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食,有不少人会选择火锅。冬天,吃上暖暖一锅火锅,内外都感到很温暖。卫生问题也成了我们最关心的,记者选择了一家较为知名的火锅店,进行了暗访!
炭火楼火锅,作为东北传统炭火锅的一种,是哈尔滨较为知名的火锅店之一,并且在市区内设有多家分店,记者最终选择了安心街95号的炭火楼火锅总店!
< class="pgc-img">>没有健康证 是否能正常上岗
在应聘时,记者看到一楼大厅的墙上,张贴了9张健康证。就提出自己没有健康证,能否正常上岗。
< class="pgc-img">>炭火楼火锅 朱经理健康证你有就带过来,没有的话咱们是统一办理,现在健康证都免费的。
记者
就是我没有,因为之前的店没用。
炭火楼火锅 朱经理
那没事,没事。
两名记者在没持有健康证的情况下,更换上了店内的工作服,开始工作了。新入职,总要熟悉一下业务,记者先是跟着整理餐具。
< class="pgc-img">>炭火楼火锅 店员
这样似的,摆桌子上就行了,摆这个桌子上就行了。
记者
这个不用再消毒啥的啦?
炭火楼火锅 店员
不用了,就把里面的水擦干净就行了,然后用勺子摆上。
徒手擦拭容器 酱料甩回碗里
炭火楼给人的第一感觉,前厅的卫生比较干净,消毒柜都在正常使用,随后我们的另一名记者被带到了后厨,到小料间调料,店员像记者演示如何装配各种酱料,并提醒记者要注意对装酱料的容器及时清理和更换,保持卫生,只不过店员保持容器卫生的方式却很特别。
炭火楼火锅 店员< class="pgc-img">>像这种情况,这样似的,正常咱们得换碗,咱们现在没碗,那有碗也。
记者
啥样得换碗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像这种情况你给这么弄弄,把这个酱(擦掉),正常咱们得换,但是没有那么多碗。
记者
就手扣一圈就行呗?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就感觉,自己掌握就行。
不仅徒手擦拭容器边缘,擦下来的酱竟然又重新被甩进了碗里。紧接着,这名店员又从柜内拿出了一份菌类酱,准备倒进另一个碗内。
炭火楼火锅 店员< class="pgc-img">>简单来说就是蘑菇酱,油的呼的,就这样,能看出来就是这样似的。
记者
粘糊糊的,这啥玩意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这是别人吃的,倒的东西,袋扔了,把这碗放进去。
记者
这是啥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倒了扔垃圾桶。
记者
这咋整啊,要不然倒了吧,这能行吗这样?
炭火楼火锅 店员
不让倒,除非是有东西啥的,往外捞一捞像糖块儿啥的。轻易不能扔东西,这都有监控。
监控设备关注员工是否有浪费行为,这倒不奇怪,但在菌酱容器内,出现了一块黄色的固状物,明显是掉落了异物,难道这样倒了也算浪费吗?
酱料不易分辨怎么办 直接用酱勺品尝
店员说,每天十点半前要将各种酱料装好,送到前厅摆放,其中一些酱料的样子不易分辨,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辨别。
炭火楼火锅 店员< class="pgc-img">>牛肉酱好认一点,可以尝。
记者
分不出来可以少尝一点。
炭火楼火锅 店员
舔一下,就可以,不能硬往上上啊。
记者
就拿这勺尝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对,舔一下就可以,以前我尝,现在我不尝了,能看出来就不尝了。
记者
舔一下是舔这个味是吧?
炭火楼火锅 店员
牛肉酱可辣了,沙茶酱不辣,你可以尝一尝,你尝尝沙茶(酱)。
记者
这咋那个味儿呢?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对,你再尝尝牛肉(酱)。
记者
就拿这勺就行啊?有点辣。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对,这就它俩区别。
这不是上手,就是上嘴啊,吃火锅,蘸料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消费者要是看到店员这么准备蘸料,心里得是个啥滋味。就算要区分酱料类别,是不是也应该用一次性的餐具取样啊,直接用酱勺放嘴边品尝,相信没有哪个顾客想要这样的亲密接触吧。
掉落到地上的食物 吹一吹还能放回去接着吃
店员将盛好酱料的碗依次摆放到了前厅的蘸料台,再次和记者回到了小料间,准备几种顾客免费取用的小菜,在准备过程中,一块虾片不慎掉到了地上。
记者< class="pgc-img">>掉了一个。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就一个吗?
记者
能放里了吗?
炭火楼火锅 店员
没事,没有黑东西就能放,没事啊,没事放吧。
虾片掉地上了,吹一吹竟还能放回去接着吃。前厅的食材准备的差不多了,记者紧接着转战后厨。
在清洗火锅锅体的地方 聚集着前来抽烟的员工
在炭火楼总店地下一层的后厨,切肉、切菜、洗碗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是从下午五点左右开始较为忙碌,记者被分配至准备火锅底料的区域,这里同时也是存放和清洗火锅锅体的地方。原本也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给火锅加碳和对消费者用过的火锅进行清洗。但这个不大的空间内,却总能聚集不少人,只不过不是来工作的。
< class="pgc-img">>?后厨吸烟现场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干啥呢?完事出去吧摘菜了,抽完赶紧出去,摘菜了,换人了。
刷锅添碳的位置,俨然就是后厨店员们的吸烟区,不分男女,不定期就有店员来到这里点上一颗烟。记者瞅准了人少的时候,上前进行询问。
记者店长来了?
炭火楼火锅 店员
没有啊。
记者
店长抓抽烟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嗯。八点半以后可以随便抽。
记者
之前不让?
炭火楼火锅 店员
九点之后可以随便抽。
记者
几点到几点不让啊?
炭火楼火锅 店员
饭后一颗烟。
咱们来总结一下炭火楼火锅店发现的一些问题,徒手清洁蘸料碗,店员亲自品尝来分类酱料,后厨经常有店员吸烟,当然,这可能只是个别员工的个别行为,但也凸显了企业在管理时还不够细致,监督不到位,并且在记者上岗时,并没有要求有健康证。
其实不仅仅是在炭火楼,在之前的应聘中,阿里巴巴与酒鬼居烧烤店也没有要求记者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健康证是要证明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证明,尤其在餐饮行业非常有必要。不过在记者应聘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店铺,必须要求有健康证才能上岗。
相关部门突击检查 厨房又发现新问题
4月10日下午,记者跟随哈尔滨市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阳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安心街95号的炭火楼火锅总店。工作人员在店内检查中发现,后厨垃圾桶使用不规范,部分店员没有健康证。
哈尔滨市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阳市场监督管理所表示,以上情况都不符合相关规定。将会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和记者此前在店内暗访拍摄的内容,依据法律法规调查处理,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同时,炭火楼负责人也承诺,会积极整改。
希望商家能诚信经营,监管部门能够加强日常监管!
>尔滨的美食热度持续升温,南方的"小金豆"们纷纷涌入这座城市,对于当地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20℃的气温下,
他们迫切希望能品尝到热气腾腾的火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哈尔滨热门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满足这些"小金豆"们的需求。
本地土著和老板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推荐哈尔滨好吃的火锅店和铁锅炖,让更多人发现这些宝藏店铺。为了挖掘更多品质餐饮企业,
新晚报推出了"寻味·哈尔滨"人气TOP火锅店、铁锅炖的种草大行动,并为老板们提供投票平台,评选出人气TOP餐厅并颁发牌匾,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
让更多餐厅成为品质口碑好店。想要参与的老板们赶紧报名吧!哈尔滨的美食热度逐渐扩散到南方,吸引了大批"小金豆"前来哈尔滨寻找美食。
在哈尔滨-20℃的气温下,这些南方"小金豆"渴望品尝到热气腾腾的火锅。他们对于哈尔滨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找到正宗的、
美味的哈尔滨火锅。对于本地土著和老板们来说,如何向这些"小金豆"们推荐好吃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为了满足南方"小金豆"们对于不同口味的火锅的需求,哈尔滨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都应该积极展示他们的特色菜品,从而吸引更多的食客。
这些店铺的老板们可以通过在评论区留言的方式,向"小金豆"们推荐自家的招牌菜,让更多人发现这些宝藏店铺。同时,
新晚报也推出了"寻味·哈尔滨"人气TOP火锅店、铁锅炖的种草大行动,为哈尔滨品质餐饮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
对于哈尔滨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来说,如何吸引更多的食客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寻味·哈尔滨"人气TOP火锅店、铁锅炖的活动,
让更多人发现自己的店铺,从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新晚报还为老板们提供了投票平台,让粉丝们选出心目中的人气TOP餐厅,并颁发牌匾,
让更多人发现这些品质口碑好店。哈尔滨的美食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而火锅作为其中的一大特色,更是吸引了众多食客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
为了让更多的餐厅成为品质口碑好店,"寻味·哈尔滨"人气TOP火锅店、铁锅炖的活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希望哈尔滨的火锅店和铁锅炖店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让更多人发现这些宝藏店铺,让哈尔滨的美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火出圈"。在这个过程中,
相信会有更多的美味被发现,更多的品质口碑好店崭露头角。最后,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哈尔滨美食的发现和看法。
< class="pgc-img">>哈尔滨10个网红里,就有8个在探店。”
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还是小红书、微信这样的图文平台,相信你总能刷到一些“城市探店”内容。
在这个领域里,哈尔滨显得格外拥挤,号称有“8万美食博主”在这里“月入百万”,内卷得死去活来。
(图片来源于@北方的年年)
如果你看得够多,就不免会对哈尔滨的餐饮业产生一点点疑惑。
“哈尔滨为什么这么多百年老店?”
“咋一家店里一个正经吃饭的都没有,全是探店博主啊?”
其实线上世界的探店狂欢,正在腐蚀现实中的餐饮老店,并且要求我们这些普通食客负责买单。
01
到底有多少人在哈尔滨探店?
哈尔滨有多少家饭馆,可能是世界未解之谜。
因为从短视频平台来看,哈尔滨餐饮店的数量已经不够博主们探的了。
(图片来源于@狮子心)
在互联网上,这座城市的饭店除了数量上有广度,在时间上的纵深也不输人。
没有十年以上的餐饮经历,都不好意思开门营业。
不知道全国最舍得下本的饭馆老板,是不是都来到了哈尔滨。
能花一个亿装修火锅店的地界,谁还敢说大东北没落了?
这么奢华的装修,人均还只要100上下,真的要称赞老板一声活菩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北城市极强的包容性,在探店这个行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昨天刚去探了哈尔滨十大奢华餐厅,今天在街上看到5块钱的路边摊也不嫌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抖音上的哈尔滨饭馆各有千秋,小红书里的东北网红店旗鼓相当。
只看这些网红照片,哈尔滨跟上海的差距,好像也只有两个手指头捏出的距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只从这些平台认识哈尔滨,总感觉所有开着门的地方,都已经被人探过了一遍。
由于探店内卷太厉害,餐饮店的数量明显不够探,那还可以去厕所看一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新店不要紧,谁也没规定还有探店垄断。
娱乐八卦的反转在哈尔滨探店界完全不够看,在这里“再探,再报”也是一种谋生手段。
怪不得有博主调侃说:“哈尔滨1000万人口,900万人探店,大姑父大果子都不炸了,现在改探店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短视频内容的内卷,也不能阻止别人上赶着去探店,因为做这门生意真的可以“月入百万”。
02
干探店,真能赚这么多钱?
互联网上的探店博主多,除了赚钱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门槛低。
最普通和简单的一种,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需要多高端的设备,甚至都不需要多少人手,把相机架在桌子上,就能完成一场自助式探店拍摄。
只要粉丝超过1000,就能在短视频平台开通达人账号,进行个人运营,也就是说可以“恰饭”了。
其他领域的博主也许只靠流量吃饭,但做探店还能蹭上实体业的红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新晚报》的“哈尔滨探店”调查中,哈尔滨的探店产业链,由探店博主、网红机构、渠道公司和餐饮实体组成,前三者赚钱谋生的方式还各有不同。
探店博主属于散装广告牌,靠粉丝量取胜,粉丝量大,收费就高,但是要靠自己上门推销。
“一个10万粉丝的探店博主,一般情况下拍摄制作一条短视频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
网红机构和渠道公司,就属于有组织的公关宣传部门,以商业合作的高度与实体餐饮店谈价格,会在平台上,上架“探店套餐”,同时找旗下的探店博主去实体店批量宣传。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这两个家大业大的,是从实体商家赚取扣点,再给下游的机构或博主结算。
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最便宜的套餐可能是2万块,但一个月可能会为100个商家进行探店营销服务。
所以说干探店月入百万,可能真不是儿戏。
(图片来源于@异想生活笔记)
价格贵,自然服务也得到位。
之所以会感觉哈尔滨满大街都是探店的,是因为一种“矩阵式宣传”的营销策略。
没有店家会只邀请一位博主进行拍摄,一般都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平均一个人有3万粉丝,那么总体流量就会接近百万,会被用户反复刷到。
这样一来,一家网红店就诞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统一战线,“引战”和“反转”也是一种宣传方式。
一个或多个探店博主和排雷博主,就这家店到底好不好吃、实不实惠,进行多轮争论和互怼,这样的戏码比单纯宣传要更有悬念,吸引来的流量也更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探店早就不是新鲜事了,2008年在《现代苏州》杂志上,就有过“探店系列”。
各种电视、媒体的外勤记者,带着摄像机走入饮食店,现场吃播的视频,也一直都有。
但互联网探店之所以能这么火,能赚到这么多钱,还是这两年的事。
03
为什么哈尔滨探店现象格外严重?
餐饮消费,是一块巨大的商业蛋糕。
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在这里打生打死,几乎都没有实现盈利,不仅一毛钱没赚到,还要被外来者挖墙脚。
2020年,抖音和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开始全面入侵“本地生活”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抖音从那时起,就开始招募探店达人,鼓励达人到线下打卡餐厅,通过发布视频赚取佣金和流量扶持。
并且推出素人扶持计划,希望能有更多用户投稿探店视频,挖掘更多探店达人。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除了培养探店博主,抖音也推出了吸引商家的活动和功能。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2021年2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量商家上线了抖音团购套餐;一个月后,又上架了“优惠团购”入口,达人探店引过来的流量,都能通过这一功能变现。
这一切都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让用户在自家平台上消费。
因为最开始的互联网探店行业,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种草,再去美团或大众点评上买套餐;
而短视频平台想赚这个钱,所以才在探店博主宣传的同时,推出特价探店套餐——每卖出去一份套餐,就能收一份提成。
(图片来源于@中国时尚网)
但短视频平台的这一行为,加速了探店行业的内卷,让整个领域都发生了“通货膨胀”。
店不够探了,博主们也不挑了,什么馆子都去,苍蝇小馆也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在平台上随便一搜,就会发现自家门口的老破旧门脸,居然是“xx市最地道的烧烤店”,也是《广告法》管不到的“法外之地”。
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声称自己是网红、探店博主,要求吃霸王餐的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尚且还能承受住这股浪潮,但哈尔滨探店博主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20年,哈尔滨的GDP是5000亿,在全国排名第41名,是15个副省级省会+计划单列市当中的最后一名。
餐饮业在疫情中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有博主在今年5月发文,称“小区楼下10几家饭店,就有6家关门出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哈尔滨的探店行业,从人数到规模都远没有大城市多,但你总感觉有900万人都在干这事,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无处可去,随便一个馆子都能吹成国宴级别,还只能频繁上演排雷、打假、反转再反转的故事。
本来生活就已经如此艰难了,探店博主代表的流量,还在进一步压榨哈尔滨餐饮业,逼着大家内卷。
04
探店会慢慢毁灭哈尔滨的饮食文化吗?
都说线上经济会对实体行业造成极大冲击,这一点在哈尔滨探店现象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件事,对于哈尔滨的餐饮业来说,夸张一点的说法是要么加入,要么死。
每月只花2万块钱就能让一家门店成为爆红的网红店,如果你不做,那别人就会去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餐饮店本来客流量挺好的,但看到附近商家找网红探店后,“只要发到网上,人就呼呼上来”,就也开始探索通过探店模式,进行宣传。
付出了一笔宣传费用之后,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就上升了,为了让盈利空间不被压缩,有的店家就会缺斤少两,或降低服务品质,或悄悄涨价。
还真有探店博主带着称,专门去店里点“探店套餐”,发现店家说是2斤半的鱼,其实只有一斤左右。
哈尔滨俗称“东方小巴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烧烤、肘子、廉价套餐,还有很多丰富的饮食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年哈尔滨饮食业的档次以幌子为标志,红色幌是汉族饭店,蓝色幌是回族饭店,幌子的多少表示档次。
四幌饭店最高级,能包办酒席,双幌饭店熘炒菜俱全,单幌饭店则是一般体力劳动者就餐的地方。
20世纪20年代后,哈尔滨的俄侨餐厅相继开张,俄侨美食成为哈尔滨饮食文化中独特的一种味道,大列巴、红肠和啤酒至今仍是哈尔滨饮食界的“代表作品”。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哈尔滨的百年老街》)
哈尔滨挨着松花江,吃鱼方便,会吃的老饕会像赫哲族一样,取江水为汤,撒一把盐,将刚钓上来的鱼煮熟,在船上吃鱼、喝汤、饮酒。
这些内容在时长只有几分钟的探店博主的镜头里,几乎是找不到的。
好的餐饮文化、餐饮店,在名为探店的商业运作下,能活下来多少也不知道。
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食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短视频平台要赚普通消费者的钱,造成了探店博主之间的内卷;
探店博主在内卷之下挤压商家利润空间,商家为了盈利就注水菜品的价值区间;
最后普通消费者打开短视频平台,给探店博主点了个赞,来商家店里吃了顿不知滋味的饭,心里想着这月的房贷咋办。
参考资料:
新都市传说,十个哈尔滨人九个在探店
流量下的哈尔滨:探店、暴富和人性的生意
网红探店越来越假,怪谁?
探探哈尔滨“探店江湖”的底
半年涨粉千万,谁在追「探店」的风口?
“随便抓十个餐厅,有九个都夸自己是网红”
抖音外卖「开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