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逛了不少城市购物中心、社区街边大大小小的餐饮店,我发现其实总结下来无非几种门店模型。为便于理解,根据单店从轻到重简要的分为三种,并从客单价、面积、桌台数、翻台率、单店投资成本、月营收、利润率、前厅后厨运营这些角度做一些概括性分析。
对于想要快速了解餐饮的朋友来说,选择不同品类实际意味着对应不同的门店模型,相信只要逛过街就对品类对应的门店模型选择有初步感觉。想要更深入了解,只要看懂以下三种模型的具体阐述就够了。
零售型餐饮模型
这类模型以打包带走、外卖为主,门店面积10-30平米左右,甚至可以在5平米以内,稍微大一点的话可以有几个座位,但座位、空间、场景并非主要卖点。
客单价在10-35元不等。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便宜能买的起的人就多,订单数量多;客单高,受众就少。
门店人员最少可以是1个人,多则5-8人,门店现制动作比较多的话也会有10个人以上。
< class="pgc-img">>只讨论典型情况,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这样的门店平均每月做10万营业额是不错的,大约能有2万以上的利润,毛利率高的品类利润会更高,是典型的适合中国广大小生意人加盟的模型。单店投入控制在30万左右,回本周期在10个月到18个月之间。
非典型情况是,每个品牌在早期、在超级点位都会出现爆店,不到30平能做出30万甚至上百万的业绩。但那类门店不多,也不持续。
选址方面,这类店以社区、写字楼为主,需要一定的人流量。10万的营收,承租能力高则三四万,租金最好在2万以内。
咖啡、茶饮、卤味、酒、当前阶段的中式糕点是代表品类,对应的代表品牌有茶百道、九多肉多、街酒、墨茉点心局等等。
后端供给
这些餐饮品类,制作流程相对简单,为了给顾客体现价值,部分流程可以在门店现场展示或者强化展示,比如手打柠檬茶的手打过程。
要么就是制作过程大部分在中央厨房/工厂完成,门店后厨只进行非常简单的加工动作,比如失眠企鹅精酿啤酒馆只需要拧开酒龙头,像打热水一样简单。
< class="pgc-img">>前端门店
空间上不必追求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顾客大都随买随走。运营效率是关键,虽然门店制作流程可能很简单,但要在数个小时的长时间段内,多人协作、高节奏的重复完成这些动作,需要成熟的SOP和完备的培训体系(解决能力问题),以及到位的激励(解决意愿问题),并且需要总部强大的数字化工具支持,才能让门店伙伴专注在经营动作上,而非订货、考勤、报表计算等非经营性动作上。
由于与顾客接触时间较短,大都是微服务。门店的服务性动作主要是试吃试喝(增加进店率)、群呼(氛围打造)、售卖人员话术(提客单)、交货人员话术(提复购)等。这些岗位的动作可能是一个伙伴来完成,也可能是多个人来完成。
堂食/外卖小餐模型
这类模型堂食、外卖都会有,典型的品类是快餐,粉面类、米饭类。面积一般在60-100平米,餐位数量30个左右。
根据城市等级不同,客单价在15-40元之间,大家可以参考自己平时吃一顿工作餐愿意花多少钱。
这类店月营收15-25万是比较常见的。以25万月营收,20元客单价来计算,这代表平均每天要有400个人消费。外卖可能占比20-50%不等,占比太高了也不好,外卖单净利率低,不挣钱。这样的话如果有30个座位(实际有25个被利用就不错了),堂食翻台要7-10轮。
这类模型好的话,用人一般在4-8人,人员工资3-5万,人工成本在25%以内。选址偏向于写字楼、社区或购物中心的街区,月租金在3万以内为佳。
< class="pgc-img">>反过来说一句,之前我有个结论是:客单价30元以下的堂食型餐饮没必要进好商场(不追求单店盈利的除外)。好商场100平米以内的商铺租金大概率超过5万一个月,超A类商场这样的位置会在10万左右。
这样要想有15%以上的净利润率,需要做到50万以上的营业额,根据客单价反推需要周一到周四每天600单,周五六日每天1000单。以100平米的30个餐位来说,除去外卖,周末要翻台20轮以上。
假设每一单顾客就餐时长为20分钟,总就餐时长就是400分钟,这意味从11点到晚上9点,一直在排队,人流不断。这对于堂食餐饮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有这样的承租能力,要么是更高的客单,要么是更高的动销率,即没有堂食的零售型业务。
后端
由于更多餐的属性,一般一个餐期要制作出200份以上的标准餐品,因此这类门店的后端同样需要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在中央厨房完成大部分制作,门店厨房只进行简单加工。门店厨房的岗位设计、设备选择与布局、动线设计、制作流程等都需要好好打磨。
前端
还是因为有餐的属性,门店前厅要有轻服务。门迎是前厅的核心岗位,职责是让更多人进店。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岗位的价值,一个金牌门迎可以提升门店20%的业绩。
顾客进店后可以通过扫码点单来节省人力,但也要考虑自主扫码点单失去了给顾客推荐菜品、提升客单价的机会,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平衡措施。群呼、热情话术、微笑等能够营造门店经营氛围的制度是服务的关键。
堂食为主休闲餐模型
休闲餐从客单五六十到上千元都有,这里只分析最广谱的客单五六十到150元以下的模型,分为两种。
第一种称之为小模型休闲餐。门店面积一般在300平米以内,现在越来越多的在200平米以内了。客单价根据城市等级不同在50元到100元左右,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了五六十、七八十、九十到一百三个价格带。
客单价越高,顾客对于菜品、服务体验的要求就越高。举个例子,同样200平的店,客单价如果五六十,就可以放28张桌台或更多,会稍显局促;客单80元以上,一般要放不超过25张桌台。
< class="pgc-img">>选址时除了位置,还要选择商铺的面积,这里要结合出餐速度、平均用餐时长、翻台率、桌均营业额来考虑。比如,店比较小,130平米以下,大概能放12-14张桌台,这样虽然容易造成排队,但由于用餐时长的限制,可能一天翻台四五次营业额也只能做到1万多。选择大一点的铺,台数放多了,又不容易坐满、排队。这里面的几个要素要综合平衡考虑。
这个模型的店,营业额做到30万以上属于一般水平,四五十万是比较不错的,六七十万是非常好的,根据上面的简单算法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单店投入一般在100万以内,做到30万以上基本能在12-15个月回本,做到四五十万营业额能在8个月内回本。
租金成本一般在4-8万之间,加上买线上流量,总体获客成本要控制在10万以内,这样占营收的比例可以控制在30%以下。
如果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单店不忙的时候用人约10个,忙的时候可能16个甚至20个人,人工成本在5-10万,占营收比例要控制在20%以内。
第二种称之为大模型休闲餐,或者叫大餐。这类门店在300-500平米甚至更大,客单价在100-150元,典型的品牌如海底捞、巴奴、楠火锅。能开这么大店的品类只有超级大品类,比如火锅、烤肉、大型中餐。
单店投入往往需要300万以上,海底捞单店投入甚至近千万。回本周期就不好说了,专业玩家可以六个月回本,玩的不好就会血本无归,大概率还会开店花200,最终亏300。参考过去几年那几个明星代言的快招割韭菜品牌。
模型越大,对门店整体的运营难度越高,中央厨房、后厨同样追求标准化、效率,前厅更加注重服务,且客单价越高,服务越重。对门店管理者的要求也同步提高,一个大店的店长往往叫做店总,下属多达100多人,海底捞的店长年薪可以到100多万,因为他负责了一个年收入5000万的门店。这在互联网行业至少可以算大公司的中层、小公司的高管了。
< class="pgc-img">>上述三种模型,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很多品牌会做创新,尝试多种模型,比如喜茶既有第二种带座位的店,也有非堂食的喜茶Go店,最近沪上阿姨也尝试在购物中心开100平左右的大店,做出空间溢价,提升品牌价值。
从单店角度来看,投入成本和运营难度都是是从轻到重;但对于做成连锁企业来说,我认为差异不大。做成一个连锁品牌,都需要做好单店运营、提高标准化程度、产品研发、做好人才储备,进而继续往上游走,控制工厂、涉及原物料等等。
中国的餐饮行业,极度缺乏优质的供给。一个企业,起势靠流量,生死靠供给。搞原料、搞研发、搞服务、培养人,这些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供给:产品和服务。
对于初涉餐饮行业的人来说,建议从更轻的模型开始做起,尽量少走一些弯路,少交一些学费。比较重的模型,更适合专业的餐饮从业者有了团队之后去尝试,一个店里要照顾的细节太多了。如果说开个奶茶咖啡店是做一个简单的工具App的话,那么做一个500平米大店就像是打造一个社区类App了,二者的难度不在一个量级。
写这篇文章花了两周,汇聚了近三年对行业的观察、实践与思考。如果觉得有用,欢迎转发、点赞。
当然,以上观点均为个人从业经验而来的一般性结论,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讨论,但别抬杠。
<>餐饮行业的商家难免要遇到很多误区,碰到的多了,也就得出了经验。接下来,我要介绍餐饮行业做营销推广的“三板斧”,想要玩转餐饮营销,做对这三件事就够了!
< class="pgc-img">>一:明确定位目标用户
餐饮实体店做营销推广,首先要明确定位自己的目标用户在哪里,然后再把店铺的卖点和产品的特性亮出来,才能向目标用户进行推广营销。之前我有位开炸鸡店的朋友把分店开到了某个三四线城市的小镇上,原因是这边没有同行竞争,可是他没注意到,镇上的人群其实是以幼儿和老年群体为主,而炸鸡面向的消费群体是青年群体,结果可想而知,没到三个月就血本无归。目标用户没找对,不管做多少推广活动,都是不会有半分效果的。
二:精准营销
定位好餐饮实体店的目标用户后,就要研究怎么精准地把营销活动的内容推广到这些用户,营销方法有很多,比如社群营销。可以先把老客户都拉到会员群进行社群营销,通过拼团、砍价、抽奖等商家活动工具在群里推广宣传新活动,比如“原价139元的双人套装砍至最低价只要58元”和“原价69元一份的酸菜鱼三人拼团成功只要29元”。接着通过这些老客户的转发分享形成裂变,带来潜在客户的爆发式增长。
这种类型的商家活动工具网上也有很多,大多需要付费,也有免费的,比如常用的公众号导流宝,提供各种免费商家的活动工具与活动攻略,并且拥有72投广告平台的广告资源,覆盖8亿多用户,分分钟带来1000客流量。
< class="pgc-img">>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用户属性和产品特性精准选定传播的渠道和推广方法,并且要持续不断的通过多种手段方式优化营销方案。
三:目标用户的认可
目标用户的充分认可,营销学上也叫深度套牢,怎么才能做到深度套牢?关键就是充分挖掘、精准表达餐饮店品牌的价值,让客户在体验过程中对品牌产生充分的认可和价值感。获得用户的充分认可,可以让营销活动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实际效果。
很多餐饮商家在做营销推广的时候走入误区,是因为对店铺和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才会导致盲目跟风最后营销失败。餐饮实体店在做营销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定位产品属性,找准目标用户,做到精准营销。
>一次聊天过程中,一位创业者说想做一个餐饮店,我问道:“你知道做一家餐饮店需要准备哪些工作吗?”
他给我说:“只需要找铺子、找厨师、找装修队就可以开店了”。
我告诉他:“你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想做好餐饮,不光只是准备前期的工作,还要了解店面工作人员的各种分工:
基层服务员、店面管理人员、店长、督导员、股东等,都不可或缺。
哪种形式能更好的打开餐饮局面?
1、传统菜馆,就是租店面,找厨师,雇几个服务员,通过店面售卖为客户进行服务。
2、只需要租用一个操作间,进行外卖平台的销售。
3、自己有手艺,或者有厨师资源,可以做企业、学校等团餐生意。
如何选择,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才能确定以哪种方式进入最好,新手的话还是建议小而精,标准化的项目,能更好的开局。
如果想自主创业,可以考虑以下方向:
1、做餐饮咨询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做餐饮业的定制化服务。
2、做小投资的餐饮项目
包括快餐、小吃,饮品等都是很好的切入口。
新手进入餐饮行业,该有哪些准备?
1、心里准备
餐饮是一个勤行,进入要有强大的心里准备,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持续坚持。
2、筹建准备
- 定项
明确自己想做的项目,多做市场调查,最好亲自着手做这个项目,一定要问对人,不要有拿来主义思想。
- 选址
项目选定后,根据项目的属性去寻找位置,不要盲目,着急的拿下任何一处位置,最好能观察一个周期,在决定选址。
- 装修
其中招牌,装饰和用色要抓人眼球,设计风格要让顾客愿意进来消费,不要有距离感;通过主题来突出整个项目的特色,可以根据项目对应群体的喜好来进行设计。
- 营销
要锻炼一定的营销思维,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做营销方案。学习互联网思维,不断与时俱进。
< class="pgc-img">>新手餐饮创业所要具备的特质
1、兴趣是做餐饮成功的必备条件
进入这个行业前,一定要问下自己,对餐饮行业,你是否真的感兴趣?你选择这个行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成功,结果是否能接受?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这些因素的话,我建议你还是暂时放缓进入这个行业。
餐饮人都知道,餐饮行业是非常辛苦的,懒人做不了。那些做的时间久了,能坚持下去的就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愿意服务好每一位客人,只有这样,在面对困难时,才能主观能动的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2、自身的态度,决定可赚钱的能力
做之前,结合性格上的优缺点,认清自己,有助于你更好的进入这行业。
首先要有责任感,不要为了追求利益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
其次要格局,对待员工更要以诚相待。
进入餐饮业一定要培养自己和团队的学习能力,亲自掌握各项业务专业知识,了解餐饮相关法律制度,带着团队一起成长。
管理不要优柔寡断,定好制度,一定要照章执行,学会识人用人,随性管理在餐饮行业是非常可怕的。
< class="pgc-img">>
做好以下准备,有助于你更好的开展
- 学习
餐饮品类和产品系列分的非常细,前期要找准一个产品系列学习,要掌握操作方法,梳理清楚产品结构,明确供货渠道,尤其是产品定位,要明确它的消费群体。
- 熟悉行业
不要光埋头干活,要不定期的出去走走,多了解行业知识,也去尝尝别人做的产品,了解他们的优势,取长补短。对当地的商业还要了解,要会分析人流、会核算成本,会选定位置。
- 了解细节
跟人多聊天,开一个人力资源清单,包括营销,厨房,服务,采购。并注意观察其中有经验者是否有可能成为合伙人。餐饮的细节非常多,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在网上高效地搜索学习到的。
- 准备好钱
新手千万别以为餐饮前期投入少,其中店铺转让费,装修,租金及押金,人员工资都是大头,项目启动前最好在多预算20-30%,这样会更稳妥。
结语
在如今,很多创业者都是冲着餐饮行业门槛低,纷纷进入。但是对于市场环境的不了解,大多都是凭感觉做事,一时新鲜,没有持久性,最终结果都不会太好。
所以任何跟风行为,很难形成气候,只有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好细分领域的品类,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不断学习,持续深耕市场,保持热爱,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