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菜促销看上去很简单,但有的店家从中获益,有的却受到损害。特价菜已成为营销战中的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克敌,也可能伤己。
金融危机形势下,全国各地餐企纷纷推出特价菜—“抗危机特价菜”、“一元特价菜”等频频出现,应对危机,提升人气。一方面,特价菜策略确实给不景气的市场注入了“兴奋剂”,带动了销售;另一方面,各地也出现了不少质疑声:特价菜“保量不保质”、“特价菜成餐企倾销过时产品的手段”……
餐饮如何通过特价菜促销拴住客人呢?
特价投机适得其反
所谓特价菜,意在物有所值而收费低廉,以刺激顾客消费。通常推出的特价菜以保本为底线,有的是一段时期推出一批特价菜,有的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特价菜,有的是每周每天一个特价菜,还有的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推出特价菜等。
事实证明,适时推出特价菜,让利给顾客,以特价菜带动其他菜式的销售,既迎合了食客的求实惠的普遍心理,又能提高营业额,是精明的促销手段。很多推出特价菜的酒楼食肆,客人入座后,服务员首先介绍特价菜,这就首先给顾客一个实惠的好印象,加上特价菜并没有因为特价而马虎制作,色、香、味、形、质依然保持正常水准,客人少花钱吃得又满意,这样的酒楼食肆口碑必佳,回头客自然就会比较多。一个又一个的良性循环,酒楼人财两旺,生意不好才怪呢。
然而,有的酒楼却利用食客钟情特价菜的心理,乘机推销偷工减料或缺斤短两的特价菜。这些特价菜,有的用滞销、过期甚至变质的材料制作,有的缺斤短两。有一位顾客在河北石家庄一酒楼请客,点了两只8元的特价红烧乳鸽,端上一看,每只都切成小块,每一块约一指宽,算起来平均一小块就1.33元,比不特价时还贵;特价例汤,稀淡量少,没滋没味;特价白灼虾,一份不足半斤。结果,菜不够吃,还得添加。吃了特价菜,不但没有省钱,反而增加了开支。这样一来,这些酒楼“抛砖引玉”的策略是奏效了,但是顾客肯定也不会“回头”了。
面对竞争,酒楼适当推出大众欢迎的特价菜是必要的,但须真诚,投机取巧的做法结果必得其反。
餐厅如何用特价菜促销拴住客人?
特价促销要拴住顾客
北京有一家餐厅金百万同样是通过特价菜来促销,效果是连连得到顾客好评,冲特价菜就餐的顾客一波又一波。他们是如何利用特价菜促销呢?.
原来,他们的菜品都在原来价格基础上打了5折的折扣,基本属于成本价。但菜品的质量和原价菜品保持一致,丝毫不能减量、减质。仅仅这些,这种促销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但这家餐厅在此基础上的两点细小举措让他们达到了促销目的,一是只有会员才能享受特价菜,二是现场即可填写资料免费办理会员卡。
如果没有这两个细节,餐厅是让利促销了,招揽了人气,吸引了客户体验,并且也为此付出了较高成本。而其通过吸引顾客加入会员,就发生了很大的价值变化,他为此掌握了客户的信息(至少知道谁体验过他们的菜品,以及客户的消费记录、客户个人及家庭的其它相关信息),并对客户进行筛选分类和持续营销。这本身所产生的价值要远比促销本身大很多。因为我们知道,餐饮、零售等服务业都具有一定市场辐射范围,并且商家的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稳定的周边客户群。而他们的举措正说明了这种客户意识,也是客户营销的开始,他们可继续挖掘每一个客户的价值,并可以针对性地加大对有效客户的持续数据营销,并且可通过一些关爱和促销手段长期维系客户关系,以此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也将会通过老客户带来更多新客户。特价菜营销的目的应该是吸引顾客,扩大销售,而不是倾销产品,因此单纯地推出特价菜未必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店家就该把功夫下在“如何把客户留下来”上。
特价促销五注意
顾客对特价菜常常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认为,便宜实惠—点这道菜试试;另一种则认为“便宜没好货”、“买家没有卖家精”—犹豫,不点此菜。因此在推行特价菜时,除了要考虑本地周边餐饮市场情况和自身菜品质量、数量外,还应考虑自身品牌形象、顾客心理反应等。如何才能使特价菜促销达到营销目的呢?
餐厅如何用特价菜促销拴住客人?
1、特价菜应成为“招牌菜”
能反映店内特色、反映厨师水平,使其成为本店营销的利器。比如一家海鲜店把一盘“醋溜土豆丝”作为特价菜,即使1元一盘,也未必能打动顾客,因为吃海鲜的顾客不会冲着你这盘土豆丝来消费的。这样的特价促销结果往往是不疼不痒。
2、生意越好越该推特价菜
< class="pgc-img">>一家餐厅,生意冷清,就想用特价菜招徕顾客,在门口挂上某某菜品几元的“跳楼价”,结果路过的顾客都是看一眼就走,没人敢进门。为什么?因为顾客认为他们是生意做不下去了,在搞清仓销售。
“让利当在有客时”,顾客就餐心理也有时候是“买涨不买落”。也就是说,一个餐饮企业要在它红火的时候搞促销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要等到没有客人时才想起促销,那样为时已晚,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3、赋予特价菜内涵
尽管特价菜总是以低价为特征,但在特殊时机、特殊节日,赋予较高的文化内涵与吉祥祝愿,特价菜依然可以高价出售,这种逆向思维有时能收到特别的效果。
比如一家餐厅的菜品“板栗烧粽子”很受顾客欢迎,这道菜也是这家店长期的特价菜,原价16元,特价销售8元。当端午节快到来的时候,这家店反而一改常态,按原价销售,但点这道菜的顾客仍然络绎不绝。这就是特殊含义、特殊节日带来的特殊效果。
4、利用好特价标签
< class="pgc-img">>特价标签要标出原来的价格和现在的特价,以方便顾客比较两种价格,有效突出“特价”,还可以写“特惠”字样,以增强顾客价格敏感度。比如可以制作特价POP。特价POP不要用花哨的形式。特价促销时必须使用“特别价格标示”,内容应包括“原价格”、“新价格”、“特价幅度”、“起止日期”等信息。最重要的是必须让顾客能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减价了多少,“一看即知”是特价pop的基本要求。
5、促销成本代替广告成本
让点特价菜的顾客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并引导他们去传播,因为体验者更具有市场说服力和强大的口碑效应。这样,促销投入的成本将直接代替了广告成本,甚至比广告成本低很多。
关注餐创大课堂
><> 1445 期
“
原价35元一盘的蚂蚁上树卖3块,88元的“佛跳墙”卖44元;“周一特价”、“午餐特惠”……
特价菜可谓商家引流的法宝。那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如何防止“一份特价菜配米饭”的顾客拉低店里的利润?
”
■餐饮老板内参邵大碗 发自北京
去商场逛一圈你会发现,10家店5家都有特价菜。
曾经必胜客、赛百味等餐饮品牌用“每日一款特价产品”的方式作为营销策略,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让点单量大大提升。
在中餐市场,越来越多的商家尝试用特价菜来“解决”一些问题,上至千余平米的酒楼,下至二、三十平米的早餐店,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比如,北京的御石·烤鸭私房菜制定“特惠菜单”,每天推一道特价菜,周一到周日7种不同菜品,每道菜折扣在6折至8折之间。
郑州的椒蓉餐厅,平日推出会员特价菜,在周二会员日,特价菜还能打8.5折。不少顾客为了能享受优惠而成为储值会员。
烤肉品牌炉小哥曾经做过一次特价菜营销,将5种特价菜优惠券打包装入红包,向进店顾客发放。顾客往往产生一种心理:到手的优惠券不用就等于浪费。于是,“顺手”点一道特价菜,客单价默默被提高。
做素食的莲花空间,不定期的选择单价较高的菜品打半价,一道素食“佛跳墙”原价88元一份,特价当天44元,点单效果明显。
01
特价背后的逻辑:实现绝对毛利价值
▼
特价菜利用了消费者“爱占便宜”的消费心理,通过降低单价,提高销量。它背后有这么几条逻辑——
第一:刺激消费,实现引流。
薄利多销+制造噱头+带动额外消费,这个道理不用多说。
宅食送CEO穆杨认为,从表面需求看,主打低价属性的特价菜,能很好地引流,“原本这个菜品超出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但因为特价,它便宜了,顾客会决定购买。”
第二,实现绝对毛利值,拉动额外消费。
“把高毛利的产品打特价,赚取绝对毛利值。”穆杨介绍,通常高毛利的菜品会激发顾客的额外消费,算下来特价的高毛利菜+额外消费>低毛利的正价菜。
拌调子创始人大侠提到,他家楼下有一家粥店,每天都有一款粥卖1元钱,连续7天不重样,而其余的粥在2.5元-3元不等,“这是一款流量产品,用低价吸引了大部分顾客。”大侠解释到,1元粥将顾客吸引过来,还会拉动额外消费,这就是一个低投入获得高回报的例子。
第三,刷存在感。
为了在消费者心中一直保持新鲜感,增强品牌吸引力。“顾客什么时候去都有活动,对品牌印象有加分。”当顾客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想起你家:去看看有什么新活动。
第四,增强竞争力。
不少品牌因为看到别人家在做,自己也做,而且希望用一样的品质做更低的价格,来占领性价比优势。
02
推特价菜,要把握两大原则
▼
价格较低的特价菜,花样怎么玩才好?内参君走访了多位餐饮人,从经营者角度来看,推特价菜有两大原则——
第一,借特价菜推新品,迅速打开市场
很多餐厅在新菜品正式发售前,会进行小范围测试,用“特价菜”噱头推新品无疑是一种相对保险的上新办法,不仅解决了快速推广的问题,还能降低尝鲜门槛。而消费者多是价格导向型,特价的新品菜,往往让人跃跃欲试。
御石·烤鸭私房菜张经理告诉内参君,他们通常会根据不同季节上新菜品,“通常一个月我们就会更换一次特价菜单,主要为了通过特价方式推出我们的招牌菜,在原价基础上打折,选择的人非常多。”
第二,选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的菜品做特价菜
1、时令菜,进货成本低;
2、大量备货的食材;
3、好配料,能提高效率;
4、制作简单,人员易上手。
03
注意:不要教会顾客“只点特价菜”
▼
商业的本质终究是要把握一个尺度,“特价菜”打法做得过于投入,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
比如,非特价日几乎没人点单。在《22条商规》中提到,“过度促销教会顾客不要再‘正常’价格时买东西。”消费者通常为了“占便宜”才选择特价菜,如果恢复正常价格,这种点单欲也会随之消失。
又如,可能会出现顾客进店“点一份特价菜配三碗米饭”的情况,拉低店里的利润率。
另外,顾客会对特价菜的要求更高。按人们以往的认知——“便宜没好货”,当一个产品打上“特价”的标签时,人们已经开始用放大镜观察这个产品。如果特价菜做差了,人们会用一种“我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心理来解读它。
所以,做不好特价菜比做不好原价菜更伤品牌。内参君因此还有四点建议:
1、折扣不要过低。
设置特价折扣要把握好力度,顾客能感觉到“优惠”就够了,大部分餐厅会把折扣设置在8折上下,要让顾客有优惠的感觉,但又不可力度过大。菜品如果打到5折以下,再恢复原价时,消费者只会感觉“不值”,并拒绝支付。
2、越是特价菜越应该做好。
千万不能滥竽充数,用次品菜做特价菜,否则会让顾客失去对品牌的信心。特价菜的营销目的应该是吸引顾客,扩大销量,而不是倾销不好的产品,失去一个老用户比开发一个新用户要付出更高成本。
3、切不可在特价菜中设置陷阱
在特价菜中设置各种门槛,比如“达到xx金额才能享受优惠”,让消费者很难享受到特价菜的“福利”。这种门槛,挡到的只有自己的生意。
4、写明优惠起止日期
给顾客一个心理准备,一方面做好来消费的心理期待,另一方面也做好“过期就不再享受优惠”的心理准备。
你的餐厅有没有推过特价菜?促销效果如何?欢迎您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
·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师丽丹 视觉|陈晓月
><>价菜促销看上去很简单,但有的店家从中获益,有的却受到损害。餐厅如何通过特价菜促销拴住客人呢?
< class="pgc-img">>特价投机,适得其反
所谓特价菜,意在物有所值而收费低廉,以刺激顾客消费。通常推出的特价菜以保本为底线,有的是一段时期推出一批特价菜,有的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特价菜,有的是每周每天一个特价菜,还有的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推出特价菜等。
事实证明,适时推出特价菜,让利给顾客,以特价菜带动其他菜式的销售,既迎合了食客的求实惠的普遍心理,又能提高营业额,是精明的促销手段。很多推出特价菜的酒楼食肆,客人入座后,服务员首先介绍特价菜,这就首先给顾客一个实惠的好印象,加上特价菜并没有因为特价而马虎制作,色、香、味、形、质依然保持正常水准,客人少花钱吃得又满意,这样的酒楼食肆口碑必佳,回头客自然就会比较多。一个又一个的良性循环,酒楼人财两旺,生意不好才怪呢。
然而,有的酒楼却利用食客钟情特价菜的心理,乘机推销偷工减料或缺斤短两的特价菜。这些特价菜,有的用滞销、过期甚至变质的材料制作,有的缺斤短两。
有一位顾客在河北石家庄一酒楼请客,点了两只8元的特价红烧乳鸽,端上一看,每只都切成小块,每一块约一指宽,算起来平均一小块就1.33元,比不特价时还贵;特价例汤,稀淡量少,没滋没味;特价白灼虾,一份不足半斤。结果,菜不够吃,还得添加。
< class="pgc-img">>吃了特价菜,不但没有省钱,反而增加了开支。这样一来,这些酒楼“抛砖引玉”的策略是奏效了,但是顾客肯定也不会“回头”了。
面对竞争,酒楼适当推出大众欢迎的特价菜是必要的,但须真诚,投机取巧的做法结果必得其反。
特价促销要拴住顾客
北京有一家餐厅,同样是通过特价菜来促销,效果是连连得到顾客好评,冲特价菜就餐的顾客一波又一波。他们是如何利用特价菜促销呢?
原来,他们的菜品都在原来价格基础上打了5折的折扣,基本属于成本价。但菜品的质量和原价菜品保持一致,丝毫不能减量、减质。仅仅这些,这种促销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
但这家餐厅在此基础上的两点细小举措让他们达到了促销目的,一是只有会员才能享受特价菜,二是现场即可填写资料免费办理会员卡。
如果没有这两个细节,餐厅是让利促销了,招揽了人气,吸引了客户体验,并且也为此付出了较高成本。而其通过吸引顾客加入会员,就发生了很大的价值变化,他为此掌握了客户的信息(至少知道谁体验过他们的菜品,以及客户的消费记录、客户个人及家庭的其它相关信息),并对客户进行筛选分类和持续营销。
< class="pgc-img">>这本身所产生的价值要远比促销本身大很多。因为我们知道,餐饮、零售等服务业都具有一定市场辐射范围,并且商家的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稳定的周边客户群。而他们的举措正说明了这种客户意识,也是客户营销的开始,他们可继续挖掘每一个客户的价值,并可以针对性地加大对有效客户的持续数据营销,并且可通过一些关爱和促销手段长期维系客户关系,以此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也将会通过老客户带来更多新客户。
特价菜营销的目的应该是吸引顾客,扩大销售,而不是倾销产品,因此单纯地推出特价菜未必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店家就该把功夫下在“如何把客户留下来”上。
当然实体店营销中还有很多方法和策略可以尝试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营销方案,可以看看公众号导流宝。导流宝提供各种免费的商家活动工具与活动攻略,并且拥有72投广告平台的广告资源,覆盖8亿多用户,分分钟带来1000客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