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AAA级景区再添标兵!
泰州稻河风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啦!
稻河风景区
稻河风景区是泰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涵西和五巷分居东西,稻河和草河贯穿南北,江水和淮水相会其间。
胡兆明摄
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泰式民居别具风情,景区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总占地面积16.8万平米,有稻河五巷、稻河涵西两大景观区,有11处省市文保建筑、30多处历史遗迹。
常见摄
除了在全国享有很大知名度的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外,景区内还有各种景观瀑布、古戏台、奇石馆、文化名人馆等多种展示,景区内商户营业质态也多种多样,除传统餐饮、地方特产和文玩店外,还有的各类茶吧、酒吧、咖啡馆以及古色古香的民宿。景区不仅具备餐饮休闲、特色购物等现代功能,也是一个集游玩、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陈玮摄
多儿巷一号
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从小便生活在多儿巷内,住在多儿巷长达十多年。多儿巷分区合理,主次分清,建筑布局别有特色。
多儿巷一号
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
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
位于稻河古街区南面入口,由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设计,体现了古典元素和现代风格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独创性、文化性和科技性,是国家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优秀代表。她还是传承、弘扬、宣传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的示范窗口和重要基地。
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
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
周氏(吴氏)住宅(现为泰和堂国医馆)
周氏(吴氏)住宅
住宅园林齐全的泰州一大豪宅,整座建筑群由14个天井组成各自完整的十多个院落。
周氏(吴氏)住宅
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材料优良,青砖黛瓦,精工细作,为泰州现存古民居之首。现由泰州市中医院开设泰和堂国医馆,将古建筑文化遗产与传统中医文化共同展示。
周氏(吴氏)住宅
周氏(吴氏)住宅
管王庙
管王庙
在泰州北关有以该庙而命名的管王庙巷。管王庙建筑具有明代早期特征,是我国淮盐地区最早祭祀盐宗的庙宇。2015年落架大修,恢复原貌。
管王庙
管王庙
五巷小学
五巷小学
创办于清宣统元年,民国三十七年由县府主持拓建,地方民众出资相助。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年幼时家住多儿巷,就在此读小学。
五巷小学
五巷小学
五巷陈宅
五巷陈宅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陈宅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
五巷陈宅
五巷陈宅
稻河古水井群
陈宅古井
上图为陈宅中的一口古井
有从汉唐经两宋直至明清前后两千多年延续不断的古水井群,共计17眼老井,古井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在景区的稻河路上有宋代八角井,明代青石井等不同年代的古井遗迹。
西坝掣盐
西坝掣盐
清雍正十一年,在泰州西坝设立泰坝监掣署,派专员管理盐务,负责对往来盐运核查、称重、盖印、签单及纳税等,泰州从此显赫于淮南盐运销的航道上。
主要参观线路推荐
稻河游客服务中心---西坝掣盐---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多儿巷---老泰州展示厅---五巷小学---管王庙---周氏(吴氏)住宅
参观线路
>近,抗疫前线不断传来好消息:15日,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武汉火神山医院又有4名患者康复出院。
武昌的王中信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一名出院者。感染后,他坚持写日记记录就医感受,读来让人动容。
全文如下:
未发出的遗书
一直存在手机里,没敢发到家庭群里
人活在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句话一点都不矫情!
我1月25日做的核酸,27日中午,医院电话来了,通知是阳性。当时感觉一下子掉进了深渊。后来住进医院,心里稍微稳了点。
第一件事,测血氧饱和度,只有80多,人也咳得厉害。进病房,护士第一时间安排了吸氧。接着,就是上药,阿比多儿、连花清瘟,注射莫西沙星,常规的手段都上了。病情略有好转,但还是胸闷气短。
就这样扛了三天,继续拍CT,结果还是不乐观,病灶继续在扩大。上个厕所,咳嗽半天。医生说,这是没控制住。
听到这里,心也开始慌了。晚上失眠,生怕自己扛不住,连遗书都写好了,一直存在手机里,没敢发到家庭群里。当时想,进ICU前再发,免得家人过于担心。给自己信心,也给家人信心,坚信能扛过去,但也要做最坏打算。
听说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抵抗力,买了18瓶注射,医生连续三天上了40mg的激素,多管齐下,病情似乎是控制了,期间的两次核酸结果,却还是阳性。这多少让人心理有点崩了。
这些天,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婆和10岁儿子的状况,幸运的事,他们都还好。这也算感染住院期间,最好的消息了。
住院时,我不停在内心给自己打气:外面有大好世界,美好生活,我还这么年轻,一定不能有事。
医生说多吃水果、牛奶和糕点能增加营养,把饭菜当药吃,一定要吃完。我一一照做,心中一直有个念头:我能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转院火神山
小伙子,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
在武昌医院住院8天,每天要输液,吃药。
医护人员非常尽心,每次打针,我都会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戴着口罩的护士,看不到她的面容,但她每次都会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
我告诉她:没有谁是应该的,大过年的,你们应该都是在家团圆,可还冒着生死风险冲在一线,你们太不容易了。
护士感动之余给我打气:有你这句话,我们的付出都值得。你要加油,早日康复,一定要扛过去!
医院的伙食还不错。每天固定时间有人送上不同的饭菜,荤素搭配,有水果有汤,还有牛奶,保证营养。听护士说,这些营养餐是不同餐饮企业赞助的,心里满是感激:那么多人为了患者在奔忙,我们除了坚定信念,配合治疗,有什么好怕的?
好消息陆续在传来,各大医院不断有人康复出院,最大的年龄有90多岁。在医院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增添了几分信心。
2月5日,我突然接到通知,要转院去火神山医院。
没多问缘由,收拾好行李,我和同病房的另一患者,还有别的病房里的人,三人一起上了救护车,沿途40多分钟,就这样一路坐着到了新建成的火神山医院。
来自部队的医护人员接管了我们所在的病区,住进病房,有医生询问了病史和用药,以及身体状况,安顿住下。查房结束,老家湖北的管床医生留下暖心的一句话:小伙子,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加油加油。
这一刻,除了感动,还有祝福,我希望所有医护人员都好好的,因为他们是所有患者的坚强后盾,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打针,吃药,一切如旧。
第二天,医生问了我的状况后,就把我的药停了。多番询问,他告诉我这是对症下药,我的相关症状在缓解,就不需要输液,只需按时服药,氧疗静养就好。
2月9日,我拍了CT,结果显示病灶在慢慢吸收。当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结果让人有点兴奋还是其他心理作用,怎么睡都睡不着,感觉喘不过气,又怕睡着了就醒不过来。辗转到三点多,心里终于平静了,睡到7点醒来。
白求恩
我还想在武汉看樱花呢
到了火神山医院,经过几天接触,和医护人员逐渐熟络起来。打听得知,接管我们病区的是一家老八路医院的医护,当年,白求恩医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群千里驰援的医护人员,有人去过非洲维和援医,有人在北京小汤山阻击过SARS,有人得知武汉疫情后,在55岁即将退休的年岁里,依然毫不畏惧地奔赴火神山。
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部队有部队的风貌。雷厉风行,干事爽脆。除了治病救人,这些24小时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最可爱的人,还是患者的家人,病区的清洁工,病人的心理按摩师……
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查房的医护人员,每天进病房时,都是笑呵呵地和病患打招呼。
“今天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了?”
“看你这么年轻,一定能扛过去,要有信心。”
“小伙子,我看你状态不错,一定要保持,多吃些,饭菜要吃完,增强抵抗力。”
“有哪些不舒服,告诉我,我们来想办法,解放军来了,给你当后盾,我们都是来为你们加油的,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
听着这些暖心的话,在火神山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
两个病区住了100多号的病人,医护人员本来就很紧张。怎么办?他们说,只能克服,创造条件上啊。
所以,在病房、在走廊,你可以看到,他们都是跑着的姿态。额头满是汗珠,雾气模糊了护目镜,但一见到患者,总是轻声细语,笑脸相迎。
除了治疗,医护人员还承担了送餐和清理垃圾的活儿。每日三餐,准时通过传递间送到病患手中,吃饭过后,他们又会拿着垃圾袋上门清理垃圾,既是医护人员,又是病区的清洁工。很不容易。
他们还是所有病患的家人,打针送药间歇,会和你拉拉家常。“家里人还好吧?”有时多了份盒饭,他们会挨个挨个敲窗询问,要不要再来一份。有时,看到体型高大的患者,他们会硬塞给你,“多吃点,好得快。”还有护士小姐姐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还想在武汉看樱花呢。
我出院了
我走出来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盼望着的好消息终于来了。
2月10日,我在火神山第一次做了核酸检查。第二天傍晚,医生笑眯眯地通知我,阴性。血检结果也比较好,趋向于正常了。也就是说,再做一次核酸如果是阴性的话,我就可以出院了。对我来说,这真是一剂强心剂和救心丸!
当晚,火神山根据安排,在本是两人间的病房里增加了一个床位。这也意味着,接收的病人会越来越多。
我告诉家人:希望自己能早点出院,把宝贵的资源腾给最需要的人。
2月11日晚,医生给我停了氧气,转给新入院病人。“你血氧饱和度差不多正常了,早点‘断奶’,早点适应。”即使心里有点不舍,但我还是配合。没想到,当晚睡得特别香,一夜醒来三次,我都自助测了氧饱,都是正常的97。
第二天一早,护士来取样测核酸,真让人紧张和期待!一定是阴性,我这样告慰自己。
所有的等待都是漫长的,心都是悬着的。
检测结果依然是阴性!
2月15日,拿到出院小结的那一刻,我心里反而平静了。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院,我要回到家人身边了。
20多天的煎熬,终于过去了。走出火神山医院时,我悄悄删掉了手机里的遗书。
鬼门关前走一遭,才明白人间真情的可贵。这些天里,单位领导天天给我加油鼓劲,朋友同事们微信留言问候,同学们想尽一切办法帮我求医问药,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动力。
我想谢谢所有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是有了他们的不畏危险、夜以继日的工作,才有了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
我想对所有患者说,相信自己,相信医生,你会和我一样早日康复!
是的,我走出来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阴霾过去,我们所有人都会迎来繁花似锦!
老师何许人也?
本名白钟元。被韩国人称为“饮食界的刘在石,美食圈的姜东虎”的他,是拥有30多个餐厅品牌,全球超过1300家连锁店的餐饮集团老板,也是出色的主厨和美食评论家,同时还是参与制作过诸多家喻户晓的美食综艺节目的厨师明星。
他参与的节目,有帮观众解决在家吃饭问题的《白老师家常菜》,有搜罗各种经典美食店的《三大天王》,有为经营不善的小餐饮店出招,让其起死回生的《白钟元的小巷餐厅》……去年底,综艺大神罗英石PD还邀请白老师担任《姜食堂》的场外指导,节目中那人见笑、鬼见愁的“敲猪排”环节,就是拜白老师所赐。
《街头美食斗士》海报
今年四月,白老师再次与tvN携手,推出了一档记录隐藏于世界各地街头巷尾的民间美食的节目,《街头美食斗士》。节目计划12集,每集一个地方,目前已播出了成都、香港、泰国、东京、夏威夷等地,在这些地方,白老师坐在小巷子里吃,坐在小船上吃,坐在马路边吃,站在马路边吃,在马路上边走边吃……他用自己如火般的激情、精准的眼光、灵敏的味蕾、渊博的知识、异于常人的胃容量向观众示范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吃货。
可能会有人有异议,吃货?谁不是呢?我一顿能吃八个鸡腿,十块红烧肉,二斤饺子。但是,这种身体本能上的“吃”,与“吃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不久之前,国内也曾有某位女明星努力卖自己的“吃货”人设,结果出来的各种新闻、热搜无外乎是,她无时无刻不在吃,她啥都吃,别人吃不下了她还在吃……恕我直言,这种人只能算是饭量大,和“吃货”没什么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吃货?
首先,你要有一颗勇于尝试的心。
前几日,有一条“专业厨师教你做正宗回锅肉”的微博视频被大量转发,结果评论里出现了一波人,说什么我家的回锅肉不是这么做的吧啦吧啦,我做回锅肉是不放什么什么的吧啦吧啦……一般发这种评论的人,肯定都不是真吃货,因为在还没有尝试之前,他们就在自己与美食之间划了一条界限。
真吃货从不给自己设限,他们只会想着:唉?这个东西没吃过耶,或者这个做法没试过耶,哪天来吃(试)一吃(试)!在真吃货眼中,食物分为两种,并不是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而是吃过的和没吃过的。
《街头美食斗士》中,白老师就带着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曼谷的木船上,品尝了蘸着盐的青芒果;在香港的甜品店,品尝了热乎乎的布丁——姜汁撞奶;在成都的肥肠店,品尝了单凭菜名根本猜不出是何物的冒节子……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尝试之后,才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世上千滋百味,没有亲身尝试过,又怎能知道是爱还是恨呢?
心态有了,那么到哪里去寻找美食呢?
在《街头美食斗士》第一集成都篇里,白老师给大家划出了重点,去稍稍远离游客聚集的小巷中寻找。
所以,在人潮汹涌的知名景点宽窄巷子看完热闹后,白老师更愿意来到安静的街巷,吃上一碗飘着红油的肥肠粉;在曼谷,白老师跟当地人一起排队,一同拼桌,只为吃一碗最地道的猪肉米粉;到了东京,白老师更是搭乘地铁,沿着山手线一路吃吃吃。
在其貌不扬的街头美食背后,也许隐藏了一位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比如香港那位压竹升面的大叔;也许凝聚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心血,比如东京那家有一百五十年传统的荞麦面店;也许集结了店家对某一种食物口味极致的追求,比如筑地市场那家只卖玉子烧的小店,比如曼谷那家将猪脚饭做到出神入化的小店……对真吃货而言,街头食物比大饭店出品的食物更能够体现当地文化与风土民情,也是更有人情味的存在。
关于点菜,白老师也很有自己的一套。首先,他会用自己“鹰一般的目光”向四周扫射一番,找到点击率最高的那道菜,这往往是被大多数人验证过最好吃的。其次,最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一次点太多!
来到成都著名的陈麻婆豆腐,面对菜单上眼花缭乱的菜名,很多人,尤其是“到此一游”的游客们,往往会难以把持住自己,抱着难得吃上一回,有今天没明天的心态,穷凶极恶地恨不得将菜单上的菜点个遍。除非你与前文提到的那位卖吃货人设的女明星一样,饭量很大,否则吃到最后,每一盘菜都会剩下,费钱、伤身不说,也是对食物的浪费,是犯罪。真吃货是不会这样无节制地吃饭的。
这一点,白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在陈麻婆豆腐店,他点了一份最招牌的麻婆豆腐,点了一盘回锅肉,以及一份米饭——这真的是非常可口又非常舒服的一餐了。另外,在吃担担面时,他点了最小份的,一两的面,在吃猪脚饭时,他也点了最小份的。
因为对于真吃货而言,有两条准则必须遵守,第一,要吃最经典的美味,第二,永远会有更好吃的在后面等着我。
作为一个真吃货,白老师在吃完每道美味后,都可以精准地get到其中的精髓,悟出其中的门道。
在成都跟着白领们吃猪脚饭套餐时,他吃出免费的泡菜是点睛之笔,结果酿成在离开座位自己动手续泡菜时,还未吃完的饭被收走的惨剧。在香港吃避风塘大排档时,白老师又很准确地点出这些菜里都有一种“火的味道”,其实,这味道正是很多广东菜追求的重要指标,即厨师们用大铁锅猛火爆炒后产生的“锅气”(广东人称之为“镬气”)。
不得不佩服白老师对食物的感受力,用我们的大俗话说,这种人就是“会吃”!这不单源于他多年厨师生涯的经验累积,更是尝遍各种美食,才能修炼出的一种境界。正如蔡澜先生所说,我不会吃,我只会比较,试得多,愈吃愈精。
对真吃货而言,大脑中的各个知识点是靠各种美食联系在一起的。从军囤锅盔的历史典故和制作工艺,到鱼香肉丝里为什么没有鱼的科普,从泰式炒面被认证为国民美食的社会背景,到荞麦的吃法在日本千百年的演变……博学的白老师在节目中滔滔不绝地为观众讲解,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吃,也是一种文化。
同时,为了品尝中国美食,白老师还学会了中文,在成都大街上,他时不时用熟练的中国话问店家“这是什么?”“多儿(少)钱?”
作为一名真吃货,时刻不忘举一反三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成都吃串串时,白老师提醒大家,蘸串串的干碟也可以作为烤五花肉时的绝佳蘸料哟。在香港吃盅饭时,白老师又告诉大家,买点豆豉回家炒菜,会让菜的味道更好噢!
这就是真吃货,出门旅游不仅要在当地吃好吃的,还一定要买点当地特产的调料啊小菜啊回家——做菜用。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就是要告诉大家,世界上的美味都是相通的,愿意动脑筋,愿意尝试,可以让你吃得更好!
如果大家根据上面那些衡量真吃货的标准自测,发现自己每一条都符合,那么欢迎您进入真吃货的终极问答。
提问:深夜,观看白老师的《街头美食斗士》时肚子饿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您的回答是,撕开一包薯片,泡一盒方便面,叫一份外卖,那么很抱歉,您还不能算是真吃货。
真正的吃货,此时会走进自家厨房,也许是卤一锅香气四溢的猪脚,也许是煮一碗咸香可口的“花毛一体”,也许是煎一个荷包蛋、两片午餐肉,再开一听啤酒,也许是从自家泡菜缸里捞两根酸豆角送泡饭……
最能安抚人心的食物,是来自于自家厨房的食物,真吃货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