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行业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做餐饮生意的老板也比较多,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餐饮店生意难做。
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跟老板自身也有关系,不懂用户思维,不会系统地去设计产品,也不会做营销,这样下去生意当然不会好。今天企叮咚与大家分享一家餐饮店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家店是一家面馆,口碑还可以,但随着周围一些高楼大厦的兴起,周围的很多档口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且改造之后生意非常好。
看着别人的成功,老板心中也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想法,就把店面搬到了写字楼对面。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搬,生意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糕了。
针对店铺情况,企叮咚的营销专家为他们制定了以下的方案。
第一步:商家联盟,价值赋能
1、找周围的奶茶店,服装店,理发店等做联盟活动;
2、商量让各家设计自己的优惠券与宣传海报,相互引流;
3、活动开始后,面馆与其他联盟商家共同推广活动展架等宣传物料。
第二步:建立微信群,打造形象
1、创建面馆个人微信号,打造面食专家形象;
2、创建微信,群名设置为“XX(面馆名字)以面会友交流群”,并设计好群规。
第三步:设计活动,绑定客户
想做好门店生意,就需要有足够抓人的噱头,先引导客户到店。为此,他们设计了“拼手速,免费吃面”的游戏:只要现场有用手机秒表连续截图5次,有3次截图到数字“6”,就可以免费吃本店招牌面一碗,如果截取不到就只需要半价吃招牌面一碗。
看到这样的活动,好多人愿意参加。因为截取到了就可以免费吃,截取不到就半价吃,咋算都不亏,就参加了。
其实大多数人是截取不到的,用5次截到3个6是一个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
除了小游戏来吸引客户以外,想要长期锁住客流,就需要卖充值卡。他们的卡券是这样设置的:
198元充值卡——充198元,用198元,送198元,拿198元
现场充值198元,可以获得以下5大权益:
1、充值198元可以直接抵现金使用;
2、送价值5元的抵扣券40张,消费每满50元可以使用一张,可以叠加;
3、送奶茶店,理发店,服装店总价值198元的优惠券;
4、送价值198元的不锈钢真空保温杯一件。
第四步:联合推广,微信群培育价值
想要让活动传播起来,就需要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店铺正在搞的活动。
线下宣传:
1、做好展架,宣传海报,并配上店主二维码,群二维码;
2、把展架,宣传海报放在联盟商家那里做推广;
3、派人在中午、下班时间到写字楼门口发活动传单。
社群营销:
1、邀请每个参加活动的添加老板微信,并扫码进群;
2、到晚上8点半以后在群里,发红包,做游戏,调动活跃度;
3、引发大家对白天活动的讨论,以及面的口味进行评价;
4、发白天的玩游戏见证图片到群里,刺激扫码进群的人;
5、在群里做出后期订餐承诺,xx公里之内可以免费送餐,不加配送费用;
6、每天临近饭点在群里公布本次的几款特色面食,并送免费小菜,在群里做群接龙。
除了以上几步,活动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做好整个过程的把控,根据效果随时对活动做微调整;
2、把握好现场气氛,制定好玩游戏和办卡的流程;
3、做好话术打造,员工培训,并制定好员工奖励机制;
4、做好各商家联盟之间的对接,帮助商家引导客户到店。
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营销方案,可以联系我们!企叮咚提供各种商家活动工具与活动攻略,助力企业轻松引流!
式简餐饭食类这块的话,中式快餐,台式卤肉饭,煲仔饭,罐罐饭,铜锅洋芋饭,烤肉饭,石锅拌饭,骨头汤饭,铁板炒饭,荷叶包饭,蛋包饭,竹筒饭,隆江猪脚饭等等
< class="pgc-img">>当然除了这块,其实很多都是可以搭配饭食吃的,比如成都冒菜,重庆麻辣烫,乐山钵钵鸡,冷锅串串,特色蒸菜,特色凉菜,瓦罐煨汤等等
以上这些饭食简餐类,都可以送外卖的哦
< class="pgc-img">>可以做小炒、套饭、盖饭(川香回锅肉、麻婆豆腐、红烧肉、香菇鸡块、肉末豇豆、农家小炒肉、家常豆腐、木须肉、麻辣鸡胗、宫保鸡丁、红烧狮子头、鱼香肉丝、辣子鸡、泡椒猪肝、盐煎肉),荤素搭配的,以套餐饭的形势买的川味火锅肉饭 蚝油牛肉饭 辣味双拼饭 魔芋烤鸭饭 红烧狮子头套餐 川味带鱼饭 番茄炒蛋饭 酸辣鸡珍饭 鱼香肉丝饭 香菇鸡块饭 地三鲜饭 酸豆角肉米饭 双椒鸡丁饭 小炒腊肉饭 家常煎老豆腐饭 蒜香鸡翅饭等16种 已经占据市场80%的份额 年增长率近30%,远远超过了洋快餐增长率。
< class="pgc-img">>投资锅灶,冰箱,成本在2~3元,卖价在10到15元。利润百分60~70
看着沿街都有老字号店铺关闭或转让,心里也有害怕”,这是疫情期间,广州老字号银座餐厅的老板娘小林最大的感受。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让各大餐饮企业的生意几乎停摆,如何生存下去成为了每一家餐饮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未接触过外卖的“孖记士多”被疫情倒逼迈出了线上化的第一步,西关老字号“陈添记鱼皮”靠外卖“救了一命”,“飞曦小串”硬是在疫情期间靠外卖实现了“逆市增长”,每一位餐饮人都在竭尽全力守护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味蕾”。
如今堂食逐渐恢复,各大食肆烟火气渐浓。虽然疫情尚未完全过去,但正如陈添记鱼皮的第二代传人陈映华所说,广州餐饮人有信心等待着这座城市餐饮业完全复苏。
“看着沿街有店铺转让心里害怕”
作为广州老字号银座餐厅的老板娘,小林今年可谓是度过了一个“最难过”的春节。受新冠疫情影响,近五六成的食客因拒绝群聚,纷纷要求退订年夜饭。“早就准备好的大几百斤的原材料都囤积了,最后都发给了没回家的员工,今年损失真的好大”,小林向南都记者回忆道。
虽然春节期间疫情已然严重,银座餐厅还是撑到了2月24日才关闭堂食。小林告诉南都记者,在此之前,堂食上座率也只有四成左右,三个大厅只有一个前厅开放。
小林透露,疫情期间堂食收入下跌近五成,外卖业务其实也有小幅下跌,但依然能贡献三至四成的营业额,达到日均一百多单,客单价在疫情期间或许因为大家“报复性点外卖”反而提升了二至三成。
她表示,银座餐厅已经上线美团外卖业务好几年了,虽然堂食占比更多,但坚持做外卖是因为既能赚钱又能赢来好口碑。“疫情期间美团给我们免费开通了全城送服务,很多在天河、芳村的顾客都能尝鲜,成为了回头客。还给我们返佣了几千,做了流量推广活动”,小林兴奋地说道。
不过,采访中她也非常坦诚地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目前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加上原材料、人工和铺租等成本支出,恢复营业以来餐厅依然亏损了十几万。小林告诉南都记者,疫情期间她看到沿街不少老字号餐厅都关店或是转让店铺,心里也曾害怕过。“我们有六七十号员工要养,好多人在这工作了二三十年,把银座当家的。”
她表示,当必要的支出无法免去时,外卖就成为了非常好的止损“工具”,“如果没有外卖‘帮补’,我们现在每个月至少亏损几十万。”
据了解,银座餐厅的创始人其实是小林的父亲和叔叔,和大多数老字号的老板一样,小林的父亲曾经对上线外卖一事非常抵触,小林劝服了半个多月才勉强答应。在那之后,她开始全权负责外卖上线和运营事宜。
小林表示,作为一家老字号,她希望银座餐厅能够更好地传承广州传统饮食文化,同时又不与时代脱节。“我最近想通过短视频、公众号之类的去做宣传,有开始构思。”
“外卖成了关闭堂食后的一道曙光”
相比于银座餐厅的从容,另一间老字号孖记士多则是被疫情“逼着”上线了外卖。
孖记士多第二代传人李彩君表示,虽然此前也曾考虑过上线外卖,但由于堂食生意做的不错,担心赶不上外卖的出餐速度,这件事就一直被搁浅。但没想到的是,1月23日门外还在大排长龙的孖记士多,因疫情原因第二日就收到了关闭堂食的通知,这让她不得不在几天后迅速上线外卖自救。
李彩君回忆道,刚开始其实并没有对外卖报以过多期望,只是想着多少能“帮补”一下,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龙津路老店在上线外卖第二天后直接“爆单”,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暂时下线确保能及时出餐。
“关闭堂食后外卖订单占到了七八成,剩下的有些顾客会来打包自提,龙津路门店的外卖收入已经占到疫情前收入的三分之二了”, 李彩君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门店外卖日订单最高曾达到200多单,最高客单价还达到过900多元。
作为外卖新手,李彩君坦言刚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包括出餐、打包的流程都不够熟悉,菜品的把控也不够精准。“像有些滑蛋类的菜式客户收到后反馈闷的全部出水了口感不好,我就跟主厨去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类菜的滑蛋都尽量炒熟点,然后还会为外卖去设计些套餐。”
李彩君告诉南都记者,疫情之前孖记几乎不依赖外卖生存,但当堂食突然停摆时,外卖犹如黑暗中的那道“曙光”,给她带来了最后的希望。“如果没有外卖只靠打包自提,孖记肯定撑不下去的。人力成本、店租这些无论上不上外卖都要支出,外卖让我们这段时间实现了收支平衡,能覆盖掉这些成本。”
南都记者了解到,美团外卖对孖记的抽佣比例为16%,李彩君表示,疫情期间美团主动返回了3%-5%的佣金,并且为她提供了流量推广的服务,还给了门店较好的展示位。“美团的销售疫情期间经常主动跟我们沟通,我现在和他就像朋友一样,几乎每天都会聊一聊运营相关的细节。”
李彩君告诉南都记者,4月开始,堂食逐渐恢复,门店的经营情况也在向好。她表示,虽然还是以堂食为主,但外卖业务一定会保持,“因为不想失去外卖这部分客户群体,如果外卖单量持续增多会考虑多请些人。”
“有信心等这个城市餐饮业完全复苏”
其实,在孖记未上线外卖的时候,李彩君的好闺蜜,也是陈添记鱼皮的第二代传人陈映华就多次建议过她一定要开通外卖业务,还把相熟的美团外卖销售小哥介绍给了李彩君。
陈映华告诉南都记者,陈添记是在2019年11月上线的外卖,一个月后,疫情开始爆发,毫不夸张地说,及时试水外卖可谓在疫情期间救了陈添记一命。
陈映华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是西关老字号的特色小吃,许多食客还是更喜欢亲自到店去感受这种饮食文化,因此疫情前外卖只占门店营业额的一成左右,但在关闭堂食的时候,外卖收入可以占到总营业额的三四成。“堂食我们是跌去了八九成的生意,我们不是那种刚需的正餐,客单价平时也就15-20元左右,因此这时候外卖的帮补就非常大。”
陈映华透露,外卖的订单数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太大跌幅,但因为堂食受影响比较大,因此整体算下来还是有小幅亏损,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因为还有人工成本之类的,我们没有裁员,没有外卖的话估计会亏的更多。”
她特别向南都记者提到,在疫情期间,美团免费给陈添记开通了全城送的服务,这让很多“老街坊”能够尝到熟悉的美味,这让她特别开心。“虽然门店关了,但大家宅在家里嘴也馋,点鱼皮、肠粉和艇仔粥的也特别多。”
和陈添记相似,坐落在天河区的湘西特色烧烤“飞曦小串”也开通了全城送业务,得以让不少宅在家的老顾客解解馋。如果说许多餐饮企业是靠外卖及时止损,那飞曦小串可以说是借助外卖实现了“逆市增长”。
飞曦小串的联合创始人孙宪飞告诉南都记者,2月上旬到3月上旬期间他们关闭了堂食只做外卖,单量和营业额一直都保持着30%-40%左右的增长。“原来外卖只占到3成左右,现在和堂食可以达到5:5。像我们体育西的门店3月份盈利达到8万元左右,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0%-80%了。”
孙宪飞表示,如果没有外卖的支撑,门店2、3月很可能全部亏损,目前即便已经恢复了堂食,外卖依然是很好的客流补给渠道。“现在疫情还没过,进店人数还是下降了20%-30%,四月份以来,周末的客流好很多,但周一至周四还是挺差的,外卖刚好能填补。”
虽然当下疫情尚未完全过去,堂食收入依然不稳定,但采访中,陈映华和孙宪飞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有信心等待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期待着城市完全复苏的那一刻。陈映华向南都记者表示:“广州是个民以食为天的城市,不管是一个月或是半年,我们有信心。”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