业执照、员工健康证等都有按规定摆放、公示。
随后执法人员打开操作间的冰箱,检查食材的储存是否规范。
中华市场监管所厦港中队中队长 林智卿
竹蛏清洗干净放冰箱还是最好有一个覆膜 。
餐饮店员工
膜盖住它会死掉。
中华市场监管所厦港中队中队长 林智卿
盖住之后你给它扎一下洞。
在操作间的冰箱上,摆放了一些预包装的沙茶汤酱。商家介绍,为了方便顾客在家做沙茶面时,也能吃到店里的味道,他们请工厂批量生产了预包装产品,拿到店里售卖。不过,执法人员说,操作间温度比较高,并不适合存放这类产品。
环岛路上的佳丽海鲜酒楼,近期每天都有10到20桌的团餐预订量。在后厨,执法人员主要检查了食材留样的情况。根据要求,集体聚餐人数超过100人的,商家要为当天提供的菜品留样,每个品种的留样量不少于125克。
执法人员检查留样冰箱自检表看到,集体聚餐人数超过50人时,商家就有做留样登记,并且留样冰箱也实行“双人双锁”,保障了食品的安全。现场,执法人员随机抽检了其中一个留样食材。
中华市场监管所副所长 陈茂帝
我们随机抽了一个红烧肉玉兰笋留样的情况,他登记的是留样197克,称上显示197克,这是没错的,严格按照留样制度要求来落实。
海后路的常常满海鲜大排档,地处轮渡码头对面,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一家餐厅。执法人员发现,商家有些海鲜菜品的计量单位是按斤来算,有的则是按份来算。
鹭江市场监管所副所长 张建国
你这个还不规范,你这一份大概有几克,比如说一份有300克,你在上面还要标注一份300克,这个马上落实整改。
随后执法人员还检查了餐厅的计量器具,没有发现短斤少两的问题。现场,执法人员向商家发放了《旅游市场守法诚信经营合规指引(海鲜排档)》,并让商家签署承诺书,引导商家明码标价,诚信经营。
转自/特区新闻广场
来源: 厦门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