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温哥华时, 因为不了解当地的小费文化,还真是闹了笑话。
从终点站Campus Bus Loop(学校车站)坐公车出发,行驶大概3-4站左右,有一个当地著名的寿司店“BC Sushi”(事后才知道不是日本人开的店,是台湾人开的店)。他家是all you can eat,主打自助,大概是13加币一个人吧,任点任食,2个小时自助时间。这个价位在自助餐里,算是很便宜了,我们几个学生也是属于囊中羞涩的主,于是相约午餐一起来犒劳下自己。
事实证明我们这几个孩子真是太年轻,在选饭店上真是草率了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所谓食物质量、服务态度与价位真成正比,便宜没好货,等等blahblahblah类似这种措辞。我们一行6人,3 个178cm的小子,2个170cm的姑娘 (以上5人皆来自南方),还有一个我162cm(我最矮,不好意思,给北方同志们丢脸了)。我们这六个人就点了一小盘寿司在那摆着,其他的我们是专挑那个生蚝,三文鱼、金枪鱼、北极贝和象拨蚌刺身点啊,狂干海鲜还有什么烤鸡翅、烤牛仔骨啥的,主食根本不点。周围那些食客老外都傻乎乎的,他们都不吃海鲜,只点手卷寿司炒面炒饭主食什么的,基本上是吃一盘就吃个八分饱了。我们这一桌的盘子是越摞越高,然而我看坐在前台算账的老板白眼都要翻到天花板上了,估计心里头无数个mmp骂我们呢。
就当我们这边暗暗窃喜这顿饭吃的岂不是太划算,新增下单的的食物是越上越慢,明明点了6pcs(6份)的食物就上来了2份,桌子上的残羹剩饭也没有服务员来收拾。耐着性子等待了很久,抻着嗓子有礼貌地招呼侍应生前来收拾台位,也没有等来任何响应。等待的间隙,饱意袭来。于是我们六人决定不再等待,放下自助餐的78加币就准备收拾离席。正当我们几个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大摇大摆恍恍惚惚地准备迈出BC Sushi的大门时,身后一句“Excuse me, guys ,please wait a moment ”(伙计们,请等一下),这一句沉稳而坚定的声音给拦住了我们的去路。紧接着,一个熟悉的脸庞浮现在我们面前,是刚刚坐在前台算账的老板。他看到我们6个青春的脸庞,耐心地笑着说,“孩子们,你们忘记给小费了”。我们面面相觑,不解地问老板“自助餐还要给小费?”“是啊,”他回答,“只要给予服务,就需要交小费。”“真是涨姿势了,”我们几个涨红了脸,每人掏出1.3加币的小费给老板,对他到了声谢。
付小费虽然是个人行为,但是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外国旅游时,对为你服务的行李员、当地导游、司机、餐厅服务生以及客房清洁工等,都应该付一定金额的小费。小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消费金额计算:通常消费为账单金额的10%-15%。一般情况下,给10%-12%即可,如果是比较高档的西餐厅,服务态度良好,可以给到15%。在自助餐厅吃饭一般不需要给小费,但如果有服务生端茶倒水并热情地询问需求,可以相对应的付小费。
2)按服务次数计算:入住酒店时,请跟前台人员确认好账单里是否包括服务费。像客房服务员每天可付2美元左右小费。
3)按件数计算:对搬运行李的服务员,计件付小费可按照每件1美元付小费。
PS:其实后来有问过学姐,那天去BC Sushi 寿司店吃自助餐,侍应生服务不是很好,是否可以不给小费或者给少一点。学姐告诉我们其实是可以的,但是很可能以后都无法入该店了,因为饭店会把你放入食客黑名单。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没有付小费的传统。小费的给付要适当,如果不清楚何时给小费,给多少,可以在去此地前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者询问当地人,以免过多或者过少付小费,造成失礼。
<>国外,很多国家的服务人员都以小费为生。对于小费来说,有的国家很随意,如韩国、新加坡、澳洲、新西兰等都是可给可不给。
还有的国家以服务至上,“付小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侮辱!那么怎么才能分清这些标准,做到省钱又体面呢?
< class="pgc-img">>小费的英文Tips,是To Insure prompt Service的缩写,支付小费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其实中国最早也有给小费的习惯,叫赏钱,赏赐给店家、佣人等。随着世界上欧美游客的增加,小费习惯传遍了全球。
那么,哪些服务需要支付小费呢?
餐馆:快餐馆、自取方式的咖啡店、自助餐馆,不需要付小费。这类餐馆只会在收款台放一个TIPS的盒子,不支付也没什么。
< class="pgc-img">>正餐馆、西餐厅、有人服务的咖啡馆均需要支付小费。在北美地区,餐馆服务员基本没有工资,完全靠客人的小费生存。
德、法等大部分欧洲国家也需要付小费。瑞士是个例外,不需要支付小费。其他需要支付小费的国家还有泰国、菲律宾、印尼、印度等等,但大多限于当地的西餐馆。
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地区则不需要小费。
< class="pgc-img">>需要注意的是,外卖送餐服务也是需要支付小费的。
< class="pgc-img">>酒店:行李员帮忙提行李,大多数国家要支付小费,中国也一样。欧美国家金额大多在2~5美元,中国星级酒店一般支付10元人民币左右。客房清洁服务,欧美国家可在床头留下1~2美元。
< class="pgc-img">>出租车:北美国家需要支付10%左右的小费,大部分欧洲国家出租车司机会不找零钱,客人会默认此为小费。如果酒店行李员替预订的出租车,最好也付点小费,1~2美元即可。
< class="pgc-img">>理发、休闲、SPA等服务:北美理发时需要付5~10%小费,其它国家每次支付1~2美元左右即可。
在印度洗手间,会有人殷勤地送上纸巾,如果接受,便要支付10~20卢比的小费。所以在外旅行,最好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 class="pgc-img">>注意:为了礼貌最好不要支付硬币小费
各旅游国常见小费标准
泰国:美元相当受欢迎
< class="pgc-img">>★酒店:行李运送员每件行李–的小费,3星以上的酒店保洁员的小费已经计入了房费;
★按摩:记得给技师的小费,在5星级酒店或高端SPA会所至少支付的小费;
★餐厅:通常是小费;
★可用货币:泰铢当然可行,美金很受欢迎。
新加坡:一般不给
< class="pgc-img">>★酒店:运送行李至少支付,如果请他预定餐厅座位,则需要另支付小费;
★餐厅:每笔消费10%已计入总账单,当然你另外给也没人会拒绝的;
★可用货币:支付美金的话会遭抱怨的。
印度:美金并不受欢迎
< class="pgc-img">>★酒店:给予行李员每件行李50卢比小费,保洁员每天要支付250卢比;
★餐厅:高级餐厅小费已包含在账单中,普通餐厅的话记得留下50卢比;
★可用货币:尽量使用卢比,美金并不受欢迎,如果你忘记支付小费,服务人员会提醒你的。
菲律宾:给美元的都是上帝
< class="pgc-img">>★酒店:酒店都收取10%的服务费,行李员一般是。为你的保洁员提供小费时,一定要放在写明TIPS的信封里,否则他们是不会拿房间里的钱的;
★餐厅:需要查看你的账单是否涵盖了10%的服务费,如包含在内,可支付额外的-美金小费,如没有,则需支付10%;
★可用货币:使用美元吧,菲律宾的服务生会把你当做上帝的。
法德:习惯性支付就好
< class="pgc-img">>★酒店:每件行李1-3,保洁员2-5,为你提供预订餐厅等服务的礼宾部服务员10-15;
★餐厅:虽然没硬性规定,但许多当地人会留下找零的10%作为小费;
★可用货币:最好欧元!
英国:到10%才是绅士
< class="pgc-img">>★酒店:行李和保洁参考法德,五星级酒店行价要到£5;
★餐厅:账单中许多选择性的费用已经涵盖,别重复支付,如果没有,提供10%的小费是得体的;
★可用货币:英镑是首选,其次是欧元。
意大利:遇到拒收别奇怪
< class="pgc-img">>★酒店:无论运送多少件行李,都需要向行李员支付5小费,更多的小费他们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赠送水果;
★餐厅:10%的小费就足够。如果服务员拒收小费,也不用感到奇怪;
★可用货币:接受美金,但最好使用欧元。
阿联酋:给钱才有酋长待遇
< class="pgc-img">>★酒店:如果你麻烦服务生帮你预定餐厅座位,是回馈他服务的奖励;
★餐厅:在高档餐厅,15-20%的服务费是硬性指标,如果你想获得“酋长般”的待遇,那0少不了;
★可用货币:当地货币或美元。
南非:建议使用南非兰特
< class="pgc-img">>★酒店:行李员每件行李,保洁员每天;
★餐厅:在支付账单时额外增加10-15%的服务费作为小费;
★可用货币:建议使用南非兰特,因为许多服务生没法兑换美元。
美国:这是种礼貌
< class="pgc-img">>★酒店:行李员支付或元,保洁员每天的小费;
★餐厅:如果服务准确没出问题,一般付15%小费。大多数人的习惯就是留两刀,算是礼貌;
★可用货币:美元。
< class="pgc-img">>写在最后,虽然我们在国内没有支付小费的习惯,这没有什么可责怪的,但既然是旅行,还是入乡随俗为好。要注意的是,在得到任何政府人员的服务时,是不能付小费的,这会被视为贿赂,要特别小心。
吃喝玩乐在海岛,关注小编不迷路!
><>天的这个话题算是个比较实在的东西了,关于钱的事情大家应该都会比较关心,特别是额外的支出。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吧,一般情况本人很少给小费。所以今天就从我的视角来谈谈,那些为该给不该给的小费。
关于泰国的中国人小费
这个说法其实应该是口口相传已久了,记得很多年前就有人说,去泰国记得给小费啊,20的就行,不过现在似乎这句话已经从20涨价到了50还是100了,小费也是水涨船高。
不过话说回来,在我最初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小费这回事,可能是没在芭提雅玩,也可能当时去泰国玩的人也没现在这么多,至少在我当时身边的左右驴友,都没有见过小费的习惯。所以在回来后,听到要给小费感觉特别的惊讶,感觉像是做了丢脸的事情一样。不过之后才发现,似乎这个小费的东西,真的并不存在于驴友之间。
服务费,其实有挺多早就算好了
好了,说到了这里肯定有人会觉得不给小费的确挺丢脸的,不过其实那些拿了小费的人也有可能觉得你也挺滑稽的吧。但是至少,再白拿一次的话,也没有谁会不乐意。
享受了服务难道不用费用吗?当然要,并且好的服务其实都是挺贵的,但是结算的时候还请看清楚是否有这么一条。所有的与旅行相关的消费,本就是给的就是服务,而本就给予服务的消费,何必再多给一次?还有其实现在挺多住宿也包含了服务费,而小费在我看来,大概只有土豪的世界才会存在这种东西吧。并且,其实在欧洲人集聚区,鲜见中国人的地方,似乎伸手要小费的事情并不常见。
有一种小费叫导游让你给的小费,简称智商税
那么最后把话说回来,既然本就有服务费,而且小费这种东西也不是会伸手去拿,那么到底我们是怎么知道这种额外开支的呢?总有一个人先去倡导,而在旅行中的倡导者永远都会是导游。
其实中国人本就没有习惯给小费,而那种高档的西餐厅也本就附加了服务费不用给,也不存在说有钱人就会给小费这个说法,而恰恰是那些最初的导游才会提倡给小费。里面的详细分成我不知道,但是中国人已经从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蜕变成了歪果仁只要见到中国旅客就会向他们伸手要小费的人群了。所以大家别再被当成二傻子了,该给的一分不少,不该给的一毛不多这才是健康的旅行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