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的“国宝级”饮品珍珠奶茶在美国纽约大卖,年仅28岁的印度裔少女Anchal Lamba,与父亲花逾2年时间进行游说工作,最终取得台湾品牌“贡茶”美国经营权。目前在4个州份经营22间分店的Lamba坦言,经常被问到为何由印度人卖珍珠奶茶,“可能是我对珍奶的热情吧,我实在太爱她(珍珠奶茶)了,也希望别人喜欢她”。
父母来自印度、在纽约出生及长大的Lamba,目前是纽约州、新泽西州、麻省及德州共四州的贡茶美国分公司主席,旗下珍奶店多达22间。Lamba说,小时候家人常到皇后区华人聚居地法拉盛(Flushing)用餐,她11岁首次接触珍珠奶茶,自此对这杯来自台湾的饮料,产生不能自拔热爱,“印度文化里茶(chai)占很重要部份,与珍珠奶茶的茶底很相似,但加上珍珠后实在太好喝了”。
Lamba父亲2010年到香港公干期间,尝到贡茶珍珠奶茶后,立即跟Lamba说“我要把这个品牌带到纽约”,Lamba忆述当年她刚毕业,正准备好投入职场,以为父亲是开玩笑,谁知道他认真的。父女两人随后花了两年时间,与台湾总公司洽商,Lamba更飞到台湾,在珍珠奶茶店学师近一个月,最终成功打动品牌,获批出美国四州经营权,2014年正式进军纽约。
很多人包括加盟商、记者都问,为何一个印度人会经营珍珠奶茶店,Lamba表示,要回答这条问题,答案十分简单,“可能是热情吧,我实在太爱这杯饮品了,也希望别人会喜欢它,况且我在台湾受过训练呢”。事实上,她透露除了法拉盛(Flushing)及曼哈顿唐人街分店,其他分店内,约一半员工皆非亚裔族群,多种族成为店内一大特色。
亚洲小吃近年在美国快速兴起,Lamba透露,明年会加快开店,推测分店数量增至30间,并有意争取其他州份经营权。有趣是,各州食客对珍奶口味有不同喜好,如德州顾客最爱加入西柚籽制成的寒天(white pearl);纽约市种族多元,奶茶如招牌珍珠奶茶、奶盖饮品及香芋口味等皆长期热卖。
作者:郑柏龄
-------------------
立即订阅:微信搜「不可思议的印度」或 indiasee
新浪微博:@不可思议的印度 (每日更新)
每日原创更新,告诉你印度的点点滴滴,旅行经历、奇闻怪事。
投稿:zhuanti@qq.com
>辑导语:前几天我们突然在各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外国老哥用粤语录魔性视频“饮茶先啦”,引起了网友的创作和讨论,为什么这类视频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饮茶先”现象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几天,一股饮茶之风席卷了B站,然后也刮到了各个社交媒体平台。
起因是一则只有15秒的画质感人的视频。
视频中,一个老外拎着一袋奶茶,以自拍视角对着镜头用熟练的粤语粗糙地喊着:三点多了,还工作啥,先喝茶啊!做这么多都没用的,老板不会疼你的!
一个外国人面孔,一口流利粤语,一段打工人的心声。这段素材快速引发了B站网友的激情创作,相关视频迅速霸占了B站鬼畜区热门排行榜,原视频中的这位老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饮茶哥”。
网友除了看个乐子,还纷纷表示饮茶哥给人送来了温暖。
来看看大家的评论都是怎么写的:
- yintat:用最凶狠的语气说出最温暖人心的话。
- 蝶ku:21世纪最正能量,最正面暖心视频。
- JamSunSH:每天都得看一看,属于是治愈向asmr了。
- 雨花:劳动者自己的五一劳动节视频。
- ……
不少人称饮茶哥的视频“是人民喜闻乐见,反映了人民的真实需求。”
一、这个魔性的老外是谁?
事实上饮茶哥的视频并不是最近才拍的。目前能考据到的是,这则视频曾在2020年3月4日被马来西亚网友Bernard Tee发布在自己的Facebook动态,所以视频的拍摄时间其实是在一年前甚至更早;不过从Bernard Tee的其他动态来看,饮茶哥应该并不是他本人。
最近也有up主在新加坡采访到这位饮茶哥,据他说,自己只是“入镜了别人的视频”,但后来自己的这段视频很受欢迎。
视频火了以后,这位原本是Facebook上默默从其他平台搬运趣味短视频内容、记录自己生活的小透明用户收到了大量评论。
有人在这条动态下留言,“你的视频在中国火了。”
而后又有网友挖出饮茶哥的其他几个视频传到了B站,内容也基本都是他对着镜头向大家表达“还工作啥,出来嗨啊”的呼吁;比如跟“三点饮茶”对应的另一个梗“七点喝酒”,他在视频里说,“差不多七点啦,该下班啦,干那么多,钱又能带到哪里去!”
饮茶哥喊这些话时喜欢反反复复地重复,很是洗脑。
有网友根据饮茶哥的样貌和视频背景等等判断他应该是一个生活在新马地区的印度裔,他手中的奶茶是当地的特色“拉茶”。印度裔在新马讲中文并不是件奇怪的事,他们的生活常常也和很多粤语圈的华人相近,比如下午茶的习惯。
粤文化认为“到点自然食大过皇帝”,有知足常乐的成分在,所以这也完全能讲得通为什么一个老外会操着粤语跟大家讲这些话。
二、视频为啥能火?
眼看B站又一个新梗正式诞生。
饮茶哥的视频几乎包含了一切具有爆红潜力的视频所拥有的特点:猎奇,共鸣感,以及视频时长短。
最后一点就不用说了,时长越短的视频越容易被人看完,也更容易传播。这个视频最猎奇的点则在于——老外说粤语。
老外说粤语给人带来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听老外讲带有北京腔或是港台腔的普通话,尽管在新马地区一个印度裔会讲粤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国内观众看来,这种感觉,实在太奇特了。
何况作为中国八大方言语系的粤语,一直都是很多内地的朋友们“听不懂还很想学几句”的一门方言。
就像知乎网友@王子君分析的那样,“打工人逃离打工的基本正义,加上虽然有学习门槛但了解能感受到强烈情绪的粗鄙之语,结合点鬼佬的猎奇感和奶茶的亲和力,足以组合成一个基础素质优秀的梗。”
奶茶和打工人心声正是这条视频共鸣感的体现,还记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吗?这几年奶茶早已成了有着网红性质的一个词语,普通小白领几乎天天要靠奶茶续命。
打工人更是这样了。最近几年不管是窃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也不可能打工的”的“名言”变成流行语,还是人们对福报、内卷和五一假期调休等等现象的讨论,本身都是打工人焦虑的体现。
所以当听到饮茶哥“还工作啥,先喝茶啊”的暴躁呼吁,打工人第一个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三、B站鬼畜变味了?
在饮茶哥视频显示出大火的迹象后,B站自己也开始主动去push这条视频。
B站官方账号不仅在微博和公众号都推了这条视频相关内容,还在几天前在站内上线了“饮茶先啦”的热词系列表情包,大有要把这句话推成热梗的架势。
已经有网友留言,“我是看到了这个表情才过来找梗的,果然我已经落伍了吗?”
在平台和用户都痴迷于这个视频衍生出的内容时,也有部分人开始关心B站鬼畜视频是不是变味了。
对于B站的一批鬼畜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如今的鬼畜区内容已经不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样子。
就像网友@五更琉璃在知乎写到的那样:
“以前b站鬼畜区真的是节奏感十足,在无形之中洗脑,能让你一天之内脑海里都徘徊着那个旋律;如今大部分都是和相关热搜或流量有关,代表了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却失去了原来的特色。”
但事实上,B站的鬼畜区内容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走向大众的过程。
很多B站老用户至今仍将蓝蓝路鬼畜视作“最纯正的鬼畜”、“鬼畜的始祖”,而以蓝蓝路鬼畜为代表的初代鬼畜视频本身其实是非常小众的内容,甚至会让大部分观众觉得有些反感,是类似“精神污染”般的存在。
而现在我们在B站看到的大部分鬼畜视频,实则是更趋近大众喜好的内容,它们往往“结合时事”,反映着一批年轻人共同的心声,也是一些用户口中“能够将鬼畜发扬光大的视频”。
所以就像B站一直在喊的“破圈”,鬼畜区视频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经历破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把饮茶哥相关的二次创作视频视作鬼畜应该有的样子,鬼畜的意义也变了。
“二者并不冲突,一个是追溯本源,一个是适应大众。”B站用户豆儿憨在《最终鬼畜蓝蓝路》视频下的评论可能代表了一种值得参考的观点,“所以这个视频这么多年了收藏刚刚2W,跟那些动不动一个月之内收藏好几万的大众向视频没法比,也不用去比。”
作者:李禾子;公众号:品玩
本文由 @品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class="pgc-img">>撚啊做,饮茶先啊。
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大概是有史以来承受争议最大的假期。看似有着五天假期,可真正的假期只有一天,剩下四天里,其中的两天都是本来就该放假的周六与周日,另外两天则是把其他的双休日调了过来。
这种假期安排会令一些人满意,但另一些享受双休制度的人,无不为了被调走的双休日感到懊恼与烦躁:五一假期之前要连着上六天班,假期过后要大干三天,短暂地休息一天过后,又要迎来五个工作日。
< class="pgc-img">调休调懵了
>对这样的调休安排没多少怨言的人,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假期综合症”的困扰。“假期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便是止不住的疲倦与焦虑,无心学习及工作,奈何任务当头,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摸鱼欲望。
恰巧就在这几天,某个下午的三点多钟,你掏出了手机打算偷着摸鱼,突然看到沙雕网友在群聊里上传一段时长十六秒的短视频。
< class="pgc-img">>1
视频的主人公是一位戴着太阳镜的时髦外国大叔,身体硬朗,肌肉发达,好似威猛先生。大叔结实的右臂稳稳地支撑着手机,以自拍的角度录制视频,镜头全然不见晃动;左手则拎着一个插有吸管的塑料袋,袋中装有饮料,看起来像奶茶或者咖啡。大叔面有愠色,视频开篇就用一嗓子中气十足的“喂”,把你因疲倦而不知飘向何方的思绪一把拽了回来。
< class="pgc-img">路见不平一声吼,路人都要抖三抖
>与想象中不同,大叔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而非外语,显得非常喜感,可是不了解粤语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get到笑点,只见得身边懂粤语的朋友早就笑出了声。这些朋友会说,大叔的粤语口音十分纯正,尤其是语气词与粗口的运用,地道得很。
一些热心的粤语大佬为视频加上了普通话字幕,不懂粤语的观众这才体会到大叔的良苦用心。大叔是在呐喊,喊出了屏幕前的你一直想喊,却因为顾忌太多而不敢喊的真实心声:
摸鱼,正大光明地摸鱼。
< class="pgc-img">摸,都可以摸。图源B站@ZoixS
>大叔的愤怒不是无能狂怒,他手上的饮料袋是付诸实践的最好证明。大叔的语录话粗理不粗,肢体与面部表情亦充满了力量,他的全身上下都在号召你一起加入三点钟饮茶摸鱼的行列:
喂!三点多了,做做个卵啊做。饮茶先啦,三点多了,饮茶先啦。做那么多都没有用的,老板不会心疼你的。喂,饮个茶先啊,三点多了,做个(粗口)啊做。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先不管你有没有立即下单点一份奶茶,十六秒过后,你都坚定了明目张胆地摸个十六分钟鱼的决心。
直至晚上七点多,你再次想着摸鱼看手机,发现群友上传了大叔的新视频。大叔已经“放工”,也就是粤语中的“下班”,脾气明显好了许多。这一回不作正义演讲,大叔要多花几秒钟时间,絮叨些“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类的人生道理,配合一套收放自如的肢体动作,耐心地奉劝你准时下班:
喂!朋友!别干那么多啦,差不多七点了,放工啦,不用做这么多啦!做这么多工作,钱能带去哪里?差不多七点了!放工!去楼下茶室,美美的喝一杯!麦啤酒,黑啤酒,OK?开心下,不用做这么多!死了都没用了,钞票你又带不走!Happy下!饮酒!OK?!
< class="pgc-img">>这位素昧平生的外国大叔,堪称“反内卷”身体力行的典范,同时推己及人,三点劝你饮茶放松,七点劝你饮酒休息,把你当作真心朋友,比你自己还要心疼你自己。一想到这里,你不免有些心酸,甚至还想为此落下几滴热泪。
< class="pgc-img">>2
只要听过大叔一席话,你将无可救药地把他视作摸鱼的精神领袖。再过个两三天,你就会对大叔语录在人际关系网中的病毒式传播感到习以为常,也许你自己都变成了按时摸鱼信号的传递者之一。
< class="pgc-img">>群聊里被疯转的大叔短视频也在化繁为简,变为若干更加易于传播的大叔表情包,只要使用这些视频与表情包武装自己,任何人都可化身各大群聊的“提醒饮茶小助手”,把大叔的摸鱼精神发扬光大。
< class="pgc-img">>当然,放到那些有老板/老师在的群,即便你与群内的其他人早已对摸鱼一事心照不宣,也不会有哪个胆大的敢在工作/学习群造次,对个人前程酿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 class="pgc-img">>正相反,当你想忙里偷闲打个游戏的时候,背诵一下语录,总会有其他的“小助手”冒出来对暗号。
< class="pgc-img">>即便你的群聊有如一潭死水,从未有人了解并帮助你了解大叔,大数据推送也迟早要把大叔的光芒投射到你的脸上。许多网友反馈,B站的推送系统异常地准时,劝茶的视频一定会在下午3点多推送给自己,劝酒的视频也会出现在晚上7点左右的APP首页。
< class="pgc-img">>B站推送的大叔视频,都是无数UP主不约而同地从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短视频平台搬运而来的,必然会产生撞车现象。
不同版本的粤语翻译还不一致,至今一些网友仍在争论翻译的相关问题。像七点饮酒的视频就被一度误译为“七点饮茶”,视频中听起来像“饮个靓靓的杯”的那句话,现在仍缺少一个令绝大多数网友信服的译法。
< class="pgc-img">>B站对粤语内容的审核把关,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既无力揪出大叔粤语中的粗口,亦不能把撞了车还不注明出处的大叔视频有效过滤掉。一些评论调侃道,审核人员一听到大叔的那声“喂”,就直接让视频过审了。
不过,视频平台对大叔视频的网开一面,促进了UP主二次创作的百家争鸣。工作日接连不断,推崇三点饮茶七点饮酒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叔的人气也节节攀升,到了五一假期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周末,大叔已然跻身于“鬼畜全明星”之列了。
二创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技术力,哪怕只是加上一个简单的假笑特效,或者把某个知名广告的角色换个脑袋,大叔那副看着你想摸鱼却摸不得的恨铁不成钢神情,就会立马变得放飞自我起来。
< class="pgc-img">图源B站@monsieur假笑
>< class="pgc-img">图源B站@还有一天就放假了
>像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影视或游戏中擅说粤语的角色,复刻一下劝人饮茶喝酒的宣言,也绝对没有任何违和感。
< class="pgc-img">刘醒在梁非凡面前发表饮茶宣言。图源B站@柴可夫柯基
>< class="pgc-img">《明日方舟》陈警官饮茶。图源B站@琳琳昼
>< class="pgc-img">《彩虹六号:围攻》香港干员Lesion饮茶。图源B站@高坂大芥末
>有人会说,三点三,也就是下午3时15分左右的下午茶环节,是香港打工人的专利。但摸鱼这件事本身,是所有人类的本能,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准时来杯下午茶,你三点饮茶七点饮酒的摸鱼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class="pgc-img">张飞喝(一声)断长坂桥。图源B站@万恶之源源
>< class="pgc-img">疯狂戴夫要饮茶。图源B站@芦苇草的梦想
>< class="pgc-img">富兰克林与拉玛也要饮茶。图源B站@五羊城野驴-37424
>使用其他的语言重新演绎饮茶宣言,也能体现摸鱼在群众中的普适性。
< class="pgc-img">东北话版。图源B站@画邴充饥
>< class="pgc-img">长沙话版。图源B站@NerdBoy
>< class="pgc-img">粤式英语版。图源B站@midnightkaka
>既然成了鬼畜区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大叔也有必要与此前过气的梗友情联动一下。
< class="pgc-img">饮茶宽带。图源B站@浅澄月
>< class="pgc-img">饮茶循环。图源B站@T?m
>摸鱼饮茶一时爽,但是要注意适度。提到饮茶,养生营销号会说,下午3时的“申时茶”利于人体排毒,有益健康——但这肯定不适用于糖分超标的奶茶。
< class="pgc-img">N个月前
>< class="pgc-img">N个月后。图源B站@阿攸丶
>更要提防某些不想让你心安理得地摸鱼的人,他们只要稍微变动一下大叔演讲的语序,便能制造出完全相悖的语境,以及一个忽悠别人做工,唯独自己饮茶的黑化大叔。
< class="pgc-img">图源B站@蛋蛋_TV
>3
在本文截稿前,大叔的另外三期短视频也被上传到了B站,这些视频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DLC”。尽管还缺乏像三点饮茶或七点饮酒两部视频那样的关注度,但不出两三天,这些视频就一定会被凝练为新的鬼畜素材。
第一部视频也是在晚上七点多,大叔戴着牛仔帽,摆出熟悉的自拍姿势,依然在用粤语关心着屏幕前的你,问你下班没,吃饱没,记得及时放工,饮酒Happy下。但这一回,大叔没有发火,语气与神情也十分平和,如同在唠家常。
< class="pgc-img">图源B站@飙马野爹
>有人猜测说,是因为老板办公室就在旁边,大叔不敢提高音量。可大叔的勇气远超他们的想象,在第二段视频中,大叔放得很开,直接在工厂里吼了出来,吼的倒不是粤语,是马来西亚语。时值中午12点,大叔旁若无人地对着屏幕咆哮道,12点了,午休了,别做工了,干饭先,然后休息,到2点再回来工作。
< class="pgc-img">图源B站@sjy891
>来到第三段视频,就几乎没有网友能够听出大叔的是什么语种了,有网友猜测是泰米尔语。不过背景的天色,以及大叔手中的立顿杯装奶茶,似乎告诉我们,大叔仍在向更多的人普及三点饮茶的重要性。
< class="pgc-img">图源B站@维他奶他奶奶
>大叔的语录在异国他乡发光发热之余,不免会有一批网友感到好奇:会说这么多语言的暖心大叔,究竟是何方神圣?
从面部特征来看,大叔像是印度裔,而他在“三点饮茶”视频中拿着的奶茶袋,是马来西亚等南洋国家常见的包装形式。
马来西亚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人口构成中包括23%的华人与7%的印度人,除了官方确认的马来语之外,包括粤语、闽南语等我国南方的多种方言,在马来西亚都能吃得开。因此,大叔也许是一位同时掌握了马来语与粤语,有着香港人下午茶习惯的印度裔。
B站上搬运大叔视频的UP主所给出的视频原出处,指向一位名叫Bernard Tee的Facebook用户。Bernard是一位经营宠物生意的马来西亚人,他的Facebook页面有许多短视频,大部分是从其他人处转发过来的。
< class="pgc-img">>2020年3月4日,Bernard上传了他所有可见动态中人气最高的“三点饮茶”视频,目前已经拥有超过59万次的播放量。
< class="pgc-img">Bernard:“哈哈哈,三点饮茶时刻。”
>但笔者没有在相同的页面找到“七点饮酒”的视频,另外三部大叔的视频更是不见踪影。笔者还查到了Bernard的TikTok账户,不过他只用这个账户分享宠物视频。
笔者有理由相信,Bernard只是个视频搬运者,以及大叔信条的践行者。最近两天新增的视频评论中,已有慕名而来的网友向Bernard询问大叔视频的出处,可Bernard始终没有理睬他们,仅是自顾自地继续发着Facebook动态。
到此为止,线索就断掉了。网友们搜不到视频真正的原始出处,更别谈挖掘出大叔的身份信息,就连大叔录制视频的具体年份,也无从知晓。一些网友称,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看到过大叔的视频,诸如此类的说法一时也无从验证。
这样其实也好,毕竟英雄不问出处。也许这位大叔就是Bernard Tee,也许大叔只想当一位从不留下名字的“活雷锋”,至少现实中的他,无需承受网络的纷纷扰扰,能够一如既往地过好12点干饭、3点喝茶、7点放工喝酒,如此规律到令无数人钦羡不已的现实日常。
4
自Bernard去年3月上传“大叔劝茶”的视频以来,这段视频在数天内辗转于Facebook与TikTok,几天后便被国内网友发现,上传至微博与抖音。
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叔在国内从未被捧到如今的高度,在国外更有些无人问津的意味。原因有很多,比如反复的疫情,比如没有及时跟进的粤语翻译及字幕,比如只有我们在承受的五一调休。
再比如,国人对社会竞争与劳资关系的相关讨论,从来不似此时此刻般激烈。而大叔的“反内卷”摸鱼精神,正如久旱中的甘霖,令每一位在奋斗中迷茫与焦虑的年轻人感同身受。
千里之外的马来半岛上,一位与你素昧平生的外国大叔,正在为疲惫的你争取一份懒惰的权利。就算你不饮茶也不饮酒,单是每日浏览群聊、视频与表情包,以及这篇文章耗费的几分钟,也足够放松一下,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