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物价上涨影响了韩国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首尔的大学周边商业区内,按照正常价格经营的餐馆越来越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据韩国《朝鲜日报》22日报道,从梨花女子大学(梨大)正门往新村火车站方向的街道两旁,四五个商铺中就能看到有一个贴着“计划拆除”“出租咨询”之类的告示。今年以来,就连在一些学生之间有名的美食餐厅也接连关门停业。其中,一家此前火爆到需要排队等候的西餐厅已经倒闭,该餐厅老板失望地表示,“随着客流量减少,原材料、人工成本和租金的上升,我不得不关闭店铺”。他原本还计划在生意好时再开第二家店。
报道称,大学周边商业区衰落的趋势通过统计数据得到了确认。根据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数据,去年首尔市西大门区的商铺停业率为19.8%,比前年(15.5%)增加了4.3个百分点。延世大学、梨大、弘益大学等大学都位于西大门区。该区对物价非常敏感。
与此相反,最近在西大门区附近的麻浦区西江大学周边,无人商店和超低价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西江大学周边商业区内,仅小吃店就有50多家。比学校食堂价格更低廉的无人拉面店、小吃店等只需5000韩元(约合26.3元人民币)以内就能解决一顿饭,因此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韩国仁荷大学消费学专业教授李恩熙表示,在收入有限的同时,为应对物价上涨,人们首先不可避免地要减少外出就餐。因此,未来小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变得更小。
据《环球时报》记者回忆,2013年梨大和新村周边的商业区每天有很多游客到访,且不少店铺会经营到很晚才关门。然而到了今年年初,这些商业区明显萧条了许多,小商铺和餐馆的数量明显减少。记者发现,如今不少店铺晚上9点前就已结束营业。一些韩国人在受访时表示,新冠疫情给韩国餐饮和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恢复以前的活力还需要一些时间。(莽九晨)
来源:环球时报
期韩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韩国已将首都圈最高防疫等级延长一个月至10月3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本想借助中秋假期提高营业额的韩国商家愿望落空,难以维系生计的韩国个体工商户近来纷纷倒闭。
首尔市的梨泰院商圈,聚集着大量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记者发现在附近这条街道上,已经有近20家店铺关门歇业。实际上,韩国强化防疫措施以来,不仅全面禁止酒吧等娱乐场所运营,还严格限制只允许2人以内的私人聚会,让很多餐饮店的生意每况愈下。绝大多数商家都表示强烈不满,认为防疫新规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真实困难。
前天晚上,韩国个体从业者集体组织在首尔、釜山等9个城市的街头,通过举牌抗议、开车示威等方式,要求废除营业时间、人员限制等规定,呼吁政府尽早施行兼顾日常生活的新的防疫措施,以此改善经营现状。
当天,参与开车示威的车辆多达5000辆,有的人甚至打出“行走在悬崖边”的标语来比喻自身处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韩国共有45.3万家餐厅、酒吧关门倒闭。不仅如此,个体餐饮店的大量倒闭也加速了商圈的萧条,像韩国年轻人喜欢聚集的弘大、新村等商圈,不仅网红小店不见踪影,就连众多连锁品牌也相继撤店,目前这些商圈的空置率已经高达20%-30%。
为了帮助个体从业者渡过难关,韩国政府除了发放疫情补贴外,还通过下调法人税或所得税的方式呼吁店铺所有者降低店面租金。近期,韩国政府还表示,如果今年10月底,有七成的民众能够完成疫苗接种,将考虑从11月起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
来源:央视财经
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据Vista看天下报道,近日,有关“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话题登上热搜,很多普通网友仿佛遇到知音一般,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在高分网红餐厅“踩雷”、爱吃的餐厅却只有3.5分的经历。一些年轻人在频频被花里胡哨的网红餐厅、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忽悠”之后,也开始叛逆地挥舞起“支持低分餐厅”的大旗,发现了不少明珠蒙尘的餐厅。
这一现象的大背景在于,一些点评类App存在分数灌水、好评率失真的情况。很多动辄4.8分往上、评论数高达成千上万条的餐厅,并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赠送菜品、提供优惠等“盘外招”刷出虚高评价。当有顾客因为这些店铺的高评分、高人气慕名而来,却发现其菜品、服务乏善可陈时,自然会失望而归,并对这类网红店铺产生警惕心。
今年,笔者就曾多次遇到过商家要求“写好评”的情况。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武侠主题的连锁餐厅。这里的装修非常“出片”,服务员也很热情,一会送上“武林秘籍”作为伴手礼,一会过来询问你对菜品的意见。因为口味的确有些一般,我“实在”地给出了反馈,没想到对方马上送来两杯免费果汁,并在此后提出了那个熟悉的请求:能否给个五星带图好评?此外,一些餐厅还会直接在座位摆上“写五星好评送陈皮绿豆汤”等标牌。这些无孔不入的“劝好评”做法,让人不禁感叹:有这些精力做表面功夫,为什么不沉下心来,好好打磨一下菜品呢?
然而,在很多商家看来,在线上评分与顾客流量深度绑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或许才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毕竟,餐品味道众口难调,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下,一些顾客即便对口味感到满意,也未必有写下好评的动力。通过赠送菜品、饮品等让利做法,店家能够更直接地刷高网络人气和好评率,进而吸引更多客源。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
长此以往,这种虚刷高分的乱象只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降低点评类App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近来,不少年轻人开始用支持“3.5分餐厅”的现象,就反映了对好评率失真乱象的不满。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就此而言,不管是通过赠送菜品或给予优惠换取好评,还是以免费吃大餐等形式邀请大V写下“夸夸文”,都涉嫌虚假宣传。只有对违法违规乱象进行严惩,才能逐渐净化点评生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与此同时,相关平台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比如,可以通过用户消费后调查、畅通举报渠道等方式,及时发现送礼物刷好评的情况,并通过降低曝光率、公屏展示等方式,约束商家行为,挤掉评分的“水分”。针对特色小店难以露头的现象,平台也有必要探索更多维度、更合理的评价和展示机制,尽量减少“宝藏店铺”被埋没的情况,从而更好服务用户。
只有让餐厅点评机制逐渐回归真实,才能引导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职,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到“卷好评”的泡沫中去。
责任编辑: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