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张 益
一大早,还在乘坐地铁13号线的张小姐熟络地打开“盒马”App,在线上点好了早餐:一份桂花南瓜粥、一个茶叶蛋。
两分钟后,张小姐出站后来到盒马Pick’n Go店前的取餐柜,通过扫码,取走了刚点好的早餐,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分钟左右。
张小姐光顾的正是位于歌斐中心B2层的盒马新业态Pick’n Go首家测试店,该店自去年9月开业至今深受楼宇白领和周边居民的好评。
早在去年5月,黄浦区积极与盒马对接,并于当年9月成功孵化了盒小马Pick’n Go早餐工程新业态。未来,黄浦区将围绕“更便利、更丰富、更健康”的目标,加快落实盒马Pick’n Go(盒小马)点位布局。
“预点自取”:
中西式兼具、不见排队
记者在盒马Pick’n Go店内看到,这里的早餐品种达到40余种,基本涵盖了常规中西式餐点。既有中式的粥、煎饼、包子、豆浆,也有西式的三明治、咖啡等。和传统印象中早餐店不同,这里很少有顾客排队购买。
“大部分上班族都习惯于通过盒马App线上下单,再凭取餐码过来取。这样比较节约时间。”盒马Pick’n Go店内负责人介绍道。
说话间,一位顾客在取餐柜前通过扫码,拿走了取餐柜里的早餐。“非常方便,每天早上都是这样买的。”在歌斐中心上班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品种也多,工作日五天每天都能‘翻花头’。”
据店员介绍,像林先生这样通过线上点单、线下取餐的顾客占了绝大多数。在每天早上8:00到9:30的高峰时段,有时还会出现“一柜难求”的情况。“基本等上两分钟,就会有柜子空出来。”该店员表示。
和一般早餐店一样,盒马Pick’n Go采取现点现做的模式,只不过在取餐方式上更为快捷。记者用手机中预装的盒马App体验了一番。打开App后,只要定位在歌斐中心,再下拉顶部菜单,即可看到盒马Pick’n Go选项,点击进入后即可选择自己所需的早餐。左边菜单栏中共有8个大类,基本覆盖了一日三餐的所有需求。记者在选择了一个茶叶蛋后,即可在堂食餐盘中看到“2分钟后可取餐”的标注,在付款后,即可生成一个二维码和取餐码,通过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便可在取餐柜里取走自己的早餐。记者前后花费两分钟,即拿到了预先点好的茶叶蛋。
记者注意到,取餐柜的左右两侧均能打开,一侧方便店员在制作完早餐后,及时放置在取餐柜中;另外一侧方便顾客扫码取餐,设计非常人性化。
在歌斐中心上班的王小姐对于这一“预点自取”的方式非常认同:“早上时间本来就紧,以前买个早餐排半天队,品种还少。它(盒马Pick’n Go)这个模式就挺方便,会一直用。”
记者从盒马相关负责人处得知,盒马Pick’n Go将改名为“盒小马”,同时正在开展寻找更多门店选址工作。
早市套餐:
10年不涨价、悠闲享用
如果说盒马Pick’n Go更适合时间紧凑的上班族,那扎根黄浦区20多年的新旺茶餐厅则提供更适合放慢节奏,悠闲享用的早餐。
记者昨天在新旺茶餐厅长乐路店看到,店堂内坐了不少吃早餐的顾客。“这里就像我的食堂一样,加上早上价格实惠,有时间就会来吃。”家住附近的张阿姨说。
据了解,新旺茶餐厅每日早上7:30到11:00供应30余种,价格从30元至39元的早市套餐。套餐中不但有中式的粥类,还有可搭配浇头的港式自选早餐,西式牛油果蘑菇班尼迪蛋等可供选择,另可选择一款茶饮。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还在菜单上发现了上海人钟爱的黄鱼面,这在一家主打港式餐点的餐厅中并不多见。
新旺餐饮总经理朱勇告诉记者,30元至39元的早市套餐价格已经维持了10多年。“这个价格没有变过,顾客吃了那么多年这个价格习惯了,涨一块两块他们都会很敏感。”
记者注意到,在这里用餐的顾客除了附近居民,也有不少附近上班族。附近上班的陈先生说,由于上班时间比较弹性自由,每周会抽时间过来吃早餐。
据悉,新旺茶餐厅这些年间一方面推出了多款符合各年龄层口味的早餐,例如中式的黄鱼面、西式牛油果蘑菇班尼迪蛋等;另外,为了让顾客吃到放心的餐品,新旺方面对于食品卫生尤为注重。这也契合了黄浦区对于“早餐工程”中“更便利、更丰富、更健康”的目标。
一直以来,黄浦区“早餐工程”受到了市、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商务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商务委《早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下一步,黄浦区将进一步落实早餐流动车的点位。同时,还将对全区早餐网点进行梳理,按照各项要求,将早餐工程落到实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益
<>锡主要是本帮菜甜口的城市,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口味菜系的融入,小编整理了无锡港式粤菜馆子攻略,带你尝个鲜!排名不分先后,口味都是看个人喜好。
1、无锡君来酒店洲际吴粤一号中餐馆
地址:永和路6号君来酒店二楼
『虾饺皇』
对于畅吃来说,这个虾饺皇做的也算是比较良心,并没说因为畅吃而把品质下降,每个虾饺皇都有一只饱满的虾仁粒,也是蛮不错的,就是皮容易散。
『蟹子烧麦』
烧麦的样式有很多,有的是虾仁烧麦,有的是蟹子烧麦,蟹子烧麦里还有香菇,吃起来口感很有层次感。
『上汤娃娃菜』
口感上会比较清淡一点,那个豆腐还是不错的,外脆里嫩。
2、嘉肴餐厅(T12 店)
地址:中山路328号T12时尚购物中心T8层(崇安寺邂逅)
比较另类的港式餐厅,很多菜肴都是本帮菜。BB鸭个人感觉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菠萝油还是很香,味道也不错。酸辣汤较为一般,咖喱牛腩店家准备了面包,牛腩比较少,口味尚且可以。
3、避风塘
地址:滨湖万达等
腊味炒饭较为一般,蒸凤爪还可以,菠萝油味道不错,揽菜四季豆稍微咸了一点。
4、太兴餐厅
地址:万象城
『流沙包』
从外观来看,太兴流沙包做的还算不错,内馅流沙程度也可以的。
『腊味炒饭』
除了放了腊味,也加了一丢丢虾仁,味道上不是特别惊喜,还是算不错的。
『冰柠檬茶』
夏天来一杯冰柠檬茶不要太爽,冬天就不太适宜了,可以试试港式奶茶。
5、古洋食坊
地址:恒隆广场
『烧味四拼盘』
比较喜欢其中的油鸡,组成是叉烧、烧肉、烧鹅、跟豉油鸡,选择性也会比较多一点,叉烧会比较精,烧鹅、烤肉比较普通。
『咸蛋黄炒基围虾』
基围虾很新鲜,蛋黄弄得也很香,很好吃。
『沙爹粉丝牛肉煲』
从味道上来说,不是特别惊喜,但沙爹的味道还是做的比较道地的,粉丝牛肉组合不会差的。
6、大咀港式茶餐厅
地址:海岸城等
『烧味拼盘』
烧味拼盘由烧鹅、豉油鸡跟烤肉组成,烧肉做的比较水一点,表面的皮已经脱落,豉油鸡一般,烧鹅还不错。
『虾仁烧麦』
虾仁烧麦做的不错,很好吃,豉汁蒸排骨也还是可以的。
7、粤仔湾
地址:汇金广场等
『虾饺皇』
是粤仔湾一大特色,其实味道上来说还是蛮好的,就是容易皮破
『蒸凤爪』
口味比较适中,味道也恰到好处。
『虾仁烧麦』
味道还是不错的,味道上尚可。
8、稻香
地址:海岸城八方汇
『烧味神仙车』
有三种口味,烧鹅、白斩鸡和石板叉烧,白斩鸡上来有点乱入的感觉,味道较为一般,稍微口味比较咸,叉烧肉质还好。
『虾仁蟹子烧麦』
虾仁烧麦和蟹子烧麦的结合体,口感上可以试试。
『叉烧包』
分量比较足,就是口味上偏甜了一点,吃多了容易腻
9、新旺茶餐厅
地址:恒隆广场
『腊味炒饭』
从米饭的口感与腊味的搭配上来说,味道还是不错的。
『鲜杂果猪排焗饭』
总体还是不错的!
『蔬菜』
蔬菜很新鲜,最后吃点青菜还是很清爽的。
想要尝个鲜的小伙伴赶紧收好备用吧!
>文转自作者 | 范庭略
< class="pgc-img">>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没看过TVB黄金档港剧,也不熟悉黑衣墨镜的赌神,更未曾经历录像厅的武侠教育。随着他们登场,港式茶餐厅的金字招牌开始褪色。
港味的复苏是伴随着王家卫和许鞍华的电影逐渐建立起来的,那种文艺而时髦的印象也伴随着郑少秋这样的港岛时代剧而深深留在八零后消费者年少的心中。港式茶餐厅食物的呈现则是各种菠萝油、丝袜奶茶、肥叉烧、双拼饭以及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面的黯然销魂饭。当一家吃了十几年的港式茶餐厅的菜单上面出现了水煮鱼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有的时候惆怅的出现,是与时俱进的,也是此消彼长的。
长乐路的新旺茶餐厅应该是这座城市对于港味最有记忆的食肆吧!十多年前的深夜里,你可以看到穿着晚礼服的靳羽西女士躲在离你不远的角落里面低着头优雅地吃着云吞面,熟悉的朋友知道她当时就住在老锦江的公寓里面,那种餐厅里面的明星面孔给人一种往来无白丁的纽约曼哈顿的街拍场景。而彼时的高晓松还没有做脱口秀节目,偶然见到他出现在新旺,大声对一桌子的朋友说咱们哥几个现在叫辆的士直接杀到杭州看日出吧!文艺青年的夜生活总是那么让人热血沸腾,而彼时的杭州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文艺青年的延安,无数媒体同仁熙熙攘攘接踵而至。后来新旺也开了很多的分店,甚至开出了升级版港丽茶餐厅。想起香港那家也叫港丽的五星级酒店进入大陆之后,摇身变成了康莱德酒店,不知道这二者之间在商标注册的时候是否有什么关联。
长乐路这家餐厅并没有像其他的传统港式茶餐厅在入口处有一个灯火通明的烧腊档,寸土寸金的临街位置都留给了百无聊赖对视无语喝奶茶的恋人们。绿色和黄色的大众强生出租车就停在对面加油站前的马路上,司机们站在车外抽着香烟,他们在等着收工。那是网约车冲击波来临之前的最后荣光时刻。一车车的客人从各个夜生活的据点里面撤出来,最热闹的Park 97其实距离这里也不到一公里的车程。夜生活的最后一站都留给了新旺,粥粉面的碳水化合物最能抚慰灌了一晚上黄汤的肠胃,要咸,要辣,要够味,要有些汤汤水水,这样的强攻之下,迟钝的舌头才会打开味蕾。
卖香烟的流通摊贩和卖花的小姑娘因为店里的人来人往而变得忙碌不堪,他们都属于这条窄窄的长乐路上的凌晨一两点风景。那家以底层市民心态看待上流社会生活的上只角餐厅还没有出现之前,新旺茶餐厅和隔壁的避风塘都以香港美食为定位在这块被称为巨富长的核心地段街道上存在了20年以上。那时候翠华还没有出现在新乐路富民路和东湖路的三角地带,这家在香港上市编号1314的茶餐厅进入上海没多久,就花了六七千万在上海市郊建立了中央厨房,显然也是看好这个繁荣的餐饮市场。
当然还有思南路上的查餐厅。开业的时候人们惊讶于他们用LED电视屏幕做成手写黑板的阔气。其实随着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在全中国写字楼的电梯间里面装了那么多的广告屏幕,LED早就不是一种贵价货了。据说开这家茶餐厅的老板有香港电影美指的专业背景,所以在餐厅的设计上面特别懂得如何渲染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气氛。不过各种必须接受拼桌以及各种在香港习以为常而在上海被认为稀奇古怪的要求,都在逐步教育着本地消费者。据说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每每餐厅遇到争执的时候,店家就拉闸关店报警。这样硬气的做法多年以后仍被食客们难以忘怀,因为在他们眼里餐饮行业怎么可以如此不讲人情世故,可以如此不去适应这个市场,以至于这家餐厅一直都是一个面对社交媒体如何不妥协的鲜活案例。某年一次点评网的投诉,导致几万人在这家餐厅下面留言恶评,直接将四星活活打成了一星。但是那段时间当我路过这家茶餐厅的时候,门口依旧排着长队。当时就感觉蜂拥而至跑到美食点评留言的水军,和跑到这里来吃饭的食客都活在平行世界里面,他们互不打扰。对于他们的食物至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让我这么多年可以记住的就是这样一个硬颈的香港人形象,他们可能是这个繁华大都市里面最市井最江湖的一群人,也可能是港片里面带着一股子拼劲在公共屋村长大的路人甲,他们和卡拉OK里面唱《爱拼才会赢》的台湾同胞的确很不一样。
想到港式茶餐厅里面各种的出前一丁方便面,各种的火腿,以及各种的煎蛋,还有每天不同款式的例汤,都是朴实无华的平民食物。到了后来满城都开始流行花胶鸡汤火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现在的港式火锅都如此奢华阔绰了,燕鲍翅肚东星斑各种高级食材共冶一炉的大茶饭,真的让人产生了一种共同富裕的幻觉。茂名南路进贤路拐角处的楼上火锅,一夜之间成了上海电音夜场各种富二代宵夜的首选之地,凌晨可以看到金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门口,火锅店门口的黑衣保安瞬间成了港片里面油尖旺的泊车小弟。后来这家餐厅又在方圆一公里之内开多了两家分店之后,实在是生意太好了!到了嘉里中心新店开业的时候,火锅店已经更名为会馆了,这样的高级餐厅路线的确不太适合强调最初的港式平民风格。而这个时候,在长乐路上开了近二十年的新旺茶餐厅已经开始最大规模的改造装修。
上海这座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宽容与局促,真是像极了香港,所以当这两个城市互称双城记的时候,真的是谁也不会看不起谁。你可以在中环的百货公司听见旁若无人的上海话,也可以在南京西路听见旁若无人的粤语大声公。连接起这两座城市的纽带应该从张爱玲的南渡北归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些居住在“下一站是天后”的上海人的后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迁徙人群的集体记忆。
当九零后零零后成为消费主力之后,全世界都映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一代孩子是看着《灌篮高手》和《海尔兄弟》长大的,他们没有TVB930黄金档港剧,他们也没有抹着发蜡披着大衣戴着墨镜叼着牙签的赌王隆重登场,他们更没有烟雾弥漫的录像厅对小镇青年的武侠教育。到了古惑仔都开始成群结队跑到内地参加综艺节目、开演唱会的时候,港式茶餐厅的金字招牌就开始慢慢褪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偶像,那些墙上画满了各种港星漫画的餐厅,也依旧会在墙上钉着白底黑字的香港路牌,或者在收银处的上面贴着“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标语,这些都已经流行了二十年餐厅特色套路,都成了互联网文化的线下版,它暗合着朋友圈拍照打卡的趣味,只是用的人太多,就开始逐渐显得没有新意了。
一个时代过去了,你地知唔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