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讯(记者 刘陈平 实习记者 钟晓璐 摄影报道)1月2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23日早晨九点半,成都文殊院寺内开始“腊八粥 欢喜缘”免费奉粥活动,加上寺外派粥数量,文殊院今年派粥共计30万份!
早上8点半,文殊院里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领粥队伍,昨晚陡降的气温并未影响大家的热情。
队伍最前面,三个年轻人引起了封面新闻记者注意,“我们从哈尔滨来成都看学校的,明年高考想考四川音乐学院,恰好碰到这个奉粥活动,五点就起床来这里排队了,来的时候还没开门,在外面的餐馆做了一会儿。喝了文殊院的腊八粥希望明年考个好成绩。”
9点半,奉粥活动正式开始,主持做完法式后,工作人员戴好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开始派粥。
据厨师介绍,这些腊八粥由核桃仁、红豆、大枣、百合,枸杞等17种食材熬制而成,今早派发的腊八粥从昨晚七点就开始熬制。
“小心烫”、“注意台阶”、“往前走”、“不要硬挤”,义工颜女士一直嘴里重复着这些话,手上不断地做着搀扶、指引的动作。
她告诉记者,她从20号就开始参与了,今早不到七点就开始放指示牌等工作。
刚刚领到腊八粥的李阿姨十分激动:“我每年都来领粥,图个热闹图个平安,家里熬腊八粥太费事了,熬不出这个味道,这个味道真的可以,又香又浓。”
封面新闻记者提醒大家,奉粥地点为文殊院寺内的藏经楼小广场,时间为1月23日至25日,早晨9点半至下午4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觉记忆。
你的家乡,在你的记忆里又是什么样的味道?
前两天,有吃货给我们爆料,说又在央视上看到了我们大杭州的美味——
这部名为 《家乡至味》的纪录片,最近在央视播出了夏季篇(央视10套6月21日22日播出第9、第10集),用了80分钟时间,讲述杭州老饕与他们心目中的家乡味道。
新白鹿、弄堂里、叶马、大唐海鲜和荣鲜面馆,5家活跃在杭州街头巷尾的传奇餐馆带着他们家的招牌美食一 一上画。那些杭州人熟悉的味道,这一次,在全国的吃货面前露足了脸——
“ 蛋黄鸡翅 ”
来自新白鹿
蛋黄鸡翅,是新白鹿的“招牌”。每天,新白鹿至少要销售5000多份的蛋黄鸡翅,一年销售180多万份,就是说,一天在新白鹿要卖掉3万多只鸡翅,一年要卖掉1000多万个鸡翅……
如果要说杭州街头出名的排队餐馆,新白鹿是少不了的一家。这家1998年诞生的传奇餐厅,一开始只是杭州市中心耶稣堂弄的一家小面馆。
20多年下来,“永远在排队”始终是人们对它的印象。刚创立时,3元一份的话梅花生、5元一份的糖醋排骨……超高“性价比”一下就吸引了大量吃货——上下两层楼的餐厅完全不够坐,等座位的人挤到了耶稣堂弄巷子里。
这道登录《家乡至味》的“蛋黄鸡翅”,是新白鹿上世纪90年代就推出的“金牌菜”,不仅是伴随新白鹿一起长大,更可以说是新白鹿老板周文源夫妻的爱情见证。
那个时候,老板娘还是个20来岁的小姑娘,生性外向爽直的她,喜欢在晚上店里忙完后,喝上几杯啤酒,放松一下。而她最喜欢的“啤酒伴侣”,就是烤鸡翅。鸡翅就酒,那就一个“爽”!美女老板娘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吃饭的时候,尤其是每天早上吃泡饭,必须有一个咸鸭蛋,冒着油的咸蛋黄!
有传统,也有创新。这道冰淇淋烤布蕾,也是新白鹿最畅销的甜品,也是新白鹿销量最好的点心。入口即化的香醇牛奶冰淇淋,质感很温柔,小小抿一口,冰冰甜甜,沁人心脾,加上软糯喷香的现烤布雷,色泽金黄,比阳光还治愈。
“ 卤鸡爪 ”
来自弄堂里
弄堂里的招牌卤鸡爪,每天要卖出几千只。采用传统手法烹饪——酱油、料酒等加上弄堂里秘制的酱料,每一只都精选肉质饱满的特大鸡爪,一只鸡爪二两肉,极易脱骨,咸甜适中,嗦味儿和咂巴嘴儿才是吃鸡爪的地道姿势……
老木结构,黑瓦青砖,秀石门头……2011年7月23日,在河东路上开业的“弄堂里”也是杭州人心中出了名的排队神店。
“弄堂里”的味道,是秉承儿时记忆的怀旧味道。
店堂进门的右手边,是一溜老式柴灶的大灶,桂皮卤鸡爪、筒骨烧萝卜、稻香扎蹄、弄堂里的鸭儿……一溜大灶铁锅菜冒着热气,酱香四溢。这是最老底子的杭州味道。
当然,他们也做融合菜,无论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甚至是外国友人,都有可能找到家乡的滋味。
这道干菜酱香蒸江鳗是杭帮菜中一道经过层层改良的创新菜。生长于钱塘江的江鳗+绍兴梅干菜,经过十几分钟的蒸制之后,夹杂在各种食材之间的鳗鱼被五味调和,绽开的肉质吸足酱香,夹一块放入嘴中入口即化,鲜香甜美。
以茶为食,自古有之。弄堂里的龙井茶酥用绿茶研磨成茶粉和面,包裹猕猴桃果肉,制成馅料。白芝麻做底,龙井茶酥便穿上了小白裙。经过高温油炸,出锅后的龙井茶酥小巧精致,外表酥皮层层叠叠,内馅清甜带着茶叶的回甘。头顶点缀龙井嫩叶,仿佛是每一个龙井茶酥出身杭州的骄傲勋章。
“ 咸肉蒸鸡”
来自叶马
咸肉蒸鸡是叶马“五朵金花”之一。土鸡是德清农庄定点的,咸肉是龙游农家弄来的土猪肉自己腌的。咸肉、土鸡,放姜、葱结儿,唯一的调料就是少许八年陈的花雕酒。这也是一种种反复试验后的最佳搭配,不到八年酒味不够醇,过了八年陈,酒味太浓厚。蒸40分钟刚刚好,既有筋道又酥嫩,下饭,那是最妙不过的了……
说到杭城的排队餐厅,不得不提这家“叶马茶楼”——这家起步于赤山埠,成名于钱江边的传奇私房菜馆,在吃货圈的名气颇为响亮。
带鱼
黄鱼年糕
2018年4月,叶马进驻嘉里中心三楼,迅速火爆杭城,成为年轻时尚美女俊男们的“美食打卡地”。从三台山路到之江路,再到进入商场的嘉里中心店、城西银泰店,叶马的菜,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原料和本味。“本”味的东西、“土”味的东西,烧法讲究入味,原汁原味。
“ 酸菜鱼面 ”
来自荣鲜面馆
荣鲜的老板荣胖子读的是中药专业,他店里的“镇店之宝”酸菜鱼片面,也跟他的专业有关。那是二十来年以前,荣胖子自己的小店刚刚开不久,他和一帮医校的同学,在萧山一家四川人开的川菜小店,吃到了一盆美味的酸菜鱼。中药房的工作经验、厨师的功底,让他确定这份美味的酸菜鱼,那特殊的中药材秘制调料是关键……
大叶芥菜腌制的酸菜和批得厚薄得当的黑鱼片就是这碗当红酸菜鱼面的主角。由酸菜和鱼骨精心熬制的浓稠酸辣汤底,衬着饱满亮泽、雪白微卷的黑鱼片,入口紧质,白嫩鲜滑,还带着筋道的Q弹口感。
点一碗热汤面,就着周围地道的杭州话下肚,肚子里都是满足。那还多说什么呢,拿起筷子,吃面!
“ 倒立蟹 ”
来自大唐海鲜
大唐金牌菜肴——“倒立蟹”,之前就上过央视一套,被食客们称为“央视倒立蟹”。烹制倒立蟹的自制调料汁,用蛤蜊、蛏子、花蛤、淡菜、花螺等7-8种贝壳类海鲜熬制,再加入黄酒等调料制成的调料汁,滋味美极。经常有食客吃得上了瘾,会专门过来买调料汁,打包回去做水蒸蛋或泡饭,口味也很赞。
老底子经常吃夜老酒的老杭州人,都特别留念当初龙翔桥一带的海鲜大排挡。2006年,在秋涛路近江村,搞起了一个“近江海鲜美食街”。有食客高呼:“龙翔桥大排档重现江湖!”
“大唐海鲜”的老店,就在近江海鲜大排档。在近江大排档中,他家的生意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很是火爆。
大唐海鲜的掌门人唐延胜,安徽巢湖人,大厨出身,多次在全国和浙江省烹饪大赛上获得大奖,“南海风光”等获奖菜品被收入《浙江名菜》。
一般人印象中,海鲜店开得好的,老板大多是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唐延胜一个安徽人,去开海鲜餐馆?唐延胜喝了两口“蓝妹”啤酒,笑着说“当厨师时,朋友介绍,认识了舟山一群餐厅、酒店的厨师长,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自己创业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舟山海鲜!”
大唐奇鲜锅
2014年,央视一套美食专题纪录片《中国小馆》的导演,找到了大唐海鲜,那时候,这家传奇小店就作为浙江美食的代表登上了央视的“大舞台”。
野生活米鱼
海肠捞饭
对了,最近大唐海鲜城西店最近还在搞活动,从即日起到7月15日,全场85折哦。
那么,你心中的家乡至味是哪一道?留言说说啊~
来源:杭州吃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品牌可视化,别小瞧这个概念。”
总第 2834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 文
创新空间氛围
三招硬核“抢”客流
2021跨年夜,长沙,有“三湘商业第一街”的黄兴路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欢喜跨年。
彼时的“不了锅·集市火锅店”门口,等位的人群挤得满满当当,已经排到了马路对面。在这1000桌排队的人群中,有手牵手欣赏夜景的情侣,也有一家老少其乐融融,前来跨年聚餐。
而店内,更是一派热闹场景:灯笼上标着菜品名字,远远地望过去,“大片脆毛肚”、“鲜血旺”等菜名让人瞬间来了食欲;顾客用小推车盛放菜品,像压马路一样,三三两两地“逛店购物”;暖黄色吊灯,恰当地用采光呼应餐厅动线和餐桌周边,整个空间紧凑而不失温馨。
对于长沙餐饮来说,黄兴路绝对是个“魔幻之地”:数百个品牌紧锣密鼓地布局,道路两旁的餐厅招牌拥挤得让人“密集恐惧症”发作。而在这个商圈做生意,不了锅老板总结道:不仅要产品扎实、服务考究,还得“懂设计,知人性”。
此话何来?不了锅成立于2005年,见证了黄兴路从“长沙网红街”变为“全国知名网红街”的全过程。对于一个“潜伏”了16年的老品牌来说,不变革,就“出局”。去年疫情期间,老板想要翻新店铺,但,两个反思随之而来:
1、疫情具有不确定性,此时如果投入过大,会不会一时半会儿难以收回成本?
2、在这样激烈的商圈中,什么样的风格既能传承品牌特色、又贴合年轻人审美?
和HOPE DESIGN 尚希设计的创始人韩薛沟通后,老板的心“稳”了不少。从事建筑和商业空间设计十余年,为喜茶、海底捞等头部品牌做过空间定位战略的韩薛,很快捕捉到了核心,帮助不了锅迅速在黄兴路这个“魔幻商圈”站稳脚跟。
首先是融入大量的市集元素,让氛围“闲”下来。网上有人评价“这是一个超市和火锅融为一体的店,像是逛了个超市,然后当场借用店家的桌椅锅子涮菜”。的确,手推车自选的模式,尽可能让就餐的人群找回“逛街”的感觉。这与黄兴路这一商圈的整体氛围是互相呼应的。
用热闹吸引人群,用人群创造热闹。“不了锅的成功,是将人群和热闹装进了空间中。”韩薛说。被“集市元素”吸引来的人群,则又自发而随机孕育出的场景感。对于一个赶集和逛街的人来说,热闹意味着探索和发现,也更容易激发人的消费冲动。
“土”到极致就是潮。不管是大灯笼的设计,还是随处可见的“竹”元素(竹伞、竹椅)、土陶瓶罐,都打造出“淳朴、市井”的调性。这种成本不高的设计形式,不仅释放出“集市火锅”的生命力,更让老板快速收回装修成本。
一家店赚不赚钱
最初的设计决定了大半
如果让你在优质商场开一家火锅店,“不幸”的是要与海底捞、湊湊做邻居,怎么破局?
连锁70多家店、经营了9年时间的街边传统火锅品牌“月满大江”,在接到万象城进驻邀请的那一刻起,老板虽然欣喜,却在心里犯了难。
一方面,竞争压力太大,海底捞和湊湊两个头部品牌,犹如“两座大山”压在老板头上;另一方面,作为火锅高地成都,却几乎没有商超火锅品牌。主要原因在于进驻商超成本高,120元人均消费是一个价格带,低于这个价格基本无钱可赚。所以,成都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多开在街边。
是机遇更是挑战,对于月满大江来讲,已有的门店全部是街边店,进驻一类商圈有助于提高品牌力。但同时,这意味着需要重组商业模式、产品结构、品牌信息,并要以人均85元左右的价格,去和海底捞、湊湊PK一番。
眼看完成选址,风格却迟迟未定。品牌方找到韩薛,深度交流后,老板明白了一个道理:新店赚不赚钱,最初的规划决定了大半。恰到好处的空间设计,既可以提高品牌力,同时帮助品牌优化盈利模式。
两个团队几经磨合,慢慢理清思路:除了人均消费做出区别,在服务模式、空间氛围、盈利模式几个方面,都要打出另一张牌来。
韩薛抛出三个方向:
1、在这个商圈,怎样做出和海底捞、湊湊不一样的定位?
2、成都很多火锅店都在街边,这次开进商场,怎样自然地嵌入成都文化?
3、如何用中端定价,做出高端体验感?
定位方面,海底捞以热情的服务取胜,湊湊又有十足的商务轻奢范儿。于是,月满大江从“川文化”切入,在氛围打造上做出地域差异化。“在选择川文化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川菜、火锅都争抢熊猫、变脸等元素。而经过大量调研后发现,这两个元素离老百姓的生活非常遥远。反而是茶馆元素更加契合真正‘老成都’的日常生活。”韩薛说。
于是,他大胆启用“茶馆”这个元素贯穿设计,甚至在店内直接搭建“鹤鸣茶社”,强化休闲氛围。并融入了大量的盖碗茶等川式茶馆文化,让整个空间像是“坐在茶馆吃火锅”。
如此一来,四川人的“巴适”状态就出来了。
在韩薛看来,空间设计有三个层次,也代表了三种“段位”:一是颜值,解决美的问题,这是对空间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满足需求,你的动线如何处理、细节是否方便操作?设计师要有帮助品牌解决实际运作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维度,也是最理想的状态,是帮助品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品牌资产。
定价方面,月满大江人均定位在85元,远比商超里人均120+的品牌更有吸引力度。这个价格如何做出利润?韩薛和团队在店内设计了很多档口,设置了酥肉铺子、宫廷点心之类具有氛围感的操作,将小吃放大、做丰富,给顾客“丰俭由人”的体验,抢占“火锅、小吃、成都味”的差异化竞争品类。
“这样一来,商务宴请也可以,女孩子下午茶以小吃为主也行,甚至老顾客逛街时,单独买走一份炸酥肉也行。”
事实证明,这样的创新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的万象城商圈里完全“玩得转”,月满大江的表现很惊艳,日翻台最多达到6次。商场店的成功升级,也间接拉动其它连锁店的生意。
好品牌都在“创造欲望”
如何用设计抓住顾客情绪?
总有老板抱怨:当下的顾客,忠诚度太低了。
开的好好的餐厅,一旦周边新开了竞品,再搞点促销活动什么的,顾客就容易“反水”。
在韩薛看来,现在已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任何品牌想要快速出道,必重视形象的可视化,无论是店面形象,亦或是商品本身、包装物料和宣传品。
“好的品牌都在‘创造欲望’,消费者从一个门店看到的,不是单纯的好看、炫酷,而是信息。空间的目的,是能够提供记忆体验的‘场所’。”
这个理念,在深圳野萃山的3家店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个主打“分子果汁”的全新概念品牌,以健康作为切入点,在新式茶饮赛道上撕开一条新路径的同时,尤为重视用创意设计建立起与“Z世代”的联结。
在深度了解品牌需求后,韩薛带领团队,为三个新店,分别提取了三个关键词:冲浪(强调身体健康)、水果实验室(品牌可视化)、社交空间(强调精神健康)。
左:水果实验室主题店 右上:冲浪主题 右下:突出社交元素
>马成时代店,将果汁流淌的意向化为年轻人热爱的冲浪运动,在蓝色筒舱里创造一方海纳百川的自由世界;南山古城店,打造“水果实验室”主题,将“维生素搬运工”的概念可视化,由此探索微观分子世界,科技感十足;天安云谷店,则设计出“房中房”的艺术概念,突出“社交”元素,墙面、台面以交错立体的形态将空间区隔开,品牌可联名艺术家、插画师来举办作品展览。
即便是六七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韩薛依然希望能够做出差异化来。并且通过“一店一景”的理念,用不同的创意为品牌赋能。
“疫情让餐饮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力。因此我们提出‘商业空间品牌化’这个设计逻辑,在项目中帮助品牌把品牌基因可视化,让空间自己说话,让消费者自发传播。希望HOPE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未来可以成为餐饮与商业设计的引领者。”韩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