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院。
是广西创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历经三年倾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庭院式餐厅。我们运用自然、享受自然、庭院整体绿化面积超过75%,泥墙、青瓦、门神、对联等元素尽可能地还原儿时农村院落文化。
< class="pgc-img">>厨房采用开放式,名厨酿造,新鲜食材直观体现,竹签现点。在点菜区可以亲自看着师傅们烹饪美食。餐厅可容纳500人同时用餐,有2-4人的温馨卡座,也有能容纳10-20人的大包厢。店内主营恭城油茶、各类河鲜、粤菜、湖南菜、桂林本土菜,同时还承接各种宴席和商务接待、家庭聚餐等。
< class="pgc-img">>醉美大院,好客阳朔,随时欢迎您的光临。
架上摆满琳琅满目的螺蛳粉产品,墙面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专利和获奖证书,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着突破千万的螺蛳粉销量……这是记者走进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螺霸王”)螺蛳粉文化展览馆时看到的场景。螺霸王螺蛳粉所获得的成绩,是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据了解,2023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669.9亿元,产品远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柳州螺蛳粉”品牌价值达到110.22亿元,跻身“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8位。小小一碗螺蛳粉,为柳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谁能想到,如今红遍海内外的柳州螺蛳粉,十年前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众产业。
“2014年,我第一次在互联网上注意到柳州螺蛳粉。那时很多柳州人在家里手工制作螺蛳粉,然后在网上销售,产量非常少,也没有什么知名度。”提起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历史,螺霸王董事长姚汉霖感慨良多。
姚汉霖回忆道,十年前,大部分螺蛳粉制造企业采用手工作坊模式,不仅产量有限,而且制作出的产品保质期也仅有15到30天,限制了螺蛳粉的销售。
“为了让螺蛳粉走出柳州,必须要实现机械化生产。”姚汉霖说。由于当时柳州螺蛳粉还属于小众产业,市面上没有专用的生产设备。为了寻找合适的技术,姚汉霖四处奔走学习,从其他产业汲取经验。“当时,福建有一种设备,可用于加工梅菜和笋丝。于是,我前往浙江温州找到相关厂家,学习设备使用方法,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对设备进行改良,使之更符合生产螺蛳粉及其配料的要求。”
多年来,柳州越来越多的螺蛳粉企业走上了技术“取经路”。从手工小作坊,到机械化生产,再到自动化流水线,时至今日,柳州螺蛳粉的生产已经用上了5G数字车间,实现了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产品质量越来越高,产量也提高了上百倍。“最初,我们公司一天只能生产2000包螺蛳粉,如今日生产量已达到三四十万包,旺季可达到六七十万包。” 姚汉霖说。
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当地螺蛳粉企业相继实现工业化生产,柳州螺蛳粉产业链销售额不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柳州市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达到1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家。
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致富机遇。据姚汉霖介绍,柳州螺蛳粉行业已带动当地约30万人次就业,仅螺霸王一家公司,便与柳州20余个农业基地达成合作,带动当地500余个农户创收增收,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历史悠久的柳州特色美食螺蛳粉,通过工业化思维和现代营销手段,成功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嗦粉经济”中的“优等生”。(记者 周思同)
标题:全州90后小伙专养“杀人蜂”,年收入近两百万!都上新闻了....
虎头蜂,是一种生性凶猛的肉食类昆虫,在民间,一些村民也把叫它做“杀人蜂”。平常大多数人都闻“蜂”丧胆,更别说近距离去接触。
而在全州县,有这么两个年仅20出头的年轻人,不仅在大山里搞起了虎头蜂养殖,而且越养劲头越大,不光自己养,还主动联系村民,带动贫困户一起养。如今,他们的养殖基地已经分布到了几个乡镇,每年能够为自己和村民创收200万元。
蒋平安和周龙生在开始养蜂之前完全不认识,两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却志同道合,都想要摆脱贫困、创业致富。恰巧两人又都在同一时期跟人学习了养蜂技术和经验。当通过网络结识之后,他们毅然决定联合创业。
养殖虎头蜂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特定的环境,养殖场地的选址如何保障当地村民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虽然在野外,虎头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如果有人不小心惊动了它的蜂巢,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居民 蒋平安:我们距离蜂窝大概有十来米吧。这个距离是安全距离,如果我们再过去一点的话,这个蜂就会飞过来蜇。我们拉警戒线是防止有人进入这个区域。
虽然保障了周围村民的安全,但他们两人却因为常常需要与虎头蜂亲密接触,难免被蜇伤。
全州县蕉江乡冷水浸村居民 周龙生:我们手上到处都是有疤的,有时候不小心就被蛰了。被蜂扎了疼得不得了,像一个钻子一样在心里面钻。
虎头蜂一个蜂巢,平均可达35公斤左右,而虎头蜂的数量少的时候几千,多的时候上万只。
为了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误闯一个100公斤的蜂巢会发生什么,记者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以身试险惊动蜂巢。
一旦蜂巢被惊动,虎头蜂会倾巢而出,袭击周围所有的生物。可想而知,虎头蜂的养殖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既然这么危险,那为什么还要养呢?
蒋平安说,抛开危险,一窝虎头蜂可谓全身都是宝,蜂蛹、蜂巢、蜂群等都可以作为食材和药材进行出售,而且供不应求。
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居民 蒋平安:我们目前是养了200多窝,带动周边群众养了100多窝,每窝的产值大概在1万元左右。
蒋平安和周龙生是2018年底开始养殖虎头蜂的,到2020年11月,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
起初他们只是让周边村民进行简单地管护。后来,村民经验成熟之后,就开始提供全面的扶持,包括低价出售培育的初期蜂群和免费的管理技术,最后到了出售的时候再进行回收。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实现了扩大规模的想法,同时也帮助自己和更多村民实现了增收。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许多年轻人把脱贫的信心、决心化为动力,从而涌现出很多励志的创业故事。
在这里我们也祝愿蒋平安和周龙生
今后的事业越来越顺利
但是也要提醒大家
养殖虎头蜂是需要过硬的技术和经验
大伙可千万别一时冲动之下去随意养殖
以免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全州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掌上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