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是餐饮业的寒冬季节,许多餐饮业纷纷关门倒闭,我也是干餐饮的,深感生意的萧条,每天进店的人没几个,如果不是有外卖的支撑,每天的收入都不够开房租费。
今天,店里不忙,和一个过来吃饭的顾客聊天,他说起自己以前也是干餐饮的,累不说了,今年疫情原因,餐饮业简直是进入了寒冬时代,撑到今年四月份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关门大吉了。
他看到我的店里,来吃饭的人也没有几个,就奇怪地问我,你的客人也如此少,生意也很惨淡,如何支付这昂贵的房租呀? 言下之意,就是对我在这么严峻的大环境下还能坚持做下去的羡慕。
其实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你说今年做餐饮难不难?确实难,众所周知,因为疫情原因,我是眼睁睁看着我周边的好多餐饮企业倒闭, 虽然在5月份可以复工了,但是,店开了却没人进店消费, 这都是因为人们害怕聚集会传染,没有人进店,就没有收入,这房租、员工工资就无法支付,坚持不下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不管大环境多么糟糕,吃饭还是14亿国人每天必须干的事吧?只要有人吃饭,我们就有生意做,就有钱赚!
别看我现在风淡云轻的继续开门做买卖,过完年,我差点也因为客人太少而关门大吉!好在去年以前,我因为做活动而留下了不少老顾客的微信,于是就在微信朋友圈把我的菜品展示出来,开展了对老顾客的特价优惠,虽然看了朋友圈的人很多,但是,进店的人依然没有增加,可是,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要求送餐的却增加了很多,有时一天送餐达100多份,收入有3千多。
我看到这个现象后,就大胆地在饿了么,美团上开通了账户,通过平台的推荐,一下子订单量猛增到1300多份,订单有了,炒菜供应就是一个问题了,人工炒菜实在太慢,许多送外卖的人还不容易接到了单,却无法得到饭菜,他们心里急,就不断在店里催促,我也忙得焦头烂额。
原来是我自己一个人炒菜,后来太忙了,又增加了两个厨师,也应付不了这么多订单,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人发明一种智能炒菜机,既能增加炒菜的速度,又能让味道与人工炒菜的一样呢?于是就上网去查,还真有这样的机器,他们对产品的描述真像我想的那样。
但是,网上的东西真真假假,也有骗人的,但是,我对陕西大明厨具生产的智能炒菜机很感兴趣,于是,就决定去考察一下,如果真像他们描述的那样,我就购买一台。
我本身就是厨师出生,我到了厂家准备一些食材后,亲自用机器炒了几个菜,品尝后,感觉与我手工炒的菜味道不相上下,于是,就采购了一台。
自从有了智能炒菜机后,炒菜速度慢、满足不了订单的问题解决了,据客户反映,我用机器炒的菜味道很好,与手工炒的一样,根本分辨不出来。仅仅在外卖上现在一个月能收入到1万多元。
虽然我的堂食客人少,但是,在外卖上的收入,我的收入也很可观,我计划着房租满了,就换一个地方开一家外卖餐馆,这里的房租费太贵了,而且,餐饮业竞争也很激烈,关键是抓服务,抓味道质量,在外卖上保证送餐及时的话,收入不会低于开一个当街店铺的收入。
现在我不仅买了智能炒菜机,还买了切菜机,全自动洗碗机,减少人工成本,而且基本保证了味道一致,现在好了,一个妥妥解决问题,我也可以静下心来做营销。
鉴于今年堂食人数骤减,我们又研发了几款新菜品,还建了微信群,经常在我家吃饭的顾客,可以加群了解每天的特价菜,顾客可以选择直接支付半个月或一个月的餐费,享受新菜推出后免费试吃的活动,这些新颖的点子,让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收入额也在节节攀升!
疫情期间,人们对于疫情防控很重视,能在家吃的尽量在家吃,害怕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感染上新冠肺炎,所以,餐饮店的经营现在是寒冬,只要坚持下去,拓展业务,转变思维,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定会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前我国新冠型病毒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重灾区解封后,各地中小学也陆续开学,试问餐饮业的春天是不是要来了?回顾今年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店铺已纷纷转让倒闭,连一铺难求的黄金铺位也不例外;高额的房租、人工等费用更让商家雪上加霜,影响最严重的数餐饮业,许多小老板年前用积攥多年的血汗钱满怀信心地装修好店铺购进设备想大干一场,结果年后还没来的及过过老板瘾就承受不住停业大半年的高额房租,国内病毒虽然得到控制,生意却是不见起色,最令人煎熬的是不知道要撑多久才等到回暖的时候,实力不允许他们这样强耗,于是咬牙处理设备,找到二手回收店一问高价买的设备根本是废铁价,陪个血本无归。最近各地政府也体恤到餐饮业的难处,为刺激消费,推广发放低折扣消费劵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疫情下大家缩衣节食,各地兴起了社区团购,日常生活品和果蔬类齐全,价格更低更透明,民众钱难挣了更要精打细算,实体行业价格不占优势;网络发达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些都是影响实体店生意的因素,这个情况也只有发放优惠券才是最直接让商家和消费者受益的办法,相信餐饮业的春天不远了,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你的看法。
本报记者 靖 雯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均呈较好恢复态势。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等线下消费回暖势头强劲,3月份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长达到0.9%。这意味着,2020年以来首次月度规模高于2019年同期。餐饮业的春天来了吗?
需求复苏餐饮用工现缺口
北京胡大饭馆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清明小长假,胡大小龙虾日销量高达3250公斤,总店单店排队取号最多的一天甚至超过了2400号,客流和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300%。
清明小长假餐饮业的火爆也让他十分看好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清明假期返乡人员较多,北京餐饮市场需求释放并没有达到峰值,预计‘五一’假期的客流和销售必将超过清明假期。”该负责人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大范围普及,预测“五一”假期客流和营收增长在25%左右。
餐饮业的复苏和火爆也让很多餐厅的人员缺口愈加凸显。上述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店内人员缺口较大,“店里人均工资虽然比往年上浮了18%,员工缺编约在15%左右。为弥补人员缺口,店里目前除招工外,还鼓励员工按照小时加班”。
据悉,类似胡大这样有困扰的餐饮企业还有很多,目前萃华楼前厅人员的缺口大约在30%。有业内人士表示,每年3月和7月是餐饮业的招聘求职高峰期。从求职的活跃度来看,餐饮业招聘、求职最活跃的职位均是服务员。因该岗位门槛较低,人员流动性大,招聘求职需求较大。
对于用工问题,中国烹饪协会原副会长冯恩援表示,随着餐饮行业用工需求逐渐改变,选择灵活用工方式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多。例如,小时工、退休人员、在校实习生、“4050”人员、劳务派遣、社会创业群体等,在满足行业发展用工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方式。
提升抗风险能力刻不容缓
虽然餐饮业总体在回暖,但也有不少餐饮企业面临着业绩增长缓慢的现实。
日前,“海底捞净利暴跌90%”的新闻冲上热搜。面对业绩断崖式下跌,海底捞官方给出了两大原因:一是为了防控疫情,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消费场所实施的限制对集团营运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因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而出现净汇兑损失约2.35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实现的汇兑损失。
“海底捞海外门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美国等地,都属于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国内疫情防控虽然较好,但餐饮业去年仍处于低谷。这是导致企业业绩不佳的直接因素。”思其晟公司首席执行官伍岱麒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加之疫情防控期间租金及人工的影响、食材消耗预判不足等,深度依赖线下门店的海底捞的收入不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重视开店数量反映了海底捞营收增长进入瓶颈期。疫情之下,在翻台率下降、人工及房租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过去快速开店促进营收增长的方式已不再适用。”餐饮连锁顾问王冬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净利润暴跌,海底捞亟须找到一个弥补堂食锐减的方法。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说,以后海底捞不仅要靠经营火锅来挣钱,而且要靠周边的附属行业挣钱。目前,除了正餐外,海底捞将业务延伸到休闲餐饮、干火锅等类别上,并通过收购方式借鉴外部餐厅的运营经验。
餐饮行业中除了海底捞外,近期,西贝、小南国等连锁餐饮企业也纷纷将招牌菜肴、调料等生产成标准化的预包装食品,拓展消费场景,增加消费渠道。
作者:靖雯
来源: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