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5日,中国餐饮城市行系列活动成都站圆满举办,成都餐饮业多位领军人物云集一堂,共话连锁餐饮新趋势。
7月25日,由红餐网、央广网餐饮频道联合主办,红餐成长社、聚慧餐调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成都站活动成功举办!
自2023年以来,“中国餐饮城市行”活动已成功完成了对广州、武汉、成都、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餐饮行业的深度考察之旅。
继去年6月之后,“中国餐饮城市行”再次来到成都,本次活动以“川味启航,创新增长”为主题,包含2场主题分享、1场新书首发仪式以及1场开放式的主题沙龙。
活动当天,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头部餐饮品牌创始人及供应链头部企业创始人等3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品牌增长、效率提升、川味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01.
新竞争形势下,
餐企需要重构盈利模型、提升餐饮认知效率
今年以来,利润下滑成为餐饮市场的“主旋律”。近日九毛九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利润较2023年同期下跌不超69.8%。更早前,百胜中国、星巴克、瑞幸咖啡等餐企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一批餐饮品牌的利润出现下滑。
对于这一市场现象,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认为,当下,中国餐饮行业正在逐渐进入成熟转型期,处于加速变革的新时代,餐饮企业很难从战术层面取得增长,而要从战略层面谋求破局。
< class="pgc-img">>△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
他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明确的品牌战略和母店模型。第一,运营管理固然重要,但仅依赖战术努力往往无法弥补战略失误。企业家应专注于战略层面的破局,譬如选择正确的市场方向和目标客户。第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每年都需要迭代品牌模型,不断调整与市场、消费者的关系。
例如,芝小官通过明确的模型调整,迅速从一个小品牌成长为江浙地区的领先企业。在自助火锅市场中,他们抓准当下的消费趋势,以“不限量”的优惠措施,迅速提高了客单价及复购率。
朱明军还指出,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明确终极目标,推演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外部市场分析,以确保持续收益与增长。餐饮品牌需要专注于创建独特价值,强调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特色和情绪价值,从而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则从供应链的角度给出建议。他表示,餐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餐饮经者可以通过提升“餐饮认知效率”确保经营利润,实现长效经营。
< class="pgc-img">>△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
王斌认为,在餐饮经营中,效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效率的衡量标准不仅是毛利率,还要包含餐厅的“餐饮认知效率”,即从食材的选择、风味的调配、服务的质量到环境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一切成本支出都以消费者的认知为基础。
王斌进一步解释道,在烹饪方式、食材选择和调味品上,不同的处理方式能够显著影响顾客对餐厅成本的感知,进而影响到消费者对这家餐厅产品、服务品质的认知。
例如,对食材处理方式进行探索,只需要将冻虾做成虾滑,进而做成水果虾滑,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几乎没有成本增加,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食材的价值感便有了质的突破;在烹饪方式上,比如将锅具和餐具一体化的石锅拌饭,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认知中对烹饪方式的价值感知,而且让产品拥有了锅气。
餐厅的调料与食材一体化则是提升“餐饮认知效率”的重要方式。王斌举例道,很多湘菜的调料和食材是一体的,比如辣椒炒肉,辣椒既是食材又是调料,消费者会把辣椒和肉都吃掉,因此消费者会觉得同样的价钱下,湘菜菜品提供的价值感、获得感更高。
02.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新书首发,
“2024年度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重磅揭晓
活动现场,《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新书首发仪式隆重举行。
作为了解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运营决策重要参考的“红宝书”,《中国餐饮发展系列报告》已连续出版四年,《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在往年的基础上,对内容和数据维度都作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依托多年深厚积淀的红餐大数据及详尽的走访与调研,深刻洞察并详尽分析了37个餐饮热门赛道以及5个产业上游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新兴趋势。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樊宁主持了新书首发仪式,并对报告书亮点做了介绍。
< class="pgc-img">>△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主持了新书首发仪式
樊宁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2.62万亿元,预计全年有望超过5万亿元,达到5.2万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堂食所贡献,而是来自线上餐饮和新业态。
他还指出,今年餐饮业有三个关键词:连锁化、线上化和国际化。而这些趋势洞察,在《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也有体现。
报告书显示,连锁化方面,连锁企业的比例已突破20%,预计今年将达到22%。值得注意的是,11到10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比例不断增加,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正在迈向中级连锁阶段,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上升。
线上化方面,消费者中习惯于线上就餐的用户已超过5.4亿,这意味着中国十几亿人口中,超过半数的人已接受了线上餐饮的消费模式。
国际化方面,许多餐饮企业将目标瞄准海外市场,不仅体现了产能释放的需求,也反映出中国餐饮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目前,已有超过70000家海外中式餐饮门店,主要品类集中在火锅、茶饮和咖啡等。现阶段,中餐出海的主要市场以北美、西欧和东南亚为主,也存在采购链、人才、品牌、本土化和营商环境适应等障碍。其中,供应链的构建问题依然是许多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樊宁还针对报告书里面提到食材供应链、预制菜、调味料等赛道做了亮点分析。
据悉,《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将于2024年8月正式出版,并于7月25日正式开始预售,欢迎广大餐饮人提前预购。
< class="pgc-img">>新书首发仪式后,活动现场还重磅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
“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旨在评选出近一年来在餐饮行业各品类中大放异彩的品类头部品牌,肯定这些头部品牌为细分领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为其他餐饮行业人士提供品牌塑造的榜样思路。
经过多维度的专业评选,最终有22个重点餐饮品类的220个品牌荣耀上榜。
樊宁介绍道,对比往年的榜单,今年的榜单总体有以下几点新变化:有32个品牌新上榜,仅有2个赛道无新上榜的品牌,反映了当前餐饮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同时,有4个赛道的榜单头部易主,分别为特色茶饮、特色火锅、饺子馄饨和麻辣烫冒菜。
03.
坚持“好吃不贵”,
川菜如何守正创新?
活动现场,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主持了话题研讨环节,现场嘉宾围绕“如何在创新中保持川味的特色和魅力?”“中餐的未来发展中,川菜品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class="pgc-img">>国家级烹饪大师彭子渝认为,“好吃不贵”是川菜最基本的特色。川菜可以发展高端餐饮,但需要出现更多大众化的饮食,来占领广袤的市场。同时,不管川菜怎样创新,都要坚守川味、川烹。
珮姐重庆火锅传承人颜冬生也持相似观点,他表示,珮姐十几年来一直做地道重庆火锅,今年将重庆以外门店的人均从160元调整到120多元,重庆门店人均从110元下调到85元,在好吃的同时,兼顾性价比,但是产品和服务品质没有变。
味之绝美蛙鱼火锅联合创始人袁毅补充道,“好吃不贵”的“好吃”要以顾客的需求和认知为主。让食客到店后感觉超值的不完全是性价比,还是心价比,即顾客心里的期待,消费体验超预期时,顾客更容易感到满意。
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创始人刘强认为,川菜要想保持特色和魅力,需要顺势而为,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门店模式。同时,当下的川菜缺乏懂流量的团队来打造,并不是川菜不如别的菜系或者川菜的性价比不高,好的产品加持续的流量,才能让品牌长红。
甘食记餐饮总经理甘乐指出,川菜的长远发展需要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比如甘食记坚持传统肥肠粉制作工艺,同时在产品组合、经营时段、顾客互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并在顾客价值和门店经营效率中不断找平衡点。
南堂餐饮总经理孙燕认为,川味的传承和创新首先必须围绕食客、大厨和品牌三方,做到尊重这三方的需求、尊重传统。其次要拒绝川味“几不像”,通过创新避免同质化。同时,传统菜品进行创新研发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菜品背后文化价值的挖掘。
千牛刀渣渣牛肉创始人张萌喆表示,渣渣牛肉是成都的一种传统美食,在目前的市场中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品类,还有一定的市场稀缺性,因此没有专门围绕产品味道做创新,而主要是传承经典味型,同时对场景做创新。
吼堂老火锅联合创始人李小孬认为,川菜同质化严重的一大原因在于,有很多“正”的东西没有做透。首先,川菜的强势味型没有在传播中进行凸显,比如花椒、豆瓣;其次,川菜文化没有通过川菜品牌得到强势传播,做川菜也是在输出四川文化、中国文化;第三,四川品牌在对四川食材的挖掘和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
小龙坎火锅创始人兼董事长吴东表示,火锅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倒逼四川火锅不断做创新研发,比如小龙坎今年推出了窖藏火锅底料,用发酵160天和120天的火锅底料做锅底,做成“金砖”的形式上桌,提升品质感、差异化。
听香创始人祁凌云建议,川菜的创新需要打开视角,看到菜系中丰富的味型,也可以在产品组合上做创新,比如火锅产品线中加入鱼香味、宫爆味的产品等。
全聚德成都总经理李娟表示,对全聚德来说,守正创新的“正”讲究一道菜一种文化、一个人一种场景和一个故事讲一道菜。大家都知道全聚德是做烤鸭的,那么守正就是把烤鸭的品质做好,做出食材的差异化,同时要讲好全聚德的文化,给顾客更高的价值体验,吃出老字号的品牌价值。
东门市井董事长刘勇认为,餐饮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创新机遇,餐企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创新,比如东门市井的方案是打造多元化品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形成了品牌集群,另一方面是能让旗下品牌在客户类型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形成互补。
朱光玉火锅馆创始合伙人李扬表示,以前川渝美食走向全国时还有稀缺性,如今这一优势基本已经没有了。当产品缺乏稀缺性时,川渝餐饮人要通过打造性价比、质价比来赢得消费者。要做好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极致供应链和信息化系统,另一方面要重组、提升品牌的组织力。
秋金熊喵科技合伙人张佩龙则表示,川菜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快速发展。过去三年,智能设备种类繁多,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在川菜标准化上还需加强。
在后火锅创始人牟建看来,川菜的连锁化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川菜的单品太强,广大餐饮人都忙着提炼川菜单品,比如火锅、烤鱼等。牟建建议,川菜可以参考湘菜的经验,比如产品组合,从而增加走向全国的可能性。但不管怎样调试门店模型,川菜的本质不能丢,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
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认为,餐饮人想要真正做好川菜,必须清楚地理解调料、食材和烹饪的关系。近两年来,聚慧在为不少客户制定方案时发现,后厨对菜品的逻辑推导、对食材的反向选择以及对味型的理解,是餐饮品牌实现标准化的关键。川菜的创新可以重点从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两方面着手,持续改进特色菜品,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壁垒。
钢管厂五区小郡肝联合创始人魏明,分享了门店如何找到新增长点。去年以来,钢管厂不断进行门店调整升级,比如对档口进行重新设计,划分出一块20平米的独立区域,形成冒菜+冷柜的独立店铺,仅这个新档口就可以在平时为门店增加4000元左右的营收,周末能达到6000元左右。整体改造后,新华公园总店营业额显著提升,从平均每日2.5万增长至2.5万至3万。
屋头串串香创始人创始人董针利分享了一些营销案例。比如,屋头串串香社区店推出3毛钱一袋食用盐的活动,给附近居民发福利;新品上线时,针对新品附加了一张“彩票”,增加新品的点单率;此外,线上基本上每天做主题直播,比如手工漆扇直播等,给直播间提供了丰富的传播内容。
墨比优创总经理沈沙则分享了马路边边麻辣烫在今年的创新变化。例如把经营模式从加盟为主逐渐转向了直营店为主,因为直营店更方便进行创新实验。
吉布鲁牛排海鲜自助餐创始人黎江强调,餐饮企业发展不应只看短期利益。吉布鲁的定价策略经历了多次调整,经历了困难时期后,人均价格已从99元上涨至169元。在稳定盈利后,企业致力于将30%-40%的利润分配给股东,将剩余60%用于再投资,从而激发股东的创业热情。
布拉诺西餐董事长赵树勇认为,川菜创新之后要积极走出去。在走出去方面,布拉诺西餐近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打算“西餐出海”。
黉系酒店创始人李峰分享了其对酒店和餐饮经营的看法,近几年酒店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与消费客群变化有关,不论酒店还是餐饮业,产品、服务、环境上自身特色越明显,越有机会脱颖而出。
结 语
“中国餐饮城市行-成都站”活动圆满收官,为广大餐饮人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对提升连锁餐饮效率、川味品牌如何创新升级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接下来,“中国餐饮城市行”活动还将走向更多热门城市,期待与更多餐饮人交流,共探餐饮发展新趋势。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旖旎
“满城成都人,一半做餐饮”!
从落地成都开始,满满的烟火气扑面而来,10米一家的小吃店、100米一家火锅店。
从口味、到服务、从装修、到营销,一家比一家“卷”。
高颜值的甜品,火锅+小吃+川菜的新模式,夜晚卖的包子......
让我们感叹残酷竞争下,这座城市的创新速度和迭代能力。
而在过去的7天,职餐走进了蜀大侠、大龙燚、吼堂、后火锅、冒椒火辣等成都火锅龙头,也走进了包馔夜包子、老街秤盘麻辣烫、甘食记等异军突起的新模式领航者。
我们仔细观察了成都火锅、小吃、粉面类等各个品类的“变化”,解读出成都带给我们的4个趋势性启发,希望对其他餐饮人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品类重构:
从鱼火锅到川菜,从早点包子到夜宵小吃
有句老话讲,“每一门生意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这句话在餐饮业尤其适用,在存量竞争的当下,新模式的探索很艰难,但依旧有一批人能够从已有的品类或者模式之中找到新的切入点,从而获得顾客的重新青睐。
在成都这样的餐饮宝藏地,当我们仔细观察目前受年轻人欢迎,做的非常不错,一直排队的品牌,他们都善于“品类重构”。
像此次职业餐饮网举办的森林游学,我们走进的两家餐饮企业,在品类重构上都可以称得上是领军者。
< class="pgc-img">>来自蜀大侠集团的副牌吃城都,在火锅高度内卷和同质化的当下,将鱼火锅品类重构,“火锅川菜化”,从而破圈。
< class="pgc-img">>鱼火锅有着自身的劣势,比如品类认知不足,产品工序复杂,翻台率低。
< class="pgc-img">>吃成都针对痛点下手,转换思维,改变战略,完成了从鱼火锅到川菜的跨品类升级。
< class="pgc-img">>新的品牌定位变成“吃成都·青花椒火锅鱼”,定位90后客群,主打朋友聚会家庭聚餐,模式变为“堂食+外卖+新零售”,将鱼火锅作为一道招牌菜,辅之以各种小碗特色川菜,像是椒麻鸡、红油爪爪、夫妻肺片。
< class="pgc-img">>这样品类重构以后,吃成都川菜模式渠道更多,翻台率也变高,顾客的品类认知也有所提升,人力成本也随之降低。
< class="pgc-img">>那除了吃成都,像是在上海需要黄牛才能买到,开到全国55个城市,平均排队时长2小时的包馔夜包子也是如此,以往我们认知中,包子就是早点,但包馔夜包子将包子作为年轻人的夜宵来品类重塑。
< class="pgc-img">>每天下午开门,凌晨三四点打烊,独创川味火锅包、不配豆浆反而配酒,在游学中其品牌联合创始人赵铁军同我们分享,包馔夜包子还会在未来几年融合小酒吧模式。
还有老街秤盘麻辣烫,一家60平的小店里人头攒动,消费旺季一个月就可以贡献60万流水,在原来麻辣烫的基础上,它用称盘的方式改变了出品方式,开启了全国高速扩张之旅,两年签约门店近千店。
< class="pgc-img">>像这样的品牌,在成都你永远都可以寻得到,在餐饮整体创新疲软的大背景下,成都却贡献着品类创新、模式创新最坚挺的力量。
< class="pgc-img">>火锅开启“融合+”模式
火锅店里上地方特色包子、炒饭、洋芋
今年,重庆的两大火锅品牌非常火爆,一个是后火锅,一个是朱光玉火锅馆。
为什么探访成都,我们却提到这两个品牌?
因为此次职业餐饮网森林游学,我们特别邀请了冒椒火辣创始人菲比,她不仅同我们分享了冒椒火辣品牌疫情后的迭代创新。
还同我们聊了聊后火锅和朱光玉火锅馆火爆背后的打造逻辑,因为菲比还是这两个火锅品牌背后的联合创始人。
当然为了更了解,我们也走进了后火锅,感受了其服务,品尝了其菜品。
后火锅是“烧菜火锅”的代表品牌之一,“先烧后烫”的新吃法,给顾客创造记忆点。记忆中的土灶特色,独栋火锅场景风格,吸引众多明星和综艺节目前来打卡拍摄。今年后火锅成都总店开业即爆,迅速占领了成都火锅热门榜前三,区域热门榜第一。
< class="pgc-img">>而朱光玉火锅馆还未开业就圈粉1.5万,开业即出圈,近几年朱光玉火锅馆的实力和影响力,行业内有目共睹。场景有特色、产品差异化十足,运营也很成熟,在特殊的时期,它也做到了逆市扩张。
< class="pgc-img">>菲比总不仅从场景打造上给我们做了深入分享,还提到了产品搭配理念。
如何让重庆火锅在成都也同样受欢迎?
她说:“不能原封不动把后火锅的场景从重庆搬到成都,因为你要因地制宜,独栋楼你不可能完全再找一个,因为它不可复制,那你在成都开重庆火锅,就要有重庆的特色,怎么办?从产品下手”。
< class="pgc-img">>在职餐看来,她给了我们一个趋势性的启发,就是火锅融合+模式的拓展,像是后火锅在产品之中融合了地方特色,重庆当地卖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包子、炒饭、洋芋,这都不是普普通通的产品,在重庆都是已经成为老字号的品牌,每天要排队三四个小时还限量买不到。
像是神火炒饭、土包子、丁家坡的洋芋、沈大汉万州格格……
< class="pgc-img">>有了这些产品,你在成都就可以吃到重庆人都排队买不到的特色菜品,当然有顾客愿意去打卡。
这种火锅产品上的“融合+”模式,也让我们有所启迪,未来也许也可以在别的赛道尝试,特色产品的融合,来吸引新的顾客、流量。
< class="pgc-img">>“Z世代客群”分析:
自我满足、为爱买单、线上爱好者、颜值主义
“所有商业战略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
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体客群,无论是餐饮赛道还是其他行业都在探索“Z世代”的喜好、消费特点,从而获取他们的青睐,让他们心甘情愿买单。
但是Z世代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到底他们喜欢什么?
< class="pgc-img">>很多餐饮人其实并不懂,尤其是传统餐饮人,似乎做了很多努力都无法“懂”他们到底要什么。
这一次森林游学成都站,我们突然理解为什么成都的烟火气和品牌创新力这么“卷”,这么有人气流量。因为他们真的花尽心思在研究“Z世代”。
像包馔夜包子联合创始人赵铁军赵总在同我们分享时说,“Z世代应该是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
< class="pgc-img">>“对Z世代如果做个定义,那一把尺子是历史,一把尺子是年龄”。
< class="pgc-img">>现在Y世代依然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但是Z世代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引领消费趋势。
< class="pgc-img">>在消费特征上,赵总提到,Y世代消费特点为提升生活品质,而Z世代则为“自我满足”。Z世代会冲动消费,但对价格很敏感,也容易被高性价比的产品打动。Z世代也是活在手机里的一群人,很容易成为品牌的分享人,不购买品牌而是加入品牌。
< class="pgc-img">>而不仅仅是包馔夜包子,一年卖出5000000份肥肠粉,3代传承,在全国一线商场拥有100+门店的甘食记也是在深入对Z世代客群做分析,他们不仅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线上端做优惠和品牌曝光,还组织很多线下活动,譬如年轻人喜欢的“甘粉节”、“嗦粉王大赛”,增强与品牌的互动。
< class="pgc-img">>包括冒椒火辣借节日打造的“地球1小时熄灯活动”,圈粉无数,调动了Z世代的猎奇和传播心理,也为品牌自带流量。
< class="pgc-img">>大龙燚暴雨天请吃火锅活动,“暴雨阻挡你的那顿饭,我们请了!”成都突降暴雨,面对这种情况,成都大龙燚火锅宣布当晚成都8家直营店及旗下新品牌觅矢纪火锅全部免单,这一举动很快引发了全国性的热议。大龙燚火锅相关微博互动数近千,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免单举动覆盖人群或超过1000万人次,直接覆盖人群几十万人次。
< class="pgc-img">>这也是为什么成都的品牌大多可以很快走向全国,甚至扎根成都本地多年的品牌,也能够在全国拥有极其多的粉丝,火遍大江南北。他们都在围绕“人”来下功夫。
< class="pgc-img">>后疫情时代,
路上见识世界,途中认识自己
而本次森林游学成都站,所有嘉宾分享中,当然都绕不开一个话题“疫情”,在3年疫情的影响下,餐饮遭受重创,重创之下关店、歇业,有人惨痛离场,但也有如我们打卡的这些品牌成功蜕变,重新站上顶峰。
面对疫情,这7大品牌创始人,都给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共勉思考。
像是甘食记甘乐总,给出了6点疫情下的思考和反思。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包馔夜包子赵总和冒椒火辣菲比总,都分享了疫情后自身品牌的迭代和蜕变。
< class="pgc-img">>而在此次森林游学4天3夜的头脑风暴中,学员们彼此之间也在深度交流,疫情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如何冲破低谷获得重生。
包括在游学中,50+位学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感悟、反思、行走笔记。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森林游学已走进北京、上海、成都、长沙、郑州等城市,成功举办了6期游学。9月,我们还将开启森林游学007期“南京”站,探访多个头部餐企。
川成都是国内餐饮业高度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汇聚了丰富的地方美食,还孕育了众多创新的餐饮品牌和经营模式。随着餐饮市场的持续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7月25日,由红餐网、央广网餐饮频道联合主办,红餐成长社、聚慧餐调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成都站活动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川味启航,创新增长”为主题,包含2场主题分享、1场新书首发仪式以及1场开放式的主题沙龙。
活动现场,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头部餐饮品牌创始人及供应链头部企业创始人等3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品牌增长、效率提升、川味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在主题分享环节,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围绕《战略决胜 品牌破局》主题做深度演讲。朱明军表示,当今食客的认可点正在向产品、服务、味道之外的领域延伸,价格战和拼服务的模式不一定有效,战术可能无法带来持续增长。因此,餐企必须在战略规划中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强化品牌模型,确保品牌的执行力和盈利能力。
< class="pgc-img">>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
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则带来了《餐饮业效率提升:从供应链到餐桌全面优化》的主题分享,他指出,从供应链的角度看,餐饮经者可以通过提升“认知效率”保障经营利润。认知效率的核心是以尽量低的成本,利用消费者的认知差异,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提升消费者对用餐体验的价值感知。
< class="pgc-img">>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
在“中国餐饮城市行”成都站活动期间,《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新书首发仪式重磅举行。
相较过往版本,《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有了进一步升级,依托详尽的走访与调研,深刻洞察并分析了37个餐饮热门赛道以及5个产业上游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新兴趋势,为餐饮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 class="pgc-img">>仪式现场,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国家级烹饪大师彭子渝、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善志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朱明军、小龙坎火锅创始人兼董事长吴东、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等30余位嘉宾,共同庆祝《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4》新书成功首发。
< class="pgc-img">>而后,“2024年度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榜单正式亮相。“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旨在评选出近一年来在餐饮行业各品类中大放异彩的品类头部品牌,肯定这些头部品牌为细分领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为其他餐饮行业人士提供品牌塑造的榜样思路。
今年,共有22个重点餐饮品类的220个品牌登上榜单,其中,有32个为新上榜品牌。
< class="pgc-img">>现场大咖围绕“如何在创新中保持川味的特色和魅力”“中餐的未来发展中,川菜品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两大议题进行思维碰撞。在嘉宾热烈的探讨中,本次活动也圆满结束。
目前,红餐网、央广网餐饮频道联合举办的“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系列活动,已经走访了北京、深圳、武汉、西安等7座城市。此次成都站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为城市烟火气添薪加火,为广大餐饮人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接下来,“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活动还将走向更多热门城市,与餐饮人一起共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