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探访鹤岗,一个东北小城偶然间被推上互联网流量之巅之后的故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初冬,下午4点,鹤岗的天就几乎全黑了。路上行人调转了方向。在家附近摆摊的郑立民,看着稀疏的人影隐入楼道,愁容再上心头。
一年多前,郑立民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了鹤岗的新闻,动了来鹤岗定居的心思。通过中介,他花费2.9万元远程“代购”了一套67平的顶楼毛坯房。今年5月20日,47岁的郑立民开着早年买的私家车,带上妻子和全部家当,从当时打工的工厂所在地山东潍坊来到鹤岗。近2000公里,他足足开了23个小时。
今年8月,经过近三个月的装修,夫妻二人正式入住新家。新家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十分受外地买房人欢迎的“网红小区”。房子新建没几年,很新,周边还有早市、超市、广场,距离市区也就十多分钟车程,生活设施齐全。
之后是生计问题。夏天,凌晨2点,郑立民便开车去往两公里外的物流厂进货,赶在4点天亮前到达附近较大的零公里早市,占据一个好点的摊位。与卖瓜子、卖橘子、卖粉条、卖排骨、卖大油饼等商贩,凑成一个热闹的早市。8点早市结束,他随后转移去附近的锦绣小区,这边住户、商贩多,人流相对较大。他出摊一摆便是一天,夏天能摆到晚上七八点,冬天摆到下午四五点。
摄影:谭丽平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直到最近,摆摊的地段突然新增了城管。白天卖菜的时间迅速被压缩为天黑前的一个多小时。于是,一天一二百元的收入,骤减为三五十元,甚至“不开秤”——郑立民的定居决心,开始有了一丝动摇。
来之前,郑立民没有太多顾虑,“之前在外边租房,想着买房有个家,就来了”。尽管在鹤岗举目无亲,但两个人在鹤岗的生活还算适应。只是后来发现,关于“生存问题”的思考,还是少了。
郑立民略带波折的鹤岗定居经历,是近几年来许多外地人鹤岗追梦的真实写照。因为想“有个家”,2019年,在外漂泊了半辈子的浙江舟山船员李海,千里奔赴鹤岗,花费5.8万元买房定居,并将此过程记录在贴吧。从此,鹤岗的“白菜价房”一夜成名。今年10月,95后的女子带着猫,逃离大城市与原生家庭,去鹤岗花1.5万元买房安了个家的新闻,再度刷屏,还带火了同样房价低廉的辽宁省阜新等城市。三年来,鹤岗,已成了许多难以在大城市安家的人的“圆梦之地”。
当然,不只有低房价,资源枯竭、人口流失、财政重整,也是这个小城随之出现的标签。2022年11月,《中国企业家》实地探访,试图拨开白菜房噱头之外,一个真实的鹤岗。这是一个标准的东北小城,偶然间被推上互联网流量之巅,最后与失意群体来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故事。
< class="pgc-img">鹤岗人民广场。来源:视觉中国
>年轻人的乌托邦?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从北京到鹤岗,地图上显示的距离长达1647千米,相当于北京到湖北、江西的距离。但交通上最快速的到达方式,是搭乘两个半小时的飞机到佳木斯市,再从佳木斯拼车一个多小时到鹤岗。
记者抵达鹤岗时,已是傍晚6点,此时天空已全部被黑夜笼罩。车辆穿梭在非核心主城区,街边的五金店开始拉下门帘,汽修店、超市、鹤岗小串还在运转。除了一处写有“迎宾门”的建筑,以及目及之处少有高楼,鹤岗城市街道与普通小城别无二致——没有太多记忆点。后来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经过了“迎宾门”,也就意味着入了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2019年以前,鹤岗在当时中国600多个城市中,名声不显。但一篇名为《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的文章,打破了这座城市的寂静——“漂泊客”来了。
迪亚也在2019年时看到了鹤岗的新闻。当时,他在上海生活,曾参加过《中国好声音》,依靠演出、音乐培训、音乐制作,以及各大平台上歌曲的版权费生存。
生命的前30年,迪亚居无定所。由于父母离异,从大学期间开始,他就天南海北地跑夜场、跑演出、写歌,挣生活费。这也养成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门一关,床一躺,身在哪里,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区别”。一个人闯荡时,他在上海租一个17平米的房子,每月只需要2100元的房租。但与妻子结婚后,他就不得不租一室一厅,房租5400元,占据了他当时收入的一半。
2020年疫情来临,商演、培训停滞,迪亚直言“在上海混不下去了”。光一年租房就要六七万,加上朋友多、聚会多,“光出不进”。“自己一个人时还行,结婚以后,我就觉着挺对不起我媳妇儿,老这么搁外边儿浪荡着也不是回事儿。”他开始断绝无用社交,筹划去鹤岗定居。
2020年4月,迪亚找中介看中了一套房,便和妻子第一次来到鹤岗。他们目标非常明确,5万以下的房子,因为他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从佳木斯到鹤岗的客车上下来,他看着周边满是层高六七楼的房子,直呼“好家伙”——这小城市,怎么连高楼都没见到几栋?彼时,他还带着嘲讽的心态在看待周遭的一切。直到一通考察下来,他发现,“鹤岗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值”。
迪亚考察的第一个重点,是治安。这是他在外多年最看重的一点,结果令他很满意:鹤岗街道随处可见“天眼”,另外新闻上扫黑除恶也进行得彻底;其次是城市的配套设施,鹤岗作为地级市,广场、商超、三甲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相对齐全;还有,1元的公交半小时可达全市区,出租车6元起步(现在多加了1元的燃油费)。
发现第一家中介“货不对板”之后,接下来的一周,迪亚把鹤岗当地的中介“白嫖了个遍”,每天坐上不同中介的车去看房。尽管没有选到心仪的房子,但他一点都不灰心。因为,与没找到合适的房相比,如果发现鹤岗“低房价”是个假信息,“那才是真正的失望”。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一个月后,迪亚在第二次来鹤岗前,先邮寄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抱着不买到房不罢休的心态,斩断了回去的退路。2020年5月的一个周四,迪亚看中了一套建于1983年的老小区的三楼,不到50平,4.5万元。房子带着简单装修,距离周边的广场、夜市、市区,也都不远。周五,他就拉着户主去过了户。
在鹤岗定居的近两年来,迪亚依旧从事着音乐相关的工作。凭借在音乐上的专业知识,他的工作选择更多。采访他的那天,他上了4堂培训课,对应的收入为200元。平时鹤岗有些演出,也会邀请到他。他的妻子则找了一份中国移动话务员的工作,一个月打底两千多元,业绩好点时,能有三四千元的月收入。前不久,迪亚新买了一间一楼门面,雇了人,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他想着,母亲以后来了,也有居所。
在鹤岗的生活是闲适的,平日夫妻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逛早市,做饭,偶尔出去探店。尽管身处东北,但鹤岗物产丰富,尤其夏天,“小区楼下全是老头老太太的摊,卖的都是自己种的菜,一把小白菜、韭菜都只要一块钱”。
在鹤岗定居之后,这些“鹤岗定居客”常常通过群聊联系。迪亚所在的定居群,其中外地人真正在买房并定居的,有六七十人。群里偶尔唠唠物价、分享美食。一次,佳木斯新开业了一家超市——“折扣力度贼大”,于是有人花一个半小时坐客车去佳木斯抢购;某天热聊,迪亚发现最近与鹤岗有关的上新闻热搜的当事人,竟然也在群里;也有人在群里从不冒泡。
据迪亚的观察,外地去鹤岗的“啥人都有”。有外地年轻人过去后,玩网络游戏挣钱;有人来了之后当外卖员,一个月能赚五六千;一个年薪25万的大叔,儿子已经上大学,和妻子关系不好,没离婚,最后决定去鹤岗;也有两口子,“背的一个包就是两万六”,却也在鹤岗买了房。“有钱的、没钱的都有”,只是迪亚也想不明白,背着2.6万元的包,为什么会来这“杳无人烟”的地方?
这些来鹤岗定居的人,多少有点“隐居”的意味。记者约访的多位采访对象中,不少人隐晦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见面的态度,不被打扰是他们的社交理念。最后记者通过线上和匿名的形式,采访了一些愿意出来聊聊的,定居或曾去鹤岗定居的人,了解他们想法的碎片。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肖安,今年夏天在鹤岗南山区安了家,房子加装修、电器共花费了16万元。作为南方人的他,之前没有体验过北方的大雪。加上当地的房子很便宜,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买了。去鹤岗前,他也在大城市生活工作,每个月交完房租,勉强只够生存,加上疫情反复,于是就和对象一起决然去了鹤岗。他的好朋友也在楼上买了一套房。不过到现在,他还没有正式工作,虽然鹤岗的工作不少,但适合自己的不多。如今冬天已到,他决定天气暖和了再看看。
大静静,温州人,来鹤岗之前在义乌做电商,一年收入20万元左右。2020年10月,同样被低房价吸引,怀揣对东北雪景的憧憬,她在鹤岗花4万元买了一套顶楼的房,2021年3月底来到鹤岗。
来鹤岗的第一周,就有两位鹤岗本地的网友,带她去抚远市自驾游。这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北方辽阔的风景和旅行带来的新鲜感,让她很快决定定居鹤岗。原本,只打算花2万元装修,最后花了4万元。
她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短视频上,在鹤岗的第一年,收获了4万粉丝。期间,她摆过摊、做过装修、俄罗斯代购、农产品带货。2021年11月,因为“不想被说蹭流量”,她还与人合开了一家火锅店。
不过,今年10月,她决定暂别鹤岗。她说,实体生意让她一天20个小时被困在店里,身体吃不消,加上在南方买了房子,她“需要保留一点存款,回南方挣钱”。
“什么时候会再回鹤岗?”记者问。
“发财了就去。”大静静回答。停顿了一会,她说,“想赚钱的话,就待在南方,想度假就去鹤岗,目前是想保持这种状态。”
无论去鹤岗定居的理由是什么,最大的吸引力源头,还是低廉的房价。迪亚算了一笔账,鹤岗房价600元/平米,一个月挣3000元,一个月可以买5平米,一年就可以买一套房。“我要搁上海,算算我得多少年能买房子?我得向天再借500年。”迪亚打趣道。这也是他甘心待在鹤岗的原因。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房价真相
房价,能轻易打开一个鹤岗本地人的话匣子。
在鹤岗的九州松鹤小区,当地居民朝着远方一指,“以前这块都是平房、土地,甚至这里没有房子,是河沟”,顺着她的指尖移动,范围已覆盖了目及之处;出租车上,听闻有一万五的房子,司机连连摆头,直言“现在哪里还有这么便宜的房子”,随即开始吐槽城市的老龄化、年轻人的出走;在五指山早市,随意谈论起鹤岗的房价,一位年轻女商贩也热情地凑过来,“我老妹,在新加坡都听说了鹤岗1.5万元一套的房子。”
鹤岗的热度每加热一次,都能很快传导至小莫的手机上——咨询增多了。
任何问题和需求抛过去,小莫总是平静地回应着。这或许是他近两年来当房产中介练就的本领。初次见面时,他坐在主驾驶位,注意力却全在手机上,用文字和语音交替着回复纷繁的消息。1989年出生的小莫,穿着黑色棉袄,身形消瘦,头上已有丝丝白发。见来人上车,他温和地打着招呼,像老朋友一样。聊天过程中,他能够精准捕捉你的需求,作出解答。
这一天,小莫带记者看了6套房。最便宜的一套,是房龄近二十年、位于顶层6楼的二手毛坯房,60多平米售价2.5万元,算下来一平不到500元;最贵的则是一套电梯房,90多平算上装修不到20万元。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一两万元一套的房子,小莫回复说:有,但位置一般更偏远,位于顶楼、面积更小,更重要的是,房龄更老。
这些房子还有一个共同点,多为棚改回迁房。据小莫介绍,鹤岗目前80%以上的房子都是棚改回迁房,最近十年修建的房子,则95%都是回迁房。价格低的“白菜房”也恰恰是以此为主。面积小、步梯房、位于顶层,一些刚刚建成交易的棚改小区,成交后还不能立刻拿到房产证。
《南方周末》报道,鹤岗市每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自2013年开始大力推进棚改政策后,2013~2018年6年期间,鹤岗共建设约16.6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而根据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鹤岗建成保障性住房7145套,2020年安置回迁保障性住房6076套,2017到2021年5年里,棚户区改造惠及市民7万余户。
以每套住房2人计算,则18万套的住房至少惠及36万的人口。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岗市常住人口为89.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万人相比,减少16.8万人,下降15.86%,年平均增长率为-1.71%。其中,鹤岗市辖区(包括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向阳区、兴山区,即“六区”)常住人口为54.54万人。
一方面是增加的房屋数量,另一方面是流失的人口,当市场供需不对等,导致鹤岗的房源出现了过剩。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在鹤岗街头,随处可见租房卖房的小广告,夹杂在排列整齐、颜色统一的棚改房中间。“兴安台兴建小区,5楼78平6万,5楼70平5万,4楼70平6.2万,松鹤B小区,5楼54平4.5万”,一张A4纸的广告上,罗列了四套房的信息——也不知是户主手头上房产真的多,还是中介代卖。
在鹤岗,人手几套房并不是稀奇事。2015年跟随丈夫回到鹤岗的佳佳,11月7日刚刚买下了在鹤岗的第五套房。买第一套房,因为便宜买了个顶楼;第二套是为父母买的一套电梯房;第三套则用于日租房生意;第四套房为儿子买了一个顶楼学区房;第五套,则由于父母年纪大了,给父母买的电梯房还未装修好,正巧碰到合适就买了。
佳佳曾经在北京北漂了10年,去鹤岗之后,她做过微商、卖过护肤品。2020年5月,无意间拍了一个家附近小区广场的短视频,配上“这里的房子白菜价”的标题,她的作品就火了。第二天,这条视频的播放量达到100万,因此有四五千人申请添加好友,询问鹤岗相关的情况。没多久,她顺其自然成为了一名房产中介。
“中介和民宿已经算是鹤岗的新兴行业了。”一次闲聊中,一位在鹤岗买了三套房产的旅游博主表示。
小莫也是在2019年鹤岗白菜价的房子大火之后,开始从事房产中介的。小莫是土生土长的鹤岗人,在哈尔滨读大学,北漂3年之后回到鹤岗。在鹤岗的5年多,他做过餐饮,在体制内、私企都待过,但每份工作时间都不长。直到2020年,他开始玩起了短视频,彼时主要拍些美食、风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他咨询鹤岗房产相关的问题,2021年初,趁着鹤岗的热度,他开始卖房。
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接待外地来的客户,回复网友的消息,以及满城跑过户、暖气费报停等手续。如今,他会非常熟练地介绍本地房产特点:本地人装修,喜欢将厨房设置在阳台上;北方的墙体,厚度能有个八九公分,这是为了做外墙保温。东北人的健谈基因,在接待陌生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不到两年,他手中的房产成交量已达到200套左右。最多的一天,他同时卖出5套房。
像许多网红博主一样,他也有成串的钥匙。这些钥匙随身放在车上,看房前,他会趴在钥匙堆里仔细寻找。有卖家的,也有买家的——
大多数客户不会真的来鹤岗。十分之九,都是由小莫远程代办,于是钥匙也由其代管。从买房到装修,只需要交钱,这些从未来过鹤岗的外地人,就可以在这座小城成为房主。而成功买完房的外地人中,十分之九也不会前来定居,单单就是买一套房放着。
鹤岗房价热度的高涨,也让中介越来越多。不少近两年刚过去定居的“新鹤岗人”,也专职做起了中介。据小莫观察,两年前鹤岗从事房产中介的可能只有四五十人,如今“不下百人”。
热度高了,他感觉到,一些热门小区的房价已有所提升。
煤城挽歌
尽管外地人将鹤岗视为“乌托邦”,但本地人还是很诧异,“有人会来这旮旯?”
一位本地人,这样描述她眼中鹤岗的画像:转型中城市,结构单一,人员也单一。
在因“低房价优势”受到关注之前,鹤岗更多是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存在。1914年,中国人曹凤阳意外在鹤岗发现煤苗,1918年鹤岗煤田正式开掘,由此开始了鹤岗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鹤岗工业化城市的进程。
如今,鹤岗城市中还留有过去辉煌的战绩。与煤炭相关的选煤厂,距离鹤岗市中心比优特时代广场仅一街之隔;负责工人生命安全的鹤矿总医院,如今是鹤岗三家三甲医院之一;还有鹤岗国家矿山公园、鹤岗博物馆里,都见证着鹤岗煤炭百年开采历史。
至今,在鹤岗街头随便拉个大爷一问,不是自己从矿上退休的,就是有家属在矿厂工作。11月4日,在兴安区的兴安台,记者遇到了三位已经退休的兴安矿矿工。据当地人称,兴安矿曾是鹤岗九大煤矿中最大的矿企。而距离兴安矿和俊德矿相对较近的兴安台,曾经是鹤岗颇为热闹繁华的地段之一。
老人们听力欠佳,凭借拼凑的记忆,他们还原了兴安矿曾经辉煌的过去:大概是1989年,兴安矿迎来了最巅峰的时期,矿上职工最多有12000名。其中一位老人至今还记得自己入矿厂工作时候的工号,10656。彼时的兴安台,人挤人,自行车不是用来骑,而是需要“横着推”。
而一位老人退休的2012年,兴安矿已只剩下8000人。如今,人数更少,“一些小井都比大矿人多”。
< class="pgc-img">鹤岗最大的露天煤矿。摄影:谭丽平
>鹤岗的命运与煤矿的兴衰紧紧串联。伴随着鹤岗煤矿的荣光过去的,是鹤岗近几年遭遇了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的困扰。2011年,鹤岗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2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11月5日,记者乘坐出租车时,遇到了一位俊德煤矿的工人季师傅。现年47岁的他,1994年参加工作就在矿厂上班,下班后跑出租赚外快。开车时,他正在与出租车群里的群友分享:职工过生日,矿上会下发200元的生日津贴。鹤岗大概有2300台出租车,许多司机都喜欢在车内与同行聊着语音,打发时间。
季师傅目前的岗位是地面调度,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他没有选择下矿,下矿工作收入更高,大概能有四五千元,但下矿需要“一宿不合眼”。说到这,季师傅顿了顿,“矿山你不知道啊,因为你没接触过这个行业,接触这行你就知道,都挺辛苦。”
在他印象中,俊德矿至少经历过三次减员,从最高峰的七八千人,到目前只有大概2900人。一年到头,季师傅只有春节放三天假。每个月,有15个夜班,隔一天上一个。也就是这隔出的时间,他用来跑出租,每个月也能挣3000元。
听到外地人要来鹤岗买一两万的房子,季师傅感到很诧异,一方面是觉得没有这么低价的房子;另一方面是疑惑年轻人的到来。在他工作的矿上,除了一些技术工种,最年轻的职工也至少35岁。他的儿子今年22岁,目前正在考研,他一直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必须得考出去”。家族里的年轻人,要么当公务员留了下来,要么家里有能耐,但凡是没结婚的,目前都待在外面。
年轻人的出走,也让老龄化成为这座东北小城画像中,色彩最浓烈的画面。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如果在一个温暖的上午,走进鹤岗街道,你可以随处见到老年人。鹤岗老人常见的娱乐方式,就是“溜达”。背着手、拎上一口布袋,在街边缓慢行走。脚步一颠一跛,袋子跟着一摇一摆。
天气好的时候,楼里邻居开始串门,手臂夹着一张折叠椅,轻车熟路蹿到牌友家里搬桌子,三两分钟就迅速组成一场牌局。不打牌的老年人,在花坛边垫上几块垫子,拉上几个邻居,便足以消磨上午的时光。远处,叫卖车的声音若隐若现,“白菜、土豆、萝卜、地瓜、老黄瓜……”
公园、广场和早市,更是老人们的天下。10月29日的五指山公园,门口广场被分为两半,一半由衣着鲜艳的女士们占领,手持手绢和扇子,听着音乐扭秧歌;另一半则是扎堆的老头,穿着暗色系的皮衣皮靴,站着聊天。公园休息椅子上,每张椅子都坐着两三位老人,偶尔相看无言,或浅聊两句。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 class="pgc-img">摄影:谭丽平
>上午10点,已经有老人开始从公园撤离,更多的大部队,则在一旁通往五指山早市的红色塑胶道上穿梭。市场上,“野生”“手工”是高频词,棉袄、风水、针灸、养生、旧书的摊位,则展示着东北早市独有的特色。
时至今日,资源依然是鹤岗赖以生存的根基。据2021年鹤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鹤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54.2亿元,较上年增长7%,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3%。
不过,在互联网流量的加持下,鹤岗过去的沉淀也为未来争取了新的机会。
比如,因为煤矿而兴的城市配套建设,正成为外地年轻人定居鹤岗的保障。佳佳目前主要生活在兴安台,她的粉丝购买的房子也有很大一部分位于这里。这里有医院、学校,有蜜雪冰城,有当地连锁的比优特超市,也有早市,生活便利,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而只要在鹤岗六个区的范围内活动,十几分钟车程就能到达市中心。
至少,不少人认识了鹤岗,鹤岗正在发展石墨产业和旅游,有人买了房,也准备用于避暑、旅行。就像在佳木斯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一大半都是中老年人,其中不少准备在北京转机,去往云南、海南,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老去的躯壳和新来的血液也能取得某种平衡。正如迪亚所说,“把家安到鹤岗,但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有机会的话,我不会选择猫在一个小城市里了此一生,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要去争取一下。”
是夜,在一个一百多人的“鹤岗定居群”里,有人还在筹划着,什么时候去鹤岗。
#鹤岗#
消费日报 4月2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小米回应SU7试驾车异响漏液;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关门歇业;义乌对法国出口体育用品暴增。
行业要闻
首批小米SU7明日起正式交付
4月2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布微博称,明天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全国28城交付中心,也将于明日同步开启交付。
为应对大量订单需求,小米汽车近日要求供应商增加产能至月产1万辆,其中,高配版车型被要求重点增加产能。按照原生产计划,小米汽车到今年3月月产超3000辆,预计到年底月产能可稳定到6000辆。
另一方面,截至4月2日凌晨,小米SU7的锁单量已达到4万辆。若按照此前的生产计划,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只能不断延长。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称,今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预计在6万~8万辆。
小米回应SU7试驾车异响漏液
针对网传小米SU7试驾车发现异响和漏液一事,小米王化在微博回应称,异响系一颗石子侵入刹车盘位置造成,将石子取出后,异响消除,恢复正常。车身四周的水迹,是车辆有行驶过积水区,停车后车身留有水迹,属于正常现象。
4月2日,雷军转发微博并称:“小米SU7果然是50万以内最快的车。”
王慧文病情好转,将回归美团
4月2日,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称王慧文逐步恢复健康,将以部分时间做美团顾问。王兴在邮件表示,“老王将以他的经验和智慧,在公司的战略、文化和人才梯队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新业务探索等方面支持我和大家。”
去年6月,正在创业的王慧文因病住院,其创立的公司光年之外也被美团收购。
知情人透露,经过近一年治疗后,王慧文近期状态相对稳定,但并未完全康复。医嘱认为,短期恢复一些规律性低压力工作有利于恢复。因此选择顾问的方式,部分时间参与工作。
华为已撤回“遥遥领先”商标申请
据媒体报道,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给余承东下了“禁令”,每再提一句“遥遥领先”罚款一万。对此,有媒体向余承东求证,其回复称系谣言。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去年9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两枚“遥遥领先”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运输工具,商标流程信息显示,今年1月,上述两枚商标被撤回注册申请,当前为无效状态。
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关门歇业
茅台冰淇淋在成都的首家旗舰店已经被打围,关门歇业,这也是茅台冰淇淋在全国的第16家旗舰店。据悉,2022年11月,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在成华区万象城开业,这里是成都的时髦地标之一,开业当天来自茅台集团、成都万象城等多方高层曾出席。
记者曾拨打该门店在美团平台预留电话,但该号码已显示暂停服务,随后记者在成都万象城服务处确认了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已经撤场。
和府捞面辟谣大幅裁员和网传上市
4月2日,针对近日网传“裁员 20%-30%”“计划今年赴香港IPO,拟募资1亿至2亿美元”“启动一家和府捞面的总投资需要120万左右”的消息,和府捞面发布声明称均为谣言,无事实依据。
和府捞面表示,此次内部组织架构优化属于战略转型的调整范围,精简人员比例仅1.4%。目前,和府捞面门店正常运行,且还在继续寻求联营、新零售及品牌等方面的人才。此外,和府捞面实际联营费用仅需69.8万元,赴港上市计划也从未正式启动。
北京发布餐饮业支持新政 最高奖励百万元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北京将支持创建特色餐饮聚集街区,鼓励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餐饮聚集区培育建设和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街区项目按审定实际投资额,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同时,政策还提出,鼓励餐饮业态和文旅体业态融合发展,对在公园、等级景区等公共场所内新开设的餐厅,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于提质升级的餐厅,按照审定实际投资额,分档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出海新鲜事
3月民航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9.5%
据航班管家测算,3月民航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量约4.4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9.5%,环比上月增长1.8%;出港目的地区域上,东南亚与东亚仍是热门区域,两者占总量的76.1%。
义乌对法国出口体育用品暴增
记者从阿里国际站获悉,今年3月,义乌向法国出口的体育用品暴增,网球服、定制运动服、训练头盔、户外运动服、运动相机、高尔夫球包等热门商品的在线出口量至少翻了4倍。据央视此前报道,巴黎奥运开幕不到4个月,浙江义乌商家已接到大量相关商品订单。
投融资快讯
蜜雪冰城于海南再成立投资公
近日,雪王投资(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阳珂,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企业管理咨询、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创业投资、业务培训、资产评估等。该公司由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货拉拉2023年营业收入13.34亿美元
港交所于4月2日披露,货拉拉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拉拉科技(货拉拉)称,于2023年,公司全球GTV为94.1亿美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28.8%。收入由 2021年的844.8百万美元增至2023年的1,334.2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7%。2021年及2022年,公司产生经调整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651.0百万美元及12.1百万美元,而于2023年录得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390.6百万美元。
据了解,2023年3月28日货拉拉首次递表申请于港交所上市,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
行业观点速递
清明假期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641万人次
2024年铁路清明运输自2024年4月3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止,共计5天,中国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641万人次,日均128.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加9.7%。预计高峰日4月4日全局发送旅客148万人次。
铁路上海站清明假期预计发送225万人次 较2019年增一成
从铁路上海站(下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获悉,2024年铁路清明小长假运输期限自4月3日起至7日止,共计5天。铁路上海站预计发送旅客225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4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5%。
泰国一季度接待中国游客176万人次 占比最多
泰国旅游和体育部2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一季度泰国累计接待海外游客937万人次,同比增长44%,相关收入达4546.5亿泰铢(约合124亿美元)。按国别来看,中国游客数量以176万人次位居榜首,其后分别为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和印度。
第一季度香港入境旅客达1123万人次
大湾区之声消息,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2日)表示,香港旅游业去年复苏势头强劲,入境旅客人次稳步上升,从第二季度的847万人次上升至第四季度的1068万人次。根据入境处初步数字,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入境旅客人次也进一步上升至1123万人次。
哈尔滨机场一季度运送旅客637.8万人次
今年一、二月份,黑龙江机场集团旅客量连续打破纪录。一季度,哈尔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37.8万人次,同比增长33.8%。省内支线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35.8万人次,同比增长28.1%,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大庆、鸡西、建三江、抚远、五大连池等机场实现两位数增长,漠河机场同比增长594.2%。
消费日报 4月2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小米回应SU7试驾车异响漏液;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关门歇业;义乌对法国出口体育用品暴增。
行业要闻
首批小米SU7明日起正式交付
4月2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布微博称,明天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全国28城交付中心,也将于明日同步开启交付。
为应对大量订单需求,小米汽车近日要求供应商增加产能至月产1万辆,其中,高配版车型被要求重点增加产能。按照原生产计划,小米汽车到今年3月月产超3000辆,预计到年底月产能可稳定到6000辆。
另一方面,截至4月2日凌晨,小米SU7的锁单量已达到4万辆。若按照此前的生产计划,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只能不断延长。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称,今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预计在6万~8万辆。
小米回应SU7试驾车异响漏液
针对网传小米SU7试驾车发现异响和漏液一事,小米王化在微博回应称,异响系一颗石子侵入刹车盘位置造成,将石子取出后,异响消除,恢复正常。车身四周的水迹,是车辆有行驶过积水区,停车后车身留有水迹,属于正常现象。
4月2日,雷军转发微博并称:“小米SU7果然是50万以内最快的车。”
王慧文病情好转,将回归美团
4月2日,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称王慧文逐步恢复健康,将以部分时间做美团顾问。王兴在邮件表示,“老王将以他的经验和智慧,在公司的战略、文化和人才梯队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新业务探索等方面支持我和大家。”
去年6月,正在创业的王慧文因病住院,其创立的公司光年之外也被美团收购。
知情人透露,经过近一年治疗后,王慧文近期状态相对稳定,但并未完全康复。医嘱认为,短期恢复一些规律性低压力工作有利于恢复。因此选择顾问的方式,部分时间参与工作。
华为已撤回“遥遥领先”商标申请
据媒体报道,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给余承东下了“禁令”,每再提一句“遥遥领先”罚款一万。对此,有媒体向余承东求证,其回复称系谣言。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去年9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两枚“遥遥领先”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运输工具,商标流程信息显示,今年1月,上述两枚商标被撤回注册申请,当前为无效状态。
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关门歇业
茅台冰淇淋在成都的首家旗舰店已经被打围,关门歇业,这也是茅台冰淇淋在全国的第16家旗舰店。据悉,2022年11月,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在成华区万象城开业,这里是成都的时髦地标之一,开业当天来自茅台集团、成都万象城等多方高层曾出席。
记者曾拨打该门店在美团平台预留电话,但该号码已显示暂停服务,随后记者在成都万象城服务处确认了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已经撤场。
和府捞面辟谣大幅裁员和网传上市
4月2日,针对近日网传“裁员 20%-30%”“计划今年赴香港IPO,拟募资1亿至2亿美元”“启动一家和府捞面的总投资需要120万左右”的消息,和府捞面发布声明称均为谣言,无事实依据。
和府捞面表示,此次内部组织架构优化属于战略转型的调整范围,精简人员比例仅1.4%。目前,和府捞面门店正常运行,且还在继续寻求联营、新零售及品牌等方面的人才。此外,和府捞面实际联营费用仅需69.8万元,赴港上市计划也从未正式启动。
北京发布餐饮业支持新政 最高奖励百万元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北京将支持创建特色餐饮聚集街区,鼓励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餐饮聚集区培育建设和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街区项目按审定实际投资额,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同时,政策还提出,鼓励餐饮业态和文旅体业态融合发展,对在公园、等级景区等公共场所内新开设的餐厅,每个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于提质升级的餐厅,按照审定实际投资额,分档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出海新鲜事
3月民航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9.5%
据航班管家测算,3月民航国际客运航线航班量约4.4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9.5%,环比上月增长1.8%;出港目的地区域上,东南亚与东亚仍是热门区域,两者占总量的76.1%。
义乌对法国出口体育用品暴增
记者从阿里国际站获悉,今年3月,义乌向法国出口的体育用品暴增,网球服、定制运动服、训练头盔、户外运动服、运动相机、高尔夫球包等热门商品的在线出口量至少翻了4倍。据央视此前报道,巴黎奥运开幕不到4个月,浙江义乌商家已接到大量相关商品订单。
投融资快讯
蜜雪冰城于海南再成立投资公
近日,雪王投资(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阳珂,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企业管理咨询、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创业投资、业务培训、资产评估等。该公司由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货拉拉2023年营业收入13.34亿美元
港交所于4月2日披露,货拉拉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拉拉科技(货拉拉)称,于2023年,公司全球GTV为94.1亿美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28.8%。收入由 2021年的844.8百万美元增至2023年的1,334.2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7%。2021年及2022年,公司产生经调整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651.0百万美元及12.1百万美元,而于2023年录得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390.6百万美元。
据了解,2023年3月28日货拉拉首次递表申请于港交所上市,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
行业观点速递
清明假期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641万人次
2024年铁路清明运输自2024年4月3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止,共计5天,中国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641万人次,日均128.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加9.7%。预计高峰日4月4日全局发送旅客148万人次。
铁路上海站清明假期预计发送225万人次 较2019年增一成
从铁路上海站(下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获悉,2024年铁路清明小长假运输期限自4月3日起至7日止,共计5天。铁路上海站预计发送旅客225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4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5%。
泰国一季度接待中国游客176万人次 占比最多
泰国旅游和体育部2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一季度泰国累计接待海外游客937万人次,同比增长44%,相关收入达4546.5亿泰铢(约合124亿美元)。按国别来看,中国游客数量以176万人次位居榜首,其后分别为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和印度。
第一季度香港入境旅客达1123万人次
大湾区之声消息,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今日(2日)表示,香港旅游业去年复苏势头强劲,入境旅客人次稳步上升,从第二季度的847万人次上升至第四季度的1068万人次。根据入境处初步数字,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入境旅客人次也进一步上升至1123万人次。
哈尔滨机场一季度运送旅客637.8万人次
今年一、二月份,黑龙江机场集团旅客量连续打破纪录。一季度,哈尔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37.8万人次,同比增长33.8%。省内支线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35.8万人次,同比增长28.1%,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伊春、大庆、鸡西、建三江、抚远、五大连池等机场实现两位数增长,漠河机场同比增长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