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悦色加盟费用主要包括加盟费、装修费、设备费、存货费等。具体费用如下:
1.加盟费:加盟茶颜悦色需要缴纳一定的加盟费,具体金额需要根据加盟店的规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加盟费在10万元左右。
2.装修费:茶颜悦色的装修风格独特,需要投资者进行一定的装修。装修费用因地理位置、店面面积、装修风格等因素而异,一般在20-30万元之间。
3.设备费:茶颜悦色的设备包括制茶机、冰箱、烤箱、POS机等,需要投资者自行购买。设备费用一般在10万元左右。
项目咨询热线:136-1102-3154 添加V 请备注(茶颜悦色+地区+电话)可查询当地加盟费用、政策、加盟事宜~
< class="pgc-img">>茶颜悦色加盟条件
1、年满18岁,具有民事履约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
2、加盟商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健康的心态。
3、根据加盟模式,拥有一定的项目资金。
4、具有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承受能力。
5、合理的店铺位置,固定经营的场所。
6、吃苦耐劳、聪明肯干,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实现理想的人。
< class="pgc-img">>7、认可总部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遵循“茶颜悦色”规范化管理,遵守国家法令法规。
8、具体加盟法人资格和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
整店输出:
为了保证茶颜悦色的统一形象,餐厅的设计由总部指定的专业设计师设计,免费提供完整的装饰图。投资方应寻找合适的工程队进行施工。
< class="pgc-img">>物流配送:
利用高效物流配送系统,准确、即时、快速地发货至全国各地终端,彻夜服务,货如轮转,高品质,低价位的一站式供货,为投资者比较大限度降低成本。
要想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足够与众不同,拥有独特的市场优势。比如特别好吃,味道不同于其他品牌,或者价格足够低,无人能比。奶茶市场最怕的就是过于大众化。它必须具有自己品牌的独特性。茶颜悦色就有自己的独特性。
者 | 谢任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没想到,娃哈哈也悄悄杀进了奶茶市场。
12月27日,一份关于娃哈哈将开线下茶饮店的《娃哈哈天生营养自然好茶合作手册》在网络上流传。根据界面的报道,娃哈哈已在1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招商加盟。
据悉,该项目将由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投资界查询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成立于今年10月29日,法人为宗庆后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缴了50万,占股比例为25%;另外一家公司为今年6月成立的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出资150万持有75%的股份。
那么,开一家娃哈哈奶茶店要多少钱?《合作手册》称,加盟娃哈哈茶饮店费用为28万元,包括店面评估、店面设计、店面装修、设备输出、技术培训等内容。而该品牌定位16-35岁的茶饮主流女性消费群体,单品价格区间为10-30元/杯。
娃哈哈入场,堪称新式茶饮市场火热的一缕缩影。这一年,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茶颜悦色、答案茶等品牌扩张,全国新增奶茶企业超过23000家,但奶茶店的日子并不好过。北京一位鹿角巷加盟店店主郭伟(化名)对投资界坦言,“我们准备撤店了。生意不好做,新开的时候还行,时间长了没有新品生意就越来越不好。”
这是一门暴利生意?
连娃哈哈都要卖奶茶了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俨然已被奶茶攻陷。
而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悄悄与一家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以轻资产加盟方式布局茶饮店市场,定位16-35岁的茶饮主流女性消费群体,单品价格区间为10-30元/杯。
经投资界查询,该项目由广州娃哈哈健康饮品有限公司运营,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今年10月29日,法人为宗庆后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缴了50万,占股比例为25%;另外一家公司为今年6月成立的广东冠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出资150万持有75%的股份。
产品则延续了娃哈哈原来的风格。一份《娃哈哈天生营养自然好茶合作手册》显示,该奶茶店将以“童年回忆”为亮点,依托原有产品,打造了AD钙奶系列、奶茶系列、乳酸爽歪歪系列、水果茶系列、芝士营养快线系列和冬季热饮系列等产品。
另外,茶饮店将以加盟方式进行拓展。《合作手册》显示,加盟费为28万元,包括店面评估、店面设计、店面装修、设备输出、技术培训等内容,店铺形态则分为创业店、标准店和旗舰店三种。
投资界发现,广州娃哈哈近期在对多个岗位进行招聘,包括“饮品培训师”、“直营店店长”等。其中,“饮品培训师”一职的岗位职责为负责调制饮品、调研茶饮及水吧市场、研发新品等;任职资格则要求“2年以上茶饮行业调制饮品经验”。
事实上,娃哈哈并非茶饮市场的唯一“新玩家”。对奶茶下手的传统品牌并不少:今年4月,“凉茶界大爷”王老吉推出了两款奶茶,荷叶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鲜奶,主打健康养生,赚足了眼球。5月29日,大白兔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吸引大批消费者前去打卡,想喝上一杯至少排队4个小时,均价20元的奶茶硬是炒到了500元;8月,蒙牛也杀入奶茶界,第一家线下实体奶茶店“南小贝”开业……
传统品牌为何也爱上了“找茶”?一位资深奶茶从业者指出,“曾经奶茶店确实是比较暴利的,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率高达90%,即使添加鲜果制作,利润仍在70%以上。”
超20多家VC/PE入局,奶茶越卖越贵了
作为茶叶大国,我国具备奶茶发展的天然优势。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占总人口的36%。
背靠庞大的消费群体,新式茶饮品牌陆续崛起。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答案茶等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创造一个又一个“排队神话”。
这波热潮背后,各路VC/PE机构的身影陆续浮现。据投资界(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目前茶饮行业融资金额已超18亿元,20多家VC/PE机构入局。整体来看,头部茶饮品牌的融资金数额都不小,比如因味茶、喜茶、奈雪の茶都进行了亿元级别的融资。
不难发现,茶饮的投资热潮始于2016年,并在2018年达到高潮。2016年,茶饮头部品牌喜茶拿到IDG资本和今日投资等机构投资的1亿元;2017年,另一网红品牌奈雪の茶也完成1亿元A轮融资;到2018年,茶饮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中小玩家陆续进场,答案茶、鹿角巷、木窄木木、gaga鲜语等均获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茶饮市场的融资热潮有冷却趋势。知名网红茶饮品牌中,在今年获得融资的仅乐乐茶和茶颜悦色两家。
茶饮品牌的存活率并不如外表光鲜,同质化严重、存活率低、盈利难成了行业的通病,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另一方面,越来越高的估值也令投资人望而却步。去年3月,奈雪の茶完成A+轮投资成为茶饮界首个估值达到60亿元的独角兽;今年5月,喜茶曾传出完成由腾讯、红杉资本参投的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估值高达80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投资人透露,自己曾看好某头部茶饮品牌,“当时去店里买了尝过,好喝是好喝,可是太贵了。”
一年新增2.3万家企业,卖奶茶还是那么火
从一夜爆红的喜茶,到开创了“茶+软欧包”双品类模式的奈雪の茶,想成为“中国星巴克”的因味茶,以及强调东方美学的煮叶……一众新式茶饮品牌搅局,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
美团在《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中曾指出,2018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远超咖啡品类。与此同时,2018年美团外卖平台上供应奶茶的商户数量呈3倍增长,甚至还有不少餐厅将奶茶增加到菜单中吸引流量。
这一势头在2019年得以延续。天眼查显示,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奶茶企业23664家,创下了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已经超过14万家,而在2000年,全国奶茶企业还不到1000家。最近5年是奶茶品牌的井喷时期,从2014年至2018年,奶茶企业数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
这其中,头部品牌纷纷加速开店。截至今年11月,因味茶开店25家、乐乐茶32家、奈雪の茶152家、喜茶222家,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奶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按照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奶茶价格等因素综合估算,预计我国奶茶市场容量能够达到986亿元,接近千亿元级别。
但这一数据似乎相对保守。奈雪の茶曾在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中指出,按“中国茶饮市场规模=新式茶饮门店销售额+传统茶叶销售额”测算,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按照“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咖啡门店销售额+咖啡豆销售额”测算,中国咖啡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接近2000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底,中国茶饮的市场规模将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
九死一生的魔幻现实
这一年,21800家奶茶店经营异常
然而,在开出2.3万家店的同时,截至11月底,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高达2.18万家。“你的奶茶店倒闭了没?”这一灵魂拷问背后,现实却有些冰冷。
业内盛传“十家奶茶店九家亏”也绝非危言耸听。今年7月,网红茶饮品牌鹿角巷在深圳海岸城首家门店关闭,距离开业还不到15个月。回想开业时,店门口一张“预计等候时间5个小时”的指示牌霸气十足,曾在网络引发热议,甚至抢了同一条街上喜茶的风头。当时,从鹿角巷门口蜿蜒而出的队伍长度是同一条街上喜茶队伍的两倍,甚为壮观。
如今,仅过了一年光景,鹿角巷大部分门店已经没有了排队的火爆场面,各大饮品推荐榜单也不见其身影。更惨淡的是,今年6月,位于杭州萧山万象汇负一层的鹿角巷门店也被爆出关店,从开业到关店仅用了约半年时间。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一位鹿角巷加盟店店主郭伟(化名)对投资界(ID:pedaily2012)坦言,“我们准备撤店了。生意不好做,新开的时候还行,时间长了没有新品生意就越来越不好。”
郭伟2018年加盟鹿角巷,将店开在了北京长楹天街对面的华联。他透露,当时选择加盟这一奶茶品牌,主要是看中了该品牌较为成熟,且加盟费不算太高,前期大概交了十几万。选址主要是看上了成熟商圈,商场人流量也大。
“但实际上,开一家奶茶店并不是交完加盟费就完了,加上房租、设备、装修、物料、人工、培训费等,前后花了30多万元,利润空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郭伟坦言,运营一年多以来,目前店面成本已经基本收回,关店意味着及时止损。在郭伟看来,奶茶行业之所以竞争激烈,根本症结在于缺少壁垒、门槛极低,同质化极为严重。
从以暴利著称到如今光环消散,奶茶行业敲碎了万千创业者的暴富美梦。那么,娃哈哈此时杀入,会有想象空间吗?
本文源自投资界
兽按
新茶饮,风向何处?
< class="pgc-img">>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134篇原创文章
继喜茶产品全面降价之后,奈雪的茶也官宣大幅降价。
3月17日,奈雪的茶大幅下调产品价格,最高降幅10元,目前已无30元以上产品,14至25元成其主力价格区间。同时,推出20元以下新茶饮产品线轻松系列,并承诺每月上新“1字头”产品。
此前的2月中旬,喜茶宣布门店全面降价,所有产品降至30元以下,并称“今年不涨价”。
两家新茶饮头部品牌接连降价,不仅让人产生疑问,是消费真的不行了,还是年轻人不愿意再买高价奶茶了?
实际上,在门店拓展放缓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业绩增长才是最关键的。无论是现在的降价,还是以前的涨价,新茶饮企业都在随着市场变化而进行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都在放宽价格带,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新茶饮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过去相比,正进入一个相对放缓的新发展阶段。
2021年,新茶饮门店规模37.8万家,连锁化率达36%,上市企业1家。
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和所披露融资金额,达近10年顶峰。新茶饮市场,在这一年迎来大爆发。
但伴随着融资、上市的同时,降价、关店、裁员、持续亏损等一系列事件在新茶饮的头部企业连续上演。
面对内卷严重 、成本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外加内部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困扰,新茶饮赛道在2022年进入了放缓求稳的发展阶段,每个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突围点。
《灵兽》梳理新茶饮2022年披露的8起融资事件后,发现均是以垂直细分品类、切下沉市场、模式更创新的品牌为主。
1
风向何处?
截至3月21日,2022年中式新茶饮共有8起融资事件。
1月份披露的小仙兔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打造的是会员制创新模式;柠季获得数亿元A+轮,产品全部以柠檬风格为主;荷田水铺完成战略融资,产品以养生药茶为主;椿风完成战略融资,以“药食同源”的养生饮品为主。
2月份完成融资披露的有以鲜果为主的苏阁鲜茶、以酸奶为主打产品的新疆品牌西琳姑娘,及获得6亿元融资披露,以“烧仙草”品类为主,更下沉的书亦烧仙草。
3月18号刚刚完成融资披露的茶嘟嘟,主要切的是大众茶饮市场,产品价格带介于10元-20元之间,是市场里相对中客单价,且门店计划主要布局二线及以下城市。
对2月份获融资的书亦烧仙草,一位行业人士对《灵兽》表示,“从原料‘烧仙草’来说,目前市场上产品的创新仍旧处于早期,尚且停留在初级阶段,一些品牌针对‘烧仙草’的创新主要是从包装、食材搭配、营销上来开展的,而对于其深加工,以及功能性的创新相对较少,还有诸多潜力待挖掘。”
< class="pgc-img">>同时,上述人士称,“更细分的产品,相对于市场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来说,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区分,关于模式上的创新属于一个附加值,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和做下沉。”
在经过2021年的“大爆发”前,中高端新式茶饮店增速较快,市场规模自2015年的8亿元增至2020年的1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5.8%。但同时伴随着的是“数量越来越多,产品上也越做越同质”。
在新茶饮品牌越做越像的背后,中高端市场规模的暴涨,资本市场对新茶饮赛道的态度,也开始呈现反转。
去年年中,一些长期关注新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就曾对《灵兽》表示过,避开新茶饮赛道中的奶茶品牌,对于只聚焦于两三款单品打造爆品的项目很感兴趣。
经过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新茶饮赛道的竞争程度已经从“激烈竞争”衍变成了“激烈内卷”。
“在新茶饮赛道上,基于此前的环境去考虑投资的话,几个头部品牌终究是绕不过去的,所以我们会关注品类更垂直,已经做出爆品,有差异化打法的新品牌。”一位投资人对《灵兽》表示。
对此,行业观察人士对《灵兽》表示,时下面对新一代消费群体,凭借差异化单品破圈,斩获新增用户,并依靠自身优势路径,进行新增用户留存,最终实现新客的转化与老客的复购,对于头部新茶饮企业,和一些新玩家来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对于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也需要新茶饮品牌以更新的方式触达用户。
2
层出不穷的创新
进入“激烈内卷”时期的新茶饮,新品牌试着用差异化“撕”开一道口子。
据《灵兽》观察,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新品牌也开始层出不穷地做出“创新”。
比如,在产品品类上做“聚焦”。店内只有一个SKU,只卖一款产品柠檬茶的麒麟大口茶,除了冰度和糖度外,其他都没得选。据了解,目前有8家店面。
该品牌创始人林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除了模式的创新外,在柠檬茶品类上也做了改良,以嗅觉为突破点,通过香气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再比如,以聚焦一款原料做差异化的椰子类专门店,在深圳有不少网红新晋品牌,以椰子水、椰浆为基底,围绕“椰子+”做产品。
一位该类品牌的某企业运营总监透露,“我们同时也有一些与椰子食材相关的小零食,售价在8-10元。这款零食在门店收银台处销售,基本上点单顾客,都会顺手带一包,可以提升客单价。”
据了解,新茶饮品牌除了在模式和产品的创新之外,还有一些以“低价策略”做突围的品牌。
位于上海的Cubic Coffee 三立方咖啡(下文简称三立方),模式和Manner很像,但价格却更低,在三立方的门店仅有13款产品,不分大小杯,黑咖啡统一10元/杯,奶咖统一15元/杯,手冲20元/杯,自带杯再减5元。
也就是说,如果顾客自带杯,只需要花5块钱,就能买到一杯美式,还可以免费加浓。
同样是在上海,也以“会员制”打出低价模式的小仙兔,想把商超的会员制,复制到了茶饮行业,称顾客只需用9.9元年费办理会员卡,就可以享受“会员价”。如,纯茶5.9元、奶茶6.9元,一杯杨枝甘露只要9.9元;1000毫升的一桶水果茶11.9元就能买到手。
< class="pgc-img">>不过,相比于品类覆盖衣食住行的商超,茶饮仍然是个单一的品类,很难让顾客为了一杯奶茶而专程前往。所以,“会员制+低价”做茶饮,最终能不能成功,考验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和门店的便利程度以及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新品牌要打造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得围绕三个基本点来做:一是,总成本领先。但是要做到总成本领先,壁垒最高,这需要深耕产业链的资深玩家入场,用上游的整合能力把价格打下来,做下沉;二是,做差异化战略,通过产品或者模式的创新,突围市场;三是,做聚焦,把一个产品或者品类做到极致,可以更快撬动消费者的心智,再者可以让内部运营更为简单高效。做到其中任何一个,都能做出战略定位。
对于不断升级迭代的新茶饮,发展到今日,从产品上来看,多偏向于多元化,以综合性品牌居多。在一定程度上这利于扩大品牌受众,但也在品类价值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从《灵兽》梳理的几个今年刚获融资品牌中,其中,获得数亿元融资,聚焦青柠品类的品牌,自去年获得字节跳动和顺为资本的A轮融资后,也备受资本的关注和青睐,后走出发源地华南,完成扩张。
就此来看,新茶饮也有机会从大而全的头部品牌,转向更聚焦品类的新品牌。
但对于想开局就完成覆盖率的跨界者邮局咖啡,却引来诸多的质疑声。
3
邮局咖啡的挑战
邮政快递做新茶饮,有其自身优势,但也有矛盾和挑战。
从数据上看,邮局咖啡在未来规模想象覆盖率上,优势很明显:9千个揽投部,便民服务站35万个,村邮站10万个,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若按照这组数据来计算的话,邮局咖啡覆盖率绝对无敌。
但是,单靠高覆盖率去挑战行业巨头深耕多年的主业,邮局咖啡显然目前还未成熟,毕竟目前除了门店分布广泛、覆盖率高之外,邮局咖啡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据《灵兽》了解,邮局咖啡2月14日在厦门正式营业,这是中国邮政做的第一家直营门店。以复古绿布景和标志性的邮筒作为门面设计,带着浓浓的中国邮政色彩。
从厦门邮政微信公众号上来看,在邮局咖啡店内,有咖啡、茶饮、甜点,单价在20-40元之间。另外,在保留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咖啡饮品和邮政文化创意服务,如定制的明信片、笔记本、伴手礼、帆布袋、潮玩、虎爪杯等。
而从邮局咖啡当前的运营来看,其特色主要集中在邮局主题场景,靠“情怀”吸引一波流量,饮品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且有不少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表示,价格贵。
此外,在选址方面,邮局咖啡与邮政网点高度捆绑,但网点布局未必与消费者习惯一致。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邮局咖啡面前的挑战。
< class="pgc-img">>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邮局咖啡由中国邮政和中域咖烨合作打造。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中域咖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1日,在股权方面与中国邮政没有关系。
这也意味着,中国邮政将采取第三方运营的模式拓展邮局咖啡。
从中国邮政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图上可以看到,除了占56.25%主营业务交通运输外,中国邮政还布局了租赁商务、批发零售、金融业、文化体育、住宿餐饮等各个行业。
或许在快递业竞争激烈的当下,邮政快递跨界新茶饮行业,是在试图谋求新的出路。
当然,对于邮局咖啡的跨界,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的是,邮政快递也在试图争取获得新崛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但回归到新茶饮企业能否跑通模式的点上来说,邮政咖啡还应该去考虑自身大规模集采的能力、源头品控能力、拼配茶比例调配能力、从上游获得消费新趋势的能力,以及最终是否能打造出一条稳健供应链的能力。
4
产品与文化如何自洽?
1992年进入中国,独立包装的立顿小茶包,仅用五年的时间就完成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
到2005年,立顿红茶的销售额突破了28亿美元。
2019年立顿茶业务营收达到20.8亿欧元,约合163.3亿元人民币,高于我国2019年top10茶企营收之和(134.5亿元人民币)。
《灵兽》了解到,在2021年,立顿一共在中国市场经营着超过200个产品,涵盖茶包、茶粉、罐装散茶等多个品类,每年卖出约20亿杯茶。数年中一直保持双位数的复合年增长率。
今年10月,立顿日养草本茶就推出了一款茶包新品“神气茶”,即人参枸杞乌龙茶。据了解,这款茶包也是立顿迎合“健康养生”风潮,推出的一款产品
“疫情之后,我们看到消费者对强健身体、增强免疫需求激增,所以我们推出了这款养生茶。”立顿品牌方曾表示。
而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王国”,有3000多年的茶叶栽种史。从18世纪初开始,茶叶就是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
对此,有不少新锐品牌,开始打造类似于立顿的袋泡茶产品,想重新培育市场,吸引年轻消费者。
例如,上个月融资披露的传统茶饮品牌“一念草木中”,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个新锐中国茶品牌。创始人夏正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此前曾任阿芙精油VP。
< class="pgc-img">>从公司的产品上来看,主打精品包装茶,同时覆盖限量茶礼盒等。
据《灵兽》观察发现,在不同的茶包中,分别添加了不同的香味,例如,绿茶以栀子花香和果脯香为主,产品打出宣传语为“只闻花香,不见花”,白茶茶包以话梅黑糖香气为主,红茶以桂圆干香气为主,乌龙茶以焦糖香气为主。
对此,一位“老茶客”表示,把中国传统原叶茶最经典、最原始的茶香给覆盖掉了,这哪里还是传统原叶茶?而且茶叶在茶包内,也看不见茶体,也无法从茶芽上作观赏。
另外有网友表示,“和小罐茶一样,又是一款重营销的模式,但是将经典的传统中国茶做成快消品,应该不会长久。”
面对该类新锐品牌,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立顿在西方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与西方的“快”文化自洽,而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也一直被当作“慢”文化对待。对于中国爱茶人来说,讲究的是制茶的工序,喝的是慢“功夫”,而不是标准化,更不是快速出产量的工业化产品。
“一些新品牌在打造产品时,应该多考虑产品如何形成文化自洽。而不是为了对标某品牌,而打造产品,做成该品牌的‘影子’,去与之抗衡,最终还是会落寞收场。”行业观察人士对《灵兽》称。
所以,不管新茶饮的风向哪儿吹,作为“选手”,在踏入赛道之前,应该先去做好赛前准备,而不是风往哪吹,就往哪跑。(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