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烧烤、很久以前、冰城串吧…..这些在品牌烧烤版图上的强势品牌,有的专注南方市场,有的主打北方市场,有的场景体验已成经典,各品牌都各有其优势。
拿木屋烧烤来说,打造的是夜市、大排档的场景,它想给顾客营造一个放松场景。烧烤来源于市井街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才是它本该有的风格。虽然木屋烧烤顺应时代潮流,将烧烤规范化,把大排档提升到了足以进入商超的高度,但却从装修、氛围营造,还原烧烤本该有的气氛。木质装饰、不太规则的椅子、嘈杂的环境,服务员在大声吆喝,给顾客营造一种在夜市、大排档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油烟大、因烧烤产生明火而让选址受到限制、出品慢,一直是传统烧烤行业的痛点,但实际上,烧烤是否用木炭,早已经不是顾客最关注的元素。
木屋烧烤炉不用预热,即开即用,火力均衡。烤制韭菜、青椒、菌菇等只需2分钟,扇贝、生蚝、海螺等仅需3分钟,鲫鱼、牛排、猪蹄等不易烤的产品也仅需4分钟,大大提高了门店效率。无油烟让烧烤门店的选址更自由,同时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不用一身油烟味回家。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说实话,木屋烧烤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品牌,当时第一家进入我们这个城市的店,刚好开在我住的附近,听朋友说开业第一天就排队了几个小时。连续排了几个星期,说是当时的折扣力度也是比较大,特别是海鲜半价的时候。
< class="pgc-img">>那个时候自己比较忙也没去,大概过了几个月的时候,跟朋友吃饭的时候才去,记忆中体验是非常不错的,晚上饭点的时候去,虽然不用排队,但基本上也是坐满了人,那个时候是工作日的时候。
< class="pgc-img">>记得那个时候应该是我们差不多快吃完,晚上八点的时候,店里突然就开始热闹起来,店员在跟顾客做互动,有猜拳有抽签,记得应该是中奖就可以享受八折,就一个名额,整体的氛围做的还是不错的,我自己是做餐饮的,所以感受还是比较深。
< class="pgc-img">>之后在其他的一些烧烤店,也发现有一些也已经在模仿木屋的这种操作,调动顾客氛围吧。但前段时间再去吃的时候,就感觉不是特别好了。
< class="pgc-img">>那天我们是周五过去,应该是刚开市的时间,店里基本没什么人,我们就看菜单点了几个菜,却发现整本菜单已经破了,封面跟页面快完全分离,这在这种大连锁店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毕竟代表门面。然后是一个男服务员在帮我们服务。
< class="pgc-img">>也不是说不好,可能是店里做管理的吧,脖子戴着银项链,衬衫也没穿好,可能是因为衣服比较小吧,嘴里还叼着牙签,有点夫妻档的感觉。
< class="pgc-img">>这可能更加接地气,但整体跟我之前的对比差距太大,关键是产品上来的时候,居然只是温的,店里就我们一桌客人,应该不存在忙不过来的事情。还有就是能明显感受到肉串变小了,做餐饮的对这方面还是比较敏感的。而且品种少了很多,可选择性也少了,反而是一些烤包子,新疆炒粉面多了。
< class="pgc-img">>最重要的是我们点了一盘炒粉,二十几块钱,只吃了几口就放在那边了,出品可以说只能打50分,其中10分含着以前对他的整体感受吧。
< class="pgc-img">>可能餐饮店做的越大,面临更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产品和管理了,这些没把握住,可能品牌知名度越大,反而给顾客留下更加不好的印象吧,你们认为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他,90年代来深圳,从一个保安开始奋斗,做到中华自行车分公司的老总,再到三洋事业部的经理。
有了优越的职位,他还不安分,跳槽出来干烧烤,硬是把一个路边摊的生意,做到了现在全国十几个一线城市150家店的规模,成为烧烤品类的冠军。
今年他喊出来一个“坚持五年,百城千店”的大计, 并说要成为餐饮行业的华为。
他就是木屋烧烤的创始人,隋政军。
餐饮界(canyinj.com)特约了采访了隋总,为大家深度解读木屋烧烤的成功经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没人看好才是机会,木屋烧烤成功靠的是别人“看不上”
餐饮界:之前有了解过您的一些经历,从90年来深圳从低做起,到中华自行车的老总,再到三洋事业部的经理,最后却改行做烧烤,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次跨界创业呢?
隋政军:我当时的创业属于被创业,我是因为特殊原因,拒绝不了别人,迫于无奈去做的,这些事都不是我想去做的。
尤其在90年度,那时根本就没有创业这么高大上的词, 我记得当时一个好朋友听到,还说我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去干这些小商小贩的事。在当时大部分的人眼里,最好的工作是去国企外企这些大单位上班,第二流的人才去做生意。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创业,我认为当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机会的时候,他一定不是一个机会,只有大家都不认为是机会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机会。就像当年马云做中国黄页,做阿里巴巴,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认可这是个机会。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创业,我觉得不应该叫创业,应该叫试错,创业的机会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试出来的。
< class="pgc-img">>?
我经常在说我们木屋能有今天,我不认为是我们有多厉害,只不过说是因为我们做得早,这个市场给我们的窗口期很长,允许我们在这个窗口期不断地去试错。
在我印象中,这段窗口期起码延续了六七年时间,可以不断地去试错。
< class="pgc-img">图源:木屋烧烤
>餐饮界:现在木屋烧烤的发展状况如何?进入了几个城市,开了多少家店?有计划去三四线城市吗?
隋政军:我们现在进入了十几个一线城市,大概开了150多家店吧,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有些店在筹备开业之中。
至于说,去三四线城市,我们暂时还没有计划,虽然我们知道,去三四线开店肯定是赚钱的,但是我们木屋烧烤那么多年坚守的一个东西,就是做事第一,赚钱第二。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首先资源是有限的,而更重要的我认为是要做好一个战略布局,而不是着急去收割。
当你战略布局没有做好,就急着去收割,虽然你可能赚到钱了,等回过头去看,很可能一些重大的市场战略机遇就错失了,所以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关注这些。
餐饮界:在餐饮行业做一家店,从0到1成功容易,但很多店最后死在从1到10的路上,木屋烧烤当年是如何做到从1到10的?您认为做得最好的一点和犯过最大的错误分别是什么?
隋政军:这个事如果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但是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很多所谓的创业成功,也就是从0到1的成功,它都属于偶然成功,是天上掉馅饼砸到你脑袋上去了。这时重要的不是着急去庆祝你的成功,或者着急去复制你所谓的成功,重要的是去探寻偶然的成功背后的必然原因。
任何一个偶然的成功背后,它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其实很多所谓创业者,他自己都不清楚,他为什么会成功?
前几天我们开会还在讲,我们木屋马上就要16年了,也就是我们用了16年的时间才知道木屋烧烤是什么?作为一个连锁餐饮企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认为一个企业,它重要的不是硬的东西,重要的是软的东西。不是说它有多少家店,不是说它有多少个员工,不是说它有什么产品,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
实际上,我觉得企业重要的有四个部分:
第一,就是它的企业文化,虽然企业文化讲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愿景,战略你要很清晰。
第二个是企业文化支撑下的一个商业模式,你是否很非常清晰。
第三个是你的运管系统是否健全。第四个,你的组织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
这四个东西是四维一体的,它们构成了企业“从1到N”,复制你的成功的DNA。
其实这些很多人也懂,但是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去碰这个东西,他只有一个形式的东西和偶然的成功,后面这四样东西就没有去搞了。
但是这个四样东西,我们搞了多久?我带着我们的伙伴用了16年,才暂时把它摸出来。
< class="pgc-img">图源:木屋烧烤
>< class="pgc-img">>木屋烧烤不怕山寨,坚持自己才是王道
餐饮界:我最近接触了很多深圳烧烤行业的老板,很多老板甚至不客气的标榜自己的烧烤比木屋的好吃多了,但是最成功的还是您木屋,您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隋政军:首先,我认为口味好坏这个东西是没有定论的,你说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举例来讲,广东人不吃辣椒,太辣他就说不好,湖南人喜欢吃辣,没有辣椒他就说不好,口味是没有定论的东西。
再者,他们说自己的烧烤比我们好,我觉得也应该挺好的,敢出来创业的人都有两把刷子的。但是这些最终结果都是市场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
餐饮界:近年来,很多新晋的烧烤品牌都在测试一些新的模式,尤其是那种“烧烤小酒馆”的模式,增加了更多的酒的SKU,包括奈雪、喜茶都在尝试酒类产品,在探索一条中式酒馆的模式,您这边是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隋政军:一个行业内有什么新的趋势都很正常,都是在走创新的道路,我觉得都挺好。
我们木屋烧烤能走到今天,就是说,你还是要有你自己的选择和你自己对于品牌的理解,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品牌,或者说自己选择的道路吧,你不能今天市场流行这个,你就学这个,明天流行那个,你就学那个。
像苹果电脑,当年乔布斯做透明的电脑时,所有人都说他疯了,但是他就是坚持,最后实践证明他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走得太前卫了,很多人没有理解他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走这条路。
但是现在库克没有继续坚持了,苹果放弃了这种先锋的道路,反倒去迎合市场,像华为搞四个摄像头,他就搞三个,人家搞双卡双待,他也搞,你这不就是失去你自己了吗?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第一要聚焦,第二,我觉得创新还是不能违背这个品类自身的一些特性和DNA,不能说,现在外面流行什么都往上加。
像我很多朋友喜欢喝威士忌,就跟我说,老隋你的烧烤能不能搞点威士忌?但是我觉得威士忌跟烧烤根本就不搭,所以我们木屋烧烤里面绝不允许放一瓶。
< class="pgc-img">图源:木屋烧烤
>餐饮界:近几年,餐饮行业出现了很多新词,像“私域流量”、“餐饮新零售”、“智慧餐厅”这些,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新生物的?
隋政军:我觉得这些就有点扯淡了,我是这样看待的,这些它都是一种技术,技术是一种工具,首先工具是不能够变成产品的。
打比方现在出了一个电动勺子,盛汤更方便了,但是我不能说有了这个电动勺子,就可以取代汤。现在的智慧餐厅,他的意义也是让餐饮运作更效率一点,但是他不可能取代餐饮最基本的QSC。
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们都在做,都在尝试,但是对于我来说,他只是一个工具。
这个世界的本质从来没有变,变的只不过是这种马甲和手段,大家千万别把马甲和手段取代了本质。
餐饮界:最近假的木屋烧烤非常泛滥,其中有一个“X家木屋烧烤”都在百度上面买了“木屋烧烤”的关键词,您这边是如何应对这些山寨品牌的?将来有没有计划开放加盟?
隋政军:这个事很多人来跟我们说过,刚开始我们还是有点气愤,也会找律师去起诉,但是后来发觉这些都没用。
现在我是这样看待这个事情的:
第一,证明我们做得还不错,要是你做得烂,人家还不屑于抄你。
第二,这也是给我们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木屋烧烤。
第三,这是给我们的一种激励,倒逼着我们不断去升级,向前走,超越自己。
当满大街都炒我们1.0版本的木屋的时候,那就是逼着我们去做2.0版本,然后他们抄2.0,我们就要做3.0,所以说,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
< class="pgc-img">图源:木屋烧烤
>< class="pgc-img">>隋政军的另类管理之道:命令和控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餐饮界:您个人最推崇的一部管理书籍是哪部呢?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管理心得吗?据我们了解,木屋有一个政军学院,您在组织力搭建这一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能都给我们分享一下?
隋政军: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彼得德鲁克,我觉得他把管理讲得太透彻了,实际上我认为我就是彼得德鲁克的很好的学生和他思想的践行者。
他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从“命令到控制”转向“从激励到教练”。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起现在有一些技术可以靠摄像头帮你去做监控督导员工。说在餐厅里面可以装24个高清摄像头,然后我们有一个监控室,只要你把流程标准制定好,服务员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摄像头马上可以发现。
我当时一听就反对这事,首先你装那么多监控,你把工作场所当做什么了?
监狱?监狱都没有24小时去监控你的,我不认为哪个员工伙伴在摄像监控下工作,他会感觉舒服,这还牵扯到人权和隐私。
这种操作更代表了你对员工的不信任,本质上,我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它都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组织模式,而集体协作组织的核心,就是信任。
我在店里装摄像头监控你,我就是不相信你,这就违背了我的价值观,我不相信你还干嘛跟你一起工作?如果这样做,整个组织的凝聚力,整个组织的活力就彻底没有了。
我前面举的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从命令到控制”,但是这种模式本身是违反人性的。当然,你一个连锁企业也不能没有管理,没有标准。
所以,我现在是反着干,“从激励到教练”,教练是我教你方式方法,激励是我鼓励你自发的去做,做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所谓的命令,我们没有标准,我们只有更好。
< class="pgc-img">图源:木屋烧烤
>餐饮界:隋总,您是刚才强调了企业文化,内部激励,我想了解一下您具体是如何激励员工的呢?
隋政军:这个机制讲起来比较复杂,我这里有一个图专门讲这个东西。
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维的激励机制。不同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你必须要从精神情感到生理都去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人需求也是不同的,新进的员工,老员工,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级管理者,核心管理层,他们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琢磨两件事,一个是激励机制,一个就是做事的方法方式,只有这两件事搞明白了,我觉得企业就设计好了。
现在我们也推崇合伙人机制,那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伙伴,可以成为我们店铺的合伙人,我们总部会借一笔钱给他,实际上他不用投钱,然后享受分红。当然,他借钱是要还的,公司还有配套的退出机制,这样他就有动力去做事了。
因为人是这样的,我一直认为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你一定要想办法用一套机制激励人天使的一面,然后抑制他魔鬼的一面,人的一生也正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斗争和PK。
< class="pgc-img">>餐饮界:您个人的愿景是什么呢?未来想把木屋烧烤打造出什么样的餐饮企业?
隋政军:我想把木屋烧烤打造成餐饮行业的华为,木屋烧烤永远不上市,因为我觉得只有真正这样做了,才能够基业长青,永续经营。
我已经5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认为的天命就是把木屋烧烤做好,是我接下来人生的追求。
< class="pgc-img">>参某说
有人成功后狂妄,有人成功后迷失,但是在隋政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既有成功者的笃定,同时又保持了对万物的谦卑与奋斗欲。
如果让我们评价他,或许他就是最科学的成功之道与最朴质的哲学真理。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往期访谈
客如云 | 餐饮SaaS洗牌后,业绩大涨180%,客如云如何穿越生死线?
云味馆 | 另类管理:没有目标,没有KPI,却两年做到品类第一
蛙来哒 | 5年进入60城,开店160家,她却说连锁经营没有秘密?
福客麻辣烫 | 半年客销售翻倍,这家麻辣烫凭什么这么“拽”?
吃个汤 | 7个汤品年销400万份,人效73万,“吃个汤”凭一碗汤估值近4个亿
大申利生煎 | 40平生煎小店如何做到排队10小时月入30万?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kenko,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