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商报(记者 贺阳)近日,河南“逍遥镇胡辣汤”、陕西“潼关肉夹馍”等商标维权事件引发关注。多家经营胡辣汤、肉夹馍的中小商家因商标侵权被告上法庭,同时被相关协会要求撤销字样并进行赔偿,如继续使用商标需每年缴纳会费或加盟费。据了解,上述协会通过“地毯式”维权索赔、收取高额加盟费,敛财金额数目巨大,缴纳费用去向也一并成谜。那么,对于协会而言,餐饮集体商标这碗饭到底该怎么吃?
一场维权引发的闹剧
有报道称,河南焦作多家经营了十几年“逍遥镇胡辣汤”的商户,因门牌上使用“逍遥镇”三个字,被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以商标侵权告上法庭。商户们如想继续使用该名称,每年要缴纳会费,否则需进行赔偿。
此外,陕西潼关肉夹馍小吃协会也以侵害商标权为由,对全国多家招牌中带有“潼关肉夹馍”字样的小吃店发起诉讼,要求商户在招牌中撤销相关字样并赔偿相应费用,如想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还需缴纳高达9.8万元的加盟费,以及每年数千元的入会年费。
第三方平台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前有超过212家小商户面临诉讼,原因是他们在门店招牌或菜单上使用了带有“潼关肉夹馍”的字样。对此,潼关肉夹馍协会发起了大规模的起诉,并要求上述商户赔偿。
11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出,从法律上,“逍遥镇”作为普通商标,其注册人并不能据此收取所谓的“会费”。“潼关肉夹馍”是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其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
协会收费是否合法合规
据中国商标网,“潼关肉夹馍”商标由潼关肉夹馍协会注册。潼关肉夹馍协会成立于2016年6月6日,法定代表人王华锋。该协会为社会团体,注册资本5万元,地址为潼关县十三花肉夹馍,登记机关为潼关县民政局,证书有效期为2018年9月7日至2022年9月6日。
公开资料表明,潼关肉夹馍是由老潼关小吃协会在潼关县政府及县就业局的倡导与支持下打造,并全权授权西安万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
该公司介绍称,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潼关肉夹馍品牌加盟店数量已达近600家。公司也已投资5000万元扩建中央厂房,总占地面积100余亩,全力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有足够控制力的从原料到餐桌的新型食品安全供应链。
中国商报记者查询了解到,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潼关肉夹馍”中,加盟详情页面主要介绍了三档规模,分别为旗舰店9.98万元、标准店5.98万元、创业店3.98万元。在“加盟费”大类下,还有许多细分费用,如意向金、保证金、管理费以及200元“小吃协会会费”。
业内人士分析,众多中小商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逍遥镇胡辣汤”和“潼关肉夹馍”商标的做法,或构成一定侵权行为,但这两家协会无度索取赔偿金、入会费的行为也有待商榷。
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逍遥镇胡辣汤’和‘潼关肉夹馍’都属于集体商标。集体商标在商标的使用上表现为,集体组织通常不使用该集体商标,而由该组织的成员共同使用;每个成员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利,成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同时又必须对其集体成员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使用规则的成员进行处理。”
董新蕊表示,协会组织等拥有集体商标的单位,更多的义务是维持该商标所属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品质,进而保证该品牌的价值,而不能单纯用来维权获利。目前市面上的维权行为不违反商标法,但失去了集体商标的初衷。以地理标志为特色的集体商标,目的在于保护产品、保护团体组织成员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协会某些个人的利益。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竟一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潼关肉夹馍’商标属于带有地理标志的集体商标,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专用权的合法使用人为注册人的集体成员,也就是特定区域内潼关肉夹馍协会的成员,其他主体擅自使用可能涉嫌侵犯商标权,权利人有权提起诉讼。正常维权无可厚非,但这两家协会抱着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存在恶意敲诈收保护费之嫌,在全国范围内批量滥诉,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背离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更是滥用权利,浪费司法资源,不利于维护商品原有的信誉和口碑。”
宋竟一强调,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回应虽然对“逍遥镇胡辣汤”和“潼关肉夹馍”的商标概念和行权边界作了说明和限定,却并没有对是否构成侵权作出回答。由于侵权的依据是使用的商标标识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从而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但总体来看,上述两家协会做法不可取,是为谋取短利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利于自身品牌的长期发展。
“索取”还是“给予”
实际上,在地名等集体商标的使用过程中,以往不乏值得借鉴的案例。1997年,福建沙县当地政府将沙县小吃列为沙县经济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成立了沙县小吃协会,每个乡镇成立小吃推广办,把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
2015年,“沙县小吃”作为集体商标被沙县政府控股的一家国资企业注册成功。为了让沙县小吃走出去,沙县政府不但不向外地店主收取授权费,还拿出真金白银给予补贴。2004年沙县小吃进入上海市场时,政府补贴每店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进入北京市场,前100家店政府补贴每店3000元。
宋竟一告诉记者,沙县的做法证明当地政府很有远见,打造好的品牌尤其是地域性集体商标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户会员、市场消费群体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制定商标监督管理规则,大众产生反感与抵制一定是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最基本的心理认知,是市场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宋竟一表示,“潼关肉夹馍”是特定区域的集体商标,外地商户不能入会,也就是其无权向外地商户许可该商标并收取加盟费;“逍遥镇”是普通商标,收取会费没有法律依据,已经收取的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或者起诉要求退还。
“逍遥镇胡辣汤协会、陕西潼关肉夹馍小吃协会大范围维权、收取会费和加盟费的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有点类似于收‘保护费’。如果仅仅凭借注册一个普通商标就可以据此收取所谓的会费,而且还维权成功的话,那么知识产权领域将可能出现大量的‘商标贩子’,这对整个知识产权行业都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在舆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11月26日,潼关肉夹馍协会就“潼关肉夹馍”商标进行维权一事发表致歉信。其在致歉信中表示,“(此事)给广大肉夹馍经营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麻烦。经过全国众多媒体朋友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和帮助,我们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错误,就是把协会‘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潼关肉夹馍经营者服务’的宗旨丢掉了,我们深感自责,在此,诚恳向大家深深致歉!”
同时,潼关肉夹馍协会表示会立即停止对全国潼关肉夹馍经营者的维权行为,对前期维权的相关事宜,也将会积极妥善处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责成地方相关部门深入了解事件进展,加强对各方保护和使用商标的行政指导,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依法依规处理有关商标纠纷,既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又要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处理好商标权利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此外,潼关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全国上百家小吃店一事,并成立了以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 class="pgc-img">>商标法出台,“李逵”、“李鬼”之争终将落幕。
餐企老板内参 杨柠睿 | 文
茶颜悦色赢了
获赔170万元
5月11日,CCTV今日说法栏目《两“茶”之争》的报道再度将“茶颜悦色”和“茶颜观色”冲上热搜。
这已经不是茶颜悦色第一次上热搜了。
4月26日,在一场怒斗山寨品牌“茶颜观色”的官司中,茶颜悦色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热搜。茶颜悦色官方微博喊话“终于赢得了属于我们的第一次诉讼”
长沙天心区法院微信公号发布一则有关“茶颜悦色”起诉“茶颜观色”不正当侵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定“茶颜观色”方面3名被告相关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向“茶颜悦色”赔偿累计170万元。判决后,原被告均未表示是否上诉。
早在一开始遭遇侵权时,茶颜悦色只能在小票上无奈自嘲:“等我们有钱了就去告他们。”到后来19年时在小票上喊话:“我们现在已经赚了一点钱,开始告他们了。”
然而没有等到茶颜悦色告茶颜观色,“李鬼”却先出手,反过来告了“李逵”。
2019年5月,“茶颜观色”以长沙“茶颜悦色”商标侵权为由,向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起诉茶颜观色,称“茶颜观色”商标注册时间早于“茶颜悦色”。
虽然茶颜观色这次“碰瓷式维权”并未成功,但是这让茶颜悦色创始人吕梁坚定了之后的维权道路:“我们真的总不能被假的给打了。”
不仅仅是茶颜悦色面临着被山寨缠身的风波,“海底捞”与“河底捞”之争,“太二酸菜鱼”同“太七酸菜鱼”前前后后也是纠缠了许多时日。
餐饮企业年增量超两百万
“碰瓷式”维权事件频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放在餐饮界也同样适用。
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企业的注册量高达200多万家,不减反增。业内人士估计:“这些餐饮企业中至少有一半进行了商标注册,那也得100多万个商标注册量。”
星贝集团创始人老李船长感叹道:“咱们的整个餐饮市场很庞大,市场主体数量也多,商标注册和使用的需求十分旺盛。不过,越是在如此情景下,餐饮企业的商标注册、用权和维权方面的问题更是频频发生。”
面对着百万级别的餐企商标年增数量,维权事件也变得屡见不鲜起来。前有“河南焦作50多家逍遥镇胡辣汤老板被告”一案,后有“潼关肉夹馍协会将小吃店告上法庭”之事。
在经历过沸沸扬扬的“青花椒事件”后,大排档接过了商标维权的接力棒。
近日,“南京大牌档”因拥有“大牌挡”、“大牌檔”商标,一纸诉状将两家门头使用“巢州大牌档”和“合淝大牌档”名称的餐饮店告上法庭,分别索赔200万和300万。
据报道,“南京大牌档”和“合淝大牌档”从装修风格到菜品类型没有过多的相似之处,而在商标显著性问题上,消费者也能够准确的识别出不同。
星贝集团创始人老李船长认为:“碰瓷式维权事件经常发生,餐饮行业商标新法规的出台,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餐饮行业的市场秩序,解决市场上所出现的不正当竞争。”同时,也是奉劝各位商标专利人,维权的时候在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做到注册有德,行权有界。
新商标法出台
“李逵”、“李鬼”之争终将落幕
为了保护餐饮企业的品牌布局和发展,进一步规范商标注册申请与合理行使商标专用权,国家知识产权局于4月26日发布了《餐饮行业商标注册申请与使用指引(试行)》的新法规。
简单来说,商标新法规中需要餐饮人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需要查册分析避免与在先相似注册商标产生冲突;
第二点,需要留意一些命名原则;
第三点,对于已经注册成功的商标也需要注意规范使用。
商标新法规中明确表示严禁在商标上写有品质、等级、功能、用途、原料、工艺、性质等特点性词汇,这些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认的标志都将不被允许,这是餐饮企业在申请商标时需要格外留意的地方。
其实用大白话讲,就是现在所有的地名、通用名词都将不被允许注册。
在新规出台之前,许多商标注册都很简单。在出台之后,部分企业因商标中带有“茶”字眼的通用名词,在商标申请过程中被商标局直接驳回。还有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些品牌,如“遇见小面”、“张亮麻辣烫”等等,小面、麻辣烫也都是通用名词,未来这样的商标不能够再注册了。
老李船长也感叹道:“像我们的客户遇见小面、淘蛙、2颗鸡蛋等等,如此大气简单明了的品牌商标来说,在未来也是见不到了。”
虽然新规出台能够保护餐饮企业的品牌布局和发展,减少和避免被恶意商家“碰瓷式”维权打压,但是内参君还是要提醒各位餐饮人:商标申请,先注册为赢,全类注册为稳。
着中国企业逐渐向国际市场发展,品牌商标在海外被抢注事件仍屡有发生,
近日,中华商标协会发布了关于20多件国内餐饮领域知名商标在秘鲁疑似被抢注的预警提示。具体信息如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产品特色、质量象征,更承载着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声誉。如不能对商标进行有效保护,将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商誉的双重打击。
如去年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瑞幸打假败诉”事件。尽管很多人都知道泰国瑞幸是所谓的“山寨门店”,但因其抢先在泰国申请了商标,符合泰国当地的法律,因此可以正常开店。
< class="pgc-img">>而喜茶商标则在新加坡遭遇了抢注。
一家名为Heetea的公司在新加坡抢注第30类(茶类产品)与喜茶同名的“HEYTEA”商标。喜茶品牌所属公司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现之后,对其提出无效申请。
< class="pgc-img">>此外,“王致和”和“狗不理”“洽洽”等国内知名商标也在国外被抢注,给这些品牌在海外的布局造成不小的影响。
商标的权利行使受到地域的限制,商标只有在某一国家获得注册,才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因此品牌方需要充分了解各国及地区的审查制度、审查标准、特殊商标、补救措施。
而由于对相关法律的认知不够全面,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商标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去推进,导致自己的商标被他人在海外抢注,企业还茫然不知。
< class="pgc-img">>近5年中国企业涉及的商标诉讼案件数据显示,超过95%的案件中,中国企业都是以被告身份出现,2022年中国企业作为被告比例超过98%,这意味着大多时候中国企业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内设机构或者专业的人员去处理商标海外申请注册、纠纷解决等一系列事务。
如何预防商标在海外被抢注
01海外商标注册布局
及时、完备的海外商标注册布局是企业开展海外商标维权的重要基础。在重点国家或地区及时开展商标注册布局,是防止他人抢注、维护企业利益的最有效策略。
02海外商标和市场监控
企业要树立全球商标战略意识,制定商标战略,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建立海外商标监测预警机制,针对重点国家或地区开展商标和市场监控,及时掌握信息、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纠纷
企业需要发展,进军海外市场是大势所趋。
建议国内企业在出海之前认真研究国际规则及各国商标法律法规,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布局和维权,争取主动权,预防竞争对手的潜在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商标保护涉及地域广阔,国家差异明显,不能以国内商标申请的观点一以贯之地看待海外商标申请。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或个人来说,建议把商标注册事宜委托给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进行申请,长效护航企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