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盛先生在武汉江汉区解放大道上的汉商武展购物中心,开了一家夸父炸串店。古有夸父追日,今有夸父“追证”。
“我没有这个证,不属于正常经营,要检查的时候随时可能被罚款,而且外卖也办理不了 ”,盛先生口中这个证究竟是什么?帮女郎查询了解到,根据《武汉市小餐饮经营许可审查细则》,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小于150平米的个体餐饮属于小餐饮,需要对餐饮场所的卫生和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核查,通过后办理《小餐饮经营许可证》。
< class="pgc-img">>盛先生称,自己去万松街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证时,对方表示万松街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人要下店勘察,出一个勘察报告给到窗口,窗口才能办。让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自己店里来检查,盛先生觉得这事不复杂。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前前后后跑了快3个星期,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到他店里来。
“市场监督管理所说,现在勘店业务已经不在他们这里了,已经下放到审批局。然后我又去了审批局,审批局说这个是归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两边推诿 ”,盛先生十分无奈。那么,到底由哪个部门来下店勘察呢?为了帮助盛先生解决问题,帮女郎首先来到了辖区的市场监督管理所。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解释,从2017年开始,他们就不负责下店勘察的工作,所有和审批相关的工作都移交给了行政审批部门负责。按照所长的说法,帮女郎又来到了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窗口。
< class="pgc-img">>窗口工作人员称,之前他们街道的下店勘察工作确实是万松街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只是从2023年12月1号开始,市场监督管理所不知为何停止了这项工作。同时窗口工作人员还给帮女郎出示了一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其中提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县级以上地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现场核查。
两家单位都说,现场勘察的工作应该由对方来做,那到底谁的话可信呢?帮女郎决定去万松街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上一级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问问看。
现场,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科的张科长,给帮女郎提供了一份江汉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文件,这份文件明确写到,将《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的现场勘察工作下放至街道。两份文件对于现场勘查的职责划分,明显形成了冲突,到底以哪一份为准呢?
张科长说,“各个地方,政府指定了部门,那就由指定的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跟领导也报告过这个事,领导之间还是有沟通的,至于说怎么解决具体情况我还不清楚”。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关于此事,他们已经在和街道以及行政审批局对接沟通。
< class="pgc-img">>沟通的结果怎么样?《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可以顺利办理了吗?一周后,帮女郎又来到了万松街政务中心。万松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沟通机制很顺畅,该办证的都已经办好了。
根据帮女郎现场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目前江汉区万松街《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的现场勘查工作,暂时还是由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来负责,相关的工作流程也已经恢复,但是后续具体的职责划分还有待行政部门内部之间的确认。求助人盛先生也表示,他的证件顺利办下来了。
日,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报道,武汉江汉区盛先生遇到了“办事难”的问题。事情并不复杂,盛先生在江汉区解放大道上开了一家炸串店,需要办理一个《小餐饮经营许可证》。下证前,需要有关部门下店勘察。就是这么件小事,让盛先生出乎意料的是,跑了三周都没人来勘察。
市场监督管理推给行政审批部门,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却称,下店勘察确实是所属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并且都拿出各自依据的政策文件。上演了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荒诞戏码。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曾经是基层群众办事难的真实写照。为了破解这一难点、堵点,一些地方、部门持续深化改革,对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进行纠治,“三难”现象逐步得到解决。但在个别地方、个别部门,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事难办的情况仍旧突出。这次盛先生在武汉江汉区的遭遇就是典型例子。
盛先生做的是小本生意,许可证久拖不决,也就意味着不能开店营业,连外卖都送不了,每天的人员、房租都是成本。下店勘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前前后后跑了3个星期都没人来。表面来看,是部门职责交叉,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甚至还冠冕堂皇地拿出有关文件来背书。
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说到底,还是服务意识这根弦没绷紧,没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有利的事抢着干,麻烦的事都不干。长此以往,破坏的是当地营商环境,损害的是当地政府公信力,推诿扯皮只会失了信心、寒了民心。
一个好消息是,盛先生的事情被媒体曝光后,得到解决,证件顺利办下来了。但下次呢,下下次呢?归根结底,纠治推诿扯皮现象,当地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理顺职责,划清职能归属。同时,强化作风建设,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刹住庸懒散拖这股歪风,让群众不再因“事难办”而徒劳。(纵览新闻评论员 任凯)
佳玉 威海报道 通讯员 李国英
“以前我开饭店的时候过来办证,跑了好几趟才拿到证。现在我是帮朋友来跑腿代办,在一个窗口就办出了营业执照,然后通过承诺的方式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简直太方便了!”7月10日上午,刚刚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朱孟德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回忆起几年前自己来办理相关证件的时候,他连连感慨如今办证的快捷方便。
当天,朱孟德带着准备好的相关材料来到环翠区政务大厅,取号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直奔“餐饮店经营一件事”窗口。在窗口填写了多份承诺书后,工作人员将相关资料上传山东省食品经营许可备案管理系统,审核通过后,当场将食品经营许可证打出,交到了朱孟德手中。
近日,准备开一家饭店的赵女士也拿到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对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的“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同样赞不绝口:“太快了,办理手续时不仅有工作人员帮忙准备材料,而且就跑了一个窗口,没想到能这么方便!”从多跑腿到集成办,这些餐饮商户都得益于环翠区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事项”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日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集约化、便利化办理,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设置“餐饮店经营一件事”专窗,集成办理相关事项。
以往,群众开办餐饮店需到多个综合窗口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到消防窗口办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还需要了解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规范相关要求,业务涉及审批部门多,申请流程繁琐,办理时间长。“现在,环翠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线下设置‘餐饮店经营一件事’综合窗口,同步在线上设置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场景,打通线上线下办理渠道,实现‘一次告知、一图解读、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统一出件’。”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准入科科长王海燕介绍。
此外,环翠区在食品经营领域创新信用审批模式,对小餐饮登记、自制饮品制售(不含使用压力容器制作饮品)、糕点类食品制售(不含裱花蛋糕)等事项,推出“承诺即入、审管联动”的信用审批极速模式,通过承诺实行“免勘即享”,有效提高餐饮行业经营者办理相关业务的办事效率,节约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截至目前,环翠区已有690家市场主体通过“一件事”窗口办理申请。今年以来,环翠区始终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能的重要抓手,从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出发,梳理重组、融合优化相关事项,变“单细胞”事项为“基因链”场景,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办事质效最大化,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质效和便利度,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