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还记得吗?
这次投票,我们聚焦了饮品、糕点、小吃、火锅、烧烤、中式餐饮等六大类网红食品,经过了万余人的投票,六类网红食品中排名前五的商家纳入本次抽检范围,共30家!
另外,本次投票,我们还开通了“自选商家”一栏,市民们通过投票页面手动输入想要抽检的店铺名,也同样有机会纳入待检范围。
最终,自选呼声最高的“海底捞火锅”、“肥肥虾庄”也被列入了抽检对象。
酒拾烤肉、付先生在成都、茶颜悦色
01
02
03
后期,受检单位如果对检验结果存在异议,就可以向实施监督抽检的市场监管部门或其上一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用封存的备样进行复检。
所以
抽样的量必须达到规定才行
德华楼、虎头局
比如,肉类需要检验兽药残留、瘦肉精等项目,蔬菜需要检验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项目,奶茶饮品则需要检验防腐剂、安赛蜜、甜蜜素等。
届时,康康姐将及时向大家公布检验结果,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我们也将及时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后期核查处置,并责令相应商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控制风险,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具两元一位、
茶水费一元一位......
您是否发现在餐厅结账时
不少消费“项目”自己明明没有点单
却一不留神就溜进了账单
< class="pgc-img">>近日,记者接到了多位市民举报,在长沙娟娟餐馆等网红餐厅就餐,在未明确消费范畴的情况下,莫名消费了餐具、茶水、纸巾等项目。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费用是否应该收费?这是不是商家变相收取餐位费的手段呢?
- 1 -
市民反映娟娟餐馆乱收费
莫名收取20元茶水费
笨罗卜浏阳菜馆麻园湾店
涉嫌变相设置餐位费
< class="pgc-img">>5月6日,长沙市民刘先生在娟娟餐馆用餐,结账时却发现账单莫名多出了20元茶水费,但用餐前,无任何服务人员事先告知。据了解,娟娟餐馆位于长沙芙蓉区南阳街,是长沙本地网红餐厅,大众点评湘菜榜芙蓉区排名第三,吸引众多食客打卡。那么,该餐馆具体消费情况如何?记者前往该餐馆进行了体验。
< class="pgc-img">>该店不提供实体餐单,顾客只能通过扫码点餐。记者并未看到任何关于餐具、茶水、米饭、纸巾等项目的消费选项,而现场服务员点完餐后直接离开,也未进行消费说明。随后,记者叫来服务员,对以上项目进行了询问。
< class="pgc-img">>整个就餐过程中,与记者同行的另一人始终没有吃米饭,而结账时商家也未主动核实用餐情况,直接收取记者两位米饭费。
< class="pgc-img">>而关于餐具收费,娟娟餐馆前台工作人员表示,餐具是专门送往消毒公司进行清洁、消毒的,故收取格外餐具费用。但从记者观察到的,服务员送上的餐具是直接放在一个透明小盆里一同上桌,并未有任何消毒包装痕迹。
< class="pgc-img">>此外,也有市民反映另一家网红餐厅笨罗卜浏阳菜馆也存在类似现象。记者前往该菜馆麻园湾店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店也仅提供网上点单。从显示页面来看,在顾客点单前就已固定了必点消费项目,包括疑似“餐位费”的“人数m”收费项和纸巾费,消费者无法手动取消。
< class="pgc-img">>- 2 -
菜单自动固定“必点项目”
涉嫌设定“最低消费”
“酒拾烤肉”制定消费套餐
公然收取餐位费
为了解默认收取餐具费等现象是否普遍,记者又继续走访了长沙几家不同类型的餐厅,发现米饭、茶水、纸巾收费与否存在差异,但餐具收费已然成为各大餐厅默认规则。然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湖南省消费者保护条例》,设置最低消费、强制收取餐具费等行为已被明令禁止,商家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 class="pgc-img">>随着记者持续调查,发现与笨罗卜浏阳菜馆一样,强行在网络菜单上设置必点消费项目的餐厅不在少数。位于长沙万家丽广场的“享等你烤肉”店不仅设置餐具、纸巾必点,而且还在相关页面明确用红色提醒“在本店消费,以下商品必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此外,记者在长沙知名连锁餐厅“酒拾烤肉”体验就餐时,发现该店美团平台所售2到3人套餐公然要求顾客必须消费3份餐位费,共计3元。
< class="pgc-img">>记者三天时间内走访了长沙不下10家各种类型的餐厅,发现大部分经营者默认收取餐具费,而茶水费、米饭费等项目收费情况则各不相同。此外,也有部分餐厅不收餐具费,其他项目按需收取。
< class="pgc-img">>那么,在湖南大部分餐饮业所默认的餐具收费是否合理?餐具消毒、清洁成本是否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呢?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专业法律人士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餐饮经营者不得收取餐具费用。
< class="pgc-img">>彭震介绍,早在2017年10月1日,《湖南省消费者保护条例》就已经更新、实施,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必须明示所提供食物及服务的价格,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也不得收取餐位费、开瓶费或变相收取餐位费等费用。
< class="pgc-img">>- 3 -
市民反感餐饮变相收费
担心维权成本过高
市监严查涉事商家
保障消费者权益
作为餐饮经营者,提供干净的餐具与用餐环境本是自身义务,其它收费项目也应做到提前告知。长沙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公然收取餐位费、餐具费,变相收取茶水费、米饭费等费用,已然触犯法律法规,伤害消费者权益,将会要求相关餐馆立即整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谈及餐厅收取餐具费、餐位费等不合理费用,虽然多数市民表示不认可,但并不会选择维权。
长沙市民:太麻烦了,商家虽然收了,但收的不多, 为了这个事去付出精力,很浪费时间。
< class="pgc-img">>根据今年最新统计的2020年湖南省消费者保护系统数据显示,所有维权投诉总计30552件,其中餐饮投诉有817件,而有关于餐位费等不合理费用投诉寥寥无几。
< class="pgc-img">>之后,接到记者反馈,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市场监管所立即对娟娟餐馆等涉事餐饮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 class="pgc-img">>经核查,娟娟餐馆存在收取餐具费、未事先告知消费者具体收费明细等行为,已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该餐厅老板现场道歉,表示将会退还消费者额外收取的费用。
< class="pgc-img">>此外,记者将会把调查情况统一上报给长沙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对涉事商家的实际经营行为。
< class="pgc-img">>同时,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要增强自身法律维权意识,敢于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哺集团旗下的最后一家“趁烧”门店也关了。
近日,大众点评显示,“趁烧”位于上海龙华会的门店经营状态为“歇业关闭”。7月31日晚,门店所在的商场工作人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趁烧”的门店约一星期前撤店,是彻底关闭。
龙华会店是“趁烧”在全国最后一家门店,仅仅营业了10个月时间。加上龙华会店,今年年初至今,“趁烧”已经陆续关闭了8家门店。针对此事,7月31日晚,南都湾财社记者向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就在呷哺集团似要放弃“趁烧”之际,火锅巨头海底捞开设了首个烤肉子品牌,正式进军烤肉赛道。
“趁烧”成为弃子?
全国最后1家门店关闭
“趁烧”的扩张计划止步于龙华会店。“趁烧”(龙华会店)于2023年9月开业,是其开的最后一家新店,也是最晚关闭的一家门店,存活时间仅有10个月。
“趁烧”是“火锅第一股”呷哺集团于2022年9月推出的定位于高端的烧肉品牌,聚焦“烧肉+酒+茶”,价格定位为250元及以上。这也是呷哺集团从火锅赛道跨界到烧肉赛道的初次探索,在这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趁烧”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合计开了8家门店。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
但是,今年以来,“趁烧”开始陆续关店。南都湾财社曾报道,今年3月,“趁烧”曾先后关闭了其位于广州和上海的各一家门店。彼时,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趁烧广州(天河城)店的多名员工处获悉,这家店于2023年7月对外营业,由于生意情况不理想,定于今年3月底正式停业。该店一名店员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趁烧”每月营业额只有30多万元,但租金就达到20万元,此外,还有水电、人工等成本,每个月基本上处于亏损的状态。仅仅经营了10个月,“趁烧”广州(天河城)店就关闭了。
“趁烧”方面曾否认将要关闭“趁烧”品牌。2月底,“趁烧”相关负责人曾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趁烧”将持续赋能品牌,聚焦产品出新、模型精进、氛围打造等方面;同时也将按照计划稳步扩张。
但是,随着龙华会店关闭,“趁烧”在国内已经再无门店。针对此事,7月31日晚,南都湾财社记者向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趁烧”一年营收两千多万元
所属集团尚未走出亏损泥沼
原本按照官方2022年的规划,“趁烧”首批20余家门店将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未来3年门店数将突破百家。2023年3月,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也透露,2023年,“趁烧”计划开店30家,广州和深圳各开3家门店。
实际上,“趁烧”的开店数量远不如预期。“趁烧”创立至今仅开店8家,其中广州、深圳和杭州合计4家门店均在2023年7月开业。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
“趁烧”的表现并不如呷哺集团旗下的主力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和凑凑。根据年报,2023年,呷哺呷哺餐厅营收30.22亿元,凑凑餐厅营收26.52亿元,其他餐厅业务营收2202.6万元,呷哺集团旗下仅有3个餐饮品牌,“其他餐厅”指的即是“趁烧”。
在不考虑门店的开业时间粗略估算,去年,趁烧8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年营收约275.33万元,作为对比,同期,呷哺呷哺餐厅均店年营收363.01万元,凑凑餐厅均店年营收1031.85万元,必须说明的是,“趁烧”有超过一半的门店在去年下半年才开业。呷哺集团在财报中并未明示“趁烧”的经营利润情况,而其包含“趁烧”、调料品销售等其他业务的收入为6.80亿元,经营亏损为2756.9万元。
本身连续三年亏损的呷哺集团或许没有精力再兼顾“趁烧”的发展。在去年头部餐饮企业业绩集体回暖的背景下,呷哺集团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沼。2023年,呷哺集团营收同比增长了25.3%至59.18亿元,净亏损缩减了43.62%至1.9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8.45亿元,而其收入占比超过44.23%的凑凑连续两年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
“趁烧”高端定位或劝退消费者
海底捞正式入局烤肉赛道
“趁烧”表现不如预期或与其高端定位有关。
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曾称,集团计划将“趁烧”打造成高端烧肉赛道的头部品牌。但是,此前,“趁烧”门店店员就向记者透露,一些消费者被“趁烧”的价格定位劝退。“趁烧”广州(天河城店)门店周边商户曾向记者透露,该门店从开业以来生意冷清,即使是周末,就餐的顾客仍然不多。究其原因,其认为是价格较高。
在烤肉赛道,人均消费水平在100元以下仍是主流。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烤肉品类发展报告2024》,目前烤肉品类的人均消费价位在50-100元区间的品牌占比达到65.6%,多个头部品牌如九田家料理烤肉、酒拾烤肉、柒酒烤肉等均锚定这一人均消费价,而人均消费在150元-200元区间的品牌占比为2.9%,200元-250元区间的品牌占比1.2%,250元及以上的品牌则占比1.7%。
呷哺集团旗下定位于中高端的火锅品牌凑凑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也受到较大影响。凑凑连续两年录得经营亏损,2023年,其经营亏损同比下降95.84%至295.7万元。呷哺集团认为,消费的改变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而2023年凑凑的人均消费为150.9元,这比“趁烧”最初的价格定位要低不少。
凑凑
“趁烧”曾不断调整价格,包括推出人均消费低于150元的团购套餐。此外,根据大众点评网,今年3月,“趁烧”的人均消费已经降至120元-133元之间,远低于创立之初的“250元+”。在全国仅关剩龙华会店时,“趁烧”方面曾透露其在调整经营模型,但是,龙华会店已经关闭,这也意味着,呷哺集团对“趁烧”的运营策略似乎已经指向了“放弃”,而非“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趁烧”门店全关之际,火锅巨头海底捞同样看上了烤肉生意,但是它想抢食的是中端烤肉市场。近日,海底捞旗下首个烤肉品牌“焰请烤肉铺子”在义乌、西安开业,目前在全国有4家门店,8月还将在南京、杭州开店,人均消费在100-108元。针对入局烤肉赛道原因,截至发稿,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尚未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冯家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