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用餐遗落了物品,寻回去时却被餐厅告知东西被服务员当作垃圾丢掉了。遇到这种事,消费者能向餐厅索赔吗?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有过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一些被客人索要过赔偿的餐厅经营者也想寻求一个答案。
衣服落饭馆 一天后打电话问被告知扔掉了
餐厅吃饭落下衣服,回去找时却被工作人员处理了,家住西城区的王女士就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历。
前一阵,王女士带孩子到京郊游玩,中午在一家餐厅吃农家饭,离店时将给孩子多带的一件套头衫遗忘在了座椅靠背上,过了一天她才想起来。“衣服刚买不久,花了200多。我赶紧给餐厅打电话,想着万一被工作人员收起来了,我叫个快递还能找回来。”结果餐厅老板告诉她,确实有一件小孩衣服,由于不知道是哪位客人落下的,服务员见当天没人认领,以为不值钱就给扔掉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她没有为此与餐厅纠缠,但也十分生气,不“较真儿”并不代表她认为餐厅这么处理是应该的。“作为服务行业,他们至少应该有个‘失物招领’的流程吧,怎么能这么随意就把客人的东西处置了?万一对客人来说是重要东西呢?”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有过类似的失物经历,丢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戒指、手表、化妆品、隐形牙套、防晒口罩……一位网友吐槽说,她吃完饭刚离开餐厅,突然想起耳机忘在里面,立即返回去找,结果店员都说没看到,还说可能跟着桌布一起扔了,想查监控又说是在盲区。“让我‘无语’的是,既然是服务行业,收拾的时候不先看看桌上有没有顾客遗留的物品吗?我就是确定放在桌上才返回去找,结果被他们的态度气到。”
“自己东西丢了 凭啥让人家赔?”
“在饭店吃饭,价值2000元的牙套放在杯子里忘记拿,被服务员误扔了,饭店有责任赔偿吗?”“一位客人落下了牙套,我当天看到收到了柜子里,第二天收拾柜子就给扔了。结果客人找来说价值七八千元,我该怎么办?”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记者注意到,消费者和餐厅经营者们都想寻求一个答案:对于客人遗落的物品,餐厅到底有没有注意义务和保管责任?如果有,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有餐厅经营者向记者抱怨,店里忙的时候服务员都不够用,哪里注意得了那么多细节。“别看我们店面不大,每周都能遇到几个落东西的客人,手机、耳机、墨镜、雨伞……什么都有。一般服务员捡到都会按要求上交,客人找回来我们也都会还给对方。实在没看着的,只要不是太贵重的东西,真较真儿的客人也少,毕竟还是客人自己没看好。也有一些东西没人找回来,都是不太值钱的,我们也就看着处理了。”一位面馆的老板向记者坦言,做生意不易,“希望都别太为难彼此”。
再看网友评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自己的东西丢了凭啥让人家赔?既然东西贵重为什么自己不放好?也有人认为,客人落下的东西,如果被服务员捡到应该保管好并还给客人。如果是很难发现的东西,被服务员当垃圾扔了则情有可原,不能苛责。还有人奉劝爱丢东西的人,早日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吧,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在多起判例中 商家均被判担责
生活中,因遗落物品产生的纠纷并不少见。很多消费者一开始就选择了“不较真儿”,有些消费者在投诉、报警后与商家协商解决了,只有一小部分消费者最终走进了法院,向商家提出索赔。
北京怀柔法院最近就处理了这样一起纠纷。去年9月12日中午,女子小新(化名)来到怀柔区某连锁餐厅吃饭,用餐期间顺便体验了一下餐厅提供的手部护理服务。小新手上戴有戒指,去做护理时,她将戒指摘下装进了餐厅提供的透明塑料袋中,并将袋子放在了餐桌上。用餐结束离开时,小新完全忘记了戒指的事,回家后才想起来。第二天小新给餐厅打电话寻找戒指,经查看监控录像,原来当天工作人员在收拾桌子时没注意,将透明袋子连同戒指误当成垃圾扔掉了。
戒指最终没有找回来。小新与餐厅协商不成,拿着购买戒指的凭证将餐厅诉至怀柔法院,索赔9100元。餐厅方面也感到委屈。他们说,工作人员在客人就餐过程中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是客人自己将戒指忘在餐桌上,餐厅并不存在过错。日前,在怀柔法院的调解下,餐厅和小新达成一致,餐厅同意赔偿小新戒指损失5000元。
纠纷双方若无法达成调解,法院会如何评判?在记者查到的全国多起判例中,餐厅或多或少都被认定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宁波海曙法院判决了一起与小新丢戒指情节十分近似的案件。该案中,一位贾女士起身去取调料,餐厅服务员将她放在桌面、装有一枚钻戒的透明袋子当作垃圾收走。贾女士第二天才想起来找戒指。该案判决称,根据监控视频显示,贾女士用来装戒指的透明塑料袋系餐厅负责美甲的工作人员提供,负责餐饮的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塑料袋中可能装有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并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工作人员未经查看,在贾女士用餐过程中将透明袋子误当成垃圾处理,存在过错,该行为致使贾女士戒指丢失,构成侵权,应承担主要过错责任。贾女士疏于管理自己财物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亦存在过错,承担次要责任。最终法院酌定餐厅承担70%的赔偿责任。
在另外一起案件中,合肥女子小娟吃饭时将一顶帽子落在餐厅,几天后去找,经询问得知帽子被工作人员扔掉了。小娟十分生气,认为饭店没有保管好客人遗落的物品,当场报了警。由于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小娟将饭店经营者诉至法院,索赔200元。据小娟讲,帽子是她在商场购买的,折后价464元。当地法院审理认为,饭店在未取得客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处分客人的财产。鉴于双方均有过错,法院酌情判决饭店赔偿小娟100元。
客人遗落物品 商家有合理注意和保管义务
北京怀柔法院法官助理梁瀚伟告诉记者,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安全保障义务是法定义务,保护的既有人身安全,也有财产安全。
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餐厅服务员在收拾餐桌时,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损害客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对于比较明显的、服务员应当能够发现的客人遗落物品,如果服务员未经查看就当作垃圾处理,造成客人财物损失的,经营者按照过错程度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因为遗落物品放置位置比较隐蔽,服务员不可能发现,也不应该发现的,此时物品被服务员当作垃圾丢弃,既不存在主观故意,也不存在相应过失,餐厅经营者原则上无需承担责任。如果商家已在明显位置张贴了相关提醒,且能证明服务员在顾客离店时进行了“带好个人物品”的提示,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责任。
同时梁瀚伟认为,商家对捡拾到的顾客遗落物品也负有保管义务,不能随意处置,但保管不一定是无偿的,商家可以要求客人支付保管物品产生的必要费用。民法典第314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315条规定,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316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商家应当规范客人失物处置的规则。工作人员在拾得客人遗落物品后,应当及时物归原主或揭示招领;无人认领的,应当登记造册,送交有关部门按拾遗物处理。完善、规范的管理流程可以避免很多纠纷,一定程度上也是商家对自己的有效保护。”此外,梁瀚伟提醒商家注意,如果有证据证明,商家或者服务员故意将顾客的物品据为己有,且谎称已经丢弃,拒不归还的,就构成了侵占。如果侵占的财物达到一定金额(如2万元以上),还有可能构成侵占罪,受到刑事处罚。
张贴“物品遗失概不负责”提醒 并不能免责
记者注意到,一些商家为了免责,会在用餐区张贴“物品遗失概不负责”的提醒。对此,怀柔法院法官助理李天阳表示,这样的免责提醒实则无效。“在显著位置张贴这样的警示标语,性质上属于格式条款。民法典第497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中也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无效。”李天阳说,因此商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还是要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方为上策。
遇到此类问题消费者如何维权?法官支招
遗落物品被商家扔了,我该怎么做?梁瀚伟提醒消费者,首先要有证据意识,注意保留餐厅的消费凭证,且需要证明自身财产遭受损失,商家对该损失有过错或过失责任。比如事发时的监控录像,遗失物的购买凭证,还可以收集其他客人的证人证言等等。
当商家未尽到注意义务或妥善保管义务时,消费者可向商家主张赔偿责任。一方面可与商家协商处理,也可请求消费者协会或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者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
但梁瀚伟也表示,所谓合理义务,即代表着责任义务不是无限的。因此消费者也不能滥用权利,加重经营者的责任义务,更不能要求经营者对顾客遗失的任何财物都进行无条件地赔偿。“消费者对自身财物更具有保管义务,出门在外要管理好随身物品,仔细查看,避免遗失、遗漏,以免产生财产损失和纠纷。”
头条首发大赛#
你要说奇葩的东西哪里多,日本肯定是排在第一名的。
近日,日本一拉面店推出一项新的规定:在本店用餐期间,禁止使用耳机设备。此规定推出之后立马遭到大量议论,到底是为了食客用餐体验还是整噱头打广告是争得面红耳赤。
< class="pgc-img">>拉面店的初衷是让给食客能够完全沉浸在吃饭的氛围中,想象一下,进店嘈杂的叫卖声,食客吃饭吧唧嘴的好吃声,以及厨房锅碗瓢盆碰撞的叮叮当当,这才是他们认为吃饭的地方该有的样子和环境。
最最主要的是吃饭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食客一起交流,讨论下今天的美食是否好吃,或者一起说说今天的日常见闻。
< class="pgc-img">>该店此举旨在营造更好的用餐氛围,让食客能够更好地享受美食。据悉,这家店是在日本东京,而且小有名气,店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禁止食客使用耳机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享受美食,同时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认为,音乐虽然可以增添用餐的氛围,但如果每个人都戴着耳机,那么整个餐厅就会变得冷清而没有生气。
但是这种说法引发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个好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是在PU大家,谁闲着没事和陌生人乱交流?
老板可能在中国取经了
要说吃饭这事儿,咱中国是他日本的老祖宗那没跑。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是热热闹闹,吃饭是饭局里最不重要的事情,朋友聚会或者亲人聚餐那肯定没一个戴耳机的,欢乐愉快的氛围永远是主调,不像日本人开的餐厅都戴个耳机各吃各的,就是为了吃饭而吃饭。
就算是互不认识的大排档,大家也是气氛拉满,吃饭的时候谁能听进去歌?
< class="pgc-img">>这个日本老板也许试图改变日本就餐毫无“生机”的现状,但是估计效果不会很好,毕竟灵魂这东西生来就有,后来没有就是没有。
日,某饭店店主张先生来到梅陇派出所报案称,快递员送到店门口的大米和牛奶饮料被盗。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通过公共视频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盛某。当天中午,民警来到盛某家中将其抓获,并找到了被盗货物。面对民警询问,盛某却“镇定自若”地坚称是店主叫他拿的。
在盛某家中查获的被盗货物
梅陇派出所民警梁峰说:“盛某说因为老板跟送货员有矛盾,老板让他把送货员送到的货拿走,这样他可以让送货员赔偿。这是盛某的说辞,而且说得非常自然,一点都不犹豫。”
民警告诉记者,在调查过程中,盛某一个劲地表示是店主“害”了自己,越说越激动。
盛某对民警说:“肯定是老板在玩我,我来问他。”民警说道:“我帮你主持公道,电话给我,我帮你去问,他为什么要玩你,老板电话给我呀。”
民警将盛某带到现场与店主当面对质,店主在听到盛某的一番说辞后只觉得又气又好笑。
店主张先生无奈道:“我说我不认识他,但是他就一口咬定认识我,说是我叫他来拿的。于是我问他,‘我什么时候叫你拿的?’,他说‘就是那天。’”
眼见再也无法圆谎,盛某最终承认了盗窃货物的事实。
民警正在审问盛某案发经过
盛某向民警交代当时真实情况,当日清晨6点多骑车路过该饭店门口时,他看见地上的货物,一时起了贪念便将货物搬上电瓶车,随后扬长而去,民警找上门时谎称认识店主,企图“蒙混过关”。
案件发生时的监控视频截图
民警梁峰向记者陈述案情:“实际的情况就是他那天早上路过的时候,看到有货物放在这个门口,就贪小便宜拿走了,根本没有他所谓的老板跟他串通把货物拿走的情况。”
目前,盛某因盗窃的违法行为已被闵行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