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餐饮最火的品类无疑是湘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
如果这两个品牌PK,谁会胜出?
我们从品牌影响力、品牌定位、菜品质量、消费者口碑等维度展开,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湘菜头部品牌究竟哪个更优秀。
< class="pgc-img">>品牌影响力
费大厨辣椒炒肉:成立于2016年,是长沙费大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辣椒炒肉连锁餐厅品牌。
截至2024年6月12日,其在中国的直营门店超过100家。该品牌于2019年12月获得湖南省商务厅授予的“长沙地标美食名片”称号,并于2020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小炒肉大王”荣誉称号。
此外,费大厨辣椒炒肉还在2021年获得“上海最受欢迎湘菜品牌”称号,2022年获得“北京湘菜热门榜第一名”,2023年获得“一线城市最受欢迎湘菜品牌”。
< class="pgc-img">>兰湘子湘菜小炒: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湘菜直营连锁品牌。
截至2023年10月8日,兰湘子已在全国14省43城开出200多家门店,其品牌势能在持续增强。
该品牌于2023年获得由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的“湘菜辣椒炒肉全国第一”“中国湘菜餐厅门店数量全国领先”两项认证,并在第十八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中斩获“全国湘菜最具影响力品牌”和“全国湘菜直营门店领先品牌”两大奖项。
品牌定位
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的品牌定位有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费大厨辣椒炒肉:定位为湘菜代表品牌,以“湖南招牌菜,很香很下饭”为口号,期望给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一顿好饭。
其品牌强调大厨文化,坚持食材新鲜、专业大厨现炒,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湘菜体验。该品牌注重菜品的口感和品质,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将辣椒炒肉这道家常菜打造成了餐厅的爆款菜品。
兰湘子湘菜小炒:定位为湘菜小炒细分品类的引导者,聚焦于湘菜小炒,致力于为更多年轻一族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饮美食体验。
其品牌强调上菜快、吃得爽的全新餐饮体验和服务理念,通过精简菜品、优化菜单搭配、提高效率等方式,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餐饮选择。该品牌注重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不断挖掘和呈现湘菜小炒的特色,满足消费者对于美食的多样化需求。
总的来说,费大厨辣椒炒肉注重品质和特色,强调大厨的技艺和传统湘菜的魅力;兰湘子湘菜小炒则注重效率和创新,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快捷、实惠美食的需求。两者在品牌定位上各有侧重,都在湘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菜品质量:
< class="pgc-img">>费大厨辣椒炒肉:其招牌菜辣椒炒肉精选了新鲜的螺丝椒和优质的黑猪肉,由专业的湘菜大师炒制而成,口感鲜辣可口。
此外,该品牌的其他菜品如香煎大鲫鱼、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等也备受消费者喜爱。
兰湘子湘菜小炒:其菜品以湘菜小炒为主,招牌菜有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剁椒鱼头、长沙臭豆腐等。
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菜品注重口感和品质,采用小锅现炒的方式制作,保证了菜品的新鲜和美味。
消费者口碑:
费大厨辣椒炒肉:在大众点评上,费大厨辣椒炒肉的评分较高,消费者对其菜品的口味、环境和服务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消费者表示,费大厨辣椒炒肉的菜品味道正宗,辣椒炒肉非常下饭,是一家值得推荐的湘菜餐厅。
兰湘子湘菜小炒:在大众点评上,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评分也较高,消费者对其菜品的口味、上菜速度和性价比都比较满意。有消费者表示,兰湘子湘菜小炒的菜品味道不错,价格实惠,是一家适合朋友聚餐和家庭聚会的餐厅。
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兰湘子湘菜小炒都是优秀的湘菜品牌,它们在品牌影响力、品牌定位、菜品质量和消费者口碑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你喜欢吃湘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次进京的费大厨,经历了一次“网暴”。
总第 3204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等位队伍太长被“网暴”
费大厨冤不冤?
“费大厨热”仍在持续升温。
6月18日,“靠爆款单品一跃成为长沙排队王”的费大厨,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七层开业。
试营业三天,“每天休市食材全都会用空!一辈子没接过这么多订位电话!”凭借这样的火爆场面,费大厨一举登上北京湘菜热门榜第一,两天后登上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
可以说,这个品牌“开场即巅峰”!
但由于过分火爆,消费者最低等位时长要超过1小时,甚至有等候4小时的情况出现,而且因为限量限号的问题,很多消费者即使排到号,也吃不到招牌菜。
于是,费大厨被网友定性为“饥饿营销”,并经历了一场“网暴”:快速登顶后,评分骤然下跌,期间最低触及2.9分(满分5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各类体验差评:
十条差评,九条包含“排队”“限号”“饥饿营销”
>评论区“沦陷后”,费大厨给出官方解释
>通俗简化后,即为:不存在饥饿营销,只是没想到这么火爆,位置不够、原料不足,我们抓紧开第二家店。
如今,费大厨北京首店开业即将20天,目前的评分上升到3.3,依然“霸占”着北京美食热门榜、湘菜热门榜第一名的位置,势能力压被网友称为“北京湘菜人气王”的潇湘阁(目前评分4.8分,位居湘菜榜第4)。
入京短短几日的“小炒肉大王”,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网暴“。所谓“饥饿营销”是否真的存在?又为何让广大消费者因爱生恨?
带着诸多疑问,内参君决定亲自体验一下。
“一家需要做攻略的餐厅”
出发前,曾经横跨二十公里,排队时长接近4小时,结果没能吃到招牌菜的朋友,告诫内参君要提前做攻略。
“10点开始放号,11点再去就拿不到号了!”
“大悦城四号直梯最近,开门第一时间冲进去!”
上午10点,北京朝阳大悦城准时开门。从地铁站一路走过扶梯、直梯,直到7层,满眼可见“一片绿”。
10点10分,内参君到达费大厨门店时已经开始放号,前面排了四桌。接近11点开餐,门前正在排队的人流目测超过30人。排位的椅子在疫情隔位限流下明显不够,有顾客直接坐到了隔壁品牌门前的台子上。
11点正式开始入场,排号04的内参君被告知为“午市第一波用餐顾客”,尽管如此,从开始叫号到落座,等待时间仍超过5分钟。
营业五分钟 招牌“王炸组合”余量为116及113份
>喜庆的大红纸上,一面印着“费大厨荣登北京热门榜第一”,一面印着菜单。招牌菜费大厨辣椒炒肉+柠檬茶的王炸组合占据了半边天下。
而号称全国小炒肉大王的招牌菜——费大厨辣椒炒肉,午市限量120份,每桌必点。上菜带着锅,火气冒了10分钟,锅边灶底全部定制着“费大厨”“全国小炒肉大王”的字样。
转了一圈,费大厨的用心,其实都在细节里:
>>>铺开品牌势能,用视觉带来“清爽一夏”。
从地铁开始,到扶梯、商场海报,炎炎夏日,费大厨用极具辨识度的绿色系“霸屏”商场,从视觉上占尽先机。
>>>“不起眼的菜单里,暗藏玄机”。
辣椒炒肉和冰柠檬茶的组合设计非常巧妙。因为吃辣椒炒肉,一般人首选冰爽饮料,费大厨在这里隆重推荐自制饮品,瞬间让整个餐单结构的成本发生极大变化。如此搭配,成为桌桌必点的CP王炸组合。
>>>制造“拍照点”,提高“完图率”。
小炒肉用铁制容器盛放,并配上带有“费大厨”和“全国小炒肉大王”的底座,一套设计后很有拍照氛围。如此看来,费大厨在消费心理的揣摩上没少下功夫。
信良记CEO李剑在抖音里评价道:“台上本无戏,全靠小道具。”
而最让内参君有意料之外的惊喜点是,11点10分点单结束,5分钟后,菜品几乎上齐。上菜速度与等位速度形成鲜明对比。
“进京赶考”的费大厨
还要经历这些考验
从现场体验来看,费大厨北京首店的火爆并非偶然——
门头、海报、装修风格等外显特性的高度统一,菜单、餐具、锅具的交相呼应,加上不断重复的“全国小炒肉大王”,将招牌菜与品牌深度绑定,能够凭借一个爆火单品持续稳定运营,费大厨的模式值得研究与学习。
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诉说着品牌,将核心卖点以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方式植入心智。
除此之外,消费需求的转变,消费者更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加上“湖南本土头牌”先入为主的营销定位等等都是费大厨模式成功的原因。
回到“评分翻车”事件本身来说——
虽然费大厨给出了诚恳的解释,但内参君观察到,网上依旧有不少人怀疑其是“饥饿营销”。先不论真实情况如何,在这个问题背后,值得餐饮人能关注的点在于:“饥饿式营销在消费层面,似乎已经开始被大众唾弃了”。
面对越来越“挑剔和敏感”的消费者,营销方式想玩出新花样越来越难,说到底,营销不只是一个战略布局,更是落实日常的一系列小动作。
首先,“有流量”只是开端,未来的路还很长。
早年间,黄牛排队,手上100元一杯的某茶是“网红名人们”的潮流单品,逼得某茶不得不推出实名限购,导致口碑不断下滑;同样开店即巅峰,却死活买不到、曾经打出“一家与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齐名纽约三宝的汉堡店”Shake Shack也被网友大骂三天三夜。
再看费大厨,一方面,从宣布在北京“开疆扩土”,到首店正式营业,前前后后用了小半年的准备时间,食材空运、新鲜配送、绝不隔夜,看得到的是品牌花费时间的诚意。
另一方面,穿越二十多公里,排队四小时,运气好能吃到,运气不好想吃菜的都估清,看不到的是消费者付出时间和期待之后的落差。
纵然流量爆棚,可再好的菜品“吃不进嘴”也是白搭,正如大众点评低分评论所言:北京餐饮集百家所长,“最不缺网红品牌的城市”。
其次,再来看看爆火餐厅排队的“B面”:高效排队不是目的,消化高效排队问题才是目的。
排队越来越长、场面更加火爆真的是好事吗?不一定,“排队翻车”事件几乎隔两年就会在餐饮行业上演几次。
超级文和友曾经排队等位超30000号,官方微博随即发布《对不起,欢迎大家来到长沙》的告示;2017年是上海网红店的“井喷”年,人广三大队的传说依旧在耳边,开在地铁口的鲍师傅、来福士广场的上海首家喜茶,还有光之乳酪竞相比拼排队时长……时常引发媒体和顾客的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网红餐饮品牌,都或多或少因为排队太长问题而被部分消费者“打入过冷宫”。
事实上,排队现象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是品牌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换句话说,高效排队不是目的,消化高效排队问题才是目的。
对于餐饮行业,营销举动带来的流量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否转化为持续复购,是品牌们的长久课题,如何能不让消费者在体验后,产生“一次性买卖”的感受,也是当下各类排队餐厅的焦虑所在。
费大厨门口,等位的队伍依旧很长。未来会怎样,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