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是成都春熙路附近一家精品小酒店,是一处原本叫『崇德』的商人家老房改造而来,十几间客房外加餐厅和茶社,倡导在城市中心寻找川蜀慢生活。这种地方的可贵之处,需要成都人现在越来越不安逸的生活来衬托。酒店早餐有一项服务,就是可以帮住客去打包不远处一间小店的包子,那间小店叫『韩包子』。
老成都吃过韩包子的人很多,溯源上去,原是温江郊区一个韩姓小贩在100年前开的白案小铺,包子特别鲜香嫩,名气越来越大。他和北京庆丰包子、靖江蟹黄汤包、扬州三丁包都不一样,是一个人凭一己之力,靠努力变成一方风味代表,100年路不容易。
就在三四年前,韩包子的后人经历了大规模开店计划与大规模关店事件,跟谭豆花、耀华、芙蓉一群老字号黯然离开春熙路,取而代之是台湾油条与台湾小笼包连锁品牌跟着知名商业地产商,这个安逸之城显露出国际、高端且快速的新景象。现在韩包子仅剩一家,退到青石桥一间巴掌大小店里,表面上同隔壁只开了三四年的冒菜店,无二。
不少财经媒体在提到『韩包子』的时候,都一个字『作』。说他僵化、老旧,老面发酵不适合大规模开店模式,技术不革新,倒在洪洪改革大潮之中。不管怎样,在成都下了三四天雨,终于放晴的一天中午,我骑车跑到了青石桥。青石桥是个市井老区,老书局、小馆子外加个海鲜市场,喧嚣从凌晨直至午夜。韩包子门脸很小,几乎被共享单车埋起来,在没有一家邻居不能支付宝和微信的时候,他们家只收现金。
门口一米多高蒸笼,不锈钢表面老旧斑驳,但一点油污也无,两个女人跑堂,手脚不很利索,但态度和气,一个男人在后厨。店里除了个老人,余下都是年轻人,三三两两不挤。菜牌在墙上,包子价格就算放上海,也不算便宜,2元一只,叉烧馅儿略贵2.5元,余下都是市井味,扫一眼,一半人叫面,一半人桌上直接是碗红烧土豆牛肉,算熟客隐藏菜单。有个姑娘,身量单单,一碗土豆牛肉,两个包子,外加素菜汤,食物丰富,看着也有食欲。
5元的素材汤,听着不如上隔壁撸10串钵钵鸡。跑堂女人端一碗从面前过,翠玉白菜浸淡奶汤,热气腾腾,看着就觉舌尖生津,应该很甘甜吧。买了5个包子,揭盖不见热气,拳头大一笼几十个,头层是招牌『韩包子』,肉馅儿,褶儿秀气,顶儿开口,透出些肉汁。拿在手上,表面似有薄油,光亮润,上厚下薄,最厚快1厘米,底极薄,不过两三毫米,稍用力即破,肉馅儿滑溜溜脱出,汤汁少到几乎不会滴下来。
肉馅儿调味不如江浙甜,不如北京、山东咸,馅儿身不弹亦不散,横跨南北之间,酱油衬托肉鲜,据说不是100%生肉馅儿,还夹杂预先炒香过的肉糜,反正是秘方,也没法求证。馅儿芯油分极大,香菇馅儿与芽菜肉馅儿,尤明显。
韩包子真正亮点,在于发面皮。之前一直不明白 macaron 为什么叫『少女酥胸』,轻薄酥软似云朵,西式甜点到底适合西方胃。此刻撕开韩包子的面皮,气孔天然,缓缓回弹,不干不涩不油腻,浸着肉香,咬上去牙齿初遇抵抗,随即面身就酥软下来,不须怎么费力即化在舌尖,留下一丝面食甘甜。这是『酥胸』吧,成熟丰腴的酥胸。老面发酵,这个被身价庞大餐饮连锁商们诟病的技术,传统、费工、难复制,但好味。
连吃5个包子,10块。难怪要退出春熙路。我拍着肚子,出门选了一辆红色单车,顺着林荫道骑回家,路过太古里时,耳边鼎沸。住在成都,依旧安逸,加入快节奏或者充耳不闻都可以,只是不知道这种选择的权利还能持续多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新开湖文中馆,前景也是南开大学的校徽形状。 摄影/David Wang 供图/奥思影像
>-风物君语-
公能之名,百年甚盛
南开的一天,从一顿早餐开始:西南村的煎饼果子、嘎巴菜,食堂里的包子、粥,当然,还少不了街边小铺中的大饼卷万物。别看排队的人少,每个人买的可都不止一份,你问为什么?这还不都是为了让宿舍的兄弟姐妹们多睡一会?
▲ 大中路的晨光。摄影/PP Han 供图/奥思影像
>鱼贯进入各教学楼的学生,用各种奇葩的东西占着座,普通的有书本、书包,犀利的用卷纸一占一排,更有甚者,直接贴上纸条“某某某将于几点几分占座”,一劳永逸。此情此景,让一些老教授不禁念叨起南开曾经流行的一条“潜规则”:教室的前三排是要留给女生的。
< class="pgc-img">▲ 影动生科院。 摄影/Young High 供图/奥思影像
>课后自习最火爆的地方,不是大气、苏联风的一主楼,也不是明亮、冷气十足的二主楼,而是略显阴暗的老图书馆,这里,聚集着各类学霸。两侧的书本摞得老高,吃饭时候人走书不走,学就要学出氛围。早上一开门就去,晚上非得关灯才走,谁要是就自习半天,下次都不好意思再来。
莲花盛开的马蹄湖畔,夕阳下数十名学子在相互用西文交流,这一“文化现象”,甚至吸引了外校的学生前来一试身手。这里练得是纯正的English,所以,当别人说“How are you”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回答“fine, thank you”!如果再加上“and you”的话,对方可就不会理你了。
01
南开,津城不一样的气质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天津有个南开区,但“知中国者,必知南开”。
< class="pgc-img">▲ 空中俯瞰南开主教楼。 摄影/枉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在忍受屈辱的同时,时代也给这座重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对外交流的中心、天然的良港、临近国家中枢,如此多的先天优势,让天津能够得风气之先,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心,接连创造出近代史上的多个第一。开放的风气、发达的经济、核心的地位,催生了各类新式学堂,也让新学盛行一时。如此社会氛围,孕育了津之南开。
< class="pgc-img">▲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后排左一为周总理)。图/网络
>< class="pgc-img">▲ 严范孙、张伯苓等在美国考察教育时合影。图/网络
>南开大学之所以称为南开,源于其位置坐落于津城西南一隅的南开洼,南开洼,即“城南的开洼地带”之意。但是,自从南开系列学校创建于此,南开,就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专属名词,如今,天津的南开区也因此得名。
天津卫,泥人张,狗不理,郭德纲,津城这座京畿重地,充满了市井的烟火。但是,南开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不一样的学术气质。每一位来到天津的人,仅仅是看到“南开区”三个字,就像被施以魔法,心头天然地萦绕起文明、科学的气息,将“南开”与周围的“和平”、“红桥”区分开来。
南开区不仅有南开大学,还有南开中学、南开小学。对于天津本地人来说,可能是因为成立更早等原因,南开中学的名气要高于南开大学。天津人的这种“论断”,让南开大学的学生都戏谑地称自己的母校是“南开中学附属大学”。
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谁更牛,结论并不重要,但是,每一位天津人都知道,在这里,你说南大,指的不是南京大学,而是南开。
02
中国的第三名校
在近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的排行榜上,南开往往难进前十,甚是悲凉。但在南开人的心中,这份从论文数量和科研力量来衡量大学的榜单,是“小气”的。南大之大,不止于大师与学术,还有精神,南开大学,不仅教学,还能塑人。
南开精神,一为独立。与清华、北大不同,南开是一所私立大学。财务上的独立,意味着学问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这是“校父”严范孙与校长张伯苓从早稻田大学创办者大隈重信处学来的经验。建国后,南开虽被收归国有,但独立、自由之精神一刻未曾遗落。
< class="pgc-img">▲ 严范孙像。 摄影/Chengjin Wei 供图/南开大学
>南开精神,二为允公。世界历史上,一所私立学府,在战争中被侵略者首先夷为平地,这种事情,只在南开发生过。抗战伊始,南开就被日军完全炸毁,这既是南开人的悲伤,也是南开人最引以为荣的骄傲。日本人对南开的“特殊照顾”,是对南开允公精神的背书,那时的南开,是爱国救亡的前线。
南开精神,三为允能。在南开大学历史上,各界能人辈出,数学有陈省身、吴大任,化学有何炳林、陈茹玉,政治有周恩来,物理有吴大猷、郭永怀,文学有曹禺等等。南大整体排名虽未能名列前茅,但南开的化学、数学、金融、会计、旅游管理、材料、历史等诸多学科皆列全国之先。
< class="pgc-img">▲ 图片依次为:生命科学学院和范孙楼、 经济学院藤维藻像,化学学院。摄影/David Wang 供图
>南开精神,四为正气。南开校友一身正气,在八年抗战中,南开的毕业生里没出过一个汉奸。
遥想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南开校长张伯苓,南开中学毕业生、清华校长梅贻琦与北大校长蒋梦麟一起,共同建立起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作为这座教育丰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大、清华并肩育人,实乃中国第三名校也!
< class="pgc-img">▲ 1937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
>03
谁是南开人的爱豆
言儒学,必谈孔孟,说南开,离不开张伯苓。
< class="pgc-img">▲ 伯苓楼。 摄影/David Wang 供图/奥思影像
>虽然在南开大学校园里,除了伯苓楼与校长雕像外,很难再找到老校长的印记,但如果你拉来一位学生,问他,“提到南开你最先想到的是谁?”,得到的回答八成是“张伯苓校长”。张伯苓在南开,是比周恩来还重要的存在,他,是南开的精神领袖,是南开人永远的爱豆。
“南开南开,越难越开”,这就是张伯苓对南开历史最为精辟的总结。一介布衣白手起家建立学校,私立办学经费紧张几近破产,数十年心血在抗战中毁于一旦,每一次,南开似乎都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张伯苓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且让南开从一所中学,变为拥有多个系列学校的世界级名校。
与蔡元培、梅贻琦不同,张伯苓低调、务实,他的这一性格,深深影响了百年来的南开学子,南开人,智勇真纯、文质彬彬、温润如玉、前途无垠。
< class="pgc-img">▲ 1946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在天津八里台原址举行复校典礼。图/网络
>如今,对于南开的学生来说,南开似乎又处于一个“困难”的阶段,虽然学术和科研能力很强,但在经费、资源、区位等方面与同级别的院校相比,一直不占优势,学校的影响力也似乎逐渐地弱了下去。
< class="pgc-img">▲ 南开校钟。 摄影/David Wang 供图/奥思影像
>在南开学子中一直有这样一个传闻:当天大和南开洽谈合并时,因为谈不妥新学校是叫“南天大”还是“天南大”,结果闹得不欢而散。南开的学生不服啊,南大在实力上难道还不能压过自己的邻居?
< class="pgc-img">▲ 昔日逸夫馆。 摄影/Shang Gao 供图/奥思影像
>但在“困难”面前,南开人其实并不气馁,低调前行、埋头耕耘是南开的本色。南开,一直都是张伯苓的学校。
03
出了八里台,还是南开
八里台,有南开,但南开大学,不仅于此。
迎水道校区,对于新入学的南开学子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里,曾经承载过数代南开人大一的记忆。
泰达学院,研究生们在这里潜心实验、学习之余,在与新开湖齐名的泰丰公园中休闲漫步,思考人生。
津南校区,在这里南开复原了木斋图书馆、秀山堂和思源堂三座建筑,张伯苓时代的教育殿堂宛若重现。
滨海学院,以南开之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南开的精神。
还有儒东、儒西两所学生宿舍,它们都还在吗?
< class="pgc-img">▲ 学校里运动和行走的学生们。摄影/枉言
>出了八里台,还是南开;做南开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 class="pgc-img">▲ 毕业典礼。 摄影/Jici Nie 供图/南开大学
>< class="pgc-img">▲ 周总理的题字“我是南开的”。 摄影/David Wang 供图/奥思影像
>- END -
文丨十四
图编丨张雨晨
封图| 汇图网
>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早餐店算是一个比较赚钱的生意,而且投资小。开早餐店要投资多少资金呢?
开早餐店要分地点和规模。比如在社区开早餐店, 量大。同时,因为在小区,许多住户很讲究,所以,你必须要租一间20平米的房间,月租金大概在1000到1500元不等。
其次要进行简单的装修,做到简洁卫生,花费大概在5000到8000元不等。除此之外,还要预备前期投资资金,以便买材料等等,一共算下来也就2万元左右。
早餐品种很多,开家早餐包子店也是不错的,不用太多的投资。在学校或车站附近租间小铺,租金在1500左右,买设备、装修铺子等一共10000元左右。
如果你会做包子,那么就不必请师傅,请些亲戚朋友来帮忙打杂干活,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呢;如果你不会做包子,那么就要请包子师傅,工资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种店特别适合夫妻做,值得选择哦!
除了以上早餐店外,还有一些面店、炸饼店也是很不错的,投资都在2万元左右,值得一试!
早餐店的投资预算:操作间设备投资约计2万元;购置送餐车5辆,计25000元;操作间办公室年租金19200元;操作间办公室装修10000元;广告宣传费用约计10000元;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约计3000元;、电话两部2160元;其它纲用1000元;周转资金20000元,共计投入资金110360元;
收益分析:店刚开始运营,业务量肯定不大,按最低订餐数量计算,每天1000份,标准早餐为每份2元,每天合计收入为2000元,每月即为6万元;
店需招聘业务员,厨师糕点师、营养专家,业务经理、采购员、杂工等人员。
估计每月工工资为15000元,房租每月1600元,电话费每月600元,水电费约1200元,送餐车油费及各种费用共计2000元,购置原材料20000元,不可预见费用1600元,税金3000元,合计每月费用为45000元;
店每月纯利润为60000-45000元=15000元,一年即为15000×12个月=18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就可收加投资。
早餐店投资少,但是收益可观,回本快,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方向。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