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知晓先生”,收获更多连锁知识
近期,国家统计局和行业机构发布2023年餐饮数据。2023年餐饮收入达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高于其他消费领域。
行业正式迈入5万亿时代。
虽然2023年经历诸多艰难,但各项数据表明,餐饮业依然是复苏较为明显,增长最快的消费领域之一。
01 ■
需求端:口红效应明显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不景气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这个现象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被提出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购买力下降,但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缓解焦虑、安慰自己,最豪横的方式就——“吃”。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此外,经济不景气时期会让一些人的消费能力降低,不再购买房、车等大宗资产,这样他们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转向一些“相对廉价的产品”。
所以说,虽然经济环境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但餐饮的刚需属性显著,人们花在“吃”上的时间和精力,消费意愿依然强劲。
02 ■
供给端:连锁化率、集中度提高
一、入局者增多,竞争加剧
数据显示,2023年餐饮企业新注册量410.1万家,同比增加25%,但同时闭店率较上一年也增长了2倍多。
行业的低门槛、刚需、高现金流属性,吸引众多其他行业和草根创业者的加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也加速了行业洗牌。
二、连锁化率、集中度提高
1、从连锁化率来看,中国餐饮连锁化率稳步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餐饮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同时,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如果说2023年餐饮业20%的收入增长凸显了餐饮市场景气的回暖,21%的连锁化率则折射出行业发展质量的提高。
“连锁化率是直观体现餐饮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餐饮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指标。”在这一轮餐饮市场增长中,连锁餐饮品牌贡献的成绩亮眼。
2、从品牌规模看,行业集中度加剧
至2023年底,“餐饮万店俱乐部”成员由4家(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蜜雪冰城、华莱士)增至6家(肯德基、瑞幸咖啡)。
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塔斯汀、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品牌,门店数都达到了6000+,正在冲击万店连锁。
1000-5000家店规模的连锁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25.9%;500-1000家门店数同比增长38%;100-500家门店数同比增长37.7%。
以火锅黑马品牌熊喵来了为例,截至2023年底,门店共计220余家,其中2023年开店150余家,成功跨入100-500家店区间规模。
熊喵来了以打造平价优质的“国民好火锅”为理念,客单70-80元顺应了当下极致性价比的消费趋势,从东三省向北方区域一路扩张。
3、供应链、标准化程度不断加强,底层设施逐渐完善
餐饮行业是一个前端连接消费者,中端涉及内控管理,后端需要供应链支撑的行业。链条长、环节多,供应链底层设施的逐渐完善,大幅拓宽管理带宽,提升了连锁复制能力。
例如拥有3.6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2.2万家的华莱士,都通过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布局上下游的原料市场和设备供应,实现总成本领先,快速复制连锁开店。
03 ■
“小吃小喝”
或将成为未来万店品牌的基因
尽管国内餐饮市场规模,连锁化率逐年提高,但是对比美国餐饮市场,中国市场的市场规模、连锁化率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美国国家餐馆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发布的《2023年餐饮报告》:2023年全美餐饮服务业的销售额将达到9970亿美元,比中国的52,890亿元,高出近2万亿元,而且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4。
美国餐饮连锁化率为60%,中国餐饮连锁化率21%,约是美国的 1/3,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
而“小吃小喝”,或将是万店品牌的“基因”。
2023年国内餐饮行业相关融资事件共发生了175起,“小吃小喝”类型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小吃和饮品两大赛道共产生85起融资事件。《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小吃小喝”项目的投融资占比提升9.8个百分点,达到72.2%。
在快餐赛道,由塔斯汀带火的中式汉堡品类在2023年收获了7笔融资;2024年2月,夸父炸串宣布完成B轮融资,至此融资额近5亿元人民币,成为近年来小吃连锁总融资额最高的品牌。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餐饮的趋势是要发展“小店战略”,不只是快餐小吃,包括湘菜等菜系的迅速发展正是实践了“小店战略”:“很多湘菜品牌店铺小型化、投资轻量化、装修简约化,同时菜单也一改以前数百道菜的体量,精简后更突出了产品特色化。”
悦来品牌战略创始人杨洪将“万店连锁”的标准之一,归结为易开店、易选址、易投资。他认为,相比于选址定位于商业中心的餐饮品牌,聚焦社区门店选址的项目更容易开出更多的店。这也是华莱士、蜜雪冰城等为何能迅速达到万店目标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加盟连锁相关数据看,绝大多数加盟投资者更热衷于单店投资额30万元以内的项目。例如,投资1家张亮麻辣烫或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基本不超过30万元,而夸父炸串投入15万元左右即可开店。
“易操作”还体现在人员少,例如,1家华莱士门店的员工一般在3-5人,所有员工经过全岗培训后,都可以在任意岗位上岗。
“小吃小喝”品类的餐饮连锁品牌与“三易”的画像基本吻合。
因为其轻资产项目经济负担小,经营策略灵活,市场响应迅速,“小吃小喝”项目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的新宠。这也反映了在后疫情时代,资本更倾向于选择风险低、回报快的项目。
狄更斯的《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个面临越来越多挑战的时代。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未来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市场将更好更快得发展,也将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大型连锁企业。
然而,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如何有效实施连锁经营战略,解决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成为摆在众多连锁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现实中,许多连锁经营者常常面临以下困境
1、连锁盈利结构单一,盈利越来越难;
2、连锁模式缺乏创新,复制扩张难;
3、连锁组织能力弱,没有标准化,执行落地差;
4、移动互联网冲击,让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这些问题,或许能在《万利连锁》课程现场找到答案。该课程结合了20年来服务3000+家各行业连锁的企实战经验,再配合全套落地工具手册,现场辅导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
红连锁绿茶餐厅,要第四次冲击港股IPO了。
6月19日,知名餐饮品牌绿茶餐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重启港股IPO。在此之前,绿茶餐厅已三次折戟。
绿茶餐厅分别在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22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
时隔两年“四战”港股IPO,这一次绿茶能否圆梦?
“四战”港交所
绿茶餐厅的诞生,要从2004年说起。
彼时,创始人王勤松夫妇在杭州西湖边开了一家青年旅社。青旅吸引了不少天南海北的背包客。随着与各式各样顾客的相处,他们逐渐意识到融合菜最适合广泛的客户。为了照顾各地游客的口味,他们开始专研融合菜。
因菜品价格亲民,旅舍餐厅大受欢迎,成为绿茶餐厅的雏形。2008年,绿茶餐厅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时至今日,绿茶建立了全国餐厅网络。招股书披露,2021—2023年,绿茶的餐厅总数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36家增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360家。其中,2023年开设了89家新餐厅。
与餐厅网络同时扩展还有菜系种类。据悉,绿茶的融合菜的品类也从传统的杭帮菜扩充到了川菜、粤菜、鲁菜、北京菜等地方菜系,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绿茶的IPO之路始于2021年,当年3月首次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但这一次材料错误百出,招股书在6个月后失效。
2021年10月,绿茶更新了招股书,并在2022年3月7日披露了通过上市聆讯的招股书,但申请材料却再次失效。
2022年4月8日,绿茶再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三天之后通过聆讯,但招股书又一次失效。
直到这一次,绿茶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初代网红”失去光环
因价格亲民,出品精致,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火焰虾等菜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绿茶餐厅也成了餐饮业的“初代网红”。
排队和高翻台率,都是绿茶曾经标志性特点。
据悉,绿茶最高的日均翻台率能达到6-8次,排队时间动辄两三个小时,堪称餐厅排队界鼻祖。
如今,这些名场面也成为了历史。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的翻台率分别为3.23次/日、2.81次/日和3.30次/日。
此前,王勤松曾公开谈到,绿茶和其他餐厅不同之处在于翻台率很重要,只有满客之后翻台才能赚钱。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
目前,绿茶餐厅在长沙有3家店。6月20日中午,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探访了绿茶餐厅德思勤店。12时25分记者抵达门店时,没有发现门口有食客排队等候餐。进入餐厅后,店内并未满客,有部分区域餐桌无人落座。
在绿茶的点单小程序利,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等菜品被标注为招牌菜品。点单完成后,服务员会将沙漏摆好,承诺菜品30分钟内上齐。
在美团平台,绿茶也上线了多种优惠套餐,有119元、128元、168元双人餐和278元4人套餐。
另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的客单价分别为60.5元、62.9元和61.8元。
将扩张作为下一步重点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中国中式餐厅市场的总收入于2023年达2.93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中式餐厅市场预期按6.9%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于2028年达4.1万亿元,维持其作为中国最受欢迎菜品类别的主导地位。
同时,2023年休闲中式餐厅市场中,前五大品牌约占休闲中式餐厅市场总收入的4.0%。2023年,绿茶餐厅实现了36亿元的总收入,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市场的市场份额为0.7%,排名第四。
此次冲刺港交所后,绿茶餐厅将扩张餐厅网络视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据招股书透露,IPO 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根据最新计划,绿茶将于2024—2027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和213家,共计675家新餐厅。开店的重点也会放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集团有 30 家餐厅已开始营业,并已就另外 37 家餐厅签订租赁协议,而这37家餐厅中有27家已开始装修。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罗雅琪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京报讯(记者陈琳)7月24日,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朴学东从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强链条、增效益、优环境等6个方面,介绍了下一步北京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
加快建立商品消费比较优势。着力壮大新型消费,实施好北京市绿色智能消费品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化妆品等时尚消费,支持建设美丽健康产业生态链发展,用好首店政策,吸引更多知名品牌首店落地北京。
积极拓展消费增长发展空间。推动消费领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中高端生活消费品、高科技消费品进口,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线上线下体验消费等试点工作。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巩固北京网络零售规模。
对标国际丰富高端消费供给。打造高品质高能级消费空间,加快推动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配套。全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提升餐饮消费品质,探索建立全球餐饮品牌名录库,完善落地选址等配套服务,支持各区建设风味美食街区、餐饮聚集街区。
做大做强北京特色国货潮品。鼓励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品牌馆,与文化IP和新消费品牌等跨界联动开发爆款产品。支持老字号、文博机构、主题公园等具有北京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必购必带”商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一批“北京礼物”主题店。发挥红桥市场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的示范效应,助力新消费品牌培育。
联合打造融合消费爆款项目。实施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各区培育街区、近山、亲水、演出、赛事、夜间、数字等新消费场景。策划各类多元融合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跨界经营、异业联动。繁荣演出经济、赛事经济,延长消费链条,促进演出、赛事对餐饮、零售等产业带动作用。
全力提升供需两端满意度。发挥“两区”政策优势,稳妥推进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好批零、餐饮等系列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大型活动审批环节“一件事”办理要求,完善“一事一议”综合审批机制。以“标准”“效率”“诚信”为支撑,强化全社会服务意识,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环境。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