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李梦琪双手靠在身后的栏杆上,身体微微倾斜,外滩的风轻轻拂过她的脸,把她的头发吹向了一边。7月30日17时13分,她浅浅笑着,和那一刻的上海以及东方明珠合了影。
今年21岁的李梦琪人生第一次到上海。这是她乘坐13个小时的动车,从中国西部一座小城前往做暑假兼职的江苏,路上经过的匆匆一站。
“我去过的地方比较少,经常在电视里见到上海,网上也说很繁华,金融中心的确让我震撼,借用郭敬明(初到上海)的话来讲‘这个城市不属于我’。”她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完,接着就“哈哈哈”地笑起来。当天晚上,李梦琪抵达了她此行目的地江苏常州。
大约三个月前,作为四川省教育厅评选认定的2023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就读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梦琪,获得了专升本保送四川师范大学的名额。正式拿到录取通知书前,她决定去男朋友工作所在地的江苏,一边兼职、一边旅游。
“今年很多(招聘)不要暑假工,我就去一家一家地问,告诉他们会做到9月份,挣到的钱主要留下来缴学费。”李梦琪说,她即将去报到的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今年新生学费从3700元/期涨至4800元/期,再算上住宿费、代管费等超出了原本的预算,自己可能要把想留起来的零花钱也贴补进去。
也许很多人忘记了,这是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大学生们第一个“来去自由”的暑假。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力资源平台兼职猫曾发布过一份《2019暑假职场生存报告》称,大学生是暑假工主力军,2019年,00后作为生力军已占暑假工群体的37%,日收入“100-120元”的暑假工占比最大。
上述《报告》也提到,有意思的是,相比95后更追求高成长性、偏脑力劳动的职业,如金融、互联网以及文职等岗位,00后更加倾向市场调研、劳动力岗位、服务员等,更能接受“苦活累活”,最关注能力与想法的匹配度。同时,从企业层面来看,零售行业最欢迎暑假工,其次是互联网、工厂和餐饮行业。
暑假工
李梦琪的老家紧邻四川成都,是一个常住人口约300万人的地级市,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万元。
李梦琪向经济观察报回忆时提及,高三毕业时,她第一次做暑假兼职就在当地一家全国连锁类型的餐厅做服务员,时薪9.5元。当时,经理对他们管理态度傲慢、严苛,言语之间也不礼貌,让她的第一次“打工”就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2022年过年去过江苏,看到那边的工价都是22元/小时,成都大概是18元/小时,想挣钱还是得去经济发达的地方。”李梦琪说,怀着这样的心情,她就出发了。没想到,第一场面试她就败下阵来。
“当时去MUJI(无印良品)门店面试,原本觉得竞争不大,我口才好、人也活泼,应该能拿下来,结果去了发现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在排队面试。”李梦琪有点失落,但被日企“礼貌、尊重”的文化打动,“面试官会站起来先给你鞠躬,说欢迎你来面试,然后双方一起坐下。”
这场面试失败后,李梦琪最后去了一家奶茶连锁店工作。“很典型的中国企业,但是因为都是年轻人,比较随意、自由,我们最大的店长才24岁,大家相处起来就很愉快。”她说,在奶茶店工作两个月,工资扣掉一些日常花销,存下5000元左右,很满意。
李梦琪老家的一位高中同学,也是一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但今年没有外出做暑假兼职,原因是“除了进厂,要钱不要命,其他时薪太低了”。
“就我们这个店,今年送的暑假工比去年多了50%。”8月1日,在佛山美的集团总部附近,一家名为邦海人力资源的门店负责人陈琳(化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做暑假工的一般是18岁以上的学生,主要是想挣点零花钱换手机、电脑等,也有家庭经济条件相对紧张的需要帮补家用,又或者给自己挣学费的。
陈琳续称,通常来说,工厂用暑假工是想减少成本。从今年招工的情况看,5、6月需求比一季度“冷清”,7月以来有回暖的迹象,且工价也有所上升。其中,5、6月高薪工价大约在23元/小时,最近有一些26元/小时。
“如果吃得了苦,进厂一个月是可以拿到1万元左右的,算是天花板了,我们送去拼多多仓库回来的人给看的工资条,但鞋都跑坏了,一天微信步数都是几万步。”她说。
不向往大城市
李梦琪的朋友们,对她最大的印象就是“健谈”。
上大学以前,李梦琪在当地高中班上的成绩不算好,“经常倒数”。她说,自己确实不够努力,现在都还回来了。在大学里,她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也是靠自己扎扎实实努力的收获。
“高中就是没日没夜的学知识考试,我真的没有兴趣,要逼自己去学就过得很抑郁。”李梦琪说,但是在大学里,她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快乐,每一科都认真去学,不挂科且能拿到好成绩,在课余还要去参加很多活动比赛去拿奖,有的时候为了一个比赛要准备好久,反复打磨自己的讲稿,是累且充实的。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再加上我很喜欢小孩儿,最后就选择了幼教,选专业的时候可以说毫不犹豫。”李梦琪说,她的幼儿文学老师,是一位她很尊敬的人,“她大一就带我们,大三结业考试也是她监考,我是那个考试的主讲,考完试老师跟我讲说‘李梦琪,我觉得你成熟了好多,不只是形象上,还有你讲课的方式’,那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专科这三年我还是很有收获的。”
大学期间,李梦琪也是一个典型的精打细算女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还能剩下300元。“只要戒掉奶茶、外卖,三餐正常吃都没问题。”她说,自己偶尔也会去勤工俭学。
李梦琪并不掩饰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家里还有正在念小学的妹妹。供养两个孩子,父母的经济压力也不小。她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由于一直呆在小城市,疫情三年对他们家的影响其实并不算太大,46岁的父亲今年入职成都附近一家锂电池工厂,目前月收入大约7000元,母亲今年42岁,在老家的小城市里月入2000元,也照顾家庭。
“专升本是为了学历,和普通本科有差异,但总归是比专科强,要是有可能也会考研究生。”李梦琪称,现在幼师的工资不太乐观,她未来的就业方向还是以考公、考编为主,目前计划考中职教师。她见过上海的繁华,但并不留念,认为家乡小城能“天天回家吃爸妈做的饭”也很幸福。
“上海太堵车了!”李梦琪调侃。
8月2日,猎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平台猎聘发布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亦显示,投递各梯队城市的应届生人数较上届同比大幅增长,排序为:三线城市及以下(2023届应届生投递人数同比增长88.41%、2023届应届生投递人数占比9.39%,下同>二线城市(87.70%、14.75%)>新一线城市(74.77%、38.54%)>一线城市(71.44%、37.32%)。同时,53.64%的应届生表示最理想工作城市是新一线城市,其次是一线城市(占比 24.24%)。
上述《报告》亦称,在选择城市时,应届生最优先考虑的前四要素分别是:“工作机会”、“房价及生活成本”、“教育、医疗等资源”、“落户政策及对外地人的友好程度”;在期待薪酬方面,超五成应届生首份工作期待月薪为5千-1万元,超过六成应届生期待三年后月薪为1万-2万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梦琪为化名)
消灭你的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可除了傲慢,固执也是。”
前两天网上一张深圳教师的“工资单”在抖音上刷屏了。
基本工资+津贴+绩效补助,这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竟高达26234元,远远高于人们印象当中的老师工资,就连以高薪著称的程序员也被狠狠甩在身后。
仔细看工资单,可以发现这位老师已经有30年教学经验了。(现行深圳教师的教龄津贴,满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每月25元封顶。)
有人说,这么多年经验这个工资很正常。确实如此。
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圳老师的工资和待遇早就不是你想得那样了。
去年,一则深圳龙华教师含编年薪26万起的招聘信息,令广大网友羡慕不已。
年薪本科生26万+,研究生28万+
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
优秀毕业生奖励3-8W
当我们还在为着五百,一千的涨薪而忧愁焦虑时,这些佼佼者的奖励早已万为单位计数。
要知道,去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在11K以上的才5.8%,将近一半的人都在5-7K之间挣扎。
更别说老师165天以上的带薪假期,直接吊打996的搬砖社畜们。
来源:梧桐果《2019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报告》
高薪、待遇好、编制稳定、假期长……一夕之间,曾经被许多人不予考虑的岗位摇身一变成了热门“香饽饽”。
变化的发生从来不是在一夕之间,如果有心留意,伏笔埋在你能够看到的每一处。
高待遇的背后,藏着你看不见的格局和能力
十几年前,朋友爸爸所在的公司效益甚好,在房价还没有迅猛增长的当下,纷纷动了投资房产的想法。
公司里很多人都在厦门买了房,十几年过去,不知道翻了几倍。
而我朋友的爸爸则选择在厦门隔壁城市买了一套房,现在房价也就涨了几千。
以前我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只觉得可惜。等毕业后,我才知道这就是信息带狭窄的结果。
如果朋友的爸爸当时能明白厦门的经济在福建省遥遥领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未来潜力很大,一定也会选择在厦门投资。
资金到位,眼界不到位,白搭。
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深圳本地高校资源,却是肉眼可见的短板。
众多的机遇和本地高校人才匮乏,也造就了大量的人才缺口。
有眼界的人,瞅准契机一早便入了局。
高薪,不过是对于他们精准的眼光的回报。
当然,正确的眼光只是看到了方向,能否走到彼岸还得看实力。
往往越诱人的东西,所伴随的要求越多,竞争越大。
不管是政策福利还是职业红利,你的能力都得达到了一定阈值才能享受它。
因为,它们背后都有严格的筛选机制和高素质人才考核。
所以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高中照片20位老师,19人来自清华北大。
其实不是深圳工资高,而是优秀的人拿到高工资的概率更高。
当大家都发现了这块蛋糕之后,考验的就是你的硬性能力。
蛋糕就这么大,谁厉害谁吃得多。
或者说,在清华北大都来竞争的情况下,只要你稍弱他们一点,就只能甘拜下风。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正在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
也许低头抬头之间,和你竞争的已经换了一波人了。
降维打击早就开始了
清华北大竞争初高中老师,绕不过一个词:降维打击。
简单理解,就是高维度的东西面对低纬度的东西,具有碾压的优势。
比如英语教授跟小学生比英语,书法大师跟普通人比写字,广告公司跟学生组织比策划。
低层次的那一方,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对于降维打击感触特别深刻。
那天,我本想修一下自行车出门逛逛,却不想常去的修理店已经换成了奶茶店。
当我6点多吃完晚餐,准备到隔壁的杂食店买点水果时,老板却已经打算拉闸门关店了。
我有点疑惑地问他:怎么这么早关门?
老板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反正没有人来这里了,开着也没用。
几年前还是热热闹闹,每当假期节日都挤满人的杂食店,突然就鸦雀无声了。
就像师范生应聘老师,不会想到还有清华北大的人来跟自己竞争。
楼下修自行车的大爷,不会想到有天共享单车普及到了小县城,没人买自行车也没有人修车了。
隔壁的杂食店,不会想到一夕之间,七八家商超开遍了村庄,蔬菜水果电器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供小孩子玩乐的设施,自己的杂食店早就不吃香了。
还有一年卖出十几亿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N圈的香飘飘奶茶,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97%,他们也不会想到喜茶、奈雪の茶、一点点、coco奶茶甚至蜜雪冰城……等众多新式奶茶店全国遍地开花。
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冲泡奶茶呢?
香飘飘前三季度营
快速的社会发展,和残酷的商业选择之下,各行各业出现降维打击的现象越来越多。
对手根本不是和你在一个层面思考,打击的方式、力量、角度也根本不是你能较量的。
《三体》里面有一句话:“我要毁灭你,和你无关”。
可怕的是,别人在努力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如果你还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内,无视外界的发展和变化,那只能接受被踩在脚下的命运。
如何避免降维打击困局?
我很喜欢《双城记》里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轻轻松松可以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可因此,许多有效的信息也就迷失在了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当你习惯了阅读娱乐八卦,生活琐事,只关注能让自己愉悦的东西,慢慢地就会形成信息茧房,将自己的思想空间和知识领域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所以,为了避免始料不及的降维打击,最好的方法就是扩大信息带宽,升维。
扩大信息带宽
我知道,社会动态和未来发展,消费者的习惯等等听起来都很枯燥,但是如果不想自己输得太惨,请逼自己关注思考。
同时,减少垃圾娱乐的时间,多阅读一些深入有价值的书籍,或者接受更高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层次和格局。站得高,看越远,当你格局大的时候,下一步往哪走也就明了了。
在保证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来源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增加不同的收入来源,可以避免风险来临时,被一次性颠覆。
而这点与信息带宽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你始终跟随时代的进步校正自己的定位,确保自己在更高的维度思考时,也能发现更多的财务收入道路。
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在日常工作之余,自己关注理财博主,学习理财,投资港股。
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在牛市来的时候狠狠地赚了一波,甚至一天日赚过万。
这也让她有了更多的底气,在疫情公司降薪的时候,依然能拿出一些钱继续学习成长。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生活就是这样,虽然瞬息万变,但是拼到最后,一定是那些能持续学习的人笑到最后。
一味吃老本,不思进取,冷眼旁边的人,毫无疑问最后只能画地为牢,困住自己的牢笼里。
共勉。
??作者:汤汤,责编:恰恰。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动派DreamList 」,ID:xingdongpai77,在这里,用行动创造每一个当下。
创 丸子爱唠叨 丸子爱唠叨 2024-04-21 17:00 天津 28人听过
哈喽,大家好,我是丸子。
读书的时候,我们总是幻想着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能够有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很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工资条上赫然写着“3500”这个数字。
?
没错,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工资3500的时代!
想想看,现在的物价水平,3500块能干点啥?
房租、水电、交通、餐饮费……
每个月还没怎么花呢,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更别提那些想要买新衣服、新手机,或是偶尔下个馆子的小愿望了,简直成了奢侈。
我们邻居王阿姨的儿子,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的。
发工资时却只有区区3500块,房租就占了将近一半,剩下的钱还得精打细算,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有时候,他甚至得靠啃老或是向朋友借钱度日。
再来说说我的一个老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一直想着能在大城市里过上白领的生活。
可现实是她找了份销售的工作,每天忙得团团转,工资也只有3500。
为了省钱,她不得不和别人合租,每天挤公交地铁,吃最便宜的快餐。
她连买件新衣服都得犹豫再三,更别说去旅游或是参加什么娱乐活动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有的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工资水平会停留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数字上?
是社会发展太慢,还是我们自身能力不够?
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导致大量劳动力过剩。
而新兴行业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很多人只能拿到低薪。
02
物价持续上涨让我们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房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都在上涨,而工资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或许会感到无奈和沮丧,但生活总得继续啊,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我们可以从提高自身能力入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合理规划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虽然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低工资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被束缚在这个数字上。
只要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积极面对生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看完记得给丸子点个“在看”哦~
— END —
我是丸子,一枚97年全职麻麻
从月光族到丧心病狂攒钱
热衷分享赚钱攒钱、个人成长
丸子爱唠叨
喜欢作者
阅读 2.3万
< class="pgc-img">>丸子爱唠叨
关注
分享收藏111
?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